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篇】 积 极 修 辞 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刘知几著《史通》,在《杂说》下篇录了隋人姚士会(最)《梁后略》述高祖语“得既在我,失亦在予”,说“变我称予,互文 成句,求诸人语,理必不然”,所以有此句法,由于当时“俪词盛行,语须对偶”。又如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互辞》条下说“《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言‘父’又言‘考’。《书》(《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言‘予’又言‘台’……皆互辞 也”。

    第二类的错综,名称和议论更多,其议论大都为卫护错综辞格而发。如沈括(存中)所谓“相错成文”:

    韩退之集中《罗池神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今验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辞》“吉日兮辰良”。又“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俱见《九歌》)。盖欲相错成文 ,则语势矫健耳。(《梦溪笔谈》卷十四)

    陈善所谓“错综其语”:

    《楚辞》以吉日对辰良,以蕙肴蒸对奠桂酒;沈存中云,此是古人欲错综其语,以为矫健故耳。余谓此法本自《春秋》。《春秋》(僖公十六年)书“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说者皆以石、鹢、五、六、先后为义,殊不知圣人文字之法,正当如此。且如既曰陨石于宋五,又曰退飞鹢于宋六,岂成文理?故不得不错综其语 ,因以为健也。《楚辞》正用此法。其后韩退之作《罗池碑》曰,“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以“与”字上下言之,盖亦欲语反而辞健耳。今《罗池碑》石刻古本如此。而欧阳公以所得李生《昌黎集》较之,只作“秋与鹤飞”,遂疑石本为误,惟沈存中为始得古人之意,然不知其法自《春秋》出。(《扪蝨新话》卷五)

    严有翼所谓“蹉对”:

    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世俗转写之误。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余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江云,“蕙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一联以‘密’字对‘疏’字,以‘多’字对‘少’字,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 也。”(《艺苑·雌黄》;据《渔隐丛话》后集二十五所引)

    此外,如陈绎曾《文说》所谓“拗语”之类,内容也是大同小异,无非议论侧重错综,例证偏乎对偶,我们可以不必多引了。第三、第四类的错综,在我国书中我还不曾发见谁曾谈到过它们。

    六 顶  真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措辞法。多见于歌曲。如“翟义门人作”的《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 ,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 ,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 ,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见《宋书·乐志》三;《乐府古题要解》说:“此汉翟义门人所作也。义为丞相方进之少子,字文中,为东郡太守。以王莽篡汉,起兵诛之,不克而见害,门人作歌以悲之。”)

    又如李白送刘十六归山的白云歌: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 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 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都是这一格。

    这格约有两式:(1)是每句蝉联的,如上面所举的两例,这有人称为联珠格;(2)是单单章和章中间的一句蝉联的,这有人称为连环体。两式都是在《诗经》上便已经有了萌芽(如《大雅·既醉》篇便是两种萌芽备具的一篇。如《既醉》二章结尾说“介尔昭明”,三章起头说“昭明有融”,又三章结尾说“公尸嘉告”,四章起头说“其告维何”,又四章结尾说“摄以威仪”,五章起头说“威仪孔时”,如此蝉联,直到八章,都用所谓连环体。中间又有两处参用所谓联珠格,如三章二句说“高朗令终”,三句说“令终有俶”,又五章二句说“君子有孝子”,三句说“孝子不匮”,便都是所谓联珠格),但都不及后代的完整。现在举几个著名的例于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 ,过宫墙 ;过宫墙 ,绕回廊 ;绕回廊 ,近椒房 ;近椒房 ,月昏黄 ;月昏黄 ,夜生凉 ;夜生凉 ,泣寒螀 ;泣寒螀 ,绿纱窗 ;绿纱窗 ,不思量 。呀!不思量 ,除是铁心肠 ;铁心肠 ,也愁泪滴千行。(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三折)

