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般若纲要卷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南沙门 通门 阅正

    七空居士 葛? 提纲

    卷三百九十六之七叶(胜义瑜伽品)至三百九十七之十五叶

    善现言。一切法皆用无性为自性。何故有时佛说有清净法耶。佛告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为清净法。世尊。何等一切法平等性。善现。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是名一切法平等性。此平等性名清净法。此依世俗说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无分别。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善现言。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如像。如响。如阳焰。如光影。如幻事。如变化身。如寻香城。虽现似有。而无实事。云何依止如是非真实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我当圆满一切法。我当发起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我当发起一妙音声。遍满十方无边世界。随诸有情心心所法。意乐差别。为说种种微妙法门。令勤修学。证得殊胜利益安乐。佛告善现。汝所说法。岂不亦如梦之所见。如像如响。乃至如寻香城耶。善现答言。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如梦所见。广说乃至如寻香城。皆无实事。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诚谛言。我当圆满一切功德。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世尊。非梦所见。广说乃至寻香城中所现物类。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余一切法。亦应如是。俱非实故。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非实有法。尚不能行一切法。况能圆满非实有法。复次善现。一切法非实有故。不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诸法。一切皆是思惟造作。诸有思惟所造作法。皆不能得一切智智。复次善现。如是诸法。于菩提道虽能引发。而于其果无资助能。由此诸法无生无起无实相故。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虽起种种身语意善。修行一切法。而知一切如梦所见。乃至如寻香城。皆非实有。复次善现。如是诸法。虽非实有。若不圆满。决定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善现白佛言。佛证无上正等觉时。所得佛法。为依世俗。为依胜义说得名耶。佛告善现。依世俗故。说名为得。不依胜义。若依胜义。能得所得俱不可得。若谓此人。得如是法。便有所得。有所得者。便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善现言。执无二者。为能得果。有现观耶。佛言。执无二者。亦复如是。若无二无不二。即名得果。亦名现观。所以者何。若执由此便能得果。亦有现观。及执由彼不能得果。亦无现观。俱是戏论。若离戏论。乃可名为法平等性。善现言。若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此中何谓法平等性。佛言。若于是处都无有性。亦无无性。亦不可说为平等性。如是乃名法平等性。当知法平等性既不可说。亦不可知。除平等性。无法可得。离一切法。无平等性。善现。法平等性。异生圣者俱不能行。非彼境故。善现言。法平等性。岂亦非佛所行。境耶。佛言。法平等性。非诸贤圣所行之境。谓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预流。乃至若诸佛应正等觉。皆不能以法平等性为所行境。善现言。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皆得自在。云何可言法平等性。亦非诸佛所行境耶。佛言。若平等性与佛有异。可言是佛所行之境。然平等性与佛无异。云何可说佛行彼境。善现当知。若诸异生法平等性。若随信行法平等性。若随法行法平等性。若诸第八乃至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法平等性。皆同一相所谓无相。是一平等。无二无别。于此一法平等性中。诸平等性既不可得。于中异生及诸圣者差别之相。亦不可得。(九十六卷竟)善现言。若一切法平等性中。异生圣者。法及有情。俱无差别。云何三宝出现世间。佛言。如来于法。方便善巧。能于无相。建立种种法等差别。复次善现。若诸如来不为有情施设诸法差别之相。诸有情类为能自知不。善现答言。诸有情类不能自知。佛言。是故如来应正等觉。于无相法方便善巧。虽为有情施设种种差别之相。而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言。如是一切愚夫异生。亦于诸法平等法相。无所动不。如是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预流。乃至若菩萨摩诃萨。亦于诸法平等法性。无所动不。佛言。一切法及诸有情。皆不出过平等法性。皆于诸法平等法性。都无所动。善现白佛言。若一切法平等法性。即是异生平等法性。亦是随信行随法行第八预流。乃至如来应正等觉平等法性。令一切法及诸有情相应异故。性亦应异。是则法性亦应各异。云何于诸异相法等。可得安立法性一相。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分别法及诸有情有种种性。佛告善现。一切法性。是空性不。善现答言。如是世尊。一切法性皆是空性。佛告善现。于空性中法等异相为可得不。善现答言。不也世尊。于空性中。一切异相皆不可得。佛告善现。由此当知平等法性。非一切法。不离一切法。善现白佛言。平等法性。为是有为。为是无为。佛告善现。平等法性。非是有为。非是无为。然离有为法。无为法不可得。离无为法。有为法亦不可得。善现。若有为界。若无为界。如是二界。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依世俗说。不依胜义。何以故。非胜义中可有身行语行意行。非离身行语行意行。胜义可得。当知即有为无为平等法性。说名胜义。是故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动胜义而行菩萨摩诃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胜义瑜伽品竟)。

