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名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注释】

    ①龟蛇:龟和蛇。古人常将它们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旐(zhào):古代画有龟蛇图案的旗。

    ②兆:征兆。

    ③蛇:原书无,据段玉裁、吴志忠本校补。气兆:兆气,卜兆所呈现的气象。吉凶:祸福。

    ④察度(duó):审察测度。事宜:事情,情况。形兆:形迹,征兆。

    【译文】

    画有龟和蛇图案的旗子叫作“旐”。旐,得名于“兆”,龟和蛇知道卜兆气象的祸福,把旐旗树立在后面,审察测度事情的形迹征兆。

    23.34 全羽为旞①。旞犹滑也,顺滑之貌也②。

    【注释】

    ①全羽:全,原作“金”,据邵晋涵、疏证本等校改。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旞(suì):古代导车所载旗杆上系有完整五彩鸟羽为装饰物的旗。

    ②顺滑:柔顺光滑。

    【译文】

    用完整的五彩鸟羽装饰的旗子叫作“旞”。旞犹如说“滑”,柔顺光滑的样子。

    23.35 析羽为旌①。旌,精也②,有精光也③。

    【注释】

    ①析羽:装饰于旌旗、旄节等物的散开的羽毛。旌: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彩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②精:清朗,光明。

    ③精光:光辉。

    【译文】

    用散开的鸟羽装饰的旗子叫作“旌”。旌,得名于“精”,有光辉的样子。

    23.36 緌①,有虞氏之旌也②,注旄竿首③,其形橤橤然也④。

    【注释】

    ①緌(ruí):用牦牛尾或鸟羽饰于竿首的旌旗。

    ②有虞氏:古部落名。传说其首领舜受尧禅,都蒲阪。故址在今山西永济东南。有,名词词头。无义,多用在国名、族名、物名之前。

    ③注:置,安放。旄:牦牛尾。

    ④橤橤(ruǐ):垂落貌。

    【译文】

    緌,是虞舜时代的旌旗,把牦牛的尾巴安装在旗杆头部,它的形状是耷耷拉拉下垂的。

    23.37 绥①,夏后氏之旌也②,其形衰衰也③。

    【注释】

    ①绥(ruí):通“緌”。古代旌旗的一种。

    ②夏后氏:指禹受舜禅而建立的夏王朝。

    ③衰衰(suī):下垂貌,纷披貌。

    【译文】

    绥,是夏禹时代的旌旗,它的形状是撒撒拉拉下垂的。

    23.38 白旆①,殷旌也②,以帛继旐末也③。

    【注释】

    ①白旆(pèi):旗末状如燕尾的绸制垂旒。白,通“帛”。

    ②殷:朝代名。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世因称。整个商代亦称为商殷或殷商。

    ③帛:丝织物的通称。继:系结。

    【译文】

    白旆,是殷商时代的旌旗,用丝帛系结在龟蛇旗的末尾。

    23.39 翿①,陶也②,其貌陶陶下垂也③。

    【注释】

    ①翿(dào):即纛(dào)。顶上以羽毛为饰的旗。舞者执之以舞,送葬引柩者执之以指挥。

    ②陶(yáo):漫长貌。

    ③陶陶:长貌。

    【译文】

    翿,得名于“陶”,它的样子是长长的往下耷拉的。

    23.40 幢①,童也②,其貌童童也③。

    【注释】

    ①幢(chuáng):一种垂筒形旌旗。饰有羽毛、锦绣。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②童:通“重”。重叠。

    ③童童:即“重重”。重叠貌。

    【译文】

    幢,得名于“童”,它的样子是层层叠叠的。

    23.41 幡(旛)①,幡也②,其貌幡幡也③。

    【注释】

    ①幡(fān,旛):长幅下垂的旗,也泛指旌旗。

    ②幡(fān):通“翻”。变动,反覆。

    ③幡幡:即“翻翻”。翻飞貌。

    【译文】

    幡(旛),得名于“幡”,它的样子是翩翩翻飞的。

    23.42 校①,号也②,将帅号令之所在也③。

    【注释】

    ①校(jiào):古代军队的一种建制,也指军营,又指军职级别。

    ②号:号召,号令。

    ③号令:号召,发布命令。

    【译文】

    校,得名于“号”,是将领发号施令的位置。

    23.43 节①,为号令、赏罚之节也②。

    【注释】

    ①节:符节,古代用以证明身份的凭证。

    ②赏罚:奖赏和惩罚。节:证验,验证。

    【译文】

    节,是发布号召和命令、进行奖赏和惩罚的凭证。

    23.44 铎①,度也②,号令之限度也③。

    【注释】

    ①铎(duó):大铃的一种,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遇战事时用之。青铜制品,形如钲(zhēng)而有舌;其舌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故又有木铎和金铎之分。

    ②度:程度,限度。

    ③限度:一定的范围,规定的最高或最低的数量或程度。

    【译文】

    铎,得名于“度”,表明政教法令或战事命令传达的范围。

    23.45 金鼓①,金②,禁也③,为进退之禁也。

    【注释】

    ①金鼓: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狭义指钲(zhēng),一种古代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柄,击之发声,用铜制成。行军时用以节止步伐。

    ②金:金属制的打击乐器,如锣等。特指军中作撤退信号用的乐器钲。

    ③禁:禁令,法令。

    【译文】

    金鼓,金,得名于“禁”,是指挥军队前进后退的禁令。

    23.46 戚①,慼也②,斧以斩断③,见者皆慼惧也④。

    【注释】

    ①戚:斧的一种。

    ②慼(qī):忧伤。

    ③以:可以,能够。斩断:砍断,切断。

    ④慼惧:忧伤畏惧。

    【译文】

    戚,得名于“慼”,斧头能够砍断物体,看见它的人都忧伤畏惧。

    23.47 钺①,豁也②,所向莫敢当前③,豁然破散也④。

    【注释】

    ①钺(yuè):古兵器,圆刃,青铜制,形似斧而较大。

    ②豁:象声词。

    ③所向:所指向的地方。莫:没有谁,没有什么人。当前:在面前。

    ④豁然:象声词。破散:破裂四散。

    【译文】

    钺,得名于“豁”,所指向的地方没有谁敢挡在它面前,全都哗啦啦地破裂四散。

    释车第二十四

    【题解】

    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本篇细致介绍了玉辂、钩车、胡车等不同功能、形制的车辆,还解析了衡、游环、胁驱、靷等众多车辆构件,并追溯了它们的得名之由。