    桃 花冷落被风飘 ,飘 落残花过小桥 。桥 下金鱼双戏水 ,水 边小鸟理新毛 。毛 衣未湿黄梅雨 ,雨 滴红梨分外娇 。娇 姿常伴垂杨柳 ,柳 外双飞紫燕高 。高 阁佳人吹玉笛 ,笛 边鸾线挂丝绦 。绦 结玲珑香佛手 ,手 中有扇望河潮 。潮 平两岸风帆稳 ,稳 坐舟中且慢摇 。摇 入西河天将晚 ,晚 窗寂寞叹无聊 。聊 推纱窗观冷落 ,落 云渺渺被水敲 。敲 门借问天台路 ,路 过西河有断桥 ,桥 边种碧桃 。(《白雪遗音选·桃花冷落》)

    以上是第一式。这式比第二式用得更多更完整。在歌谣中往往有全首句句蝉联,连末一句也绕接头一句,形成一种循环无端的形式的,如这《桃花冷落》便是一个例。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 玄以黄!

    玄黄 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

    踟蹰 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狐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

    太息 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闲,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

    心悲 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

    苦辛 何思虑?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曹植《赠白马王彪》诗)

    再如:

    一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

    二

    烟云渺渺水茫茫 ,缭绕芜城一带长。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

    三

    追思尘迹故难忘 ,翠木苍藤水一方。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王安石《忆金陵三首》诗)

    以上是第二式。

    七 倒  装

    话中特意颠倒文法上逻辑上普通顺序的部分,名叫倒装辞。例如普通顺序为“尔所谓达者何哉?”《论语·颜渊》篇却说“何哉,尔所谓达者?”就是倒装的实例。大都用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或错综句法。其形式可以大别为两类。

    第一类 随语倒装

    (一)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 ,哭者 ?”门人曰:“鲤也。”(普通顺序是:哭者谁与)(《礼记·檀弓》上)

    (二)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其爱之也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普通顺序是:其爱之也,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左传·僖公五年》)

    (三)吾将使梁及燕助之 ,齐楚固助之矣 。(普通顺序是:齐楚固助之矣,吾将使梁及燕助之。)(《战国策·赵策》)

    (四)桓公外舍而不鼎馈。中妇诸子谓宫人:“盍不出从乎 ?君将有行 。”(普通顺序是:君将有行,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

    (五)天窥 象纬逼,云卧 衣裳冷。(普通顺序是:窥天,卧云。)(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

    (六)古木鸣寒鸟 ,空山啼夜猿 。(普通顺序是:寒鸟鸣,夜猿啼。)(魏征《述怀》诗)

    这类倒装大多只是语次或语气上的颠倒,并不涉及思想条理和文法组织。

    第二类 变言倒装

    (七)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 者,楚之谓矣。(顺言则为:怒于室,色于市。)(《左传·昭公十九年》)

    (八)其一二父兄私族于谋 而立长亲。(顺言为:谋于私族。)(《左传·昭公十九年》)

    (九)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为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 ,仲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

    (十)愎谏违卜,固败是求 。(《左传·僖公十五年》)

    (十一)久拼野鹤如双鬓 ,遮莫邻鸡下五更。(双鬓如野鹤)(杜甫《书堂既夜月下赋绝句》)

    (十二)红豆 啄余鹦鹉粒 ,碧梧 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秋兴》诗)

    (十三)蓟邱 之植,植于汶篁 。(顺言当为“汶篁之植,植于蓟邱”;说详《古书疑义举例·倒句例》)(《史记·乐毅传》)

    以上各例,或颠倒谓语和补语(七、八),或将主语和谓语中的一部交换位置(如十二),或将主语和补语交换位置(如十三),也有别用一个字间错开的(如九的“之”,十的“是”),也有颠倒逻辑上的顺序的(如十一),虽然也是颠倒顺序,却往往涉及思想条理和文法组织,同第一类单属程序上的倒装不同。