    卷三百九十七之十六叶(无动法性品)

    善现。若诸法等。平等法性。皆本性空。此本性空。于有无。非能所作。云何不动胜义而作菩萨所应作事。佛告善现。若诸有情。自知诸法皆本性空。则诸如来不现神通。作希有事。谓于诸法本性空中。虽无所动。而令有情远离种种妄想颠倒。安住诸法空。解脱生死苦。谓令有情远离一切想。亦令远离一切法想。安住无为界。解脱生死苦。无为界者。即诸法空。依世俗说名无为界。善现言。由何空故说诸法空。佛告善现。由想空故。说诸法空。复次善现。若变化身复作化事。此有实事而不空耶。善现答言。诸所变化。都无实事。一切皆空。佛告善现。变化与空。如是二法。非合非散。此二俱以空空故空。不应分别是空是化。何以故。非空性中有空有化二事可得。以一切法毕竟空故。复次善现。无一切法非化。诸是化者无不皆空。善现言。世间诸蕴。诸处。诸界。缘起。缘生。缘起支等。可皆是化。诸出世间波罗蜜多。若三十七菩提分法。乃至若由彼法所得诸果。若依彼法施设种种补特伽罗。岂亦是化。佛告善现。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无非是化。然于其中。有是声闻所化。有是独觉所化。有是菩萨所化。有是如来所化。有是烦恼所化。有是善法所化。由此因缘。说一切法皆如变化。等无差别。善现复白佛言。所有断果谓预流果。或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或独觉地。或如来地。永断烦恼习气相续。岂亦是化。佛告善现。如是诸法。若与生灭二相合者。亦皆是化。世尊。何法非化。善现。若法不与生灭相合者。是法非化。世尊。何法不与生灭相合。善现。不虚诳法。即是涅槃。此法不与生灭相合。是故非化。善现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平等法性。一切皆空。无能动者。无二可得。无有少法非自性空。云何涅槃可言非化。佛告善现。如汝所说。无有少法非自性空。此自性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其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说涅槃非化。非实有法名为涅槃。可说无生无灭非化(无动法性品竟)。