    24.1 车,古者曰“车”①,声如“居”②,言行所以居人也③。今曰“车”。车,舍也④,行者所处⑤,若居舍也⑥。

    【注释】

    ①古:原作“右”,为“古”之形讹,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胡楚生《释名考》说:“慧琳《音义》卷十三引此条,‘右’作‘古’,是也。”

    ②声:发声,出声。

    ③行:行驶。所以:用以,用来。居人:住人。

    ④舍(shè):房屋,居室。又指旅馆,客舍。

    ⑤行者:出行的人。

    ⑥居:原作“车”,据段玉裁、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居,今本误作‘车’,据《艺文类聚》引改。”

    【译文】

    车,古时候说“车”,发音像“居”,说它行驶的时候能够住人。现在说“车”。车,得名于“舍”,出行的人居处的地方,就像是客舍。

    24.2 天子所乘曰“玉辂”①,以玉饰车也②。辂亦车也③,谓之“辂”者,言行于道路也④。象辂、金辂、木辂⑤,各随所以为饰名之也⑥。

    【注释】

    ①天子:古以君权为天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玉辂(lù):古代帝王所乘的饰玉的车子。

    ②饰:修饰,装饰。

    ③辂:大车。多指帝王所乘的车子。

    ④道路: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途径。

    ⑤象辂:帝王所乘以象牙为饰的车子。金辂:又作“金路”。古代帝王所乘的饰金的车子。木辂:又作“木路”。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车,无金、玉、革、象牙之饰。

    ⑥随:依据,按照。名:命名,取名。

    【译文】

    天子乘坐的车叫作“玉辂”,是因为用玉装饰车辆。辂也就是车,之所以叫作“辂”,说的是它在道路上行驶。象辂、金辂、木辂,各自根据它们的装饰用材而命名。

    24.3 钩车①,以行为阵②,钩股曲直有正③,夏所制也④。

    【注释】

    ①钩车:夏后氏祀天时所乘之车。车前栏弯曲如钩,故称。也指古兵车之一种。上设钩梯,用于侦察。

    ②行(háng):军队的行列。泛指人或物排成的行列。阵:军伍行列,战斗队形。

    ③钩股:即勾股,为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曲直:弯曲和平直。正:标准,准则。

    ④夏:即夏后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禹之子启所创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译文】

    钩车,把人的行列当作战斗队形,短边之勾和长边之股的弯曲与平直有一定的标准,是夏朝制作的。

    24.4 胡奴车①,东胡以罪没入为官奴者引之②,殷所制也③。

    【注释】

    ①胡奴车:古代一种人拉的车。原书无“奴”字,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补。

    ②东胡:原作“车胡”,据疏证本等校改。东胡,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因居于匈奴之东,故名。以:因为,由于。没(mò)入: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官奴:没入官府的奴隶。引:牵引,拉。

    ③殷:朝代名。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世因称商为殷。整个商代亦称为商殷或殷商。

    【译文】

    胡奴车,是居于匈奴之东的少数民族中由于有罪而被没收入官府的奴隶拉的车,是殷商时代制作的。

    24.5 元戎车①,在军前启突敌阵②,周所制也③。

    【注释】

    ①元戎:又称“大戎”。大型战车,专门用于攻陷敌军战阵。

    ②启:先锋。此指作为先锋。突:冲撞,穿破。敌阵:敌方的阵地。

    ③周:朝代名。姬姓。前11世纪武王灭商建周。都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前772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译文】

    元戎车,在军队前面作为先锋冲破敌方阵地的车,是周朝制作的。

    24.6 辇车①,人所辇也②。

    【注释】

    ①辇(niǎn)车:古代宫中用人拉的一种便车。

    ②辇:挽车,拉车。

    【译文】

    辇车,是人拉的车。

    24.7 柏车①,柏,伯也②,大也,丁夫服任之牛车也③。

    【注释】

    ①柏车:行于山地的大车。柏,通“伯”。

    ②伯:兄弟行辈中排行最大的,老大。

    ③丁夫:壮健的男子。服任(rèn):驾乘,役使。服,驾乘。任,役使。牛车:用牛拉的车。牛,原作“小”,据吴志忠本校改。

    【译文】

    柏车,柏,得名于“伯”,就是“大”的意思,就是壮健男子役使的牛车。

    24.8 祥车,祥,善也①。善饰之车,今犊车是也②。

    【注释】

    ①祥车,祥,善也:原作“羊车,羊,祥也”,据丁山校改。丁山说:“《御览·七七五》引:‘祥车,祥,善也,善饰之车也,犊车是也。’无‘羊,祥也’文。窃疑此当直云‘祥车’,庶与下‘羊车’条不相复。”祥车,亦称“魂车”,死者生前所乘之车。古代丧礼用以招魂,将葬行祖庙祭时亦陈列之。祥,善,吉利。善,妥善。

