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之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笺云。此单指真性常色。此真色亦不离真理。亦不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见病为影。

    笺云。问何故成妄。答见病为影。此单指妄见生色。为内有根本无明。为能变变起一切虚妄五尘。为所变。见是见分。影是相分。

    影见俱眚。

    笺云。此双收见相二分。同一妄源。见相二分。俱约无明而生。依无明为根本也。

    见眚非病。

    笺云。见者觉也。一切诸佛。起智觉此妄法。当体即空。便无无明虚妄之法。故非病也。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

    后显妄无凭。

    笺云。终不应言是本觉真理体上有妄法。真觉智上有妄法。

    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笺云。妄且不离于真。

    如第二月。

    后重喻显彰。文二。初喻文四。初立。

    笺云。本是一月喻真。第二月。捏所成故。喻见相二分。捏喻迷真强觉也。

    非体非影。

    笺云。非体。非真体也。非影。第二月当体是空。非水中月影。喻见相二分。全无体性。非从真现。

    何以故。

    二徴。

    第二之观。捏所成故。

    三述。

    笺云。因小儿捏下眼睛。便见有第二月。法上因一切众生一念违如。觉劳相现。便有根本无明。然后有见相二分。

    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

    四指。

    笺云。诸有智者。喻诸佛如来。不应说言四字。贯下离见非见。是形。见相二分。又不是真体。非形。见相二分。又且不离真体。

    离见非见。

    笺云。离见。见相二分。又不离真智外别有。非见。见相二分。又且不是真智。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

    后合文二。初总此。

    笺云。合云此虚妄之法。亦复如是。从根本无明所成。当体不实。

    今欲名谁是灯是见。

    后指妄。

    笺云。今欲名邈阿谁是灯。言真理上有妄。是见。为妄当体是空。说甚真智有妄。

    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笺云。何况又说妄非真体上生。非真智上生。去却是。必落非。以非句遮之。是既忘非不立。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次同洲异睹。文二。初徴。

    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

    后述文二。初总明洲国。文二。初总彰洲数。

    笺云。阎浮提。从阎浮树已彰名。尔雅云。广平曰陆。沙聚曰洲。

    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后举国差殊。文二。初一洲多国。

    笺云。包括论量也。

    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后增减不同。

    笺云。三百国两百国也。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秪有两国。

    后别举彰同。文二。初明小洲双国。

    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

    后只土偏灾。文三。初总彰同感。

    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珮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

    次引相殊名。

    笺云。日气直过曰冲。横过曰贯。四边蚀气曰晕。适者。才见此不祥事。或君适于臣等。日气向外曰珮。向内曰玦。彗乃彗星。亦云长星。亦云剑星。亦云搀枪星。孛是妖星。绝迹而去曰飞。光逸相连曰流。负耳者。气负日边如耳也。雄者曰虹。雌者曰霓。亦云螮蝀。种种恶相。含取恶云恶气等。喻一切众生。向法性净土上。见有五尘色等。同一界分也。

    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后异邦殊见。

    笺云。但此一洲。见此境界。喻一切众生一念违如。见有根本无明为能变。然后有见分相分。彼一国人不见。喻如诸佛唯观法性净土。然有人同分。地狱同分。此人同分也。同一界分。见有不同。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后双明显理。文四。初许宣合指。

    笺云。进合明。先说别业。后说同分。退合明。先说同分。后说别业。或退或进。俱是一个妄识。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

    二进简双名。文三。初先明别业。文三。初举妄色。

    笺云。为一切众生。内有根本无明。为能变。然后便向法性净土上。见有五尘色声等法。

    虽似前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次明妄色源。

    笺云。虽是五尘等法。从根本无明而现。即相似境无实。此境是妄。非同真乃无境。为此妄法。终归是彼患眼之者。有赤眚所成。彼见者。喻凡夫。目眚喻根本无明。谓此见相二分。从根本无明而有。

    眚即见劳。

    笺云。问。此眚从何而有。答云。云由患热眼睛劳倦。然后见有。眚即无明。见劳即强觉。

    非色所造。

    笺云。非从性色上有。为此性色。真体无妄故也。

    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后简真心。

    笺云。然犹如是之辞。见者觉也。为果位诸佛起智。觉此妄法当体即空。则无妄见之过咎。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

