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罗氏本拾遗

    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

    「赤舄几几」,只是形容周公一个气象,乃孟子所谓「面盎背、四体不言而喻」之意。「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亦只是形容文王气象。大抵古人形容圣人,多此类。如「倬彼云汉,为章于天」,亦是形容圣人也。

    「不识不知」,言文王化其民,日用不知,皆由天理也。

    「与子游闻之」,当作「于子游闻之」。若两人同闻,安得一个知,一个不知。

    「利」字不联「牝马」为义。如云「利牝马之贞」,则《坤》便只有三德。阴必从阳,然后「乃终有庆」也。「黄」,中色;「裳」,宜在下;则「元吉」。

    他卦皆有悔凶咎,惟《谦》未尝有;他卦有待而亨,惟《谦》则便亨。

    《谦》,君子所以有终,故不言吉。裒取其多而增益其寡,天理也。六二鸣谦,处中得正而有德者,故鸣谦者,乃「中心得也」。上六鸣谦,乃有求者也,有求之小,止于征国邑而已,故曰「志未得也」。

    《蹇》「以反身修德」,故往者在外也,在外必蹇;来者在内也,在内则有誉。「无尤」「来连」「朋来」「来硕」,皆反身修德之谓也。「蹇蹇」,不暴进,内顾之象也。暴进出外则无事矣。连音平,连则无穷也。朋来则众来,言朋来未免于有思也。至于来硕,则来处于大人之事也,故曰「从贵」。

    阖辟便是易,一阖一辟谓之变。

    尧之亲九族,以明俊德之人为先。盖有天下国家者,以知人为难,以亲贤为急。

    善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故文义虽解错,而道理可通行者不害也。

    《论语》,曾子、有子弟子论沄。所以知者,唯曾子、有子不名(伊川)。

    「学而时习之」,「鹰乃学习」之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伊川)。

    孝弟本其所以生,乃为仁之本。孝弟有不中理,或至于犯上,然亦鲜矣。孟子曰:「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不失其身而事亲,乃诚孝也。推此,亦可以知为仁之本(明道)。

    「敬事而信」以下事,论其所存,未及治具,故不及礼乐刑政(伊川)。

    「行有余力」者,当先立其本也。有本而后学文,然有本则文自至矣(明道)。「致身」犹言致力,乃委质也(明道)。人安重则学坚固(伊川)。

    「礼之用和为贵」,有不可行者,偏也(伊川)。

    贫而能乐,富而能好礼,随贫富所治当如此。子贡引切磋琢磨,盖治之之谓也。若贫而言好礼,则至于卑,富而言乐,则至于骄。然贫而乐,非好礼不能;富而好礼,非乐不能(明道)。

    「为政以德」,然后无为(伊川)。

    回于孔子之道无所不说,故「如愚」。退而省其所自得,亦足以开发矣,故曰「不愚」。

    「视其所以」,所为也;「观其所由」,所从也;「察其所安」,所处也。察其所处,则见其心之所存。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明道)。

    「君子不器」,无所不施也。若一才一艺,则器也(伊川)。

    子贡问君子,孔子告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可以为君子」,因子贡多言而发也(伊川)。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谓观人者彼能先行其言,吾然后信之(伊川)。「周」谓周旋,「不比」谓不相私比也(伊川)。

    「学而不思」则无得,故「罔」。「思而不学」则不进,故「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者废其一,非学也(伊川)。

    「尤」,罪自外至也;「悔」,理自内出也。修天爵则人爵至,「禄在其中」矣。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不然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然学不必得禄,犹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馁在其中矣。君子知其如此,故忧道不忧贫,此所以告干禄也(伊川)。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文者称实而为饰,文对实已为两物,奢又文之过,则去本远矣。俭乃文不足,此所以为礼之本(伊川)。

    仁者如射,射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岂有争也?故曰「其争也君子」(伊川)。

    「下而饮」,非谓下堂而饮,离去射位而饮也。若下堂而饮,则辱之甚,无此(伊川)。

    「素」喻质,「绘」喻礼。凡绘,先施素地而加采,如有美质而更文之以礼(伊川)。

    灌以降神,禘之始也。「既灌而往者」,自始以至终,皆无足观,言鲁祭之非礼也。「不知」者,盖为鲁讳。如自此事而正之,其于天下,如指掌之易(伊川)。

    「为力」犹言为功。射有五善,为功不一,故曰「不同科」。所谓五善者,观德行,别邪正,辩威仪云云(伊川)。

    「事君尽礼」,在他人言之,必曰小人以为谄也;圣人道弘,故止曰「人以为谄也」(伊川)。

    「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不淫其色」,是「乐而不淫」。「哀窈窕,思贤才,求之不得,展转反侧」,是「哀而不伤」(明道)。

    「成事不说」至「既往不咎」者。大概相似。重言之,所以深责之也。如今人嗟惜一事,未尝不再三言之也(伊川)。

    成汤放桀,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耳(伊川)。「里」,居也,择仁而处之为美(明道)。

    「知者利仁」,知者以仁为利而行之。至若欲有名而为之之类,皆是以为利也。

    知者知仁为美,择而行之,是「利仁」也。心有其仁,故曰利(伊川)。

    「君子怀德」,惟善之所在;「小人怀土」,惟事之所在。「君子怀刑」,惟法之所在;「小人怀惠」,惟利之所在(伊川)。

    子贡问「赐也何如」?赐自矜其长,而孔子以瑚琏之器答者,但瑚琏可施礼容于宗庙,如子贡之才可使于四方,可使与宾客言而已(伊川)。未能自信,不可以治人,孔子所以说漆雕开之对(明道)。

    子贡常方人,故孔子答以「不暇」,而又问「与回也孰愈」,所以抑其方人也。

    「闻一知十」,「闻一知二」,举多少而言也。「曰吾与女弗如也」,使子贡喻其言,知其在勉;不喻,则亦可使慕之,皆有教也。

    「不欲人之加诸我」者,「施诸己而不愿」者也。「无加诸人」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也。此「无伐善,勿施劳」者能之,故非子贡所及(伊川)。

    「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唯子贡亲达其理,故能为是叹美之辞,言众人不得闻也(伊川)。

    「蔡」与「采」同。大夫有采地,而为山节藻梲之事,不知也。山节藻梲,诸侯之事也(伊川)。「三月不违仁」,言其久也,然非成德之事。

    「祝鮀之佞」,所谓巧言;「宋朝之美」,所谓令色。当衰世,非此难免(伊川)。

    「上知」,高远之事,非中人以下所可告,盖逾涯分也(伊川)。

    民之所宜者务之,所欲与之聚,所恶勿施尔也。人之所以近鬼神而亵之者,盖惑也,故有非鬼而祭之、淫祀以求福,知者则敬而远之(明道)。

    知如水之流,仁如山之安。动静,仁知之体也,动则自乐,静则自寿。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伊川)。

    觚之为器,不得其法制,则非觚矣。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天下之事亦犹是也(伊川)。

    宰我言:如井中有人,仁者当下而从之否?子曰:君子可使之往,不可陷以非其所履;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明道)。

    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所谓约之以礼者,能守礼而由于规矩者也。未及知之也,止可以不畔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与此相近。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已知之而进不止者也(明道)。

    中庸之德,不可须臾离,民鲜有久行其道者也(伊川)。

    圣则无大小,至于仁,兼上下大小而言之。博施济众亦仁也,爱人亦仁也。「尧、舜其犹病诸」者,犹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