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富楼那。彼大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后广列周随。

    笺云。日喻强觉。明喻大相。云屯喻觉昧。风喻求心。霁澄喻智。气凝喻烦恼。土积喻业果。水澄喻影□。叙彼不相发挥之义。

    于意云何。

    三徴审相因文二。初审。

    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后徴。

    笺云。方法也。指此七种。殊别外法。言此四大之相。为因根本无明生。为复从真空体上生。

    若彼所生。

    四结自佗无性。

    笺云。牒从日生。法上从无明□。

    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

    笺云。摄能变日。同所变明。俱作赤色。更无于日。法上且四大相现时。一时为四大相。更无无明。

    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笺云。既同为日色。如何更见空中。有日头现。法上既俱为四大相。云何离四大相外。又有无明。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

    笺云。此四大相。若是真空体上有。真空体上。须常有四大相现。摄所变。同能变。

    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笺云。有此性明。然后便有四大相。何故心劳觉昧之时。性明又隐。四大相又无。或可。若是空明不约四大。唯约性明从真现。若从真现。真合尝有性明。如何七识起时。性明相又隐。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

    五指相非一异文二。初非。

    笺云。此四大相。不依无明有。不依真体生。

    不异空日。

    二不异。

    笺云。是无异也。若异日则无无明时。应有大相。今有无明。又无大相。大相假无明变起。又离真无妄。无性明时。亦无四大相。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

    六结彼凌疑文三。初指相元无妄。

    笺云。观此四大之相。元是虚妄不实。无可指注陈说。

    犹邀空花结为空果。

    二立妄相喻。

    笺云。空花若有。便许结果。空花元无。何能结果。

    云何诘其相凌灭义。

    三责凌疑。

    观性元真。

    后喻俱现相容文三。初立相容理。

    笺云。明四大性元是真如。彼体是真。彼相别妄。

    唯妙觉明。

    笺云。理也。

    妙觉明心。

    笺云。智也。

    先非水火。

    笺云。言此四大性。本无四大相。如水性本无波相。

    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笺云。便责云。有相便说不合相容。盖此四大。元无相也。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次明真体随生文三。初标真无相。

    笺云。便将真合。意谓真体无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次单发随生。

    笺云。内心有昏钝相。外感顽空。此皆约妄心变。或可。是七识。执八见分为我。内心昏暗。外便带得一分顽空现。便厌空不称本情。即有四大。从空中现。

    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笺云。内心各各发起。摇动风生。执明金现等。

    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后俱发俱现。

    笺云。一念违如。变起见相二分。俱时现也。或可。八万四千尘劳。俱从一念违如。变起一现现前。

    云何俱现。

    后立喻比俱文四。初牒徴俱现。

    笺云。如天上日光。与水中日影。俱现见分相分也。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

    二立一影双观。

    笺云。日影喻四大相。天上日是真。两人喻能所二法。既有能所相仗。便见有四大相。

    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

    三明影逐人分。

    笺云。东西喻能所。能所既有四大相。相随而有。不相舍离。

    先无准的。

    四责妄穷同异。

    笺云。天上之日。喻四大性。水中日影。又无个凭准的实。法上此四大相。脱体是空。不可准的。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笺云。是二宛究又不是一。转究又非是双。虚妄之法。无可凭仗据验也。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后答色空俱遍疑文三。初明性随违顺文二。初明随违相现文三。初举色空俱遍。

    笺云。执色胜倾却空。执空胜倾却色。如秤头重则倾轻。相倾则轻。相夺则重。乃是敌体。执空夺却色名。执色夺却空名。意间向真体土。说相倾夺。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笺云。然真空。不拒万有发挥。则法身流转于五道。名曰众生。如金随器现。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

    次明四相随周。

    笺云。四相略举。皆约妄心所变。

    众生迷闷。

    后指违真相。

    笺云。迷则不悟。闷则不入。

    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笺云。离水逐波。不知真随妄现。妄约真生。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后显顺证神通文三。初明顺证文二。初标顺合。

