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雜著

    剩說餘編下

    程子曰。心生道也。至哉言乎。

    心要常活。以理義養之則活。無以養之則不活。

    周子曰。靜無而動有。愚謂靜而復動。動而復靜。無而爲有。有而爲無。此動靜有無者。陰陽消息死生之理也。

    易卦成而天地鬼神之奧。人得以窺焉。大哉易也。

    均是人也。而同於天者爲聖人。同於物者爲衆人。天之與物。相遠如彼。則聖與衆人。其高下可知。

    道無不在。隨所處而安之。則無往而非道矣。

    夫謂省察者。十二辰內只似一時。千萬人中只知有己。斯須不存。則爲失其心矣。

    學以主敬爲切要。不主敬則無可把捉處矣。

    依境而立者。凡心也。心不依境則正。逐物而遷者。几情也。情不逐物則靜。

    凡乍存乍亡者。其戰未決也。勝之則無此病矣。

    心有開時。猶夜氣也。其有還塞者。猶朝畫也。方其開時。必須存而擴之。勿令閉塞則可矣。

    志不勝氣者。持志不固故也。

    理有所未通。則不可強通。言有所不合。則未宜苟合。惟盡吾誠意而已。

    自來舊習。最難刮去。少有因循苟且之念。則不能自新。

    言以不足爲貴。行以有餘爲善。

    人性皆善。而氣質有淸有濁。故得其淸者爲賢爲智。得其濁者爲愚爲不肖。淸者惟務存養。濁者必要變化。

    名雖志學。而挾才凌人者。無得於學故也。

    慾。猶水也。一念不制而至於滔天。故君子以敬義爲隄防。

    惟默可以存心。可以見道。故曰常默最妙。

    古書言。洗心曰齊。防患曰戒。蓋齊主乎內。戒在乎外。薛文淸云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是也。

    處事了。常若無事者。心定者也。

    妄念動處。便是邪也。須於初起時。卽遏截之。用力差易。

    應事有差。爲存養未深。動時有違。爲靜定未熟。

    胸中無一物。自有無限道理可見。

    以禮制心者。四勿之謂也。

    學而至於聖賢。乃分內事。未足爲異。而或者粗識向方。便自高大。以爲人不能及。其志趣之卑狹可知。況以文藝高人者乎。

    見境不動。則有事無事。心常一矣。

    謹獨者。雖處暗室。如對聖賢。雖在宴居。如臨行陣。

    君子。當於動處得力。事上見功。故遇動無惱。涉事能安。

    道本在人。遠人以爲道者。非眞道矣。

    率性之謂道。而韓子乃謂道有君子小人。其言似不識道者。

    治心如鑑。磨而益磨。定心如山。動而毋動。

    大者。小之積也。故君子不以小善爲無益。而行之必力。不以小過爲無害。而改之必勇。

    生處難熟。熟處難忘。學者之通患也。

    人於大段去取。或能自力。而至於些小喜怒得失。不能耐過者。何也。

    有重於內者。視物也輕。不能輕物而爲物所動。則將役於物矣。故君子。視物輕而自視重。

    凡事。皆依本分則悔吝不生。

    今人不如古人者。非時世異也。立志不同故耳。古之學者。志乎道德。今之學者。志乎利祿。志乎利祿而猶謂之學。豈不異哉。

    有德者言簡。無欲者事簡。

    學非難。而人以爲難。道非遠。而人以爲遠。由其志之不立。求之不誠焉耳。

    易有謙有損。謙者天德。損者天道。

    頹惰不能樹立之人。百事都做不得。亦勉強不成。

    君子聞人之善則喜。若有得於己。見人之惡則戚。若有痛于身。

    以道義爲重者恒有餘。以富貴爲重者恒不足。有餘故樂推諸人。不足故務取於人。

    敎化衰而後法興焉。學術亡而後文盛焉。二者。道之弊也。

    學不究天人。不足稱眞儒。識不通古今。不可謂眞士。

    有道而貧賤。人莫不尊之。雖賤猶貴也。無道而富貴。人莫不鄙之。雖貴實賤也。

    善心存則一身泰。善行積則一家昌。

    有得於中而樂者。樂乎天也。有待於外而樂者。樂乎物也。樂乎物者。其樂易盡。樂乎天者。其樂能全。此之謂眞樂。

    求道者最不宜急迫。但當優游涵泳。不達不止。則自能漸進於道。

    有心於作用者常勞。無意於智巧者常逸。

    君子之爲善。非有意於名而名自至。故名者。固不可近。亦不可避。古人言欲避善名。無爲善之路。是也。

    聽言雜則多惑。觀書雜則易昏。

    事有大小。理無精粗。君子於事。雖小必謹。所以求合乎理也。

    以公心處事者。雖或未盡合宜。非心過矣。

    毀固不可輕。譽亦不可輕。怒固不可遽。喜亦不可遽。苟失於前。必悔於後。故君子重之。

    人有包涵廣大。氣象最好。氣象好者。最所難得。

    心平氣和。然後可以讀書窮理。可以發言處事。

    人之才智。罕能兩兼。故昧於此者或明於彼。有所長者或有所短。

    至方若圓。至勇若怯。惟深於道者能之。

    凡事。以寬和而失者。十不二三。以急暴而敗者。十常八九。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與遠謀。多動不可與久處。善哉。言多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