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

    第二观音述证文二。初依修克证文三。初叙本师名。

    笺云。梵语阿嚩卢枳帝湿伐啰耶。唐言观自在。略云观世音。天台智者云。观。是能观之智。世。是所观之境。音。是所度之生。称名归命。应机往救。故云观世音。若云观自在者。大唐三藏云。观有不住于有。观空不著于空。闻名不惑于名。见相不没于相。当有不破于有。一切皆无。不坏于无。种种皆有。是以心不能动。境不能迁。动不乱真。实可谓无碍智慧也。又法华云。若有无量百千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此菩萨大悲经云。过去名正法明如来。观音授记经云。未来补弥陀。名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又有佛出世。名观世音者。因从果号。资得师名。表师资互明因果交微。

    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次发心承教。

    笺云。发菩提心者。五菩提中发心菩提也。闻则侧聆正教。思则决择在心。修则如理修行。教是能诠文。义是所诠理。依能诠文下。悟所诠理。然后如理修行作佛去。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后依修克证文二。初依修文二。初旋流灭六。

    笺云。耳根发耳识。故曰闻。一切众生。顺流不能逆流。言入流。是不顺流也。则能缘心。不顺所缘境。亡所者。既无能缘心。亦无所缘境也。或入流者。入于圣流。亡者无也。无所闻声尘也。入圣之流。既不被时分所迁。五浊之中。超劫浊也。亡所。所闻声尘不起。声是十一种色法。既无声。五阴之中。超色阴。色者质碍。言亡所。则去质碍也。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笺云。此三句。返释上入流亡所也。所入者。所入尘境。入是能入之心。所入能入。声境观心。二俱寂静。则无动静可生。若有声尘。则有动静。已上是灭六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后七八俱袪。

    笺云。渐则由渐。增则加增。既灭六。犹有七八二识。今渐渐加增彼七八。闻则能闻。是第六识。所闻是声境。此二俱灭也。亦不住灭六之心。若住灭六。即有灭六之见。今不住灭六之见。五浊之中。超见浊。若有灭六之心。即有领纳之义。今既不住灭六之心。五阴之中。超受阴。

    尽闻不住。

    笺云。所闻能闻。二心俱灭。亦不作灭。能所之住。故云不住。不住能闻所闻已灭之解。若有住不住灭六之住。则有可取可住。则为烦恼。今既不住灭六之住。五浊之中。超烦恼浊。若有灭六之住。则成取像。今灭六之住亦不住。则无取像行相。五阴之中。出想阴。

    觉所觉空。

    笺云。上觉则第八识。下所觉则第七识。起八觉第七。第八为能。第七为所。此所觉七识乃空。虽亡第七。犹有能觉第八在。或觉则能觉。是第七识。所觉则第六已灭。若有七在。则执八见分。与四惑俱。则流落诸趣。便有众生。今所觉第六。不住灭六之心。第七能觉亦空。五浊之中。超众生浊。若第七在。带彼第八成染。有迁流造作之行相。今第七既灭。五阴之中。超行阴。

    空觉极圆。

    笺云。空则起能空之智。觉则第八。起智来。空此八识能觉之心。故至极圆□也。或能觉则第八。觉灭彼七。今七既灭。八为能觉。□为所空。二俱灭尽。故云极圆。若有第八在。则有□持不断之功能。执持有情。故今第八能觉既灭。则□连持之功能。五浊之中。超命浊。若有第八□。则三界总报住。识强智□。强生了别。今能觉既空。则智强识劣。五阴之中。超识阴。

    空所空灭。

    笺云。上空则能空之智。所空则第八识。□起智空其所空。此能空之智。亦无有也。为能空智。对着八识。八识亦为所。此则遣能三之智。或能空是智。所空则八识。今能空智。与所空识虽去。亦无能空所空之解。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后克证文二。初总标生灭。