    ②犊车:载人的牛车,车厢高大,陈设讲究。汉诸侯贫者乘之,后转为贵者乘用。

    【译文】

    祥车,祥,是“善”的意思。妥善装饰的车,就是现在的犊车。

    24.9 墨车①,漆之正黑②,无文饰③,大夫所乘也④。

    【注释】

    ①墨车: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

    ②漆:涂漆。正黑:纯黑色。

    ③文饰:彩饰。

    ④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又为爵位名。

    【译文】

    墨车,涂抹纯黑色的漆,没有彩色装饰,是大夫乘用的车。

    24.10 重较①,其较重②,卿所乘也③。

    【注释】

    ①重较(chóng jué):指古代卿士所乘的车子,车箱前左右有伸出的弯木(车耳)可供倚攀。

    ②较(jué):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

    ③卿: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秦汉三公以下有九卿。

    【译文】

    重较,这种车的车厢两旁板上的横木重出,是卿乘用的车。

    24.11 役车①,给役之车也②。

    【注释】

    ①役车:供役之车,庶人所乘。

    ②给(jǐ)役:供应使役。

    【译文】

    役车,供应使役的车。

    24.12 栈车①,栈②,靖也③。庥靖物之车也④,皆庶人所乘也⑤。

    【注释】

    ①栈车:一种以竹木纵横编之、车厢不饰皮革的马车,可以卧息。

    ②栈:竹木编成的车子。

    ③靖:安定,止息。

    ④庥(xiū):原作“麻”,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庥,覆盖,荫蔽。

    ⑤皆:都。此顺承上条而言,指役车、栈车都是庶人乘用的车。庶人:平民,百姓。

    【译文】

    栈车,栈,得名于“靖”,是遮蔽和安放物品的车,和役车一样都是平民百姓乘用的车。

    24.13 軘车①,戎者所乘也②。

    【注释】

    ①軘(tún)车:古代兵车名。

    ②戎者:军队,士兵。

    【译文】

    軘车,是军人乘用的车。

    24.14 容车①,妇人所载小车也②。其盖施帷③,所以隐蔽其形容也④。

    【注释】

    ①容车:古代妇女乘坐之小车,上施帷裳以遮蔽容颜,故称。

    ②载:乘坐。小车:马拉的轻车。其车较牛拉之大车小,故称。

    ③盖:遮阳障雨的用具。此指车盖,即车篷。施:设置,安放。帷:以布帛制作的环绕四周的遮蔽物。

    ④隐蔽:遮掩,隐藏。形容:外貌,模样。

    【译文】

    容车,是妇女乘坐的马拉小车。车的棚盖四周设置帷帐,用来遮掩她们的模样。

    24.15 衣车①,前户②,所以载衣服之车也。

    【注释】

    ①衣车:古代妇女所乘的一种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车子。可卧息,亦兼载衣服。

    ②户:门。

    【译文】

    衣车,前边开门,是用来装载衣服的车。

    24.16 猎车①,所乘以畋猎也②。

    【注释】

    ①猎车:出猎时所乘之车。

    ②畋(tián)猎:打猎。畋,打猎。

    【译文】

    猎车,乘坐它用于打猎。

    24.17 小车①,驾马轻小之车也②。驾马宜轻③,使之局小也④。

    【注释】

    ①小车:马拉的轻车。与牛拉的“大车”对言。

    ②驾:把车套在马等牲口身上。轻小:轻盈小巧,轻便小巧。

    ③宜:应当,应该。

    ④局小:局促狭小。

    【译文】

    小车,是用马拉的轻盈小巧的车。套马的车应当轻便,所以把它做得局促狭小。

    24.18 高车①,其盖高,立载之车也。

    【注释】

    ①高车:古代车篷高、供立乘的车。亦称立车、高盖车,同“安车”对言。

    【译文】

    高车,它的棚盖较高,是人站立着乘载的车。

    24.19 安车①,盖卑,坐乘②,今吏之乘③,小车也④。

    【注释】

    ①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

    ②坐乘(chéng):坐着乘车。与“立乘”对言。

    ③吏:古代对官员的通称。乘(shèng):车子。

    ④小车:马拉的轻车。

    【译文】

    安车,它的棚盖较低,人坐着乘车,是现在官员们的车子,是小型车。

    24.20 骡车、羊车①,各以所驾名之也。

    【注释】

    ①骡车:用骡牵引的车。羊车:用羊牵引的小车。羊,原作“羔”,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

    【译文】

    骡车、羊车,各自根据拉车的牲畜为它们命名。

    24.21 槛车①,上施栏槛②,以格猛兽之车也③。

    【注释】

    ①槛(jiàn)车:用栅栏封闭的车。用于囚禁犯人或装载猛兽。

    ②栏槛:栏杆。

    ③格:拘执。猛兽: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

    【译文】

    槛车,上面设置栏杆,是用来拘执凶猛兽类的车。

    24.22 轺车①,轺,遥也②,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③。

    【注释】

    ①轺(yáo)车:一匹马驾的轻便车。

    ②遥:指距离远。

    ③四向:四周,四方。

    【译文】

    轺车,轺,得名于“遥”,就是“远”的意思,是可以向四方远处遥望的车。

    24.23 辎车①,载辎重、卧息其中之车也②。辎,厕也③,所载衣物杂厕其中也④。

    【注释】

    ①辎(zī)车:古代有帷盖的车子。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

    ②辎重(zhòng):外出时携载的物资。卧息:躺卧休息。

    ③厕:错杂。

    ④衣物:衣服与日用器物。杂厕:混杂,夹杂。

    【译文】

    辎车,是装载辎重、能够躺卧休息的车。辎,得名于“厕”,装载的衣服、日用器物混杂在车里。

    24.24 軿车①,軿,屏也②,四面屏蔽③,妇人所乘牛车也④。辎軿之形同⑤,有邸曰“辎”⑥,无邸曰“軿”。

    【注释】

    ①軿(píng)车:四周有车帷屏蔽的车子。軿,原作“骈”,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下同。疏证本曰:“今本‘軿’作‘骈’,据《续汉书·舆服志》刘昭注引改。”

    ②屏(bǐng):隐藏,掩蔽。

    ③屏蔽:遮挡,卫护。

    ④牛车:原作“牛马”,据疏证本、邵晋涵等校改。疏证本曰:“今本‘牛车’作‘牛马’,据《续汉书·舆服志》刘昭注引改。”

    ⑤辎軿:辎车和軿车的并称,后泛指有屏(píng)蔽的车子。

    ⑥邸:通“軧(dǐ)”。大车后面的栏。

    【译文】

    軿车,軿,得名于“屏”,四周遮挡着,是妇女乘坐的牛车。辎车和軿车形状类同,有后栏的叫作“辎”,没有后栏的叫作“軿”。

    24.25 辀①,句也②,辕上句也③。

    【注释】

    ①辀(zhōu):小车上的独辕,一木居舆前正中,朝前曲而向上。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古今逸史》本、疏证本等分开另起。

    ②句(gōu):同“勾”。弯曲。

    ③辕:车前用来套驾牲畜的两根长木,左右各一。大车双辕平而直,其名叫辕;小车独辕曲而向上隆起,其名叫辀。后世浑言不分。上句:向上弯曲。

    【译文】

    辀,得名于“句”,车辕向上弯曲。

    24.26 衡①,横也,横马颈上也。

    【注释】

    ①衡:车辕前端的横木。按,此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古今逸史》本、疏证本等分开另起。