    二例简真心。文五。初例见妄境。

    笺云。将别业类例汝今日。目是见分。山河国土。则所依相分。众生。则能依十二类生。

    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二明妄境元。

    笺云。此之所依器世等。与能依有情。皆是无始已来。无明虚妄见病之所成就。或业转为见分。是十二类生因。现识为相分。是山河大地因。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

    三明幻相。

    笺云。见是见分。见缘是相分。似则无境。为此见相二分。当体即空。

    元我觉明。

    四指妄元。

    笺云。元是如来真觉明心。然妄元是真。何故便成妄。

    见所缘眚。

    笺云。见是见分。所缘是相分。因有根本无明。便有见相二分。或见是强觉。强觉起来。见性明相。见便为能。性明相。便是所缘眚也。

    觉见即眚。

    五重简真。性文三。初指妄标真。文二。初指妄。

    笺云。起强觉能缘见分。即似前眚。为此强觉。即是无明也。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后标真。

    笺云。则真心也。终日觉缘。未尝觉缘。

    觉所觉眚。

    次真能觉妄。文二。初真觉妄。

    笺云。上觉是真。起真智来觉此。所觉是妄。即性觉为妄。本觉是真。

    觉非眚中。此实见见。

    后别显真。

    笺云。此真智觉。非是妄。上见是真智。下见是真理。乃起根本智。宜合本真如理。下便责。

    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后显不同名。

    笺云。如何更执此妄法。觉闻知见。是六识。影取六尘等法。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

    后双彰二理。文三。初彰所见境。

    笺云。见我是相分。及汝是见分。是能见。并诸世间是所依。十二类生是能依。十者举其全数也。

    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次指妄非真。

    笺云。此见相二分。为复是真是妄。皆即是妄见。不是见妄之者。见妄者。目诸佛起智达妄是空也。

    彼见真精。

    后简真非妄。

    笺云。见真性也。

    性非眚者。

    笺云。为此真性。不是妄故。

    故不名见。

    笺云。真不名妄。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三退此二门。文二。初举同例别俱妄所生。文四。初引同类别。

    笺云。此将同分是多。例彼别业一人是少。此单合明别业同分。

    一病目人。同彼一国。

    二返一例多。

    笺云。一病目人。是别业一人。是少。同彼一国。是同分一国之人。总见八般等相。是多。二般相例。不出一个妄见。

    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三双牒境。

    笺云。是别业妄见。彼见则见分。圆影则相分。此见相二分。俱是无明所变。

    此众同分所见不祥。

    笺云。同分妄见。见八般等相。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笺云。见业则根本无明。瘴恶则病气流行。喻业转为见分。现识为相分。为此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俱不离一念违如。觉劳相现。从业转现三细识中变起。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四束明全妄。

    笺云。皆是无始无明。虚妄见相之所生也。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

    后广类十方同萦妄疾。文二。初广类文四。初洲。

    笺云。例类也。

    兼四大海。

    二海。

    娑婆世界。

    三界。

    笺云。三千大千世界也。

    并洎十方诸有漏国。

    四十方。

    笺云。有漏简去无漏。已上总目所依。

    及诸众生。

    笺云。能依有情。能依所依是真是妄。下答。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

    后想明。文三。初指真。

    笺云。为妄即是真故。既然如此。何故有妄。下答。

    见闻觉知。

    次明妄。

    笺云。是虚妄之识。目见分。

    虚妄病缘。

    笺云。目相分。皆因有见相二分。便有前尘等法生。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后结成生死。

    笺云。和合是色受想等五蕴成身。虚妄所生。便有能生之身。缘离即灭。便有生死二法。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

    四劝归圆证。文二。初劝离妄。

    笺云。诸和合缘。目欲色二界。色受想等五蕴成身。和合而生。及不和合。目无色界。受想行识四蕴成身。今劝离却和合。并不和合。是离三界。意欲生起向下和合非和合文。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笺云。根本无明。为其因也。

    圆满菩提。

    后显归常。

    笺云。此有为果。

    不生不灭。

    笺云。是无为果。则佛果位中。二转依果也。

    清净本心。

    笺云。本来真心。

    本觉常住。

    笺云。恒常不变。故常住。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十二破和合执文三。初彰迷合理文四。初述明双计。

