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

    次色界文四。初初禅文二。初述文三。初梵众天。

    笺云。则所依器世。能依修心之者。

    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笺云。梵云禅那。唐言静虑。即静而虑。即当定义。即虑而静。即当慧义。定慧等学。明见佛性。今也既无定慧。故曰无有智慧。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

    笺云。则离于欲染。

    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

    笺云。想者取象。念者冥记。而令取象冥记。一切俱亡。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笺云。是人。应前无想无念之念。梵者净也。侣则明侣。梵众天者。俱舍颂云。色天瑜善那。十六里也。初四增半半。梵众八里。梵辅十六里。梵王二十四里。少光天三十六里。此上倍倍增。唯无云减三。梵众。寿量半劫。身长半由旬八里。修下品三禅。得生其中。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

    次梵辅天。

    笺云。言有一分离欲之心现前。

    于诸律仪。

    笺云。乃修六事法。厌上界。为苦。为粗。为障。欣上界。为净。为妙。为利。

    爱乐随顺。

    笺云。得此六事法现前。生其爱乐。心下随顺。爱乐。则能爱乐之心。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笺云。德乃道德。辅则佐辅。此天。寿量一劫。身长一由旬。修中品禅。得生其中。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

    后大梵天。

    笺云。则不行染也。

    清净禁戒。加以明悟。

    笺云。作六事观行。功加前梵辅天。明悟。则是增胜不是□理之悟。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笺云。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二九十八。则色界一十八天。皆归往此天也。此大梵天。寿量一劫半。身长一由旬半。修上品中品禅。得生其中。

    阿难。此三胜流。

    后结。

    笺云。指此三禅。乃殊胜之流类。

    一切苦恼。所不能逼。

    笺云。为作六事观行。离下界苦。故初禅离苦也。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笺云。诸漏不动。则无欲爱之心也。

    阿难。其次梵天。

    次二禅文二。初述文三。初少光天。

    笺云。则向下诸天也。

    统摄梵人。

    笺云。向下梵人。皆梵王之统摄也。

    圆满梵行。

    笺云。圆净行也。

    澄心不动。寂湛生光。

    笺云。则修六事法。久而光明也。

    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笺云。旧云光音天。言此天。新生天子。见下界火灾光明生怖。发其音色。?相告报。故曰光音。若言少光。光明少欲。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

    次无量光天。

    笺云。或自身佗身光。或能依光。与所依宫殿光也。

    映十方界。遍成琉璃。

    笺云。映彼色界十方。

    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笺云。言光明渐胜。无有量故。

    吸持圆光。

    三光音天。

    笺云。吸为吸览。持为住持。圆光则彼天之观行。

    成就教体。

    笺云。亦以光明为教体。作此观生吐天。如前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教体则生解善。

    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笺云。发化清净者。发起教化清净也。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后结。

    笺云。谓此二禅天。离忧纯喜。更无下界忧愁悬念也。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笺云。粗漏已伏者。下界欲已是伏也。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

    三三禅文二。初述文三。初少净天。

    笺云。言圆满光明。成就教中昔声之体。

    披音露妙。

    笺云。披见教音。便露此天妙行。

    发成精行。

    笺云。言教成精纯之行。

    通寂灭乐。

    笺云。约自佗定。或通彻意地。得乐其定故。

    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笺云。谓意识。离忧而纯乐受。彻意地乐。名之为净。于自佗中。此净最少。故名少净。

    净空现前。

    次无量净天。

    笺云。即定也。

    引发无际。身心轻安。

    笺云。离下界忧苦故。

    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笺云。成寂灭乐。彻意地乐也。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

    三遍净天。

    笺云。世界。所依天界。身心。能依有情。

    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笺云。则此天。观行修六事法。殊胜托皈寂灭乐也。

    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笺云。周遍适悦故也。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

    后结。

    笺云。无苦忧二境。

    身心安隐。得无量乐。

    笺云。言此天人。纯乐无喜。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笺云。佛乃断道虽非正得真三摩地云云。为有忧可舍。则有喜生。毕犹穷。具犹尽也。

    阿难。次复天人。不逼身心。

    四四禅文二。初述四流又二。初述又四。初福生天。

    笺云。无苦乐逼迫也。

    苦因已尽。

    笺云。出欲界苦。

    乐非常住。

    笺云。无三禅乐。

    久必坏生。苦乐二心。

    笺云。坏犹灭也。言灭生苦乐二心。

    俱时顿舍。

    笺云。顿舍苦乐。

    粗重相灭。

    笺云。欲界烦恼灭。

    净福性生。

    笺云。谓修六事法。厌下界。为苦为粗等。

    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笺云。福生天者。此结约净福生故。苦诸教则无云天。言有极殊胜之云。无下界粗云但有定果云。无业界云也。