    笺云。妙明不生灭。无分别智。合如来藏。是理。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后显证圆。

    笺云。而如来藏。是理。唯妙觉明。是智。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次述神通文六。初一多融会。

    笺云。一数之少。无量数之多。一为无量了。一无一相。无量为一了。多无多相。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二小大通包。

    笺云。小中现大。小是芥子。无小相。大中现小。大是弥卢。无大相。或于一毫蚁子分上。皆有法性净土。乃是小中现大也。

    不动道场。

    三不动应周。

    笺云。法无去来。无动转相。

    遍十方界。

    笺云。随缘赴感靡不周。

    身含十方无尽虚空。

    四质舍空大。

    笺云。法身之中。能容真空之理。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五毛端现刹。

    笺云。于一毛端。是小。现宝王刹是大。是诸佛法性净土。香刹乳海等。如大海水。但了一滴是咸。四大海水一时俱了。

    坐微尘里。

    六转法居微。

    笺云。了一尘空故。

    转大法轮。

    笺云。向一念上。说八万四千法门。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后结顺真。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次明体离即非文二。初非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笺云。梵云干栗。唐言心。即真实心。如树之心。盖真心也。

    非心。

    次无。

    笺云。梵云质多。唐言心。即缘虑妄心也。

    非空。

    笺云。昏钝空也。

    非地。非水。非风。非火。

    后有文三。初世文四。初大。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二根。

    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三尘。

    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四识。

    非明。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笺云。缘觉之人。起四十四智观。七十七智观。为明。

    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二声闻。

    笺云。性明即此教无明。问。无明者何。答则诸教无明。痴为体。尽是灭。如是乃至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非老死尽。

    非苦。

    笺云。世间果。

    非集。

    笺云。世间因。

    非灭。

    笺云。出世果。

    非道。

    笺云。出世因。

    非智。

    三菩萨。

    笺云。菩萨无能证智。

    非得。

    笺云。无所证理。

    非檀那。

    唐言施。

    非尸罗。

    唐言戒。

    非毗梨耶。

    唐言忍辱。

    非羼提。

    唐言精进。

    非禅那。

    唐言静虑。

    非般剌若。

    笺云。正云般罗慎若那。唐言智慧。

    非波罗蜜多。

    笺云。唐言到彼岸。生死大河。名为此岸。菩提涅槃。名为彼岸。六度万行。称之为乘。以此波罗蜜多。贯上六。

    如是乃至。

    四佛。

    笺云。其中五根五力七等觉支。三十七道品。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

    非恒闼阿竭。

    笺云。唐言如来。仿同先迹号。

    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笺云。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唐言无上正等正觉。理事遍知。名等觉。离妄照真。名正觉。或断智圆明。名无上觉。简异生智。名正觉。简二乘分智。名等觉。简菩萨缺智。名正觉。下一觉字。贯上也。

    非大涅槃。

    笺云。正云彼利匿嚩南。唐言圆寂。

    非常。

    笺云。不间断名常。

    非乐。

    笺云。离四相名乐。

    非我。

    笺云。得自在名我。

    非净。

    笺云。断二障种习名净。

    以是俱非。

    后结。

    笺云。前四俱非。

    世出世故。

    笺云。出世后四也。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后即文二。初述文三。初生。

    即心即空。

    次无。

    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后有。文二。初世文四。初大。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二根。

    即色。即声香味触法。

    三尘。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

    四识。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后出世。文四。初缘觉。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

    二声闻。

    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

    三菩萨。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四佛。

    以是即俱世出世故。

    后结。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后显性离言诠喻申劝责文三。初绾除双执文三。初标体。

    笺云。即者就也。指如来藏性。如来是四智菩提种子藏。即包含尘沙万德。妙。乃微妙。明。则凝明。心。即真实心。元。是本元。

    离即离非。

    后双离。

    笺云。离即离后。即离非。离前非。

    是即非即。

    后双收。

    笺云。又恐一向着无。所以双收。是即。是前离即。非即。是前离非。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言语。入佛知见。