    卷三百九十八(常啼菩萨品)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

    常啼菩萨。常乐居阿练若处。歘然闻有空中声。曰咄。善男子。汝可东行。决定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内外法。心莫散乱。勿破威仪。勿坏身相。勿动于一切法。何以故。若于诸法有所动者。则于佛法不能安住。于生死诸趣轮回。不能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空中声复语常啼菩萨言。善男子。汝当于空无相无愿甚深之法。应生信解。汝应以离一切相心求深般若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思惟。何时当见法涌菩萨。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永断种种虚妄分别。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常啼菩萨即住此处。作是念时。于一切法中。起无障智见。由斯智见。即能现入无量殊胜三摩地门。安住如是三摩地中。现见十方诸佛如来。咸共赞慰。教诫教授此诸三摩地所禀自性。无入无出。亦不见法能入出者。以于诸法无所执故。即名般若波罗蜜多。时十方佛方便赞慰。教诫教授已。忽然不现。常啼菩萨心怀惆怅。作是思惟。我向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谁能为我断如是疑。我当疾诣法涌菩萨所。当以何物而为供养。我若空往。自喜不生。何以表知至诚求法。我于今者。应自卖身。以求价值。持用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何以故。我于长夜诸界趣生。虚丧坏灭无边身命。无始生死。受无量苦。故我今者定应卖身。时天帝释见已念言。此善男子。我当试之。为实慕法。为惑世间。即自化作婆罗门。语常啼曰。我欲祠天。但须人血。人髓。人心。常啼即申右手。执取利刀。刺臂出血。破骨出髓。欲剖心出。有长者女。作是念言。何因缘故。困苦其身。常啼报曰。我为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长者女言。当获何等功德胜利。常啼答言。法涌菩萨。于甚深法。已得自在。当为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菩萨所学。菩萨所乘。菩萨所行。菩萨所作。我得闻已。如说修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长者女恭敬合掌。白常啼言。大士家贫。尚为如是微妙功德。不惜身命。况我家富。为是功德而不弃舍。唯愿大士勿复自害。我身亦愿随大士往。共植善根。为得所说诸佛法故。时天帝释即复本形。曲躬而立。赞言大士。善哉善哉。为法至诚。坚固乃尔。我实不用人血心髓。但来相试。今何所愿。我当相与。常啼报言。我本所愿。唯有无上正等菩提。天主颇能与斯愿不。时天帝释赧然有愧。此非我力。唯有诸佛大圣法王。于法自在能与斯愿。常啼报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我所愿。颇能惠不。时天帝释倍复生惭。我于此愿。亦不能与。然我有力。令大士身。平复如故。常啼报言。如是所愿。自能满足。无劳天主。时长者女。入舍白父母言。愿多与我家中所有种种供具。亦听我身。五百侍女。持诸供具。往妙香城。为欲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及说法师。定获无边微妙佛法。父母报言。汝应严办供具侍从。速当共往。常啼菩萨寻声复问天帝释言。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今在何处。我欲供养。唯愿示之。天帝释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此台中。七宝座上。四宝函内。真金为叶。吠琉璃宝以为其字。法涌菩萨以七宝印。自封印之。尔时常啼菩萨。及长者女。并其父母侍女。闻是语已。即取所持种种供养之具。分作二分。先持一分诣宝台所。供养般若波罗蜜多。复持一分俱共往诣法涌菩萨所。供养已。顶礼双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却住一面。请问大师。我先所见十方诸佛。先从何来。今往何所。唯愿为我说彼诸佛所从至处。令我了知。知已。生生常见诸佛(常啼菩萨品竟)。