    【译文】

    衡,得名于“横”,横架在马的颈脖上。

    24.27 游环①,在服马背上②,骖马之外辔贯之③,游移前却④,无常处也⑤。

    【注释】

    ①游环:滑动在四驾马车的当中两匹马背上的活动圈,中穿旁边两匹骖马的缰绳,以防止骖马外逸。

    ②服马:四匹马并排拉车时中间夹辕的两匹马。

    ③骖(cān)马: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辔(pèi):驾驭马的缰绳。贯:穿过,贯穿。

    ④游移:移动。前却:进退。

    ⑤常处:固定的地点。常,固定不变。

    【译文】

    游环,在中间两匹服马的背上,两边骖马的外侧缰绳贯穿过它,它挪移进退,没有固定的地点。

    24.28 胁驱①,在服马外胁也②。

    【注释】

    ①胁(xié)驱:一种置于服马上防止骖马内靠的鞁(bèi)具。

    ②胁:身躯两侧从腋下至肋骨尽处。引申指旁边、边侧。

    【译文】

    胁驱,在中间夹辕的两匹马的外侧。

    24.29 阴①,荫也②,横侧车前③,以荫笭也④。

    【注释】

    ①阴:车轼前覆车軓(fàn)的横板。

    ②荫(yìn):遮盖,隐蔽。

    ③侧:置,处于。

    ④荫笭(líng):原作“阴笒”,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疏证本曰:“今本‘荫笭’作‘阴笒’,误也。……后文有云:‘笭,横在车前,织竹作之,孔笭笭也。’然则阴、笭同在一处而阴在笭上,所以荫之,据是谊改。”笭,通“軨(líng)”。车栏。即车箱前面和左右两面横直交结的栏木。

    【译文】

    阴,得名于“荫”,横置在车子前部,用来遮盖住车栏。

    24.30 靷①,所以引车也。

    【注释】

    ①靷(yǐn):拉车前行的皮带。骖马的外辔穿过服马的游环,系于车轴,以引车前进。

    【译文】

    靷,是用来牵引车子的。

    24.31 鋈①,金涂沃也②,冶白金以沃灌靷环也③。

    【注释】

    ①鋈(wù):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也指镀上白铜。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义分开另起。

    ②金:金属的总称。涂:涂饰。以颜料、油漆等附着于房屋、器物等表面。沃:浇,灌。

    ③冶:冶炼金属。白金:白色的金属。此指白铜。沃灌:浇灌。靷环:即游环。服马背上的环。

    【译文】

    鋈,是用金属涂饰浇灌,冶炼白铜用来镀涂靷环。

    24.32 续①,续靷端也②。

    【注释】

    ①续:系靷的环。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段玉裁、吴志忠本分开另起。

    ②续:连属,连接。端:顶部,锋尖,末梢。

    【译文】

    续,续接着拉车皮带的一端。

    24.33 文鞇①,车中所坐者也。用虎皮,有文采②。因与下轝相连著也③。

    【注释】

    ①文鞇(yīn):同“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鞇,车中的垫褥。

    ②文采:彩饰,花纹。

    ③因:连接。轝(yú):同“舆”。车箱。连著(zhuó):连接。谓依附。

    【译文】

    文鞇,是车里供人坐的用具。用的是老虎皮,有花纹,连接附着于下面的车箱。

    24.34 ①,伏也②,在前,人所伏也。

    【注释】

    ①(fú):车轼上覆盖的布帛或皮革。乘者凭抚其上较为舒适。一说即靠枕,一种有软物垫充的革囊,供人在车中凭依。

    ②伏:身子前倾靠在物体上。

    【译文】

    ,得名于“伏”,在车子的前面,是人伏靠的东西。

    24.35 轼①,式也②,所伏以式敬者也③。

    【注释】

    ①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有的车三面皆有,成半框形。

    ②式:通“轼”。古代的一种礼仪,立乘车上伏身抚轼,表示敬意。

    【译文】

    轼,得名于“式”,是用来凭伏以向人表示敬意的横木。

    24.36 靯①,车中重荐也②。轻靯③,小貂也④。

    【注释】

    ①靯(dù bó):车褥,座垫。靯,原文作“”,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下同。

    ②重(chóng)荐:重叠的垫褥。古人以褥席层叠的多少表示身份的高低。荐,垫席,垫褥。

    ③轻:小。

    ④貂:指貂皮。

    【译文】

    靯,是车子里面重叠的座垫。轻小些的座垫,是用小的貂皮做成的。

    24.37 毂①,埆也②,体坚埆也③。

    【注释】

    ①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②埆(què):通“确”。坚硬。

    ③坚埆:即“坚确”。坚硬,刚硬。

    【译文】

    毂,得名于“埆”,形体坚实刚硬。

    24.38 辕①,援也②,车之大援也③。

    【注释】

    ①辕:车前用来套驾牲畜的两根独木,左右各一。

    ②援:牵拉,牵引。

    ③大援:有力的援助。

    【译文】

    辕,得名于“援”,是车子的有力援助。

    24.39 桄①,横在前②,如卧床之有桄也③。桄,横也,横在下也。

    【注释】

    ①桄(guàng):原作“枕”,据段玉裁、吴志忠等校改,下同。桄,车、船等物上的横木。

    ②在前:据本条及下文“齐人谓车枕以前曰‘缩’”之义,“在前”之间似应有一“枕”字,为“横在枕前”。枕,车箱底部前后的横木。

    ③卧床:睡觉的床铺。

    【译文】

    桄,横在车轸前边,就像睡觉的床板下面有横木托着。桄,得名于“横”,横在车箱的底部。

    24.40 荐板在上①,如荐席也②。

    【注释】

    ①荐板:垫板。

    ②荐席:垫席。

    【译文】

    荐板在桄上,就像垫席。

    24.41 齐人谓车枕以前曰“缩”①,言局缩也②。兖、冀曰“育”③,御者坐中执御④,育育然也⑤。

    【注释】

    ①齐:古国名。在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车枕:车箱底部前后的横木。缩:车枕以前的部分。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邵晋涵校分开另起。

    ②局缩:狭小。

    ③兖(yǎn):即兖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冀:即冀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大致为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育:车枕的前部。