    次责妄度真源。

    笺云。世间是所依。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众生能依有情。用了别之□。测量卜度。佛果位中。有为无为之果。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后显喻同真申明劝责文四。初立琴瑟怀音音随妙指。

    笺云。琴瑟箜篌琵琶。喻凡夫。虽有妙音。喻真性。若无妙指。喻智。琴者。或言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琴操曰。伏羲作琴。以除邪僻。防淫心。而返天真也。瑟伏羲作。二十五弦。箜篌者。风俗通云。一名坎篌。汉武祀太一后土。令人调依琴作坎篌。言坎坎应节。侯氏作故。名为箜篌。又云。后汉灵帝。好胡眼作之。琵琶者。风俗通云。琵琶。近代乐家。不知所作起。长三尺五寸。□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释名文曰。琵琶者。本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向前曰琵。引却向后曰琵。□□为名。妙音乃立音。宫商角徵羽。喻一切众生一灵真性。此之真性。虽本圆明。若无妙智。不能冥合一真如理。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

    二述圣凡心体一概圆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三显运用不同。

    笺云。为琴等故说按指。即起智也。海即性海。印即寂灭法印。或印秪是本真如理。若是诸佛如来。便乃起智合理。又能从理起用。故云发光。然发光是即体之用。此指前经云。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是指证后妄生疑云。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或可。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四责堕求欣小。

    笺云。此皆因不求无上菩提觉道。爱念小乘。起自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以此为足。秪到化城。将为宝所。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

    后现破新疑文二。初乘前旧起文二。初问文四。初述性源平等。

    笺云。此之真性。可贵可重。喻宝。理也。

    真妙净心。

    笺云。智也。

    无二圆满。

    笺云。乃一体无别也。佛亦不增。我亦不灭。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

    二陈劣证未圆。

    笺云。无始无初。是一念违如。今得圣乘。是证第四果阿罗汉。起一分生空智。证一分生空涅槃。未到佛果究竟之地。究竟到头义。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三显佛果全真。

    笺云。解脱道中。弃舍四事。烦恼已无。余习已尽。向色究竟天。成自受用身。根根尘尘。周遍法界。作佛去。圆灭。是断妄圆。证真圆。一切皆圆也。独得微妙真实圆常也。

    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四问妄因何起。

    笺云。此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与前疑别。前真忽生妄。如水忽然波生。今问。波因何而有。蔽者。盖覆之义。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

    后答文三。初标狂问答文二。初问文三。初责存余惑许喻返微。

    笺云。真忽生妄。证后妄生。四大俱遍。此三疑已除。犹有妄起有因疑。是前真忽生妄疑残。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

    次述演若生狂观头自怖。

    笺云。演若达多。亦云风狂女。喻一切众生。

    忽于晨朝。以镜照面。

    笺云。喻无明创起之时。或可。一念违如。觉劳相现。或晨朝喻性明初起之时。照面。喻强觉。初有无明当情。

    爱镜中头。眉目可见。

    笺云。爱镜中头。喻影像相分。眉目可见。喻妄心有可分别。或可。既有此无明相当情。便爱此无明强觉之体。有可作用。

    嗔责己头。不见面目。

    笺云。喻真体上无分别相。或可。违真失湛。却嫌此真性无照用。违真似嗔。

    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笺云。山石之精为魑魅。土木之精为魍魉。己头不见。疑是何鬼怪。亦无有个因由相状。而便狂走。况妄无因。或无照用故名魑。惑我见心名魅。

    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后问狂因理令审生因。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佗故。

    后答。

    笺云。唯说心狂更无因。依是自狂也。

    佛言。妙觉明圆。

    次正破因疑文三。初显妄无因文三。初显妄不名因文二。初明妄必无因。

    笺云。真性也。

    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笺云。牒前性此之真性。本来圆遍凝明微妙。汝既称说是妄。云何有因。