    笺云。第十二破和合执。然谓前来见非一异指中。世尊将相作见。将见作相。阿难便执为和合。所以不请。世尊便责云。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问。何故世尊自说。不待阿难所请。意是于阿。答。故疏主云。若不自宣。无由解问。所以世尊。便问和合义云。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亦于四境。单破和云。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又破合云。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暗通塞等。亦复如是。结破云。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上叙破和合文竟。汝虽先悟者。悟则悟解。本觉妙明则真心性。非因缘非自然性。乃前真性。不执因缘等为被佛破。今已知非。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

    二陈未晓两和。

    笺云。而仍也。犹尚也。言仍尚未知如是真觉本元。

    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笺云。此性是不从和合生。阿难执为和合。此性非是非和合生。阿难执为非和合。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

    三许问对尘。

    笺云。且就境。问佗和合之义。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

    四责存余惑。

    笺云。言汝今尚用一切世间粗浅虚妄想相。责佗疑因缘为和合。自然为非和合。仍自犹豫不决。

    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次见相徴和文四初立。

    笺云。证是能证。菩提心是所证。言此菩提之心。从和合而起。此是牒计。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二徴。

    笺云。言此眼识现量。为与明和等。向四境上。徴阿难云。与明和又如何。下牒。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

    三破文三。初参罗不翳瑶台破。

    笺云。若明和者。牒计。汝言与明境和。此明境现在汝前。何处杂汝见性。言和则汝见。须与相相亲。

    见相可辩。杂何形象。

    笺云。又有见分相分。堪可辩明。若言见相相杂。又作何形相。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

    次摩尼能现万象破。

    笺云。明境不与见和。云何又见明相。

    若即见者。

    笺云。若言即见是明。乃有情成无情。

    云何见见。

    笺云。若言即见是明。如何又有能缘。见是见分所缘。见是相分。

    必见圆满。

    后珠日交辉不杂破文三。初显不和。

    笺云。乃单执见。若定是见分。圆满周遍。

    何处和明。

    笺云。何处有明境可和。则无明境也。

    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笺云。又单计明。若明境圆满不合。便有相与见和。

    见必异明。

    次明双失。

    笺云。又转破。若见分。异于相分。

    杂则失彼性明名字。

    笺云。若见与明境相杂。杂则失却性名字。是见。明名字是相。则无见相二法。

    杂失明性。

    后□不杂称和。

    笺云。既言杂。即失却明。是相。性是见。

    和明非义。

    笺云。既天见相二法。将何物和。言和则非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四结。

    笺云。但破明相。暗通塞亦尔。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后双迫破合文三。初。

    笺云。明合等四境。

    若明合者。

    次破文三。初丁公背主。

    笺云。但与明合又如何。是牒。

    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

    笺云。何故如此。为见随明境落谢。应不合更见暗。为决定从明境合。

    云何见暗。

    笺云。又转破。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

    次赠金□异。

    笺云。汝若言见暗之时。我此见性。又不与暗相今。但与明相合。又如何。是牒计。

    应非见明。

    笺云。破云。女既见暗。不与暗合。应不合见明。然谓明与暗。俱是前境。既不与暗合。亦须不与明合。云何言与明合。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

    后鶣鶝观明破。

    笺云。又转破。见明方与明合。既不见相是不与明合。明既不见。会知亦不见暗。明之与暗。俱不识。

    了明非暗。

    笺云。如今了明又三不是暗。暗且不是明。云可计明。□暗曾知明暗俱不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后结。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十三波非和合又二。初克申举执。

    笺云。第十三破非和合。然谓前来破因缘中。世尊含明乃云。见明之时。见非是明等。所以阿难执为和合。今既被世尊破和合之义。阿难方知有非和合。所以便请云。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是以世尊便问。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女。□妙见精。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又破合云。此妙见精。为非明合。暗通塞等。结破云。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上来破非和合已竟。上来一十三段。十三破非和合。十二破和合。十一觉眚。指十破因缘。九破自然。八空华一月指。七见非一异指。六体无盈缩指。五性无缘相指。四寄遣八还指。三旅亭观月指。二大海全潮指。初凡圣同如指。一十三段不同。总是第二见相合克指。密相已竟。乃是世尊。亦顿亦渐之说故也。此妙觉元者。真觉本元也。与诸缘尘。是相分。八识俱有。缘尘自分境。如眼识缘色尘境。乃至第八缘根身器世。等心是缘尘。念则冥记。虑乃思虑。约六七八识。非和合那此是计。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

