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篇】 结 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关于修辞的论述向来并无一定的范围。或偏重思想事实的传达,特别注意在逻辑和文法等等各个可使文章明白清晰的条项;或偏重听读者的感动领受,特别注意在有力量有光彩有趣味的语句的搜集、分析、鉴赏。也有因写说需用语言文字作中介,就说“作文宜先识字”(吴曾祺说,见《涵芬楼文谈》第五篇),或说“解字为作文之基”(刘师培说,见《文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而特别用心说述语言文字的起源变迁的。此外或者相信“每体各有一定格律,凛然不可侵犯”(见上举《文谈·辨体》篇),而琐碎地辨别语辞统一的形态即以前所谓文体或辞体;或者相信“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见冯时可《雨航杂录》卷上),而殷勤地称述文章所从出的文学家个人的性情经历和修养的。列举起来,不同的倾向实在是不少。而古来留传给我们的诗话、文谈、随笔、杂记、史论、经解之类,偶然涉及修辞的,又多不是有意识地在作修辞论,它们说述的范围,照例是飘摇无定;每每偶尔涉及,忽然又飏开了,我们假如限定范围去看,往往会觉得所得不多。就是一般所认为比较重要的《古书疑义举例》,及我所认为也是比较重要的《滹南遗老集》,也不免如此。这是由于向来并未将修辞当作一种专科学术来研究的缘故。而且这也是一切学术萌芽时代的常态,并非单单修辞一科如此。我们不能怪《荀子》既讲正名,为什么不专讲现代逻辑范围以内的事项,《公羊传》既于文法很有理解,为什么不专讲现代文法范围以内的现象,当然也不能怪《孟子》既讲“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为什么不专讲现代修辞学范围以内的现象。那些古说,当然内容很复杂。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这样内容杂乱的情况,直到一八九八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出版,才被改进了一点。《马氏文通》是一部严格讲述文法的书,同修辞学本来没有多大关系,但因著作不凡,影响很大,从《马氏文通》出版以后,便有一些学术界限不清的人,从故纸堆里去搬出以前那些修辞古说来附和或混充文法,成了一个拿修辞论的材料混充文法的时期。在这时期里面,虽然范围依然不定,界限依然不清,但比之以前已经明白了好多。我们先看中国图书公司一九○八年出版的《文法会通》。那书的目录是:

    卷一————论字,论词,论句;

    卷二————论积句上:阴阳;

    卷三————论积句中:奇偶,排比,比例,譬喻,陪衬,援引,虚实,例证;

    卷四————论积句下:因果,假定,逆溯,设难,正负,演绎;

    卷五————论布局。(这是甲编的目录,以下未见)。

    这勉强可以说是属于修辞学范围内的条目,而编者刘金第的自序里却说:

    《马氏文通》出,于字类之分别,句读之组织,极言详论,博引繁征,诚四千年未有之创作。然于积句成篇之法则,似尚多未详。爰不揣譾陋,取古人之文,比类参观,就异求同,择其可会通言之者,条分类纂,略附解释。……虽举例简少,解释鄙略,不敢谓继《文通》而作,然欲与学者以易知易能,使即其可授受者以求夫不可授受者,则犹夫眉叔先生之意也。

    便是因为看重文法,把它看作文法论了。这样的情况持续约有十七八年。到了一九一六年,因为鸳鸯蝴蝶正在海上乱飞,于是索性来了一个对于文法的进攻。我们可看当年有正书局出版的《文学津梁》。那书的总目是:

    《文章缘起》…………………梁任 昉

    《文  则》…………………宋陈 骙

    《文章精义》…………………宋李耆卿

    《修辞鉴衡》…………………元王 构

    《文  说》…………………元陈绎曾

    《文章薪火》…………………明方以智

    《伯子论文》…………………清魏际瑞

    《日录论文》…………………清魏 禧

    《退菴论文》…………………清梁章鉅

    《初月楼古文诸论》…………清吕 璜

    《文  概》…………………清刘熙载

    《论文集要》…………………清薛福成

    而编者周钟游的自序却说:

    今者兹编之辑,汇先正之绪言,以为后学津梁。果能据此以资讲习,则文章之消息,已可得其大概,其贤于今之所谓文典者远矣。

    可见也是把修辞和文法混为一谈,把修辞论的材料认做文法,又把他的所谓文法来排斥新兴的文法的。虽然对于文法的态度有附和和攻击不同,而拿修辞论的材料去混充文法的行径却是一样。这个时期里面还有别的编著,差不多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称为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过了这个时期,修辞学便渐渐独立起来。虽然《文学津梁》对于文法是攻击,对于修辞本身说来却是一种崛起的现象,但那编者并不知道文法之外还有修辞学,因此虽然书中录有王构的《修辞鉴衡》,正有趁机发言的机会,也并不曾将修辞学的名称正式提出来。而我们修辞学的独立也就要等待那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来做一个自然的界线。

    五四以后,诸学并兴,本学也颇有人谈及。我们如果有方法详查那时出版的报章、杂志,一定可以发见好多关于讨论修辞的文章。我此刻还能记得作者和题名的,也还有两篇。一篇是陆殿扬的《修辞学和语体文》,还有一篇是王云六的《修辞法概说》。但多例证贫乏,解说粗略。虽然他们为修辞学呐喊的功劳也不算少,对于修辞学的成立实际很少贡献。

    当时对于修辞学最有贡献的,大家熟知,是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唐钺的《修辞格》。这书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这书所讨论的也不过是本书所谓辞格的一小部分,但因找例很勤,说述也颇得当,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