    卷三百九十九之十四叶(法涌菩萨品) 卷四百

    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告常啼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诸法实性皆不动故。善男子。诸法无来无去。不可施设。诸法即是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非即诸法。非离诸法。善男子。诸法真如。如来真如。一而非二。善男子。诸法真如。非合非散。唯有一相。所谓无相。善男子。诸法真如。非一非二非三非四。广说乃至非百千等。何以故。诸法真如离数量故。非有性故。譬如阳焰乃至如梦。为所何来。去何所至。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善男子。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如来身。是名是色。有来有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远离一切佛法。善男子。诸有为法。缘合故生。缘离故灭。于中都无生者灭者。是故诸法无来无去。诸如来身。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善男子。汝于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应如是知。随此道理。于一切法无来去相。亦如是知。善男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及一切法。能如实知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法涌菩萨。为常啼菩萨说诸如来无来无去相时。令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诸山大海。及诸天宫。六种变动。诸魔宫殿。皆失威光。魔及魔军。皆悉惊怖。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草木丛林。生非时华。悉皆倾向。空中亦雨种种香华。时天帝释。及诸天众言。得闻如是胜义之教。一切世间住身见者。闻是法已。能舍执着。皆悉住于难伏之地。常啼菩萨踊跃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已为获大善利。谓因我问。令诸有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说诸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令尔所众。获大饶益。我由如是殊胜善根。足能成办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无复疑虑。我于来世。定成如来应正等觉。利益安乐无量有情。顶礼双足。合掌恭敬。白言大师。我从今日。愿以身命。奉属大师。以充给使。作是语已。合掌而住。时长者女。及诸眷属。合掌恭敬。白常啼言。我等从今。亦以身命。奉属供侍。是时法涌菩萨。说法既久。日将欲没。下师子座。还入宫中。尔时常啼菩萨。便作是念。我为法故而来至此。未闻正法。不应坐卧。我应唯住行立威仪。以待大师。法涌菩萨。既入宫已。时经七年。一心不乱。游戏菩萨无量无数三摩地门。安住菩萨无量无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常啼菩萨于七岁中。不坐不卧。唯行唯立。长者女亦七岁中。唯行唯立。不舍所愿。进止相随。常啼菩萨作是念言。我今当为法涌菩萨敷设严饰师子之座。扫洒其地。散妙香华。既敷座已。求水洒地。恶魔隐蔽。城内外水皆令不现。乃至遍体皆刺出血。为说法师周洒其地。曾不发起一念异心。时天帝释作是念已。变常啼等所出身血。一切皆成栴檀香水。有天上不可思议最胜甚奇栴檀香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过七日已。从所游戏三摩地门。安庠而起。为说般若波罗蜜多。告常啼言。善男子。一切法平等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平等。一切法远离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远离。一切法不动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动。一切法无念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念。一切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畏。一切法无惧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惧。一切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一味。一切法无际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际。一切法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切法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太虚空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大海水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妙高山严好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严好。如太虚空无分别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分别。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差别句义。即于座前得六十二亿三摩地门。从是以后。多闻智慧。不可思议。犹如大海。随所生处。恒见诸佛。常生诸佛净妙国土。乃至梦中。亦常见佛。为说般若波罗蜜多。亲近供养。曾无暂舍。离无暇法。具足有暇(法涌菩萨品竟)。

    卷四百之十七叶(结劝品)

    善现当知。由是理趣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威德殊胜。令诸菩萨。速能引得一切智智。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学六种波罗蜜多。令速圆满。欲具通达诸佛境界。欲得诸佛自在神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欲能毕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应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应于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应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以者何。由此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正等觉真生养母。是诸菩萨摩诃萨众真轨范师。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咸共尊崇。恭敬赞叹。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无不供养。精勤修学。是为如来真实教诫。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于如来有爱敬不。阿难陀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于佛所。实有爱敬。如来自知。佛告庆喜。如是如是。汝于我所实有爱敬。汝从昔来。尝以慈善身语意业恭敬供养。随侍于我。未曾违失。庆喜。汝应如我现在。以实爱敬。供养我身。我涅槃后。汝亦当用如是爱敬。供养尊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第二第三。佛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庆喜。令深爱敬。供养尊重。过如来身。复告庆喜。我以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对今大众。付嘱于汝。汝应受持。我涅槃后。乃至一字。勿令忘失。如是般若波罗蜜多。随尔所时。流布于世。当知即有诸佛世尊现住世间。为众说法。庆喜当知。若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恭敬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如说修行。如理思惟甚深义趣。书写流布。为他解说。复以种种上妙华鬘涂散等香。衣服璎珞。宝幢幡盖。妓乐灯明。及余种种珍奇杂物。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当知是人常见诸佛。恒闻正法。修诸梵行。时薄伽梵说是经已。无量菩萨摩诃萨众。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大迦叶波。及舍利子。阿难陀。诸大声闻。及余天龙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按经文初分四百卷。后第二分七十八卷。第三分四十七卷。第四分二十八卷。第五分十卷。总计一百六十三卷。与初分四百卷经义相同。品目互异。或一品分为两。或二品合为一品。既分合各殊。义则繁简互出。随文悉载。不免复陈。兹照卷次详列品目。而以初分品目系注其下。庶异同皎尔。义可相参。品题秩然。全经宛在。至于经中意义。有初分含摄。而后分发挥圆满更圆满者。有绪本初分而引伸曲畅融通更融通者。亦间有初分未载者。另集义同文异一卷。备全经之后。仍详注所自。令与初分经文义趣交参。掀揭各见。别开生面。倍饶融通。探索多奇。乃无遗憾。其自五百六十五卷第六分后。以至第七会及第十六会凡三十五卷经文。仍依初分例提纲要。晰条理录之。盖列品题者。仿昔人以经题一句为全经。慎遗漏也。辨异同者。俾学人以妙义各见为融通。珍义趣也。大抵区区之意。务简约以便流通。则惟恐文繁。捧全经而毋凌节。又惟恐或略。庶几体备全经。义探简要。行笈毋繁。流通克广。是余志尔。敬为引端。以当前导。统俟高贤慈悲鉴别。

