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篇】 文 体 或 辞 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文体或辞体就是语文的体式。语文的体式很多,也有很多的分类。约举起来,可以有八种分类:(1)地域 的分类,如所谓汉文体、和文体……之类;(2)时代 的分类,如《沧浪诗话》所举的建安体、黄初体、正始体、太康体、元嘉体、永明体……之类;(3)对象 或方式 上的分类,旧的如《文心雕龙》分为骚、赋、颂赞、祝盟……等等,新的如《作文法》分为描记、叙述、诠释、评议等等,都属于这一种分类;(4)目的任务 上的分类,如通常分为实用体和艺术体等类,或分为公文体、政论体、科学体、文艺体等类,都可以说是属于这一类;(5)语言的成色特征 上的分类,如所谓语录体、口头语体、文言体……之类;(6)语言的排列声律 上的分类,如所谓诗和散文之类;(7)是表现 上的分类,就是《文心雕龙》所谓“体性”的分类,如分为简约、繁丰、刚健、柔婉、平淡、绚烂、谨严、疏放之类;(8)是依写说者个人 的分类,如《沧浪诗话》所举的苏李体、曹刘体、陶体、谢体、徐庾体……韩昌黎体、柳子厚体……之类。

    其中国外修辞的书上说得最热闹,我国论文的书上也讨论得最起劲的便是这里的第七种体性上的分类。现在单将这一种分类中的各体,综合中外所说,略述于下。

    二 简 约 繁 丰

    体性上的分类,约可分为四组八种如下:

    (1)组————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

    (2)组————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

    (3)组————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

    (4)组————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1)简约体 和繁丰体 ————简约体,是力求语辞简洁扼要的辞体。例如《书》曰:“尔唯风,下民唯草”,便可说是简约的辞体,且已简到不得再简。同它一样的意思,在《论语》就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扩展为十六字,近于繁丰的辞体。至刘向《说苑》(卷一)又说:“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扩展为三十二字,意义仍旧同上文相同,而字已经比《论语》加了一倍,这就更繁丰了。繁丰体是并不节约辞句,任意衍说,说到无可再说而后止的辞体。

    简约的辞体,辞少而意多,可以使人感得峻洁,而富有言外之意,而其弊容易流于郁而不明的晦涩。繁丰的辞体,辞义详尽,可以使人充分明了,而其弊容易流于冗弱。繁简原本各有利弊短长,所以着眼点不同,便不免有所偏爱。我国古来繁简之论,就是从此而起。综计所有论调,约可分为三类:

    (甲)主简论————如陆机《文赋》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又如方苞《与程若韩书》说:“夫文未有繁而能工者,如煎金锡,粗矿去,然后黑浊之气竭而光润生。”

    (乙)重繁论————如王充《论衡·自纪》篇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如皆有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丙)繁简并重论————如顾炎武《日知录》(十九)说:“辞主乎达,不论其为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又如钱大昕《与友人论文书》说:“文有繁有简。繁者不可减之使少,犹之简者不可增之使多。《左氏》之繁,胜于《公》、《谷》之简,《史记》、《汉书》互有繁简。谓文未有繁而能工者,亦非通论也。”又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十三)说:“简之胜繁,以简之得者论也。繁之逊简,以繁之失者论也。要各有攸当焉。繁之失者遇简之得者则简胜;简之失者遇繁之得者则繁胜。执是以论繁简,其庶几乎。”

    繁简两体,原本如这里的第三说所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可论。但在各国,大抵古代偏于简,而近代则多趋于繁。其原因不在乎辞体本身的优劣,而在乎社会情状的发展。章学诚《乙卯札记》说:“古人作书,漆文竹简,或著缣帛,或以刀削,繁重不胜,是以文辞简严,章无剩句,句无剩字。良由文字艰难,故不得已而作书,取足达意而止。非第不屑为冗长,且亦无暇为冗长也。自后世纸笔作书,其便易十倍于竹帛刀漆。而文之繁冗芜蔓,亦遂随其人所欲为。虽世风文质固有转移,而人情于所轻便,则易于恣放,遇其繁重,则自出谨严,亦其常也。”这颇能说出了一部分的物质方面的原因。

    而实际同一时代也有简约繁丰两不相下的实例,试看下列两首诗: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白居易《太行路》)

    可见繁丰简约要看实际的成就如何,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可论。至于学习的程序,似乎应先从繁丰的流畅入手,而后进于简约的峻洁。如欧阳修《与徐无党书》说:

    著撰苟多,他日更自精择,少去其繁,则峻洁矣。然不必勉强。勉强简节之则不流畅,须待自然之至。

    三 刚 健 柔 婉

    (2)刚健体 和柔婉体 ————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柔婉是柔和、优美的文体。