    舍心圆融。

    二福受天。

    笺云。舍苦乐二道之心。圆德融明。

    胜解清净。

    笺云。威被天定也。

    福无遮中。

    笺云。无遮。遍益义。言得福无边也。

    得妙随顺。

    笺云。得福随顺。

    穷未来际。

    笺云。言受其福乐长故。

    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笺云。此经。说有净福可受。故名福受。若诸教。则福生天。言有胜福力。故生彼天。

    阿难。从是天中。

    三广果天。

    笺云。则福生天中也。

    有二歧路。

    笺云。路分曰歧。

    若于先心。

    笺云。则前舍道之心。

    无量净光。

    笺云。言修彼天行。转深无其边量。

    福德圆明。

    笺云。转益圆满光明。

    修证而住。

    笺云。修彼天定。

    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笺云。言此天。于色界中。果报最广大故。

    若于先心。

    四无想天。

    笺云。则舍道之心。

    双厌苦乐。精研舍心。

    笺云。亦舍道之心。

    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

    笺云。得彼天定。

    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笺云。心。舍道之心。虑。念虑也。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

    笺云。佛乃断道。此人用生灭心。灭前苦乐。有所得心。得生彼天。不得不生灭性。

    初半劫灭。后半劫生。

    若准余文。则第二念。一向无相。临终想起。今言半生半灭。若取理言之。则寿虽五百。总一生灭。处中而论。半。则属生。半。唯属灭。只见无心五百。宁知五百元生。生必灭随。故知分半。更有多释。理不如初。恐繁不述。

    笺云。疏中有三解。若准余文。则第二念下者。为无想。在因中修无想定。死后无想中。有迎之。生彼天时。见彼天人。或坐或立。皆无言语。寻作是念。此是何处。便忆曾修无想定。今证此涅槃处。作此第二念。便无想者。若报尽则有想便坠。若据经。须言初半劫生。则第二念无想也。便将灭字。向下云劫灭。是五百大劫。灭念想之时也。后半劫生者。欲尽时也。却生是欲坠时。心念生也。今言下者。第二解。约首楞理上。此徒亦是半生半灭。不了生灭也。只见下第三解也。为伏现行不生。而种子有生也。

    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

    后结。

    笺云。苦约下地。此四禅离乐故。

    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笺云。虽非无为是真。真不动地。约此四禅天人。离下界苦乐二心。名真不动也。或二句。皆言真也。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

    后明五净文三。初标。

    笺云。复重也。言是此四禅天中。重有五不还天。言不还欲界也。

    下无卜居。

    笺云。言向下欲界等天。更无卜居。

    故于舍心。

    笺云。舍道之心。

    众同分中。

    笺云。同分有三。然有天同分。人同分。地狱同分。此则天同分也。

    安立居处。

    笺云。得阿那含人。在彼中。安立居止处所。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

    次述文五。初无烦天。

    笺云。则无苦乐二心相形。

    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笺云。无烦天。已离四谛下。烦恼两灭。

    机括独行。

    次无热天。

    笺云。心机该括。一时清净。故云独行。

    研交无地。

    笺云。无有研磨交互对治事故。

    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笺云。无热。已离四谛下。烦恼热故。或无苦乐二法研究相交之所。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

    三善见天。

    笺云。妙见圆澄者。则善见天之定也。

    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笺云。善见者。色身殊胜。众所乐见也。

    精见现前。

    四善现天。

    笺云。天之观行。

    陶铸无碍。

    笺云。谓陶择镕铸苦乐二法。更无相碍。

    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笺云。善现者。色身殊胜善能现故。诸教先说善现天。后说善见天。此经。先说善见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

    五色究竟天。

    笺云。几者。动之始。又几微也。谓此究竟天。是色穷微之处。穷尽色法。上性。即彼天之性。下性。是入无边之性。此是那含之人。悟生空涅槃之性。言此性无有边际。

    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笺云。色究竟者。彼天是有色位最极究竟之处。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

    后结文三。初明同居不亲。

    笺云。佛乃断道。此五不还天人。彼诸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王。独独钦闻此那含居此天。虽闻则不见。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次比不能观。

    笺云。说喻云。旷野深山圣道场地。如汉土南岳天台等山。

    阿难。是十八天。

    后结色界。

    笺云。十八天。和前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二九一十八。

    独行无交。

    笺云。更无苦乐二境相交也。

    未尽形累。

    笺云。故有身在。累亦形也。

    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笺云。界中有色。名曰色界。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

