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讲 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ocial Feeling,Common Sense and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感与社会感人皆有之。

    所有人都必须学习如何透过“常识”之力,将两者导向健全有益的发展,同时也要避免增生出无用的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进而看见人生真正的价值。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就字面来说,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已透露出社会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的一切后果。这两种情结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存在于人体之中,而是个体和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这两种情结为何并非人皆有之?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都会努力追求成就与优越,这正是构成精神生活的要素。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绪,因为有些人会用一种心理机制来控制自卑感与优越感,转而导入有益于社会的管道;而这种机制的泉源正是社会兴趣、勇气与社会意识(social-mindedness),其中社会意识又称为常识逻辑(the logic of common sense)。

    且让我们来了解这种机制的功能。只要孩子的自卑感不太强烈,一定会努力让自己有价值,并投入人生的有益面向。为了实现目标,这样的孩子定会关心他人的需求与利益。社会感(social feeling)与社会适应能力是最正确、正常的补偿。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大人小孩,努力在有益面向追求优越感的人,一定能培养出社会感,社会适应良好。我们找不出有哪个人说“我什么都不在乎”时,是百分之百真心的;人或许会在行为上表现得毫不在乎,或者摆出一副对全世界都没有兴趣的样子,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说服自己。反之,有些人会宣称自己对别人有兴趣,以掩饰自己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这证明了社会感人皆有之。

    然而,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真实存在。我们可以透过分析边缘个案,来探究其成因;所谓的边缘个案(marginal case),指的是个体其实具有自卑情结,但因处于有利环境,导致自卑情结隐而未显的例子。这股情结被隐藏了,或者说,至少我们看到了一股将其掩盖、不致显现的倾向。因此,如果个案的人生向来一帆风顺的话,外表肯定意气风发、顺心如意。但只要贴身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其实表现出了自卑情结的迹象,即使说话或发表意见时看不出来,从他的态度也可窥知一二。也就是说,他其实是自卑的。这种自卑情结是因自卑感过度膨胀,而造成的反结果。受自卑情结所苦的人,总希望能减轻负担;但他们一向以自我为中心,反而给自己强加了许多重担。

    虽然观察有些人如何隐藏自卑情结颇有意思,但不可忽略也会有人坦承:“我饱受自卑情结的折磨。”并为自己这番诚实告白而洋洋得意;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了不起,因为他们敢于坦承,但其他人却不敢。他们会对自己说:“我很诚实,我没有说谎来掩饰害我痛苦的原因。”不过,当他们自承自卑情结的同时,通常也会暗示自己遇到了哪些人生逆境、有哪些环境因素必须为他们目前的处境负责等。他们可能会谈到父母与家庭,说明自己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叙述遭逢了哪些意外,或是被限制、压抑等感受。

    优越情结往往会盖住自卑情结,而且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补偿作用。有优越情绪的人傲慢、莽撞、自负且势利,比较看重表象,而非实际行动。

    我们也发现,这类型的人早年努力追求优越感时,都有类似怯场的问题,而这也是他们失败时用来推诿的借口。他们会说:“如果我不怯场的话,什么事都做得到!”而常说“如果……就能……”来为力有未逮之事开脱的人,通常隐藏着自卑情结。

    某些性格特质也暗示了自卑情结的存在,如狡狯、谨慎、爱卖弄学问、逃避重大人生问题,以及寻找被原则、规定重重限制的狭隘领域。一个人或坐或站时总爱靠着某样东西,也是自卑情结的象征。这种人非但不信任自己,还拥有很多怪异的习惯。比方说,他们会埋首于做一些小事,如搜集报纸、广告,然后再替自己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何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他们所做的训练有太多都落在了人生的无用面向,长期下去的话就会引发强迫症。

    不论孩子目前表面上出现了哪一种问题,每个问题儿童身上通常都潜藏着自卑情结。所以说,孩子懒散成性是想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任务,也显示出孩子身上具有某种情结。偷窃是借着他人觉得不安全或不在场时,占对方便宜。说谎代表没有说实话的勇气。这些具体行为所包含的“祸心”都是自卑情结。

    精神官能症是一种已经发展完全的自卑情结。只要是罹患焦虑性精神官能症(anxiety neurosis)的患者,就能为所欲为!这类患者会死缠烂打要人陪,只要对方投降,他们就达到目的了。他们凡事依赖别人,紧紧抓着别人不放。从这类患者身上可以看出自卑情结转化为优越情结————别人都得乖乖听我的话!借由使其他人臣服,他们便满足了优越感。精神失常患者也有类似的“情结进化过程”。由于自卑情结作祟,他们会设法排除人生重大问题,但一旦被逼上梁山面对困境时,他们就会幻想自己是伟大人物,在想象世界中功成名就。

    以所有发展出情结的个案来说,他们之所以无法在社交方面与有益面向一展长才,乃是缺乏勇气之故。少了勇气,不仅会妨碍当事人顺应社会的发展走向,也会导致他们在理性上无法理解社会发展的必要性与功用。

    上述情形在罪犯(自卑情结表露无遗的最佳案例)的行为中最为明显。罪犯都是懦弱而愚蠢的人,他们的怯懦和对社会的无知,是一体的两面。

    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脉络来分析酗酒者。酒鬼只想从问题中解脱,又非常软弱无能,所以就算让他们解脱的方法落在人生的无用面向,他们也欣然接受。

    这些人抱持的是个人的意识形态与理性观点,所以会与社会常识脱节;正常人则因为具备常识,而抱持着充满勇气的人生态度。比方说,罪犯永远都在为自己找借口或怪罪他人。他们觉得工作根本赚不了钱,而且社会很残酷,完全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哭诉犯罪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生理需求是压抑不了的。遭定罪时,罪犯也一定会想办法替自己辩解,就像十九世纪初美国儿童谋杀犯威廉·希克曼(William E.Hickman)所说:“是上天要我这么做的。”有名杀人犯被判有罪时则说:“被我杀掉的男孩对社会又没什么用处!那种男孩满街都是。”还有一位号称“哲学家”的家伙宣称杀死有钱的老女人并不是坏事,因为还有太多值得活下去的人在挨饿。

    对我们来说,这些主张绝对无法成立,实际上也不见容于社会。这些人怀抱的都是无益于社会的目标,这类目标完全牵制了他们的想法与观念;而他们之所以选择这些目标,都是因为缺乏勇气。因此,他们一直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设定的目标落在人生的有益面向,根本无需多做解释,也不用找任何理由来捍卫目标。

    且让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临床案例,说明社会适应良好的态度及有益于社会的目标会如何劣化成反社会。第一个案例是一个出身殷实之家、快满14岁的女孩。她的父亲辛勤工作,有能力工作时总是尽力养家,但后来卧病在床。她的母亲诚实善良,尽心照顾六名子女。长女很聪明,但12岁就过世了。次女原本有病在身,幸而康复后开始帮忙负担家计。三女则是我们要谈的个案。这个女孩一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