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犹难之也。博则广而无极,众则多而无穷,圣人必欲使天下无一人之恶,无一物不得其所,然亦不能,故曰「病诸」。「修己以安百姓」,亦犹是也(伊川)。

    人于文采,皆不曰吾犹人也,皆曰胜于人尔。至于躬行君子,则吾未见其人也(伊川)。

    泰伯知王季之贤,必能开基成王业,故为天下而三让之,言其公也(明道)。

    泰伯三以天下让者,立文王则道被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之故而让之也。不必革命,使纣贤,文王为三公矣(伊川)。

    凡人有所计校者,皆私意也。孟子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仁者欲人之善而矜人之恶,不计校小大强弱而事之,故能保天下。犯而不校,亦乐天顺理者也(伊川)。

    人而不仁,君子当教养之。不尽教养,而惟疾之甚,必至于乱(明道)。为学三年,而不至于善,是不善学也(明道)。

    乱,治也。师挚始治《关雎》之乐,其声洋洋乎盈耳哉,美之也(明道)。

    「洋洋盈耳」,美也。孔子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其后自太师而下,入河蹈海,由乐正,鲁不用,而放弃之也(伊川)。「禹,吾无间然矣」,言德纯完,无可非间(明道)。

    「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盖人不当以利为心。《易》曰:「利者义之和。」以义而致利斯可矣。罕言仁者,以其道大故也。《论语》一部,言仁岂少哉?盖仁者大事,门人一一纪录,尽平生所言如此,亦不为多也(伊川)。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尽以告人,他无知也。与「吾无隐乎尔」同(伊川)。「叩」,就也。「两端」犹言两头,谓始终告鄙夫也(伊川)。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者,嗜欲将至,有开必先也(伊川)。

    「可与共学」,所以求之也。「可与适道」,知其所往也。「可与立」者,笃志固执而不变也。「权」与权衡之权同,称物而知其轻重者也。人无权衡,则不能知轻重。圣人则不以权衡而知轻重矣,圣人则是权衡也(伊川)。

    寝食不当言语,时必齐如也,临祭则敬也(明道)。「色斯举矣」,不至悔吝;「翔而后集」,审择其处(明道)。

    山梁雌雉得其时,遂其性;而人逢乱世,反不得其所。子路不达,故共具之。孔子俾子路复审言详意,故三嗅而起,庶子路知之也(伊川)。

    「先进」犹言前辈也,「后进」犹言后辈也。「先进之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也,故曰「野人」。「后进之于礼乐」,习其容止而文者也,故曰「君子」。孔子患时之文弊,而欲救之以质,故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取其诚意之多也(明道)。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谓其质朴。「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谓其得宜。周末文弊,当时之人自谓得宜,而以古人为质朴,故孔子欲从古人,古人非质朴也(伊川)。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言此时皆无及孔子之门者,思其人,故数颜子以下十人有德行者、政事者、言语者、文学者,皆从于陈、蔡者也(明道)。

    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之论也(明道)。闵子之于父母昆弟,尽其道而处之,故人无非间之言(伊川)。

    「过犹不及」,如琴张、曾璟之狂,皆过也,然而行不掩焉,是无实也(明道)。才高者过,过则一出一入;卑者不及,则怠惰废弛(明道)。

    师、商过不及,其弊为杨、墨。杨出于义,墨出于仁。仁义虽天下之美,然如此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伊川)。曾子少孔子,始也鲁,观其后明道,岂鲁也哉(明道)。

    善人,非豪杰特立之士不能自达者也,苟不履圣贤之迹,则亦不入其奥,故为邦必至于百年,乃可以胜残去杀也。孟子以乐正子为善人信人。有诸己之谓信,能充实之,可以至于圣贤,然其始必循辙迹而后能入也。论笃,言之笃厚者也,取于人者,惟言之笃厚者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未可知也。不可以论笃遂与之,必观其行事乃可也(明道)。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者,言一旦能克己复礼,则天下称其仁,非一日之间也(伊川)。子路之言信,故「片言可以折狱」(伊川)。「宿」谓预也,非一宿之宿也(伊川)。