    庚戌仲冬望前一日。七空居士葛?合十载述。

    ○大般若经第二会序

    观夫委契中道。摅妙轨于无垠。流赏一归。漾玄津于有截。何尝不首情而汲悟。即事以排疑。疑繁而诲自广。悟初而访逾笃。所以重指鹫阿。再扣龙众。慧命相聚。则善现居宗。法恐为群。则妙祥端首。既而摇区示警。辟?开严。舌掩大千。身分巨亿。光泛慈影而六趣沾和。声飏法言而十方动讯。既骇殊观。方希秘奖。或谓迹高类诞。情昏伫析。故尝言曰。殉蠡管之察。是病高深。执蟪菌之辰。终欺岁祀。夫以浅定微术。犹擅五通。小善片言。实应千里。况埏孕群品。弹厌众灵。万期一会。穷冥极远。是使微尘刹土。不动而游。恒沙诸佛。不谋而证。非般若至??。其孰能致此。是用十空莹晒。七如朗听。虽恼趣森横。寂岸层迥。莫不同幻蕊之开落。不灭不生。比梦象之妍蚩。无染无净。猋谷投响。则誉毁共销。月池寖色。则物我俱谢。文优理诣。感通悟永。凡有八十五品。七十八卷。即旧大品光赞放光。然大品之于光赞。词倍丰而加美。即明此分之于大品。文益具而弥正。攒辉校宝。岂不盛欤。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一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二 欢喜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二之十七叶 观照品(初分学观品) 卷四百三(初分相应品) 卷四百四(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五之十二叶(观照品竟)

    卷四百五之十三叶 无等等品(初分赞胜德品)

    卷四百五之十七叶 舌根相品(初分现舌相品)

    卷四百六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七 卷四百八之十叶(善现品竟)

    卷四百八之十一叶 入离生品(初分劝学品)

    卷四百八之十八叶 胜军品(初分无住品)

    卷四百九 行相品(初分行相品) 卷四百十之五叶(行相品竟)

    卷四百十之六叶 幻喻品(初分譬喻品)

    卷四百十一 譬喻品(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五叶 断诸见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一之十八叶 到彼岸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二之十七叶(到彼岸品竟)

    卷四百十二之十八叶 乘大乘品(初分摩诃萨品)

    卷四百十三 无缚解品(初分大乘铠品)

    卷四百十三之十六叶 三摩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四之十三叶(三摩地品竟)

    卷四百十四之十四叶 念住等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五之十叶(念住等品竟)

    卷四百十五之十一叶 修治地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六之十四叶(修治地品竟)

    卷四百十六之十五叶 出住品(初分辩大乘品) 卷四百十七之十二叶(出住品竟)

    卷四百十七之十三叶 超胜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八之四叶(超胜品竟)

    卷四百十八之五叶 无所有品(初分赞大乘品) 卷四百十九 卷四百二十之十叶(无所有品竟)

    卷四百二十之十一叶 随顺品(初分随顺品)