    笺云。生则三能变。灭则起智。今起智生灭彼灭了。此智亦灭。故云既灭。殊简平常。胜简于劣。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后别列文二。初上合佛心。

    笺云。上合。则起始觉智。合本觉心。则本觉理也。谓自心与佛心无别。自智与佛智无殊。慈能与乐故。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后□通凡性。

    笺云。谓如无二如。众生亦如也。佛有同体大悲故。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后妙应群心文二。初圆慈广应文三。初推师授证。

    笺云。言蒙彼如来教授于我。如幻。似有不有。如空不空。闻熏。则耳根熏习。闻修是三慧。影取思。闻则闻外教。思则思内义。修则内外俱收。金刚则智。起智来断自成烦恼。三昧。唐言正受。不受诸受。故云正受也。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笺云。佛有同体大悲。三十二应者。乃无身中现身。无形中现形也。入则能入。诸国土。是所入。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

    次广列随求文二。初求出世文四。初佛身。

    笺云。入则能入。三摩地是所入。进修者。增进修行胜解。则起始觉智。合本觉理。或胜解者。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现圆者。为此菩萨欲得胜解显现圆满。

    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笺云。若是资粮加行位菩萨。乃现小化身。以生空草为座。现丈六相。说生灭四谛。若是地前菩萨。现大化身。千尺相。若入地已去。初地现百由旬□。坐百华莲华。说百法名门。三地现万。四地现亿。至法身地。现不可说不可说由旬身。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二独觉身。

    笺云。寂静妙明。此是麟觉。喻独觉是利根者。无佛之世出生。作佛灯后??。身唯善寂。意玩清虚。或寂静妙明。则生空智。胜妙现圆。则生空涅槃。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

    三缘觉身。

    笺云。断十二缘。过去二因。无明。行。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三因。爱。取。有。未来二果。生。老死。

    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笺云。缘断胜性。是生空智。胜妙现圆。是生空涅槃。此唯部类而行。出有佛世。是钝根者。所说十二因缘法。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四声闻身。

    笺云。修道谛智。证灭谛理。故云入灭。胜性现圆。是生空智。说四谛法。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

    后愿世间文三。初步天胜乐文七。初超尘业众。

    笺云。欲心明悟者。言不与欲境相交。失念受乐。分明悟解也。影下欲界为苦。欣上界为净为乐。

    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笺云。梵净。王往也。色界诸天之所归往。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二九一十八天。乃梵王所管。多说布施持戒等法。解脱者。出离欲界苦。求上色界乐。经中前三乘皆解脱。今梵王亦言解脱者。秪是离不欲尘。名解脱。非同三乘出苦解脱。向下即言成就。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次乐欲居尊。

    笺云。欲为天主者。欲为欲界六天之主。帝释者。正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广言能天帝。释迦是姓。提婆是天。因达罗是帝。言帝释。唐梵双举。文略□也。向下说法如前行相。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目佗随心。

    笺云。自在天。今疏主意。指乐变化天。则欲界第五天。受欲乐于目境上变之。慈恩云。夜摩睹史二天。自在得异熟果。随意所念。胜下二天。上二天。如果依树而得。今随欲得。名自在天。自在者。离缚义。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四佗崇己玩。

    笺云。疏主意云。是佗化自在天。于佗人浮尘。化赴受用也。慈恩云。乐变化天。佗化自在天。名大自在天。不乐异熟果。乐自乐佗。变为乐具。而受之。是名大自在天。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五营统思。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六四埵棱威。

    笺云。则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西方丑目。北方多闻。居妙高山半第四层级。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七驱骤百灵。

    笺云。太子统领四天下鬼神。

    若诸众生。乐为人主。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次愿处人荣文八。初愿垂衣化物。

    笺云。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法诸天地。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求混俗怡神文二。初长者。

    笺云。是长之者。名曰长者。氏族。姓字。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居士。

    笺云。好谈名雅之言。居家内治之士。虽处三界。不混欲尘。常修梵行。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则制锦褰帷。