    若有所因。云何名妄。

    后述因成不妄。

    笺云。若有所因缘。即不名妄。谓妄脱体是空。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

    次叙转成因理文二。初纵立无明为展转因。

    笺云。纵许有因。便乃展来转去。互相为因。如业识。以无明为因。转识。以业为因。现识。以转为因。

    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

    后伤历劫长迷值佛无能自悟。

    笺云。既展转为因。然后便从迷积迷。经历尘劫。□向迷去。此人佛虽为佗发明。犹不能返。何故为妄有根本。既有根本。则不能返真。而长妄。

    如是迷因。

    后显妄无生灭纵指迷因文二。初纵立妄自为因。

    笺云。妄以妄为因也。

    因迷而有。

    笺云。纵佗道依根本无明。而有迷。是根本无明。

    识迷无因。

    后释妄无生灭。

    笺云。识者了别义。如今了别此根本无明。尚自无因。谓此无明脱体是空。

    妄无所依。

    笺云。能依无明。尚无所依。妄法何所依止。此则妄及无明。俱无因也。

    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笺云。言此妄去。尚无生起。何有治断。

    得菩提者。如窹时人。说梦中事。

    次悟观迷境文三。初说梦事。

    笺云。外人问。既言无灭。诸佛因何又断妄证真。岂非有妄可断。答云云。意谓。诸佛证真。见虚妄法。亦尔。

    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次取梦物。

    笺云。真心也。梦中无物。欲何所取妄体都无。将何可灭。谓佛证真。不见有妄可灭。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

    后结无因体。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

    后举喻合理文二。初牒喻文三。初举无因。

    忽然狂歇。头非外得。

    次彰悟非外证。

    笺云。一切众生。纵遇诸佛示他真性。令其晓悟。此性。亦非从外而得。

    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后显现凡真在。

    笺云。纵然轮回三界。此一分真性。亦未曾失。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二合妄无因。

    笺云。便牒责佗言此妄脱体无实。因在何处。何处有因。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后息妄归真文二。初劝息狂缘。

    笺云。世间所依。业果所造。众生能依。三种也。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笺云。三缘杀盗淫。三因贪嗔痴。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则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笺云。妄心无处即菩提。

    何藉劬劳。肯繄修证。

    笺云。既获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又何假藉向三祇劫内。劝劬劳苦。微细修证。肯繄则微细义。出南华真经第二内篇。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佗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

    后喻迷贫悟富文二。初迷穷不失。珠喻群生佛性。人喻行者求心。衣喻妄识覆真。贫喻恒居下类。乞喻人天求果。走喻六趣循环。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后显妄知常。悟则豁证圆明。富则报身受用。迷则旷劫一念成真妄苦。缠萦法身常净。幸诸群哲。依此教门。息妄归真。长超二系。

    笺云。致大饶富。喻自受用身。佛根根尘尘。廓周沙界。然后现身现土。教化众生。影取法化二身。此经不出此体大。相大。用大。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后对现搜疑文二。初牒现陈遑文三。初牒息妄成因。

    笺云。此牒世尊劝息妄归真。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便疑道断妄是证真之因。可许云斯则因缘。皎然明白。

    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

    次叙凭因可悟又二。初责弃因缘自陈开悟。

    笺云。便责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是第三破三科□□大性。皆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我因佛破三科性。已无我执。破七大性。已无法执。□此便开通悟解法身。

    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令此会中大目揵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后引诸无学悟并承因。