    后乘问徴穷文二。初破非和文三。初徴标牒计。文四。初牒计。

    笺云。觉是真觉。非和合。是牒计。

    吾复问汝。

    二许问。

    此妙见精。非和合者。

    三立。

    笺云。此妙见精。是眼识现量心。非和合者。是牒计。

    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四徴。

    笺云。向四境上徴。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

    次对诘徴穷文三。初彰离畔。

    笺云。非明和又如何。牒云。既言见不与明境和。须见与境。各有个边畔。如汝之疆界。不是佗之疆界。

    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次来观边。

    笺云。何处是见分。何处是相分。此见与明。自向何处为畔。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后双离破计。

    笺云。若明边际。决定无见者。标离则明与见。各不相逮入。既不相及。亦不知其明相处所相。及方□。今又不知说。畔义则不得。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后绾类同袪。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

    后破非合文三。初牒计标徴文二。初牒。

    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后徴。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

    二彰离显破文三。初彰违角。

    笺云。但言非合又如何。是牒破。见与性是见分。明与相是相分。则见相二分。如□四角便合相对。今见既与明非合。则见相了不相干。乖角则不正也。

    如耳与明。了不相触。

    次引乖喻。

    笺云。耳合听声。眼合观色。合见相既乖角不相涉。何异耳与明了又相触。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后责见无鉴。

    笺云。又转破。既不知明相所在。云何又甄别明相。说和合与非和合之道理。或云何甄明言合。是非和合道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后举异同袪。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

    第三会相归源指密因。文三。初总叹迷源文四。初彰迷指实文三。初总彰未悟。

    笺云。第三会相归源指密因。分科三段。初总叹迷源。二广融群相。三圣徒体悟。且初总标真体。经云。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乃至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上来总叹迷源。第二广融群相。又分五段。初会荫推迷。是破五蕴法门。然谓此五荫。无始时来。积集一切烦恼种子。令一切众生不得解脱。今者世尊。一时破尽。要归真如本源。故云。会荫推迷。二穷根显体。是破六入法门。谓穷尽六根。显现真体。三交融处执。是破十二处法门。然谓世尊为将六根六尘。牙相交破。融彼十二处之情执。四殄界通真。是破十八界文。世尊广向此中。殄灭十八界之执心。要通归真之体。五苞研识相。是破七大之文。世尊向此中。苞括研穷。地水火风空觉识。七大之相。阿难等已无法执。三圣徒申悟。阿难与大众。申迷悟解之辞。故经云。尔时阿难及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乃至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啰。心无动转。上叙会相归源指密因竟。汝犹未明者。明则明了一切浮虚之尘目。三科七大等法。诸幻化相。谓此浮尘。当体不实故。幻则幻妄。化则变化。然能变根本无明。既无实所变。三科七大。性亦无实。

    当处出生。

    次明生灭随流。

    笺云。即念起处也。当念出生。随处起妄。结业成身。若起善念。向人天二道出生。若起恶念。向三涂出生。

    随处灭尽。

    笺云。果极因亡。二俱空寂。盖生灭无性。当体即空。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后指妄真源。

    笺云。一切诸法皆是幻妄称相。无有实体。其性指妄性。此妄性。真为微妙本觉凝明之体。然妄即真如。器不离金。波不离水。

    如是乃至。五荫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

    二总举非真。

    笺云。荫则荫覆真性。色受想行识也。

    六入通生识道。受入爱憎。眼耳鼻舌身意也。处。则依缘义。六根六尘。二六十二。六根是识所依。六尘是识所缘。界者。种族义。流类义。六根六尘六识。三六十八。成十八界。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笺云。此三科法。皆是因缘。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便有此等法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笺云。缘离即灭。下责。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

    三叹众迷源。文二。初总叹迷源。

    笺云。知即悟解也。去即是灭。来即是生。缘此二科等法。俱是如来藏。此乃摄相归本也。

    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后显彰圆妙。

    笺云。无有去来。故曰常住。妙即微妙。明即圆明。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圆即遍也。性乃体性性也。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四真中绝妄。