    ④御者:驾御车马的人。执御:驾车。

    ⑤育育:快乐自得的样子。

    【译文】

    齐地的人把车轸的前面叫作“缩”,是说它局限狭小。兖州、冀州的人叫作“育”,驾车的人坐在里面驾御车马,一副快乐自得的样子。

    24.42 较①,在箱上②,为辜较也③。

    【注释】

    ①较(jué):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可供倚攀。

    ②箱:指车箱。

    ③为(wèi):佑助,帮助。辜较(jué):亦作“辜榷(què)”。搜刮,聚敛。

    【译文】

    较,在车箱的上面,帮助敛聚攀援力量。

    24.43 立人①,象人立也。或曰“阳门”②,在前曰“阳”,两旁似门也。

    【注释】

    ①立人:车前的挡板。

    ②阳门:车的挡板。按,“或曰……”原本另立一条,据卢文弨、段玉裁等与上条相合。

    【译文】

    立人,像人站立那样。有人把它叫作“阳门”,因为位置在前叫作“阳”,两边像是门的样子。

    24.44 槅①,扼也②,所以扼牛颈也。马曰“乌啄”,下向叉马颈③,似乌开口向下啄物时也④。

    【注释】

    ①槅(gé):大车的轭(è),在车衡两端扼住牛、马等颈部的曲木。

    ②扼:原作“枙”,据卢文弨、疏证本校改。扼,掐住,握住,此指用轭驾在牛马颈上。

    ③叉(chá):原作“又”,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叉,挡住,卡住。

    ④乌:乌鸦。开口:张嘴。

    【译文】

    槅,得名于“扼”,用来架在牛的颈脖上。架在马颈上的叫作“乌啄”,向下叉住马的颈脖,就像乌鸦张开嘴朝下啄食食物那样。

    24.45 隆强①,言体隆而强也②。或曰“车弓”③,似弓曲也。其上竹曰“郎”④,疏相远⑤,晶晶然也⑥。

    【注释】

    ①隆强:车盖弓。古代车上支撑车盖的弓形木架。

    ②隆:高,突起。强:坚硬。

    ③车弓:古代车上支撑车伞盖的骨架,伞弓子。

    ④郎:通“筤(láng)”。古代车盖的竹骨架。

    ⑤疏:分开,分散。

    ⑥晶晶:明亮闪光貌。

    【译文】

    隆强,说的是车盖弓高起又坚硬。有的地方叫作“车弓”,因为它像弓弩那样弯曲。它上边的竹条叫作“郎”,因为它们分散开来相互远离,明晃晃的样子。

    24.46 辐①,复也②,重复非一之言也③。

    【注释】

    ①辐(fú):原作“(gé)”,据顾广圻、吴志忠等校改。辐,辐条。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

    ②复:重复,重叠。

    ③重复:谓相同的事物再次出现。非一:不止一个。之言:原作“言之”,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

    【译文】

    辐,得名于“复”,一再出现而不止一个的意思。

    24.47 辋①,罔也②,罔罗周伦之外也③。关西曰“”④,言曲也⑤。或曰“”⑥。,绵也⑦,绵连其外也⑧。

    【注释】

    ①辋(wǎng):车轮的外框。

    ②罔:编结。

    ③罔罗:即“网罗”。包罗,笼罩。周:周匝环绕。伦:通“轮”。车轮。

    ④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róu):车轮的外框。

    ⑤:通“煣(róu)”。用火烤木材使弯曲。

    ⑥(mín):车轮外圈。

    ⑦绵(mián):延续,连续。

    ⑧绵连:延续不断。

    【译文】

    辋,得名于“罔”,周匝环绕在车轮的外圈。关西的人把它叫作“”,说的是用火烤使木材弯曲。也有人把它叫作“”。,得名于“绵”,延续不断地箍在车轮外圈。

    24.48 轮,纶也①,言弥纶也②,周匝之言也③。

    【注释】

    ①纶:经纶牵引。

    ②弥纶:统摄,笼盖。

    ③周匝:环绕。

    【译文】

    轮,得名于“纶”,说的是统摄笼盖,也就是围绕一周的意思。

    24.49 ①,言辐入毂中也②。

    【注释】

    ①(zǒng):车轮。原作“”,为“”之形讹。

    ②:通“总”。集中,聚集。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译文】

    ,说的是辐条聚集进入轮毂的意思。

    24.50 舆①,举也②。

    【注释】

    ①舆:车箱。

    ②举:托起,抬起。

    【译文】

    舆,得名于“举”。

    24.51 轴①,抽也,入毂中可抽出也。

    【注释】

    ①轴:贯于毂中持轮旋转的圆柱形长杆。

    【译文】

    轴,得名于“抽”,穿入轮毂里面又可以抽出。

    24.52 釭①,空也,其中空也。

    【注释】

    ①釭(gāng):车毂内外口用以穿轴的铁圈。

    【译文】

    釭,得名于“空”,它的里面是空虚的。

    24.53 锏①,间也②,间釭、轴之间,使不相摩也③。

    【注释】

    ①锏(jiàn):嵌在车轴、车毂间的铁,可保护车轴并减少摩擦。

    ②间(jiàn):阻隔,间隔。

    ③相摩:摩擦。

    【译文】

    锏,得名于“间”,间隔在车釭和轮轴的中间,使它们不致互相摩擦。

    24.54 辖①,害也②,车之禁害也③。

    【注释】

    ①辖(xiá):车轴两头的金属键,用以挡住车轮不使脱落。

    ②害:通“遏(è)”。阻止。

    ③禁害:即“禁遏”。禁阻,遏止。此指遏止车轮脱落的部件。

    【译文】

    辖,得名于“害”,是车子用来遏止车轮脱落的部件。

    24.55 輠①,裹也②,裹轵头也③。

    【注释】

    ①輠(guǒ):古代车上贮盛脂膏的器具。

    ②裹:包罗,囊括。

    ③轵(zhǐ):车轴的末端。

    【译文】

    輠,得名于“裹”,包裹住车轴的端头。

    24.56 轵①,指也,如指而见于毂头也②。

    【注释】

    ①轵(zhǐ):车轴的末端。

    ②见(xiàn):同“现”。显现,显露。

    【译文】

    轵,得名于“指”,就像指头那样显露在轮毂的端头。

    24.57 笭①,横在车前,织竹作之,孔笭笭也②。

    【注释】

    ①笭(líng):原作“笒”,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疏证本曰:“《说文》云:‘笭,车笭也。从竹,令声。’”笭,通“軨(líng)”。横在车前后两旁遮挡风尘的车栏。