    在新文艺中,第二类几乎全然不用,除非特殊的描写。第一类的用法,无论诗文,却比以前用得更多了。

    附记————

    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所谓“旋造”,也可算是倒装的一体。旋造实例,约举如下:

    孤臣危 涕,孽子坠心 。(实为坠涕危心 )————江淹《恨赋》

    心 折骨惊 。(实为心惊 骨折)————江淹《别赋》

    泉 甘而酒冽 。(实为泉冽 而酒甘,这是王氏原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八 跳  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境,例如心思的急转,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的,名叫跳脱。跳脱在形式上一定是残缺不全或者间断不接,这在语言上本是一种变态。但若能够用得真合实情实境,却是不完整而有完整以上的情韵,不连接而有连接以上的效力。

    跳脱大约可以分作三类:第一是说到半路断了不说或者说开去的,这可以称为急收。多是“不肯说尽而诎然辄止,使人得其意于语言之外”。如《呐喊》中《狂人日记》的结句“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便是一例。

    年假近了,切望你回来。虽然笔谈比面谈有时反真切,反彻底,然而冬夜围炉,也是人生较快乐的事,不过难为你走那风雪的长途。小弟弟也盼望你回来,上礼拜我回家去的时候,他还嘱咐我————他决不能像我,也似乎不很像你,他是更活泼爽畅的孩子。我有时想,他还小呢,十岁的年纪自然是天真烂漫的。但无论如何,决不至像我。上帝祝福他!只叫他永远像你,就是我的祷祝了。(“嘱咐我”以下便说开去了)(冰心《超人烦闷》)

    智深提了禅杖,再回香积厨来。这几个老僧,方吃些粥,正在那里————看见智深忿忿地出来,指着老和尚道,“原来是你这几个坏了常住,犹在俺面前说谎!”老和尚们一齐都道,“师兄休听他说……,师兄,你自寻思:他们吃酒吃肉,我们粥也没得吃,恰才还怕师兄吃了。”智深道,“也说得是。”倒提了禅杖,再往方丈后来,见那角门却早关了。(“正在那里”以下也说开去了)(《水浒》第五回)

    公孙策与妇人看病,虽是私访,他素来原有实学,所有医理尽皆知晓。诊完脉息,已知病源。站起身来,仍然来至西间坐下,说道:“我看令媳之脉,乃是双脉。”尤氏听了,道:“嗳呀,何尝不是!他大约四五个月没见————”(咽下“月信”二字)(《三侠五义》第八回)

    五年,诸侯及将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也咽下“便国家”以下允许的话)(《史记·汉高祖本纪》)

    像这些咽下不曾说全的话,我们大都可以从情境上推知它的意思,即所谓“得其意于语言之外”。但想将话补全,却颇为难。因为各个咽下处所大都是情境复杂的,至少用了这种跳脱语以后人会想象以为情境复杂的。若把有限的几个字把它补全了,人往往反而以为不及原语的含义丰富。《史记》一例,《汉书》改为“诸侯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形式比较的完整,而汉高祖推让皇位时候扭捏的复杂神情倒反觉得不及《史记》上的来得活现,便是这个缘故。

    第二是突接。折断语路突接前话,或者突接当时的心事,因此把话折成了上气不接下气。如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是求显也”突接“使知之”,意思是说:“若使知之,是求显也”。故同“焉用文之”不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是我伤公之心也”,也因突接“言志于公”,同“君安骊姬”不接。意思是说:“若言我之志于公,是我伤公之心也。”)(《礼记·檀弓》上)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女何无罪与”也因突接“予之无罪也”,把“而曰”一句折成了残缺不全。意思是说:“而曰‘予无罪’,汝何无罪与?”)(《礼记·檀弓》上)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吾岂忧匈奴哉”是突接当时的心事。因为当时文帝,正如下文所说,“以胡寇为意”,所以有这突然的话。意思是说:“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此时为吾将,若得廉颇、李牧此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史记·冯唐传》)

