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岁荒,则家无储粮,乃多死散。但其列朝政府,视大荒死亡为固然,而无大规模之救济也;甚者征收田税,一如平时;英属印度政府初亦未认救灾之为政府之天职也。一八五七年之变,境内扰乱,农民不得安耕,而田禾颇有损伤,乱平,雨量不足,一八六一年,遂成大荒;尤以阿格、特里之间为甚。政府虽稍救济,而农夫之饿死者,约占百分之八点五焉!一八六五年,东岸少雨,明年大荒,麻打拉萨长官救济灾民,处置得宜;孟加拉则大总督劳伦斯Lawrence主张先购粮食以备不虞,而行政会指为私人事业,乃止;及农民无食,而已迟矣。故其地之灾情颇重,而尤以澳立赛为最,死者数逾百万,而其原因,则交通不便也。盖救荒政策,当视其地之交通为转移,其交通便利者,则商人运输粮食,可获厚利;但其价值昂贵,而政府应有相当办法也。其办法则奖进输出,流通货币,而政府又当运输大宗食品以平价也!其于交通不便,及商业不甚发达之区域,则当暂禁现金出口,此灾后之救济政策也。灾前则宜大兴水利,以资灌溉,建筑铁路,以利交通。二者相较,则灾前之预防,尤为重要;其原因则收成之丰歉,难于预言,而灾后之救济,往往发生困难也。一八七三年,巴哈大旱,政府鉴于前事,努力救济,约费七百万磅金;其数目之巨,而尝为人指摘;然固政府大规模救济之始也。一八七六至一八七八年,南方大旱,灾区凡二十五万方英里,灾民共五千八百万人;其死亡者,除土邦不计而外,约逾五百万人。救济灾民,则麻打拉萨政府处置失当,而死亡者极众。一八九六至一八九七年,印度复有大旱,灾情之重,识者谓为印度极大之灾。灾民之待急赈者,凡七千万人。而政府之救济灾民,亦颇努力。同年,疾疫大作,而渐传染于各地,死者因之大增。一九〇〇年,西部歌甲来得大荒,歌伦进行其救荒政策,又得富于服务性之青年助之,颇著功效。近者政府从事于预防旱灾,而交通日渐便易,旱灾之为虐,减少于前矣。

    劳伦斯,1864——1869年担任印度总督

    1864年,劳伦斯和他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中间为劳伦斯

    有大旱,灾情之重,识者谓为印度极大之灾。灾民之待急赈者,凡七千万人。而政府之救济灾民,亦颇努力。同年,疾疫大作,而渐传染于各地,死者因之大增。一九〇〇年,西部歌甲来得大荒,歌伦进行其救荒政策,又得富于服务性之青年助之,颇著功效。近者政府从事于预防旱灾,而交通日渐便易,旱灾之为虐,减少于前矣。

    自一八五九年而后,印度之境内安宁,而政府颇有建设,除上述而外,再略举其荦荦大者如下:

    一、法律。印度之法典繁杂,或不宜于近代思想,政府乃聘法律专家编纂法典。一八六〇年,政府公布刑法;斯法也,竭专家之心力而成。自其公布之后,迄今尚未大改,斯见其价值矣!明年,刑事法始成,法庭之组织,亦稍有变。

    二、交通。政府建筑铁路,而与英商投资之机,进行颇速,一八五七年,全印铁路,不足二百英里,电报四千五百英里。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铁路则三万六千英里,电报则八万英里。河流之开浚者亦多,政府又修道路,改建桥梁。于是交通称便。

    三、农民之待遇。孟加拉田税自考瓦立斯改革以来,未尝稍变。一八八五年,大总督德佛林Dufferin改订租地之年限与租率;澳得、旁加普之状况,则异于孟加拉。政府许澳得之佃户耕种田地七年,并得要求改良田地之费,旁加普则亦改良佃户之待遇。至于田税之税额,视前亦减轻矣。政府又以旁加普之农夫负债,出售田产,一九〇〇年,公布法令,严禁债户、商人及有职业者,购买田地等;又仿德国制度,设立乡村合作银行,借款农民,轻其利率,借以减其担负。

    四、人口。自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以来,人口颇有增加,但未调查而无确数耳。一八八一年,印度政府调查人口,于是始有统计;其增加之数甚速,试以事实证之。一九〇一年,凡二万九千四百万;一九一一年,则增至三万一千五百万。其所以然者,则境内安宁,工商渐盛,而食料较足也。

    五、古物之保存。英人之为长官于印度者,虽尝保护古物,然多偶尔及之,而非大规模之建设也。及大总督歌伦在职(一八九九至一九〇四年),始认保存古物以及掘发废址,为文明国家职务之一,乃努力于此,而使其为有统系之工作。凡国中所有之建筑、碑碣、雕刻、图画,皆遣专家一一调查,论其价值,而妥为保存;其腐坏者,则亦设法保全;其尚埋于地中者,则掘其废址。土邦受其影响,亦认古物为印度古代文化史之重要材料,米索尔、害得办德等之政府,设有古物部焉。其工作皆由学者指导,或专家主持,故其成效昭著;所可惜者,印度政府主张节省。而谓搜查古物之经费,不切于实用也。一九一一年,政府且谓古物部之工作已完;斯说也,学者认其自欺,而为不足辨论之点。