    秋 夜                   鲁 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映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间。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这可以归入刚健体。

    笑                 冰 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然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这可以说是柔婉体。

    刚健和柔婉是桐城派所最注意区别的两种辞体,先由姚鼐分为“阳刚”,“阴柔”两体,后来又有人析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等“四象”,就是析为四体,又于四体之中各析为两类,共计八类,再后又有人以二十字分配阴阳,总分为二十类。表面上似乎愈分愈细,其实是愈分愈混,至少是愈分离刚柔的标准愈远了。而说明刚柔两体的区别,也以分为两体的姚鼐最为明了得当。其言见于他的《复鲁挈非书》中,现在节录于后: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果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说是说刚柔可以分,但也不过是大概的区分,并非一有一绝无的。

    至于刚柔两体的特点,大致可以说是“阳刚者气势浩瀚,阴柔者韵味深美”,一便于写雄伟,一适于描秀美,也要看实际的成就如何,本身并无优劣可分。

    四 平 淡 绚 烂

    (3)平淡体 和绚烂体 ————平淡和绚烂的区别,是由话里所用辞藻的多少而来。少用辞藻,务求清真的,便是平淡体;尽用辞藻,力求富丽的,便是绚烂体。

    平淡体大抵用于科学、法令等,以阐释教导为主的场合;绚烂体大抵用于以动情兴感为主的场合。

    一

    依我所见,构成月夜美感的最大要素,似乎有三:一是月的光;二是这光所照的夜的世界;三是月夜的光景在观者心中所引起的联想。此外或者因了时地和观者的心情,尚可有种种的原因,但一般地所谓月夜的美感,大概可以认为由这三要素而成的。

    月光,其强不及太阳的光,据科学者说,即使天空全部尽为月亮,其光尚距白昼远甚。那末,月光在我们视觉所及的影响,事实上和普通的色彩无大差的么?将月光作为一种色彩看的时候,和青最相近。月夜的青,虽不如海或空的青,然其根色却不失为青的,如果我们在海或空的色中,加入若干的暗和淡,就容易想象月光了。既认月光的色是青,我们就有把一般的青的色相和感情来一说的必要。

    二

    青在波径上,强度上,都不及黄和赤,如果说黄近于赤,青似乎可以说是近于暗的了。青在色彩中,原也有多少的力,但其力不像别的色彩那样是积极的使人心昂奋的力,倒是消极的使人心镇静的力。青对于黄、橙或赤等热色,谓之寒色,其所表示的感情,是冷,是静,是安慰,是寂寞。在其光力强的时候,一见也非没有稍微的快爽之趣,但究无能动地昂奋吾人的感情的力;到了第二刹那,它所引导我们去的地方,仍是沉思之境,暝想之域;更进一步,就在人心的全体内面,给与一种幽邈难名的忧郁的润色了。因此,青所表示的感情,或可说是关于人心的消极的半面,青所表示的是哀,是信,是平和,是慰藉,至如轻浮、活动、执着、烦恼等各种积极的感情,都是它所反对的。简括地说,青的色相的一面,是使意志沉没的。

    青在别一面,又似和“无限”的观念有最密切的关系。据我所见,青似乎像暗黑的光辉,似乎像带着无穷的远距离或无限的夜空的色相来的。略加夸张了说,好像“无限”“永远”“神秘”等不可思议的实在,因为要示现它的实在,故意把这色相来呈示的。我们对了这色相,在情的一面,起沉静、安慰之感,同时在知的一面,还生幽邃深远之想。在这里,生出对于绝对或彼岸的世界的沉思和瞑想来。并且,这时吾人心中不会起像“渴仰”那样的和意志有关系的活动,因为在感情一方已把意志没去了。没有意志只有沉思,所谓沉思,又是对于无限、永远、神秘的沉思,于是生纯粹的认识。所谓纯粹的认识,就是摆脱了意欲的束缚而单把对境来认识的意思。意欲的束缚既经摆脱,意欲的主境的“我”,已等于消灭。这就是佛家所谓无念无想的境界,物我同体的意识了。青的色相,其及于人心的影响,最高可以达此境地。

    这样说法,读者之中或许有疑我言辞过于夸张的罢。我的意思,要之无非想用了这青色的影响来说明月夜的美感的。其实,要达到这意识,并非必待月夜,望青天,眺苍海的时候,因了观者的心情状况,似乎也可以得此境地。不过,白日晃晃之下,人的现身尚在现实世界的重围中,要想有这样纯粹的观照,究不是容易的事。

    三

    青的色相的表示沉思、安慰、瞑想的感情,可因与他色相比较而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