    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者也,故孔子因问而告之(伊川)。

    「先之劳之」者,昔周公师保万民,《易》曰:「以左右民。」师保左右,先之也。劳,勉也,又劳勉之(伊川)。

    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深思之也(明道)。

    凡有物有形则有名,有名则有理。如以大为小,以高为下,则言不顺,至于民无所措手足也(伊川)。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何?曰:「昔在经筵时尝说,因言陛下若以期月之事问臣,臣便以期月之事对,若以三年之事问臣,臣便以三年之事对。期月而已者,整顿大纲也。若夫有成,则在三年也。然期月三年之说,今世又不同,须从头整理可也。汉公孙弘言三年而化,臣窃迟之。李石对唐文宗以谓陛下责治太急,皆率尔之言,本不知期月三年之事」(伊川)。

    三十年为一世,三十壮有室也。「必世而后仁」,化浃也(伊川)。

    冉子谓季氏之所行为政,孔子抑之曰:「其事也。」言季氏之家事而已,谓之政者僭也。如国有政,吾虽不用,犹当与闻之也(伊川)。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大人之事。「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之事。小人对大人为小,非为恶之小人也,故亦可以为士(明道)。

    「刚」者坚之体,发而有勇曰「毅」,「木」者质朴,「讷」者迟钝。此四者比之巧言令色则近于仁,亦犹不得中行而与狂狷也(伊川)。

    「切切」如体之相磨,「偲偲」则以意。此言告子路,故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明道)。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圣人度其时可矣,如小国五年,大国七年云(伊川)。

    原宪,孔子高弟,问有所未尽。盖克伐怨欲四者无,然后可以为仁,有而不行,未至于无,故止告之以为难(伊川)。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此泛举也。「直哉史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然则「危言危行」,「危行言逊」,乃孔子事也。危犹独也,与众异不安之谓。邦无道,行虽危而言不可不逊也(明道)。

    「直哉史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卷而怀之」,乃「危行言逊」也。「危行」者,严厉其行而不苟,言则当逊(伊川)。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此为作《春秋》而言也。晋文公实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为不顺,故谲掩其正。齐桓公伐楚,责包茅,虽其心未必尊王,而其事则正,故正掩其谲。孔子言之以为戒。正者正行其事耳,非大正也,亦犹管仲之仁,止以事功而言也(伊川)。

    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不死而从之。杀兄之人,固可从乎?曰:「桓公、子纠,襄公之二弟也,桓公兄而子纠弟也。襄公死,则桓公当立,此以《春秋》知之也。《春秋》书桓公,则曰齐小白,言当有齐国也;于子纠,则止曰纠,不言齐,以不当有齐也,不言子,非君嗣子也。《公》、《谷》并注四处皆书纳纠, 《左传》独言子纠,误也。然书齐人取子纠杀之者,齐大夫尝与鲁盟于蔇,既欲纳纠以为君,又杀之,故书子,是二罪也。管氏始事纠,不正也,终从于正,义也。召忽不负所事,亦义也。如魏​​征、王珪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伊川) 。

    「君子固穷」者,固守其穷也(伊川)。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言中人以下也。若夫真知,未有不能行者(伊川)。

    民于为仁,甚于畏水火,水火犹有蹈而死者,言民之不为仁也(伊川)。为仁在己,无所与让也(明道)。谅与信异,自大体是信,亮必为也(明道)。

    谅固执也,与亮同,古字通用。孟子曰:「君子不亮,乌乎执?」(伊川)。

    「性相近」,对「习相远」而言,相近犹相似也。上智下愚才也,性则皆善。自暴自弃然后不可移,不然则可移(伊川)。

    「吾其为东周乎?」若用孔子,必行王道。东周衰乱,所不肯为也,亦非革命之谓也(明道)。

    「恭则不侮」,盖一恭则仁道尽矣;又宽以得众,信为人所任,敏而有功,惠以使人,行五者于天下,其仁可知矣(明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