    ②笭笭:空疏的样子。

    【译文】

    笭,横在车子前头,编织竹条做成,孔隙疏空的样子。

    24.58 盖①,在上覆盖人也。

    【注释】

    ①盖:车盖。

    【译文】

    盖,是在车子上面用来遮盖人的。

    24.59 軬①,藩也②,蔽水雨也③。

    【注释】

    ①軬(fàn):车篷。

    ②藩(fān):遮蔽,遮掩。

    ③水雨:犹“雨水”。

    【译文】

    軬,得名于“籓”,是用来遮蔽雨水的。

    24.60 轑①,盖叉也②,如屋构橑也③。

    【注释】

    ①轑(lǎo):车篷骨架。

    ②盖叉:车棚架上的爪状支撑物。

    ③屋:屋顶。构:架木(造屋)。橑:屋椽,架在屋顶檩上托起盖瓦的木条。

    【译文】

    轑,是车棚骨架,就像屋顶构架椽子那样。

    24.61 杠①,公也②,众叉所公共也③。

    【注释】

    ①杠(gāng):车盖柄的下部较粗的一段。

    ②公:公共,共同。

    ③公共:公有的,公用的。

    【译文】

    杠,得名于“公”,是众多爪状支撑物公用的。

    24.62 棿犹秘啮也①。在车轴上,正轮之秘啮前却也②。

    【注释】

    ①棿(pì ní):犹“輗(pì ní)”。车轴上的一种部件,有防止车轮倾侧的功能,具体形制未详。秘啮:犹“俾倪”。倾侧不正。

    ②正:纠正,匡正。啮:原作“齿”,据卢文弨、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

    【译文】

    棿犹如说“秘啮”。在车轴上,纠正车轮倾斜着前进后退的姿势。

    24.63 屐①,似人屐也②。又曰“伏兔”③,在轴上似之也。又曰“輹”④。輹,伏也,伏于轴上也。

    【注释】

    ①屐:通“(jī)”。即车轴伏兔,使车箱与轴相钩连而不致脱离的木制构件。

    ②屐(jī):木制的鞋,底有齿,以行泥地。

    ③伏兔: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

    ④輹(fù):即车箱底板伏兔。

    【译文】

    屐,像是人穿的木屐。又叫作“伏兔”,因为它在车轴上就像趴伏着的兔子。又叫作“輹”。輹,得名于“伏”,趴伏在车轴上面。

    24.64 钩心①,从舆心下钩轴也。

    【注释】

    ①钩心:设于车箱底部中心之木,上钩箱板,下衔车轴。

    【译文】

    钩心,从车箱底部中心的木头处向下钩住车轴。

    24.65 缚①,在车下,与舆相连缚也②。

    【注释】

    ①缚:套在车箱下面的绳索。一说“缚”字当作“(bó)”字,同义。

    ②连缚:连结,绑缚。

    【译文】

    缚,在车箱下面,跟车箱连结绑缚在一起。

    24.66 棠①,也②,在车两旁幰③,使不得进却也。

    【注释】

    ①棠:通“樘(táng)”。车两旁控制车帷进退的横木。

    ②:同“(chēng)”。支撑。

    ③幰(xiǎn):车帷,车上的帷幔。

    【译文】

    棠,得名于“”,在车子的左右两边支撑帷幔,使它不能前后进退。

    24.67 幰①,宪也②,御热也③。

    【注释】

    ①幰(xiǎn):车帷,车上的帷幔。

    ②宪:通“轩”。高起,抬起。

    ③御:抗拒,抵挡。

    【译文】

    幰,得名于“宪”,是用来抵御炎热的。

    24.68 绁①,制也②,牵制之也③。

    【注释】

    ①绁(xiè):牵引牲畜的绳索。

    ②制:管束,控制。

    ③牵制:约束,控制。

    【译文】

    绁,得名于“制”,是控制牲畜用的。

    24.69 纷①,放也②,防其放弛③,以拘之也④。

    【注释】

    ①纷:套在马尾上的网状物。

    ②放:恣纵,放任。

    ③放弛:放纵,放任而不受约束。

    ④拘:束缚,拘束。

    【译文】

    纷,得名于“放”,防止马尾放纵松散,用来拘束它。

    24.70 辔①,咈也②,牵引咈戾③,以制马也④。

    【注释】

    ①辔(pèi):驾驭马的缰绳。

    ②咈(fú):违逆,乖戾。后作“拂”。

    ③牵引:牵制。咈戾(lì):犹“拂戾”。违逆。

    ④制:约束,控制。

    【译文】

    辔,得名于“咈”,牵制违逆,用来控制马匹。

    24.71 勒①,络也②,络其头而引之也。

    【注释】

    ①勒(lè):带嚼子的马络头。

    ②络:指用网状物兜住马头。

    【译文】

    勒,得名于“络”,兜住马头从而牵拉它。

    24.72 衔①,在口中之言也。

    【注释】

    ①衔:马嚼子。装在马口中用来控制马匹的金属用具。

    【译文】

    衔,在嘴里的意思。

    24.73 镳①,苞也②,所以在旁苞敛其口也③。

    【注释】

    ①镳(biāo):原作“鏕(lù)”,据卢文弨、巾箱本校改。勒马口具。与衔连用,衔在口内,镳在口旁,上面可系銮(luán)铃。

    ②苞:通“包”。包裹。

    ③苞敛:包裹约束。苞,同“包”。

    【译文】

    镳,得名于“苞”,用来在马嘴两旁包裹约束马嘴的。

    24.74 鞅①,婴也②,喉下称“婴”,言缨络之也③。其下饰曰“樊缨”④,其形樊樊⑤,而上属缨也⑥。

    【注释】

    ①鞅(yāng):套在牛马颈上的皮带。

    ②婴:颈饰。

    ③缨(yīng)络:缠绕。

    ④饰:饰品,带饰。樊缨:犹“鞶(pán)缨”。络马的带饰。樊,通“鞶”。马腹带。缨,马颈革。

    ⑤樊樊:犹“盘盘”。曲折回绕貌。

    ⑥属(zhǔ):连接。缨:即鞅。套马的革带。

    【译文】

    鞅,得名于“婴”,喉咙的下边称为“婴”,说的是缠绕颈部的意思。鞅下面的带饰叫作“樊缨”,它的形状曲折回绕,而又向上连接着鞅。

    24.75 韅①,经也,横经其腹下也②。

    【注释】

    ①韅(xiǎn):系在马背腹的皮带。