    笺云。梵语奢利弗呾啰。奢利。唐言春莺。亦云鹙鹭。弗呾啰。唐言子。与没特伽罗子。唐言采菽氏为亲友采厌俗尘。未有所明。即共目连。于阇耶外道所修习焉。共相谓曰。斯非究竟之理。未能尽其苦际。各求明道。先尝甘露。必同其味。时马胜比丘。执持应器。入城乞食。舍利子。见其威仪闲雅而即间曰。汝师是谁。曰。释种太子。厌世出家。成于正觉。是我师也。舍利弗曰。所说何法。可得闻乎。曰。我受教方近。未达深义。舍利弗曰。愿说所闻。马胜乃随宜。为演诸法从缘生。苦集二谛也。诸法从缘灭。灭谛也。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已。便证初果。遂与其徒众二百五十人。俱诣佛所。世尊遥见。指告众曰。彼所来者。我弟子中。智慧第一。佛告善来。苾刍闻是语已。戒品具足。佛为长老梵志。说教法。咸皆悟道。证阿罗汉果。初见马胜。后目连来。见舍利弗出家。与目连重述。前偈。闻已还证初果。与徒众二百五十人。俱来佛所。佛指尔众曰。此我弟子中。神通第一。佛言善来苾刍。净修梵行。得离苦际。闻是语已。须发自落。俗裳自变。戒品清净。威仪调顺。经一七日。缠结已尽。证阿罗汉果。梵语须菩提。正云须补底。唐言空生。亦云善现。福德经云。舍卫城中有一长者。一名拘留因。无子故。祀天求子。空中有声应言。汝福德多。无堪来者。天王命终。应生君家。后便诞身。其人初生。宅舍皆空。父母悭之。以问相师。相师云。现空。唯善表解空第一。故曰空生。后长大请父。延佛设会。即随佛还祇桓精舍。作沙门。思念人物皆空。获阿罗汉果。得无诤三昧也。此迷梵志。未见缘起。今解。梵志者。即马胜是也。净修梵行。孤持志操。为众中长老号老梵志。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

    后责问邪计请决双疑文二。初责。

    笺云。今说菩提不从因缘。指第三经乃因缘不有。自然不生。等之一字。等取六师外道。执自然为第一义。鹤白乌玄等。

    惟垂大悲。开发迷闷。筏请。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

    后再明往答文三。初双穷二执文二。初略明双计。

    笺云。理实不是因缘。且许立佗狂为因缘。

    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

    笺云。亦且许为自然。

    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笺云。是犹此也。言此因缘自然。道理穷究于此。且纵许佗计也。间意欲向下文破之。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

    后广破二疑文四。初标首自然破因缘执文三。初责首自然何因狂走。

    笺云。再举前妄头本自然。此标计。法上真是自然真。

    本自其然。

    笺云。自是标体。然是即持。有自方有然。此自然。是本来自然。

    无然非自。

    笺云。若无即持。又无标体。

    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笺云。既本是自然。便不合狂走。既也狂走。自义不成。此乃将因破自。将狂拂然。法上若是本自然真。便不合成于妄。既成于妄。何名本真乎。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次双立自因责无因失。

    笺云。意牒若是自然头。因缘便成狂。何不自然头到因缘时故失。意谓。若头本是自然。因缘便成狂。此自然头。便合失却。自然头若失。便许汝计为因缘。自然头既不失。计为因缘义不成。法上一切众生。本来是真。因狂故成妄。既也成妄。须失本真。今乃真又不失。何曾成妄。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后结破因执。

    笺云。本头不失。以不失。自然头无变易。何藉因缘故狂。此一科有三意。前本头不失。显破因缘。第二狂怖妄出。显自然。第三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是结破因缘。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二立狂为自破未潜理。

    笺云。本来有狂怖。便破云。祇如过去未狂之时。此狂又潜藏。须有个居止处所。现在正狂。须一向成狂。未来不合更有狂歇之时。法上若此妄。是本来妄。祇如过去未妄之时。此妄法。须有潜藏处所。现在正在妄时。须一向成妄。未来又不合断妄证真。为妄本有故。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三立不狂自然破生狂理。

    笺云。不狂为自然。便合无妄。一向自然。因何又狂走。既有狂走。何曾不狂。法上真是自然。便合常真。不合有妄。何故众生。迷时又起妄。然后流浪去。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四结破双执。