    笺云。死即是去。生即是来。生死迷悟俱无。曰无所得。实际理地。不受一尘。真中绝妄也。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次广融群相文五。初会阴推迷文二。初总标真体。

    笺云。居情似有。究理元无。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精虚。迥无所有。

    后别破迷情文五。初色阴文二。初举喻显真生妄。文三。初喻觉体无生。

    笺云。如人眼无病故。发识明利。曰清净目。空中无其云霞等相。曰晴明空。精是眼精。虚是晴明虚空。唯是清净目。与晴明空。余外无有。法上譬。如有人喻一切诸佛。以清净目。喻真智见。晴明空。喻真理。言诸佛起智合理之时。唯是理智一如。迥无纤有。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

    次迷因劳相现。

    笺云。瞪目观空。久生劳倦。于晴空中。见空华发。复见一切狂乱青黄赤白等相。其人无故。喻一切众生一念违如。不动目睛。喻有性明相。当情未分能所。瞪以发劳。喻然后便有强觉生。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喻向真空体上。见色阴现。复有一切狂乱非相。后有受想等阴。从此而生。

    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后举理合喻。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

    次立相无生处文二。初空。

    笺云。空喻真空体性。性本无生。不生于色。

    非从目出。

    后目。

    笺云。目喻觉心照体。觉亦无生。亦不从真智上有。既不从空目而生。从何而有。谓妄无根本。意明无生。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后广破生执文二。初破文二。初空文二。初牒华出入。

    笺云。若空来者。是牒。法上若色阴。既从真空体上来。亦须从空而入。

    若有出入。则非虚空。

    次显破所依。

    笺云。若有华从空中出入。又何名虚空。谓空无形状。法上若有色法。从真空体出入。何名直空。

    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

    后正破能生文二。初立理。

    笺云。若不是空。即是有法。自不容佗华相出入。既空是有何处更容于有。又恐阿难不会□喻。

    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后引喻。

    笺云。既是于有便成质碍。不可质碍又容质碍。如阿难体是质碍。不可更容于阿难也。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后破目生执文二。初有见文二。初立见理。

    笺云。若色法。从真智上生有。是牒。色法灭时。须见有色法。从智而灭。

    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

    笺云。摄所变同能变。如识依根。根既有见。识亦有见。

    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

    后破见执。

    笺云。若有见者。是牒。从眼中去。既是华见从空中。旋归眼中。合见于眼。

    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

    后无见文三。初往来双翳破。

    笺云。但言无见又如何。若无见者。是牒。无见便成质碍无情。破云从眼中出去。便合障翳于空。从空中归眼。便合翳眼。

    又见华时。目应无翳。

    次一翳双分破。

    笺云。如今虽从眼中出。亦不翳眼又如何。破云。既言出也不翳空。旋也不翳眼。□见华之时。目须无翳。如今因何又有翳。见空中华宛然是翳。科中云。一翳双分破。合将此科向下十科安上。下科云。无翳观华破。言既无翳便不合见。空中华因何又有。眼中翳见空中华。此是转破。前是正破。

    云何晴空。号清明眼。

    后无翳观华破。

    笺云。空既有翳不名晴明空。眼若有翳。不名清明眼。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

    后结文二初目阴全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后双非二执。

    笺云。因缘既袪。自然何有。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安。百骸调适。

    二受阴文四。初举喻明阴。

    笺云。四支两手两足。宴寂安然。百骸调畅适悦。譬如有人喻诸佛。唯用真性。无有动作。唯是理智一如。

    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笺云。如似一人忽然思量前事。记忆不来。此时亦无违之与顺。法上一切众生一念违如。性明相。当情未分能所。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笺云。其人无端既寻思前事不得。便乃以二手掌。于空相摩触。乃久于二手中。妄生涩滑等相。法上一切众生。无故便有见相二分当情。或能所当情。然后便有受阴诸冷热相。既有受阴。便有想阴行识等。一时当情。或二手。喻我法二执。合云受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

