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问阿罗逻品下

    尔时尊者阿罗逻仙人善知菩萨心有至德。更述已论决定悉檀而说偈言:瞿昙沙门善谛听,我论中说总悉檀。如今虽在烦恼中,如後自然还解脱。

    尔时阿罗逻。说是偈已,作如是言:凡众生者,此有二义。一者本性。二者变化。合此二种。总名众生。言本性者,即是五大。其五大者,所谓地大水火风空。我及无相。名本体性。言变化者,诸根境界。手足语言:动转来去。及以心识。此名变化。若知如是诸境界者,名知境界。言能知彼诸境界者,是我能知。思惟我者,是智人说。而说偈言:

    若有能识诸根尘,是名善知彼境界。言知一切境界者,智慧人说思惟知。

    尔时阿罗逻。作如是言:思惟我者,其人即是迦毗罗仙。及其弟子。以自度量此意境界。波阇波提仙人之子。名曰深意所见亦然。如人数数生老病死。受诸苦毒。深谛知已,为他解说。念其远离。思惟此理。应当了知一切无相。又复说言:因烦恼者,所谓无智。爱著诸业。如是等业。属烦恼因。此烦恼因。则有四种。此人不能解脱生死。以其未离诸烦恼故。四种云何。一者无信。二者著我。三者有疑。四者无定。以有馀残。则无方便。深著世间。恒常堕落。以如是故。处处受生。

    言无信者,常行颠倒。应如是知。而反不知。是名无信。

    言著我者,云此是我。称彼非我。我如是说。我如是受。我行我祝我相我身。如是名我。不自觉知。是名著我。

    言有疑者,此是以不惑疑一切。止是一物,犹如泥团。是名为疑。

    言无定者,如是如是,是是亦然。非是亦然。心意觉想一切诸业。是众是我。是彼是此。是名无定。

    又馀残者,未知胜处。未觉始觉。未证自性。始证知故。是名馀残。

    又复说言无方便者,即是无智。以无智故。不解方便。无方便故。不能显示。以是义故。名无方便。

    又染著者,谓无智人。见闻触觉。即生染著。或时意著身著语著。或意业著一切境界。应不著处而惑著之。是名为著。

    又堕落者我是彼处。彼处是我。若有如是思惟念者,是名堕落。以是因缘。堕於烦恼。是名无德。是名无智。是名五处。苦恼无乐。此无乐处。所谓黑暗愚痴大痴。有二杂祝是名五处。言黑暗者,所谓赖惰。言愚痴者,所谓生死。言大痴者,所谓行欲。所以者何。此处假使有大德人。犹尚迷惑。不知醒悟。故名大痴。二杂住者,所谓瞋恚。复二杂祝所谓懈担无明众生。不如是修。迷没染著此五处所。住於烦恼苦海之中。顺生死流。我见我闻,我证我作。我教他作。我如是至。以如是心如是意故。轮回没溺於烦恼海。如是四种。缠绕裹结於烦恼中。言无因果。大德瞿昙。仁应当知如是诸事。而说偈言:

    若人欲得正见知,四禅清净解脱处。心若觉了彼智已,知诸真圣及非真。如上分别应当宣,是故名为四禅解。能舍诸行及无行,此即知无字句名。

    以是彼处大梵天,说於世间诸梵行。若能行此梵行者,即当得生於梵宫。

    尔时菩萨。闻阿罗逻如是语已,复更重问其方便行。若行方便所至之处。及以梵行修行。当行行处行法。尊者为我。一切解说尔时阿罗逻。依已总论义例宗体。一切皆向菩萨而说。仁者瞿昙。凡欲修行。应舍宫宅。依出家仪。乞食活命。发弘大誓。修持戒行。住於知足。随所堪办衣食卧具。闲静住处。独行独坐。如诸论中。智所知见。贪欲瞋恚。愚痴过咎。见已远离。厌恶诸欲。受最快乐。调伏诸根。入於禅定。当於尔时,远离诸欲。远离诸患。空闲之处。生离分别。即得初禅。得初禅已,还复思惟。如是分别。渐渐得乐。既得乐已,住是寂定。还依因此寂定之力。意重厌离欲瞋恚等。既数厌离。心转喜欢。既加喜欢。增长於智。是时即得生大梵宫。生彼处已,还更如是思惟分别此乱我智。还复弃舍。既弃舍已,得第二禅。生大欢喜。得欢喜已,见心被大欢喜所逼。转求胜上。即至光音。至光音天。见受乐处至彼处已,厌离喜乐既离喜乐。即得三禅。到三禅中。即转胜下遍净诸天。一向受乐。若能如是得乐已舍。不受不著。即远离诸苦乐之处。得第四禅。既离苦乐及攀缘心。一切皆舍。

    复有人。以自慢心故。求解脱相。欲得出过四禅果报故。内思惟此四禅法。广果天中所受果报。此是粗智思惟观之。又如是言:彼人思惟如是事已,从三昧起。见其身色。有诸过患。欲舍色身求上胜智。故发是心。彼人如是舍诸禅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於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了分别。无边空已,即证胜处。而有偈说。

    如是微妙大梵处,一切无相常无言:智人说彼解脱因,即此名为涅槃果。

    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今为仁显示已讫。仁若心意喜乐此法。如我所说,仁可领受。而说偈言:

    如是清净解脱法,我今知已复广宣。仁者心意若喜欢,唯愿依此领纳受。

    时阿罗逻。复更说言:乃往昔时。耆沙仙人(隋言求胜)。毗逾阇那仙人(隋言离别老)。波罗奢罗仙人(隋言他箭)等。及馀诸仙。皆共称说是解脱法。亦复同乘此解脱法。而得解脱。仁者既是大智丈夫。堪行此法。行此法已,能得善处解脱报果。

    尔时菩萨。闻阿罗逻仙人所说梵行之法。受持而行。欲沙门行。求沙门果。故行此法。即便证知。而菩萨从阿罗逻口下。闻说法已,信行此法。不违不背。亦复不言:我先自知。但受持已,思惟此法增进。更发坚固智心。求於胜处。既见胜处。亦不生慢讥毁彼仙。但自思惟。非独阿罗逻有此信行。我今亦有如是信行。非独阿罗逻有精进行。正念三昧。及诸智等。我亦有之。乃至智等。我今可求如阿罗逻所知证法已,向他说分别显示。及作胜处。

    尔时菩萨。於阿罗逻所说法行。皆悉证已,知见而行。然菩萨闻彼等诸法。无多勤劳。须臾时顷。而尽得之。如行能说宣通显示。一种无异尔时菩萨。即更前至阿罗逻边。作如是言:尊者阿罗逻。尊能如是自证法智。向他人说。所谓求生无想之处。作是语已,时阿罗逻。报菩萨言:长老瞿昙。如是法智。我自证已,向他显说。宣通开示。

    菩萨复言:我从尊者,闻此法已,如尊所说,我信知行已证此法。若有智者,知行境界。亦应不舍如此之法。但我所见。此法虽妙。未尽究竟。所以者何。我意如是观察思惟。此法犹有变动之时,但此境界。本性如是,知已此智。虽是无智。更欲生别其馀诸法。然尊者说虽言我得清净解脱。若分别观是因缘法。遇缘还生非真解脱,犹如种子非时而种。藏在地中。若未顺时。无有水雨。芽则不生。若依时种。润泽调適。诸缘具足和合则生。今此亦然。但以无智。著於爱业。如是等法。舍已分别。言我解脱。但有著我。皆悉须舍。即便舍是无智爱等业无合处。此等舍已,虽得胜前。未至真处。但行分别有我之处。彼等微细三事会有以彼微细诸烦恼故。复更别有不用之处。寿命长远分别故。言我得解脱。而说偈言:

    因诸过患微细故,所以受不用处身。寿命劫数既久长,便即说我得解脱。

    菩萨复言:如尊前说。我已舍我。既自称言我已舍我。是则不名真实舍我。若依分别未解脱者,彼不可言无有患累。以是当知。有患累处。亦不可言得於解脱无我之处。有我之患。不可作异。犹火色热。热不离色。色不离热。此二各体以先无故合。若有者无有是处。如我既然。一切诸患悉皆如是,此解脱已,至於彼处。还复被缚。为以於智取境界故。彼灭色已,但有於识。彼知我识。即名是有。以是有故。不名解脱。是我悉檀。境界大校如是知彼。还得如是,求胜处所。以是义故。何须分别。此我非我。如木如壁。重重相舍。既各重重。有於智故。故我思惟。悉须放舍一切境界。令得自利。而说偈言:

    重重次第悉皆捐,是乃名为舍境界。一切根尘悉放故,是名自利及利人。

    尔时阿罗逻徒众之中。有一弟子。白菩萨言:大德瞿昙。今来至此。我等住处。悉成好器。又复得於八种自在。菩萨报言:此处云何得有自在。

    时阿罗逻止弟子言:汝今且莫思量此事。所以者何。言自在者,於诸事中。能作决定。不共他人。无有等侣。内身自证寂定得故。乃生欢喜。菩萨报言:此事不然。

    阿罗逻言:其义云何。菩萨即言:如是如是,阿罗逻言:仁者但说。莫祕此语。菩萨报言:若依尊者,说言此行。无有回也。阿罗逻言:仁者何故立於此问。何处有疑。菩萨报言:我今心已厌离生故。欲问真正。

    阿罗逻言:仁者瞿昙。欲得闻者,我当为说。凡欲开化於世间者,即我是也。唯有名字。不生不老。不退不还。无边无中。无前无後。是名为我。自在能入轮转。在於生死之内。亦不暂祝彼法非法。彼天彼人。及诸有趣。彼能远行。彼能作乘。乘彼乘者,能渡深有海。流转去来。能作生死。亦能变化。自在最胜。最妙最大。能作世主。摄化一切。

    菩萨问言:如此化者,是有以不。阿罗逻言:我观仁者,所问音声。必欲不受如此之义。或当仁者意不贪乐。菩萨报言:我无有患。阿罗逻言:大德瞿昙。勿作疑心。随意所乐。但自论说所向之义。善思惟入。以自明照。若自见知。不被他诳。不受他教。不随他义。如是证者,名得自利。馀人不能。若不定心。随诸论师。而取义意。其智减损。仁者闻已,真正思惟。各各读诵。观察深义。审自证知。知已有疑。随意问我。我当为说。

    菩萨复问。尊者所言:能化作世。得自在者,於是义中。我心有疑。阿罗逻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