    卷四百二十之十四叶 无边际品(初分无所得品) 卷四百二十一 卷四百二十二 卷四百二十三(初分观行品)(无边际品竟)。

    卷四百二十三之十二叶 远离品 卷四百二十四(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远离品竟)

    卷四百二十五 帝释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二叶(帝释品竟)

    卷四百二十六之三叶 信受品(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四百二十六之八叶 散华品(初分散华品 初分学般若品初分求般若品) 卷四百二十七(初分叹众德品)(散华品竟)

    卷四百二十七之五叶 授记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七之十二叶 摄授品(初分摄受品) 卷四百二十八之三叶(摄受品竟)

    卷四百二十八之四叶 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二十九 福生品 功德品 外道品 天来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之五叶 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一 经文品(初分较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叶(经文品竟)

    卷四百三十二之十一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四百三十四 大师品(初分赞般若品)

    卷四百三十四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谤般若品 初分难信难解品) 卷四百三十五

    卷四百三十六 清净品(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四百三十六之十六叶 无标帜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四百三十七

    卷四百三十七之十五叶 不可得品

    卷四百三十八 东北方品(初分难闻功德品) 卷四百三十九 卷四百四十(东北方品竟)

    卷四百四十之四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之十四叶 不和合品(初分魔事品) 卷四百四十一

    卷四百四十一之十四叶 佛母品(初分佛母品)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四叶(佛母品竟)

    卷四百四十二之十五叶 示相品(初分佛母品 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四百四十三(示相品竟)

    卷四百四十四 成办品(初分办事品 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四之十四叶 船等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四百四十五

    卷四百四十五之六叶 初业品(初分真善友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六叶 调伏品(初分趣智品)

    卷四百四十六之十六叶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四百四十七 卷四百四十八

    卷四百四十八之八叶 不退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 转不转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四百四十九之十八叶 甚深义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甚深义品竟)

    卷四百五十一 梦行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四叶 愿行品(初分愿行品)

    卷四百五十一之十七叶 殑伽天品

    卷四百五十二 习近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二之十五叶 增上慢品(初分善学品) 卷四百五十三 卷四百五十四(初分断分别品)(增上慢品竟)

    卷四百五十四之十四叶 同学品(初分巧便学品) 卷四百五十五

    卷四百五十五之十一叶 同性品(初分巧便学) 卷四百五十六

    卷四百五十六之五叶 无分别品(初分愿喻品)

    卷四百五十六之十七叶 坚非坚品(初分坚等赞品) 卷四百五十七

    卷四百五十七之十六叶 实语品(初分嘱累品) 卷四百五十八

    卷四百五十八之十四叶 无尽品(初分无尽品)

    卷四百五十九 相摄品(初分相引摄品)

    卷四百六十 巧便品(初分多问不二品)卷四百六十一(至)四百六十三之四叶(巧便品竟)

    卷四百六十三之五叶 树喻品(初分实说品)

    卷四百六十四 菩萨行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六叶 亲近品(初分巧便行品)

    卷四百六十四之十三叶 遍学品(初分遍学道品) 卷四百六十五(遍学品竟)

    卷四百六十五之十八叶 渐次品(初分三渐次品) 卷四百六十六

    卷四百六十六之十五叶 无相品(初分无相无得品) 卷四百六十七

    卷四百六十七之十四叶 无杂品(初分无杂法义品) 卷四百六十八

    卷四百六十八之十四叶 众德相品(初分诸功德相品) 卷四百六十九(至)四百七十一之七叶(众德相品竟)

    卷四百七十一之八叶 善达品(初分诸法平等品) 卷四百七十二 卷四百七十三

    卷四百七十三之五叶 实际品(初分不可动品)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实际品竟)

    卷四百七十四之十五叶 无阙品(初分成熟有情品) 卷四百七十五

    卷四百七十六 道土品(初分严净佛土品)

    卷四百七十七 正定品(初分净土方便品)

    卷四百七十七之十四叶 佛法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 无事品(初分无性自性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八叶 实说品(初分胜义瑜伽品)