    ②横经:横过。

    【译文】

    韅,得名于“经”,横绕经过马的腹部下面。

    24.76 靽①,半也,拘使半行②,不得自纵也③。

    【注释】

    ①靽(bàn):驾车时套在牲口后股的皮带。

    ②拘:束缚,拘束。半行:小步行走。

    ③自纵:放纵自己。

    【译文】

    靽,得名于“半”,拘束马匹使它小步行走,不能放纵自己。

    24.77 羁①,检也②,所以检持制之也③。

    【注释】

    ①羁(jī):马络头。套住马口的嘴套。

    ②检:约束,限制。

    ③检持:约束。持,矜持,约束。

    【译文】

    羁,得名于“检”,是用来约束限制的。

    24.78 缰①,疆也②,系之使不得出疆限也③。

    【注释】

    ①缰:缰绳。拴牲口的绳子。

    ②疆:边界。

    ③系(xì):拴缚。疆限:边界,界线。

    【译文】

    缰,得名于“疆”,拴住马匹使它不能迈出边界。

    24.79 鞧①,遒也②,在后遒迫③,使不得却缩也④。

    【注释】

    ①鞧(qiū):套于马后臀的革带,其与胸带(鞅)和腹带(韅)共同组成整套驾马鞍具。

    ②遒(qiú):迫近。

    ③遒迫:逼迫,迫逐。遒,原作“道”,据蔡天祜刊本、《古今逸史》本等改。

    ④使不得:原作“不得使”,据卢文弨、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疏证本曰:“使不得,今本作‘不得使’,据《太平御览》引更之。”却缩:退缩。

    【译文】

    鞧,得名于“遒”,在马匹后边逼迫驱赶,使它不能退缩。

    24.80 负①,在背上之言也。

    【注释】

    ①负:车箱。

    【译文】

    负,说的是在马背上。

    24.81 ①,悬也②,所以悬缚轭也③。

    【注释】

    ①(xuàn):大车上悬绑车轭的皮带。

    ②悬:吊挂,系挂。

    ③轭(è):牛马拉物件时驾在脖子上的器具。

    【译文】

    ,得名于“悬”,是用来悬绑车轭的。

    释船第二十五

    【题解】

    本篇顺接上篇《释车》解析陆上交通运输工具之后,视线转到水上,介绍了椳、柂、橹等船的部件以及艨冲、赤马舟、舰等船的类别,并解释了它们的得名之由。

    25.1 船,循也①,循水而行也。又曰“舟”,言周流也②。

    【注释】

    ①循:沿着,顺着。

    ②周流:周游,到处漂泊。

    【译文】

    船,得名于“循”,顺着水流行走。又叫作“舟”,说的是到处漂泊。

    25.2 其前立柱曰“椳”①。椳,巍也②,巍巍高貌也③。

    【注释】

    ①椳:通“桅(wéi)”。桅杆,船上悬帆的柱杆。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篆字疏证本、吴志忠本另分为条。

    ②巍:高,高大。

    ③巍巍:高大貌。

    【译文】

    船的前边直立的柱子叫作“椳”。椳,得名于“巍”,巍然高大的样子。

    25.3 其尾曰“柂”①。柂,拖也②,在后见拖曳也③;且弼正船④,使顺流,不使他戾也⑤。

    【注释】

    ①柂(duò):同“舵”。船舵。

    ②拖:曳引,牵拉。

    ③在: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补。疏证本曰:“今本无‘在’字,据《一切经音义》《太平御览》引增。”见:被,受到。拖曳:牵引,拉扯。

    ④弼正:纠正,矫正。

    ⑤他戾(lì):向别处拐弯。戾,弯曲,违逆。

    【译文】

    船的后边叫作“柂”。柂,得名于“拖”,在后边被拖拉着;而且纠正船的航向,使船顺流而行,不向别处拐弯。

    25.4 在旁曰“橹”①。橹,膂也②,用膂力③,然后舟行也。

    【注释】

    ①橹(lǔ):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②膂(lǚ):脊骨。

    ③膂力:体力。

    【译文】

    在船的旁边叫作“橹”。橹,得名于“膂”,使用脊背及两臂的力气,这样用力之后船就行进了。

    25.5 引舟者曰“筰”①。筰,作也②。作,起也③,起舟使动行也④。

    【注释】

    ①筰(zuó):用竹篾编成的缆索。

    ②作:起来,起身。

    ③起:出发,动身。

    ④动行:走动,行动。

    【译文】

    拉船的缆绳叫作“筰”。筰,得名于“作”。作,就是起身,起动船使它行进。

    25.6 在旁拨水曰“棹”①。棹,濯也②,濯于水中也,且言使舟擢进也③。又谓之“札”④,形似札也。又谓之“楫”⑤。楫,捷也⑥,拨水使舟捷疾也⑦。

    【注释】

    ①拨:分开,拨动。此指划水。棹(zhào):较长的船桨。

    ②濯(zhuó):洗涤。

    ③擢(zhuó):原作“棹(櫂)”,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擢,引,划船。

    ④札(zhá):本指书写用的小木片。此处引申指船桨。

    ⑤楫(jí):船桨。短曰楫,长曰棹。

    ⑥捷:迅速,敏疾。

    ⑦捷疾:敏捷,迅速。

    【译文】

    在船的旁边划水的叫作“棹”。棹,得名于“濯”,在水里洗刷,并且划引船只使它前进。又叫作“札”,因为它的形状像写字用的木札。又叫作“楫”。楫,得名于“捷”,划水使船行动迅速敏捷。

    25.7 所用斥旁岸曰“交”①。一人前②,一人还③,相交错也④。

    【注释】

    ①斥:推。交:同“篙”。郑珍《说文新附考》曰:“篙,所以进船也。按‘篙’古曰‘交’。《释名》作‘交’,此所以名‘交’之义。《方言》第九:‘所以刺船谓之。’”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篆字疏证本、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②前:向前,前去。