    六、鸦片。鸦片之产于印度者,额数颇巨,迨东印度公司得势于印度,而大输入于中国,且为鸦片战争原因之一。英属印度政府,视其利益为大宗之收入,而为害于我国,固不计也。其稍顾荣誉道德者,莫不非之。一九〇七年,中英二国政府议订条约,而禁其输入我国。由是产额减少,而印度政府经济之损失颇巨,然固道德之胜利也。

    上就印度状况而言,其建设,改革者颇多,但为印人所不满者,而亦不少。先是,英人经营蓝靛之树艺于孟加拉,而强迫农民舍其五谷,改植蓝靛。一八五九至一八六〇年,其威迫之甚,酿成暴动。孟加拉之戏剧名家,著成《蓝靛树艺之镜》,叙写农民之惨状,实业家之罪恶;英人恶之,其译为英文者,则重惩之。政府遣人调查其事,印度事务大臣,不肯强压农民,其事始已。其后孟加拉之教育发达,而知识界人日多;其人深受十九世纪国家主义之影响,而不愿其统治于英也,会因益娄泊法令之争辨,而种族优劣之偏见复起。一九〇四年,政府公布大学法令,印人认其摧残教育,而反对颇力。明年,政府改分盂加拉之省界,初,政府以其土地广阔,事务繁杂,不易统治;至是,另立新省,曰东孟加拉与阿萨密。孟加拉人谓政府分其省界,而散离孟加拉民族,莫不大怒;于是群众反对,慷慨激昂。同年,日俄战争告终,而欧洲领土广大之强国,竟败于向受白人威胁之日本;印度民族为之气壮,青年之不满于英人而无所泄其愤者,乃益趋于极端,而以威吓暗杀为手段,并得欧美之社会党,虚无党助之;其于印度,则设机关于孟加拉,补来,印语报纸,时或为之鼓吹。暗杀党人之数大增,长官为其所杀者甚多;一九〇九年,为其势力极盛之时。政府因而大惧,乃严戒备,大捕党人,其势稍衰。一九一一年,英王至印,宣布改分孟加拉之省界与夫迁都特里。前者所以安慰孟加拉之人心,而后者则为其所反对矣;其迁都之原因,殊不可知也。

    于此和平期内,对外则加尔各答政府,终未改其侵略政策也。印度北部之邻国,为缅甸、不丹、尼泊尔、中国、阿富汗、俾路支,兹分述其交涉如下。

    一、东北。尼泊尔自其属英以来,境内安宁。其邻近之小国曰不丹,在孟加拉之北,而向臣属于中国者也。孟加拉政府,遣使入其国中,而使者受辱;政府得报,一八六五年,遣军迫其割让土地,缔订条约;由是不丹遂属于英。东部缅甸亦于一八八六年见并于英。初,一八八五年,缅王与法国缔结条约,而予以特殊权利,印度政府闻之,即欲问罪,会缅王重税英商,乃致哀的美敦书于缅甸。其年十一月十四日,印军往攻,大败缅军。二十七日,其王请降;明日,首都即陷。斯役也,共历十四日耳!政府借口法人经营东方,而欲并之。明年,宣布兼并缅甸,令下,缅人不服。散兵与盗相结,而奉其首领为王,以抗英军。印度尝出大军三万人以防御之,共历五年始平。其浩然不屈之生气,有足多者!

    二、中国。印度北部邻近我国西藏,瓦仁·哈士丁斯尝与西藏发生交涉,其后遂无往来,而西藏喇嘛严守闭关政策,以拒英人。印度政府,数欲与之缔结条约,而皆不得。一九〇三年,大总督歌伦劝说英国政府用兵于西藏;内阁许之,遂遣军往,明年,进据省会拉萨。西藏原属我国,歌伦无故出兵,我国乃提严重抗议于英。英国知其理屈,而与印度政府之意见相左,印军稍得西藏之赔款,而退归于边境。于是英国正式承认中国对于西藏之宗权,其事始已。及民国初年,西藏忽叛,而印度政府,又助叛党。一九一三年,中英藏各遣代表会议,商订条约,而我国政府,认其丧失权利,不肯批准,乃为悬案;西藏之问题,迄今犹未解决也!

    三、西北。阿富汗王铎斯德死于一八六三年,其子及族人起兵争位,而印度政府任其自然,并不援其王子。一八六八年,王之幼子得立,印度认其为王,而王心中固不慊于英也,其后转而仇英亲俄矣。一八七六年,英国政府采取侵略之政策,而欲知其亲英或亲俄之态度,乃遣印军,进据基达Quetta。基达在堪得哈之东南,军事之重镇也。又二年,阿富汗王礼遇俄使,拒见大总督之代表,于是战争遂起。印军分道前进,皆大胜利,其王出奔俄境,大总督拟分其国为二,而管理其外交,并遣监督住于介不娄。时值英国内阁改易,而对于阿富汗亦变其政策矣,第二阿富汗战争始已。一八八五年,英俄以阿富汗边界问题,势将宣战。初,俄国经营中亚细亚,不遗余力,至是,侵入阿富汗边境。英人闻之,大怒;二国大修战备。会俄让步,而阿富汗王主张和平解决,请英助其军械金钱,而不许其遣军助战。英国许之,于是阿富汗,俄罗斯乃遣代表议订边界,始免于战。其后印度政府又得权利于阿富汗、俾路支,乃谓其西北边防巩固;而印人则谓其野心侵略,徒耗金钱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