    二相无生处文二。初空。

    笺云。冷滑诸相。无有实体。故云幻触。言受阴亦不从真空体上而来。

    不从掌出。

    后掌。

    笺云。不从真智上有。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

    三广破生执文二。初空。

    笺云。受阴若从真空体来者。是牒。既空中来。因何秪触汝掌。何故不触汝身。为空性周遍随处皆触。

    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笺云。□丁空。便有选择之心。来触汝手。谓真空体上。无受阴可得也。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

    后掌文三。初责掌能生触何待合知。

    笺云。既自然从掌中出。又何假待二手相摩。方有冷滑。法上若受阴。从真智上来。真智自然有受阴。又何假见相二分。然后方有。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和入时踪迹。

    次纵合成知离应觉入。

    笺云。且纵许汝从掌出。合之时。掌便知冷滑等相。不合之时。此冷滑等相。须从两臂两腕骨髓中入去。既合时从手中出。不合之时。须从手中入。既从手中入。亦合觉知从手中入之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

    后纵受自立责待合因。

    笺云。言必定有觉知之心。知此冷滑。从手中出入。既知出入。自是有一物。在身中往来。何须又待二手相摩。方知冷滑要名为触。

    是故当知。受阴虚妄。

    四结妄双非文二。初目阴全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后双非二执。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三想阴文四。初举喻明阴。

    笺云。口中涎水出也。既思前境。足便酸。心便涩。合理云想阴当知。亦复如是义亦与前同。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

    二相无生处文二。初不从梅生。

    笺云。此阴亦不从真空体上生。

    非从口入。

    后非从口入。

    笺云。亦不从真智上有。

    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三广破生执文三。初破梅生。

    笺云。但从梅生又如何。为此水从人想心便有。汝言是梅生。梅合自谈说。道我酸始得。梅既解谈说。便是有情。既□□□何须又待人说醋梅。口中方有水出。法上此想阴。若从真空体上来。真空体。便合自然。而有何待前相。然后方起想心。取着前境。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

    次口入文二。初责口成因理何待闻生。

    笺云。若此水从口中入。自合口。闻既从口入何须耳。闻人说醋梅。口中方有水出。法上此想。若从真智上有。便合真智自然。而有何须待前境牵心。然后方有想。

    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后转破耳生邀流耳出。

    笺云。但言耳闻又如何。若言独是耳闻。便合秪在耳中水出。何故口中。有涎水出。

    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后举类同破。

    笺云。想蹋悬崖与说酢梅可相类。□□□□是崖想不从崖生。非□足起若崖生者。崖□□□何待心想。若从足起。自合足酸。何须心想。若独心思此。酸涩相。因何不从心中而出。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

    四结妄双非文二初目阴全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后双非二执。

    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四行阴文四。初举喻明阴。

    笺云。暴流。急暴之流也。前波后波相续。前际水波际水。不相舍隔越。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二相无生处。

    笺云。法上此行阴。亦不从真空体上生。不从真智上有。水性澄清。暴流重浊。故非水性。知妄性粗。不同真性。虽然如此。亦不离空外有暴流。亦不离水外有暴流。若离空有。空体又不拒万物。不可离空。若离水有。高山须有暴流。法上此行阴不离真空体外而有。不离真智外而有。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

    三广破生执文四。初水空同际。

    笺云。摄能变空。同所变水。水既有流。能变空须同水有流。既成无尽流。能依世界。须一时没溺去。

    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

    二二相俱存。

    笺云。若言从水出。此暴流。须不□□□□□□是水如子与母。如树与一各别如何暴又是水有能有是水所有。是所有之相。是暴流。既能所各别。应须有能所二法。分明各在一处。如树与子。树子各别。现在分明。

    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

    三简澄非水。

    笺云。若此暴流即是水。则澄清时。应非水体须成暴流去。因何又成澄清之水。□上若妄即真。诸佛起智证真之□须一时成妄□□□□□□□□□□。

    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四责离□依。

    笺云。若水外有流。高山上亦须有暴流。法上妄又且不离真。若言妄离真外须有妄妄在一边。真在一边。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

    四结妄双非文二。初目阴全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后双非二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佗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五识阴文四。初举喻明阴。

    笺云。频伽鸟名。华云共命鸟。有两头共一身。西土人以四澄泥作此瓶。其形似频伽鸟。曰频伽。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二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