    ③还(huán):返回。按《释名》“一人前,一人还”的描述,船离岸起动时,应是两人各持一长篙,轮流撑篙蹬船,脚步由船中行至船尾。两人进退交错,船行便动力不绝。

    ④交错:形容往来不断。

    【译文】

    用来推离舟船旁边水岸的工具叫作“交”。一人前行,一人返回,互相交错往返。

    25.8 随风张幔曰“帆”①。帆,泛也②,使舟疾泛泛然也③。

    【注释】

    ①随风张幔(màn)曰“帆”:此句原在“帆,泛也”句下,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幔,布幕,帐幕。帆,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篷。

    ②泛:漂浮,浮游。

    ③疾:快速,急速。泛泛:漂浮的样子。

    【译文】

    顺着风向张挂的帷幔叫作“帆”。帆,得名于“泛”,使船快捷行进飘飘荡荡的样子。

    25.9 舟中床以荐物者曰“笭”①,言但有箦②,如笭床也③。南方人谓之“笭突”④,言湿漏之水突然从下过也。

    【注释】

    ①床:安放器物的支架等。荐:衬,垫。笭(líng):船舱中堆放东西的座架、衬板。

    ②但有:唯有,只有。箦(zé):用竹片、芦苇编成的垫子。

    ③笭床:即楄柎(pián fù)。古时棺中垫尸的木板。

    ④笭突:船舱底部用以避水或载物的衬板。

    【译文】

    船里堆放东西的座架叫作“笭”,说的是它上面只有垫子像笭床一样。南方人把它叫作“笭突”,说的是漏进的水突然从座架下面流过。

    25.10 其上板曰“覆”①,言所以覆众桄也②。

    【注释】

    ①覆:盖板。

    ②以:原书无,据段玉裁、吴志忠本校改。覆:覆盖,遮蔽。桄(guàng):原作“枕”,据吴志忠本校改。桄,车、船等物上的横木。

    【译文】

    船上面的木板叫作“覆”,说的是用它覆盖多个横木。

    25.11 其上屋曰“庐”①,象庐舍也②。其上重室曰“飞庐”③,在上,故曰“飞”也。又在上曰“爵室”④,于中候望之⑤,如鸟雀之警示也⑥。

    【注释】

    ①庐:临时寄居或休憩所用的简易房舍。此指船头屋。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此据文意另分为条。

    ②庐舍:房屋,住宅。

    ③重(chóng)室:楼房。飞庐:船上的小楼。

    ④爵室:大船上层至高处之瞭望室。爵,通“雀”。意为似雀居最高层瞭望之处所。

    ⑤候望:伺望,侦察。

    ⑥警示:犹“警视”。警戒监视。示,通“视”。

    【译文】

    船上的房屋叫作“庐”,像是住宅。船上的楼房叫作“飞庐”,因为它在上面,所以说成“飞”。楼房的上面叫作“爵室”,人在里边伺望侦察,就像小鸟警戒监视。

    25.12 军行在前曰“先登”①,登之向敌阵也②。

    【注释】

    ①军行:行军。先登:指先锋。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②登:踩,踏上。向:去,前往。

    【译文】

    行军时在队伍前头的船叫作“先登”,踏上这种船冲向敌方的阵地。

    25.13 狭而长曰“艨冲”①,以冲突敌船也②。

    【注释】

    ①艨(méng)冲:亦作“蒙冲”“艨艟”。古代攻击型轻快战船。船体狭长,航速较快,宜于突袭。

    ②以冲突敌船也:吴志忠曰:“下脱,各本同。”按,推测脱“蒙”字。《广雅·释水》:“艨艟,舟也。”王念孙疏证:“船之有蒙冲,犹车之有冲车。蒙,冒也;冲,突也。”冲突,冲袭,突击。指近战。

    【译文】

    狭窄而细长的船叫作“艨冲”,用以冲袭敌方的船只。

    25.14 轻疾者曰“赤马舟”①,其体正赤②,疾如马也③。

    【注释】

    ①轻疾:轻捷。

    ②赤马舟:一种小型快速战船。通常集群使用,与艨冲、先登等船协同作战。正赤:大红。

    ③疾:快速,急速。

    【译文】

    轻便快捷的船叫作“赤马舟”,船体大红色,快速得像奔马那样。

    25.15 上下重版曰“舰”①,四方施板②,以御矢石③,其内如牢槛也④。

    【注释】

    ①重(chóng)版:加装木板。重,加上。版,原作“床(牀)”,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版,今本作‘床’,据《初学记》引改。”版,木板。舰:防御之船,四方施板以御箭。

    ②施:设置,安放。

    ③御:抗拒,抵挡。矢石:箭和垒石(自高处掷击敌人的石块),古人守城的武器。

    ④牢槛(jiàn):监狱,牢狱。

    【译文】

    上下加装木板的船叫作“舰”,船体四面安装木板,用来抵御箭矢和垒石,里面如同监牢。

    25.16 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①,以视敌进退也②。

    【注释】

    ①斛(hú):量词。古代一斛为十斗。此指船的容积。还(huán):环绕。斥候:大船上用以瞭望的小屋。此代指有斥候的船。汉代水军的侦察船,其甲板上建有小屋,伪装为民船,游弋或停泊于敌军所在与可能到来之处,侦察敌情或警戒放哨。

    ②视:监视,督察。

    【译文】

    容积五百斛以上并环建小屋的船叫作“斥候”,用来监视敌方的前进与后退情况。

    25.17 三百斛曰“”①。,貂也②。貂,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者也③。

    【注释】

    ①(dāo):同“舠”。小船。

    ②貂:哺乳动物。形似鼬,四肢短,前肢更短于后肢,尾粗,毛长,呈黄色或紫黑色。泛指短。

    ③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历史上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后来多指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一带。名:称,被叫作。广:宽阔。安:安稳,稳固。倾危:倾覆、倾侧的危险。

    【译文】

    容积三百斛的船叫作“”。,得名于“貂”。貂,是“短”的意思,长江以南所称短而宽、安稳而没有倾侧危险的船。

    25.18 二百斛以下曰“艇”①,其形径挺②,一人、二人所行也③。

    【注释】

    ①艇:轻便的小船。

    ②径挺:直貌。

    ③行:(车船)行驶。

    【译文】

    容积二百斛以下的船叫作“艇”,它的形状直挺挺的,是一个人、两个人驾驶的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