    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寒,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绛侯(周勃)灌(婴)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且悬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挥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也是突接当时的心事。当时吕后母家诸吕闹大事刚完,就又大封窦后兄弟,而窦后兄弟又“所出微”,恐怕又要闹事,所以有这突然的话。意思是说:“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若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史记·外戚世家》)

    像这些突接的处所,若为说明方便起见,原也不妨给它增上相当的复牒前话的假设语,如“若使知之”之类,使它连接。然而这也容易损了原有的急切神情。即如《左传》一例,《史记·晋世家》加上了“文之”两字,作“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形式上固然比较的完整,而说话者急切的神情也觉得反而有些失去了。

    第三是岔断。这有些像急收而其实非急收,又有些像突接而其实非突接,这是由于别的说话或别的事象横闯进来,岔断了正在说的话,致被岔成了残缺不全或者上下不接。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叔孙宣伯之在齐也,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庆父为左相,盟国人于太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崔庆的盟辞未说完便被晏子岔断了,所以杜注说:“盟书云,‘所不与崔庆者有如上帝’,读书未终,晏子抄答易其辞,因自歃。”)

    又《荀子·尧问》篇: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吴起的话也未说完,被武侯岔断。)

    又《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叙述语被“亚父者,范增也”这一个插注岔断)

    又如《三侠五义》第十二回:

    到了二更时分,英雄(展昭)换上夜行的衣靠,将灯吹灭,听了片时,寓所已无动静。悄悄开门,回手带好,仍然放下软帘,飞上房,离了寓所,来到花园————白昼间已然丈量过了 。————约略远近,在百宝囊中掏出如意绦来,用力往上一抛。————是练就准头 ————便落在墙头之上,用脚尖登住砖牙,飞身而上。到了墙头,将身爬伏。(叙述语被说明语岔断了两次)

    这都还普通,比较奇特的要算《水浒》第五回中鲁智深诘责瓦官寺和尚,岔断和尚说话的写法:

    智深走到面前,那和尚吃了一惊,跳起身来便道,“请师兄坐,同吃一盏。”智深提着禅杖道,“你这两个如何把寺来废了?”那和尚便道:“师兄请坐,听小僧————。”智深睁着眼道 :“你说 ,你说 !”“————说:在先敝寺十分好个去处,田庄又广,僧众极多,只被廊下那几个老和尚,吃酒撒泼,将钱养女,长老禁约他们不得,又把长老排告了出去,因此把寺来废了。僧众尽皆走散,田土已都卖了。小僧却和这个道人新来主持此间,正要整理山门,修盖殿字。”

    和尚说的“师兄请坐,听小僧说”,原是一句,只因智深睁眼在旁抢说“你说你说”,作者要把两人的话一齐写出,就将那和尚的话隔断,把“听小僧”等字隔在上文,“说”字隔在下文。这种隔法,《水浒》以前似乎不曾有过。所以批评家金圣叹要说这是“从古未有之奇事”,又说,“章法奇绝,从古未有。”像这些跳脱岔断的话,如果硬将它们补全或者接连,也容易失了当时的急骤神情。即如《荀子》一个例中吴起的最后一句话,《吴子·图国》篇作“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补了一句,语颇完整,但于所谓“于是武侯有惭色”,不待话完,急急认错的神情却倒有些模糊了。所以跳脱形式,虽然常是残缺不全或者间断不接,也是增减它不得,倒置它不得。清魏禧在他所著的《日录论文》中有一条说:“又尝论古乐府以跳脱断缺为古,是已。细求之,语虽不伦,意却相属,但章法妙,人不觉耳。然竟有各成一段,上下意绝不相属者,却增减他不得,倒置他不得。此是何故?盖意虽不属,而其节之长短起伏,合之自成片段,不可得而乱也。……知此者可与读文矣。”他这一段话虽系专论古乐府,却有相当的概括性,可以移作本格的说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