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虛心也。

    洪範云。思曰睿。睿作聖。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中庸云。愼思明辨。蓋聖賢之學。專以思爲主。許魯齋言。要當精於可思慮處是矣。故學者以心不妄思爲貴。詩不曰無思。而曰思無邪。其義可見。

    管子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將通之。蓋鬼神者。不外乎誠。誠無不通。故自然應驗如此。孟子所謂思誠是已。

    忿者如山。上涌而難抑。故懲之使不復作焉。慾者如澤。下陷而難防。故窒之使不復萌焉。易之取象。蓋如此。

    心上有刃爲忍。有斬截之象。田下有心爲思。有沈潛之義。

    事有失當。固是不善處。其有過當。亦不足謂善。

    欲者。人人所同。故王者無私欲。以天下之欲爲欲。孟子所謂好色好貨。與百姓同之者。此也。

    君子以一心應萬事之變。以一理窮萬物之情。可謂所操者約矣。

    才不逮而強爲之。力不勝而強擧之。以致敗者多矣。人之所可強者。其惟學乎。

    惟君子。能知義理之所在。故利害死生。無所動於其中。

    水定能見物。心定能見理。

    人不能言。而獨言之者。或有之。人不能行。而獨行之者。未之有也。

    修養不已。至於成道。進學不已。至於成聖。皆在人而不在天。

    君子一於公而無私。故於己有所聞。則欲令天下之人共聞。於身有所樂。則思與天下之人同樂。

    稱人之善者。善歸於己。道人之短者。短在於己。

    在我。人事盡然後可以言命。不脩人事。而欲責諸命。則是自誣也。

    天下之惡。皆從奢出。故曰奢者。惡之大。從古以來。未有君子而奢。小人而不奢者也。

    廉者行之先。儉者廉之本。儉存乎心。廉見於事。

    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士君子立心如此。庶幾無自欺矣。

    有隱惡者。人雖不覺。鬼必殛之。行陰善者。人雖不知。天必福之。

    李延平曰。欺世盜名者無後。此言深切。好名之士。宜知戒哉。

    世之貪貴富者。惟知以一時之樂爲樂。不知以萬世之辱爲辱。人視之如汚穢。避之如狼虎。而猶且傲然自以爲得計。噫。惑矣。

    劉子曰。明而晦用之。剛而柔出之。有味哉。言也。

    韓非子云。巧詐不如拙誠。能知其如此。而竟死於巧詐。非言之難。行之爲難者也。

    所謂隱惡者。非特就行事上言之。若有一毫欺人害物底心。天地鬼神。不恕也。

    廉者常足而不憂。貪者常憂而不足。

    人有淸儉自奉。而愛官爵太甚者。由其所欲偏在官爵上故也。故不能去欲。而以官爵爲重者。無所不至。

    屈子云。一氣孔神。于中夜存。其言甚妙。

    陰陽交而萬物生。寒暑交而萬物成。天地交而萬物通。

    道本無形無象。無形之形。天地是已。無象之象。日月是已。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故人之氣和則天地之氣亦和。其實一氣也。故致和則萬物育。傷和則百沴至。

    天下之勢。一輕一重。偏重則傾。傾極則墜。故智者調其輕重。使天下之勢。不至於傾墜而已。

    善爲事者。必先其大綱。大綱旣擧。其他則唯當去其甚者。今人多不理會大綱。却於節目細微處。纖悉講究。畢竟害事。

    樂之移人最速。故古者化民以樂。

    刑者。非所以治民。而聖人用之。出於不得已也。民知其不得已而用。故殺之而不怨。

    法立則弊生。故不得其人而喜變法。未有不亡者也。

    親民者莫如守令。所謂親者。父子之稱。親之之道。平易近民而已。

    智者。不先時而妄動。不後時而失機。故作事者以乘時爲貴。

    用人而不自用者。逸而有功。自用而不用人者。勞而寡功。此公私巧拙得失之分也。

    禮義薄者家必衰。德澤涸者國必蹶。

    君子之道。由近及遠。故正己而後正人。事親而後事君。治家而後治國。

    今人不知孝於其親。而爲人之父。不知弟於其長。而爲人之兄。則爲其子若弟者。將安所受敎乎。此先王之敎。所以不行。而孝弟之風。宜其熄矣。

    古者敎小兒。如洒掃應對。不出事親敬長之外。故習與性成。今人自幼習誦科業。壞了本性。本性旣壞。而後求復之。豈不難哉。

    九仞爲山。或虧於一簣。終身爲善。或敗於一行。

    足乎內者。無待於外。故己不求知而人自知之。韓子所謂內不足者。急於人知。信矣。

    實過名者福。名過實者殃。

    生而有愧。不如無生。死而有傳。是爲不死。

    人施勿忘。我施勿念。

    海禽至微。猶識情僞。況人可以容僞乎。故言僞則人惡之。行僞則天棄之。

    人之易合者。亦易疏。物之速成者。亦速壞。

    一君子進則百君子進。一小人進則百小人進。此理亂消長之幾也。況以類則君子寡而小人衆。以進則君子難而小人易乎。

    學者欲求養生之道。鄕黨一篇。盡之矣。

    暮年爲學。與養病一般。雖無大段見效。只得扶衰補敝。亦多矣。

    古之君子。理有契乎心。而不得不發于口。故立言著書。非得已也。余素懵學。於理無所契。而敢發於言。旣爲警語矣。復有是說。不亦妄乎。謂之剩說者。以其可已而不已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