    卷四百七十八之二十叶 空性品(初分无动法性品)(第二分竟)

    ○大般若经第三会序

    夫正理晦于率情。而情由理镜。妙观暌于循迹。而迹以观冥。然情迹两崇。假名相而耽习。则理观双拔。资渐渍于多闻。王城所以亟迁。圣席于兹复坦。是用入游戏定。擒前会之神踪。出微妙音。集向时之遥证。光敷法润。澡沃心源。将欲利无利于情区。度不度于生品。运六通于即寂。流四辩于忘言。固当住不思议。得无分别。至如梦中重梦。尚萦驰徇之劳。即明觉后复觉。乃有发蒙之庆。何物物之殊炫。而如如之罕觏哉。彼如复如者。非异所异也。在缠出缠而性净。有佛无佛而体常。会之。则归来号如来矣。乖之。则流异称异生焉。前际空而累尽。后际空而德满。尔其辟甘露门。坐金刚座。假名法外。无色而庄严。胜义谛中。无心而启悟。故能断以空滞空之恶取。开无说假说之善权。熙妙色之殊对。霈圆音之各解。莫非自般若以为源。依般若以成学。譬山王之高妙。谷王之宗长。义必重深。辞亦丰秘。凡五十九卷。三十一品。于旧无涉。号单译焉。

    唐西明寺沙门玄则制

    卷四百七十九 缘起品(初分缘起品)

    卷四百七十九之十叶 舍利子品(初分相应品 初分转生品) 卷四百八十(至)四百八十二之十二叶(舍利子品竟)

    卷四百八十二之十三叶 善现品(初分教诫教授品) 卷四百八十三 卷四百八十四(初分劝学品 初分无住品 初分波若行相品)卷四百八十五(初分譬喻品)卷四百八十六(初分菩萨品 初分摩诃萨品)卷四百八十七(初分大乘铠品)卷四百八十八 卷四百八十九 卷四百九十(初分辩大乘品)卷四百九十一 卷四百九十二 卷四百九十三(初分赞大乘品 初分随顺品)卷四百九十四 卷四百九十五 卷四百九十六(初分无所得品)卷四百九十七(初分观行品)卷四百九十八(初分无生品 初分净道品)(善现品竟)。

    卷四百九十八之十六叶 卷四百九十九 天帝品(初分天帝品 初分诸天子品 初分受教品) 卷五百(初分学般若品)

    卷五百之十二叶 现窣堵波品(初分摄受品 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一 卷五百二

    卷五百二之四叶 称扬功德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称扬功德品竟)

    卷五百三之五叶 佛设利罗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三之十五叶 福聚品(初分较量功德品) 卷五百四(福聚品竟)

    卷五百四之十八叶 随喜回向品(初分随喜回向品) 卷五百五

    卷五百五之十八叶 地狱品(初分赞般若品 初分谤般若品) 卷五百六

    卷五百六之十七叶 叹净品(初分赞清净品 初分着不著相品) 卷五百七

    卷五百七之十五叶 赞德品(初分说般若相品)

    卷五百八 陀罗尼品 卷五百九

    卷五百九之五叶 魔事品(初分魔事品)

    卷五百十 现世间品(初分佛母品)

    卷五百十一 不思议等品(初分不思议等品)

    卷五百十一之五叶 譬喻品(初分众喻品)

    卷五百十二 善友品(初分真善友品 初分趣智品)

    卷五百十三 真如品(初分真如品) 卷五百十四

    卷五百十四之五叶 不退相品(初分不退转品) 卷五百十五

    卷五百十五之十七叶 空相品(初分巧方便品) 卷五百十六 卷五百十七(空相品竟)

    卷五百十七之十一叶 殑伽天品

    卷五百十七之十四叶 巧便品(初分善学品) 卷五百十八 卷五百十九(初分断分别品) 卷五百二十(初分巧便学品)

    卷五百二十之十二叶 学时品(初分巧便学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