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五 宋玉及其他作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玉事无可考。惟《史记》于《屈原传》末特缀数语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据此,宋玉之生,后于屈原,且似有官守言责者。史公语焉不详,盖其时已不可考矣。班氏《艺文志》谓其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即据《史记》为说。顾俱未确指为何时人。又按王逸《九辩序》云:“宋玉者,屈原弟子也。悯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宋玉师事屈原,他书无见,叔师所言,恐未可信。《序》又言楚大夫,亦不知其何据。疑止就《史》、《汉》、《楚辞》诸书而臆度言之耳。至《韩诗外传》及《新序·杂事》篇均载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事,(《外传》上言见楚相,而下文忽称事王,当是驳文,宜从《新序》。)《新序》又有宋玉对威王问,(《文选》威王作襄王。)而《北堂书钞》三十三引《宋玉集序》又言其事楚怀王。记载纷歧,莫衷一是。惟以《史记》所言准之,似作襄王时人为是,其或言威王,或言怀王,皆非也。今观《九辩》有云:“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又云:“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是宋玉曾登仕籍,似无疑义。其他诸书所称,多后人附会之辞,未可据也。

    《艺文志》载宋玉赋十六篇,《隋志》有《宋玉集》三卷。今流传者,《楚辞》有《九辩》、《招魂》二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四篇,《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合计之,共得十二篇,尚不足《班志》之数。而《招魂》一篇本屈原所作;(已见前章。)《舞赋》一篇直从傅毅《舞赋序》杂钞而成;《文选》及《古文苑》所载诸篇又均出于依托。凡此大抵以楚襄王、唐勒、景差之言与事妆点成文,千篇一律,可疑滋甚。且宋玉以楚人仕楚,自言其国之君,何须冠以楚称耶?其为后人伪托无疑矣。况此种赋体,汉初尚未完成,战国时安得有之?故《高唐》、《神女》虽为词林所乐道,而西汉文人则鲜有及之者,其出世之晚可知。若是,则宋玉之文,今只存《九辩》一篇而已。(焦竑《笔乘》以《九辩》为屈子作者殊非,孙志祖《读书脞录》已辩之。若《文选补遗》又载宋玉《微咏赋》,则因宋王微咏赋而误,胡应麟、杨慎已讥其失,而陈耀文、周婴乃先后为之强辩。其彼此诘驳之言,详见《诗薮》、《正杨》、《卮林》等书,又参阅《戏瑕》。)

    王逸曰:“辩者,变也;谓陈道法以变说君也。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此曲说耳。考《九辩》为古乐之名,一见于《离骚》,再见于《天问》,又见于《山海经》,(叔师以为禹乐,郭璞就《经》文解之,以为天帝乐。)非宋玉之所创也。辩变之云,岂其本旨哉?且如其言,《九歌》又作何解耶?故王夫之更之曰:“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楚辞通释》)《九辩》之为九遍,其义确否不可知,而谓宋玉借古乐为题,以抒其悲感,则其说甚当也。又此篇本无分题,与《九歌》、《九章》不同。注家或分为十章,或分为九章,皆各以章为之。然有不可泥者,则以九为实数是也。(按此须以词意及韵调之起讫为准。如于此无害,则章数之分合亦自可以不拘。)至篇中之文多袭取屈子之语,如云:“聊逍遥以相羊。”又云:“载云旗之委蛇。”此《离骚》之文也。又云:“尧舜之抗行兮,瞭冥冥而薄天;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又云:“憎愠愉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此《哀郢》之文也。至如“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圜凿而方柄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及“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等句,皆用《离骚》成语而略易其词。故王逸指为哀师,注家咸释为代屈为辞也。然观末章“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云云,其事则与屈子绝异:盖屈子乃遭谗见放,而宋玉殆事君不得而自请去职者耳。然则《九辩》之为宋玉自悲身世,而非为哀屈而作也审矣。大抵玉之遭遇略同于原,而又原之后辈,习见其文,故其写坎轲抑塞之怀,多取《离骚》、《九章》之语,亦自然之理也。与汉人之悼屈而多剿袭其辞者异矣。

    《九辩》为《楚辞》中之上乘,形式开拓,描写入神,音节尤凄婉动人;后有拟作,蔑以加焉。录其首章,以觇一斑: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覊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癰癰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宋玉悲秋,久为艺林所艳称。杜甫诗云:“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又云:“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又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并因《九辩》首二语而言之耳。今观其辞,参差错落,伸缩自如,已变屈子文法,绝不墨守成规,袭其面貌。而御以峻急之气,醒快生动,几令人忘其为骚体之文也。是盖《楚辞》之演变而渐近于汉赋者。李商隐诗云:“何事荆州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不虚美矣。屈宋并称,夫岂偶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