    笺云。如小儿戏论之言。都无诠表。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

    次就体明然文三。初乘修渐破文三。初牒前息妄显自由生。

    笺云。此牒。前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即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等。佛便断云。有一分菩提心可生。一分生灭心可灭。一生对一灭。俱是生灭。

    灭生俱尽。无功用道。

    二迷悟两消自真仍妄。

    笺云。灭。是无前生灭可灭。生。是无前菩提心可生。无功用道。此约八地。是无功用道。证不生不灭真如。喻如下水舟。不假挥波动掉。自然流入萨婆若海。

    若有自然。

    笺云。此八地。若有自然之心。

    如是则明自然心生。

    笺云。此时又有八地自然心生。

    生灭心灭。

    笺云。对着七地有相有功用。一分生灭心可灭。

    此亦生灭。

    笺云。亦者同也。同前生减。为八地无功用道。是自然心生。对着七地有功用。是生灭心灭。此亦是一生对一灭。亦未为真自然。

    无生灭者。名为自然。

    后离前双迹方目真然。

    笺云。无生灭者。是佛果寂灭之地。亦无生也。无八地无功用道。自然可生。亦无七地生灭心可灭。此无生灭者。方名真自然。

    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

    次立喻明真。

    笺云。喻重结前文。以三十辐共一毂。此是诸相杂和。名和合性。是结前第一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乃一生一灭。和合为性。

    非和合者。称本然性。

    笺云。是无前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和合。或是前二种和合。或祇是前一种。既非前和合者。称本然性。乃八地无功用自然。或佛果真自然也。

    本然非然。

    后显离名言双袪妄执。

    笺云。本然是八地无功用自然。或将本然为佛果。自然非然是八地。非然。此非为真然。

    和合非合。

    笺云。此八地无功用也。又有一分自然心生。望着七地有功用。又有一分生灭心灭。此亦是和合。此和合非合。非是佛果无和合性。

    合然俱离。

    笺云。是离前菩提心生。生灭心灭。俱离此和合自然也。此又结八地无功用位。

    离合俱非。

    笺云。无七地生灭心可灭。亦无八地无功用自然心可合。或可。也无七地有功用。是和合。八地无功用。是离和合。

    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笺云。乃指此句方名无戏论法。是佛果真自然之性。非前戏论之法。

    菩提涅槃。尚在遥远。

    后责习多闻文五。初责广习迷诠。

    笺云。前云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中因何云尚在遥远。为将有漏心求乃远。

    非汝历劫辛勤修证。

    笺云。前执自然因缘。皆是有漏。修是能修。证是所证。非汝能修所证而得解也。

    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

    笺云。忆谓记忆。持谓任持。十二部经。契经。应颂。讽颂。授记。自说。本事。本生。缘起。譬喻。方广。希法。论议。是能诠之教。清净妙理。是所诠之理。

    如恒河沙。秪益戏论。

    笺云。河沙喻多。便断云。秪益戏论。未为非戏论。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二责不能排难。

    笺云。汝又自称我从因缘心。得开悟道。决定明了。摩登伽。唐言倡女。宿为淫女过去是婆罗门莲华实女。名曰本性。阿难彼时。是帝胜伽旃陀罗儿。名曰师子耳。五百世曾为夫妇。阿那含。此云不来。又云不还。言一往色究竟天。不还欲界。精进林。言精进如林稠密也。爱河干枯。乃摩登伽。令汝解脱。是得免登伽之难。或不历僧祗获法身。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三责多闻功少。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四显修力超腾。

    笺云。罗睺。此云障碍。亦云障月。耶输陀罗。正云耶戍达罗。此云持誉。形?美丽。远近闻知。生育罗睺。天人咏赞。故云持誉。或得出缠。性比丘尼□三果也。或蒙授记。法华经第四持品云。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一号具足。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五责仍存安本。

    笺云。观则我见如来三十二相□□□□□□□□□□尚以缠心听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