    后无色界文二。初述文四。初空处天文二。初标异路。

    笺云。色界顶也。

    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

    笺云。下是色边际。□是空边际。

    若于舍心。

    后释升沉文二。初明发慧起尘。

    笺云。即舍道之心。

    发明智慧。

    笺云。发起明白。生空智慧。

    慧光圆通。便出尘界。

    笺云。出三界也。

    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笺云。明阿罗汉人。不居此天。已出离也。此则一歧路。

    若在舍心。

    后沈空迂昧。

    笺云。则舍道之心。

    舍厌成就。

    笺云。舍厌之心成就。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笺云。乃觉此身质碍。销灭质碍入空。此方名无色界也。

    诸碍既销。

    二识处天。

    笺云。牒前销碍。

    无碍无灭。

    笺云。无碍是识。识则不灭。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

    笺云。即八识也。

    全于末那半分微细。

    笺云。乃留第八净分。染分已无。

    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笺云。但有我无身也。

    空色既亡。

    三无所有处天。

    笺云。牒前文。

    识心都灭。

    笺云。则灭前半分微细。是灭第八识染分。净分即不灭。

    十方寂然。迥无攸往。

    笺云。成彼天观行。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笺云。则无色界与识也。

    识性不动。

    四非非想处天。

    笺云。七八二识不动。

    以灭穷研。

    笺云。灭第六识。言推穷研究皆六识也。或是双舍喜乐。

    于无尽中。

    笺云。细识无尽。

    发宣尽性。

    笺云。灭八识染分。净分不灭。

    如存不存。

    笺云。如存。则存七八。不存。则不存第六。

    若尽非尽。

    笺云。若尽。尽第六。非尽。不尽七八。

    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笺云。非想无下界粗想。非非想。不无上界细想。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

    后结文六。初述四空超钝。

    笺云。便断云。此等但穷尽质碍。归于顽空。不尽真空之理。指四空处人。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

    笺云。又断云。是前色界四禅五不还天。圣人道路将穷。或圣道将穷者。言究圣人道路之者。一向穷生空涅槃。不回心入大。此则精简。故无□劣。

    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笺云。定此是不回心入大阿罗汉。则未出三界。唯在不还。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

    次明无想归轮。

    笺云。言色界四禅无想天。则外道所居。

    穷空不归。

    笺云。言穷顽空。不归真空。

    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笺云。乃断道。此是迷有漏天。作无为解。如无闻比丘。便入轮回。始终生灭。

    阿难。是诸天上。

    三明天众尽凡。

    笺云。广果已下天。

    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

    笺云。料简前诸天人。皆是凡夫因中所修。果中招感酬答。于佗报答将尽。宛入轮回。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四述天王处圣。

    笺云。指此四禅已下诸天王。向彼天中。是游履进趣修行之路。故于彼天为王。然十信菩萨。作金轮王。至十地菩萨。作四天王。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

    五彰无业色。

    笺云。定性现前。现定果色身。无业果色身。

    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六结界通收。

    笺云。界中无色。名无色界。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

    笺云。此中。又结答阿难前来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修罗等事。

    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

    笺云。言积其虚妄。发生此七趣也。

    补特伽罗。

    笺云。唐言数取趣。为数取人天等趣业故。

    各从其类。

    笺云。言随其善恶业所招。或生天上。或在诸趣。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

    三返释修罗文二。初标。

    笺云。返释修罗者。理贯三涂。后释此修罗有四种。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四趣所摄。故于此释。不顺故言返也。梵语阿修罗。亦云阿素洛。唐言非天。言虽有天报。而心多谄曲。故云非天。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

    后释文四。初鬼。

    笺云。虽为鬼趣。又有慈心。护佛教法。成其神通之道。出入在于空中。

    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笺云。卵生。则九分想。一分情。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

    次人。

    笺云。言降下其德。贬诤坠落此修罗中。

    其所卜居。邻于日月。

    笺云。言其所居止。与天王相近。

    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笺云。胎出。则五分情。一分想。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

    笺云。此则毗摩质多阿修罗王。

    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此变化生。化应离有。情想离也。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冗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四畜。前明鬼类。势合连谕。何以天络。返谈修类。然余形一趣。依决而言。此约四生。理宜居后。上承天道。下接二途。中贯人伦。散明收□。统三界之沈举。论七趣之迷源。因果义终。宜垂结劝。

    笺云。冗散也。水半散之?。水散于口也。湿生。情想合也。诸教言六趣。此经。约生起义。故添仙为七。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

    四劝除迷习文八。初统收群妄。

    人。及神仙。

    笺云。人者。□思觉义。阴阳不测。谓之神。仙迁也。迁向山中故。

    天。洎修罗。

    笺云。天。以光洁为义。

    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花。元无所有。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笺云。于妙圆明等者。言向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