    笺云。制锦者。孔子云。未能操刀。而使制锦。有美锦。何不使人学制焉。喻县令为政。褰举也。在傍曰帷。又自障也。后汉贾琮。冀州刺史。传车乘帷裳。升车襄帷。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善恶。何乃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百城闻之震栗。邦。则诸侯为邦。邑。则县令治色。剖犹剖判。断犹聆断。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四乃玄通异术。

    笺云。数术者。则名数法术也。摄卫者。则收摄术护其用也。梵□婆罗门。唐言净胤。西天第二姓也。年七岁。若学就四围陀。则为国师。四围陀者。一医方。二祭祀。三卜相。音乐。战法。四既术也。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桑门毒律文二。初僧。

    笺云。桑门或云沙门那。唐言勤息。勤求道业。息诸恶念。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尼。

    笺云。禁戒五八也。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八戒者。添六不得带珮璎珞。香油涂身。熏香作服。七不得歌舞作唱及故观听。八不得上高大床。然尼。有三百四十八戒。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六守礼居家文二。初优婆塞。

    笺云。唐言近事净。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优婆夷。

    笺云。唐言近事女。五戒自居者。言但自居家。持其五戒。如前释。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七雅训形门。

    笺云。修家国者。言修家治国也。女主。女天子也。或云公主。国夫人。则王后也。命妇。则有命之妇。九嫔已下。大家。则守贤之女。如曹大家。年十九。制八篇。诫诸女子之事。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八孤贞内室文二。初童男。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童女。

    笺云。处在室间。曰处女。侵。则侵于欲境。暴。则卒暴之心。言欲□盛如今已无。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后意脱邪伦文九。初志超情醉。

    笺云。为诸天者。乐如醉酒人。问。前言梵天及自在等。何故此又言诸天。答。此言乐出天伦。是生厌。彼言乐为天主。是生忻也。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二厌处兴云。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三乐离飞精。

    笺云。药叉唐言勇健或云暴恶。飞行空中。食啖亦摄地行。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四意除音伎。

    笺云。新云健闼嚩。唐言寻香行。诸作乐神中。有斯等辈。由此西方。呼诸散乐。名乾闼缚。不作生业。只寻香气。作乐求乞。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五憍尸罢战。

    笺云。憍尸迦。唐言茧儿。则帝释异名。常与修罗战。旧云阿修罗。新云阿素洛。阿之言非。素洛言天。多行谄诳。无彼天行。故云非天。

    若紧陀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陀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六息和梁尘。

    笺云。息和。则宋玉有歌者。郢中和者。不过数人。唱弥高。而和弥寡。阳春白雪之曲也。梁尘者。善歌有虞云。发声动梁尘。紧陀罗。或云紧那罗。新云紧捺洛。唐言歌神。初歌四谛。次歌十二因缘。次歌六度万行。后歌一乘。如世乐音。歌君之德。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七异术停操。

    笺云。操。则操持。此类为前生。好操异术。故招此报。旧云摩睺罗。经云。摩呼罗。正云莫呼落迦。唐言大腹。则田中虾?蟒蛇之类也。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八寰中悦志。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九总袪形累。

    笺云。非人则思也。有形。有形质者。无形。无色天。有想。则有想天。无想。则无想天。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后彰呈妙力。

    笺云。三昧则理。闻熏则慧。无作妙力。乃无为无造作。微妙之力。力者。难屈伏义。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

    后悲救群伤文二。初消迷济溺文三。初总彰无畏。

    笺云。闻熏。耳根熏习也。闻修。则三慧。影取思。金刚则智。三昧则理。悲。乃伤己苦而拔彼苦。仰。则荷圣德而虔同仰。观音如来。是我之师。

    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笺云。一切众生。但于耳根门头。入流亡所。信自身与佛身无别。自心与佛心无殊。与观音一同故。得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功为功能。德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