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我们已经详述了那些原始的“是”,成为其他范畴所为依据的事物————即为本体。因本体的存在,其他范畴之如质与量等等类别因此而存在;我们在本书的开头讲过,所有一切都应与本体的概念相关联。因为“实际存在”一方面分为了个体、质与量,另一方面则是以潜能与实现及功能为区别,我们现在试着在潜能与实现中探寻更为深切的理解。潜能最为严谨的解释应该是限于动变范围的,但在目前的探讨中,这种解释并不是最为适用的,因为潜能与实现的引申含义,总是超出了动变事例范围的。但是我们讲述了这类的潜能之后,我们将会于实现中,再去探讨其他的各类。

    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详述过“潜能”与“能”字可以有的几种命意。在众多的命意之中,那些因为字面意思语带双关而被称为潜能的,我们都不予置论。有些潜能出于比拟,比如在几何中,因为事物之间存在或是不存在某些关联方式,便说某些事物为“可能”或是“不可能”。但是,凡是潜能与这同一类型相符合的,总是关乎着某些动变本源,如果说一物成为另一物或是成为它自己(将自己视为另一物)的动变之能,这总是关联着某种的原始潜能。其中之一则是承受作用的被动之潜能,也就是说接受了别一事物的作用(或是将自己视为别的事物所产生的作用)之后被发生动变的能力;另一则是不接受动变之能,也就是说不因为别的事物之作用(或是视自己为别的事物)而变坏以至于毁灭的动变本源。原来被称为潜能的公式,便是包含在这些定义之中。再者,这些所谓的“潜能”,或仅仅是作用与被作用,或是良好的作用与被作用,前一句话已经包括了后一句话的意思。

    于是很明显,作用与被作用的潜能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一的(因为事物所谓的能,就是可以作用或是被作用于其他事物),但是在另一层意义上又是不同的。因为一类的潜能存在于受作用的事物中,这些物质内具备了动变的本源,各自因所作用的事物产生相应的动变,油脂物质可以被点燃,松脆的物质可以被压碎,其他的事例也类于此。但是另一类的潜能则是存于发起作用的事物中,比如热是源于发热的物体,而建筑技术则是存在于建筑之人。如此,凡是一物当下正是一个自然单纯物体时,不能由其自身而产生作用,因为它是单一的事物,而非两个不同的事物。

    “无能”与“无能者”与这些“潜能”则正好相反,代表着“缺失”,每一类潜能的主体与过程,都有其对应的“无能”。“缺失”有几层命意,(1)缺少某一特质,(2)(a)普遍而言都该具备而此却不具备的,(b)(i)特殊情况下该具备的,而此不具备,(ii)部分该有而此全无。在某些事例中,若是某物因强迫力量而缺失了某一特质,我们便是说它被“掠夺”。

    2

    这类动变的本源有些是存在于不具备灵魂的事物中,有些则是存在于有灵魂的事物中,位于灵魂的理知部分,因此很明显,潜能可以分为有理知与无理知之别。因此所有的制造技术都属于潜能,它们就成为被制造物(或是将制造者自身作为另一事物)的动变本源。

    具备理知公式的各潜能可产生反作用,而每一无理知潜能只有一种作用,比如热只能发热,但是医疗技术既可以治愈疾病,还可以让人健康。其原因就是在于学术属于一类理知公式,可以阐释事物及其缺失,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这二者都可以应用在同一公式,只是有时专门用于正面的情况。因此这类的技艺还需要面对相反的情况,理知公式有的应用在自发而成的相反事物,也应用于不自发(即是因为属性)而成的相反事物。事物因为否定及舍弃了其相反才得以呈现。因为其相反者就是一个原始的缺失,丢掉了那相反的正面则负面就出现。因为同一事物不会同时面临两个相反情况,而学习技艺则是具备了理知公式的潜能,灵魂又具备动变的本源,因此健康之物只能产出健康,发热之物只能产热,发冷之物只能制冷,而对于技术家而言就可以制造出其相反的结果。既然灵魂中具备了动变的本源,那么理知公式在两方面都可以得到应用,虽然方法不同,因为灵魂从属于同一本源,凭借着理知公式,发展成两不相同的过程。于是只要事物具备了理知公式的潜能的,其动作行为较之于具备无理知公式的潜能者就是不同,前者各个不同的产生之物包含在一个动变的本源中,也就是理知公式中。

    这点也很明显,潜能或是仅仅施展其作用,或是施展良好的作用,仅仅施展作用,其作用非必然为良好的,良好的作用则是必然包含了作用。

    3

    有一些如迈加拉学派的人说,事物只在其施展其能之时才可说是其“能”,它若不施为,也就无所谓其“能”,比如只有正在建筑房屋的人才可算作他能建筑,不在建筑房屋之人则都不可算作能建筑,其他的例子也与此相似。这观点的错误之处很容易看到。

    按照此类的观点,除了正在造屋之人,其他人都不能被称为建筑师,其他的技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一人没有在某时学习而得某些技艺,他便不可能具备这些技艺,而且若是他没有失去他已经习得的技艺(因遗忘,或是变化,或是时隔已久,而产物的毁灭却不算作是技艺的丢失,知识还是常存的,他也是不能不具备这类技艺),而现在却说人若不在施为其技艺之时便不再是拥有这技艺,而在需要施为之时又可立即去建筑。而此时他又是如何再次习得其建筑技艺的呢?

    对于无生命的事物也类似,若是人无感觉,便没有冷,没有暖,没有甜,随之所有的可感事物皆不存在,主张这类观点的人则会依附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的确,人若不使用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感觉。这样,若是说人不用其视觉时便称为盲,而用其视觉之时又称为明,这样一人一天之内便是百次盲百次明了。失聪的例子也是如此。

    再说,只要被夺去潜能的便算作为不能,那么只要是未发生之事都会被认为不能发生,但他所言的不能发生该是这样的含义,如果说现在或是将来会有此事,这必然为假,为此这才是不可能的含义。这样一来这类观点便是取消了动变与创造。照此看来,站者常为站,坐者常为坐,因为他们曾说,坐者不能站起,便只能是常坐于此了。然我们却不如此说,于我们看来,潜能与实现有分别,他们的观点则是二者相同,这样他们取缔掉的事物不小且为数不少。事物未成为“是”的每一则可能成为“是”,事物已成为“是”的,之后也可能成为“非是”,其他的范畴也类似,可为步行却不步行,这正步行的,也可能停止步行。凡事物“能”有所为的,便是当作完全具备了实现其为的能力,这方面来看,所有不可能的因素便不存在。比如一物,说其能坐,它便是可坐,在实现其坐时,并没有不能坐的因素,这对于立或是使之立,于动或是被动,于“是”之变或不变为“非是”者皆为相似。

    我们把“实现”(actuality)一词联系到“完全实现”(complete reality)主要是将动变延伸至其他事物,因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是限定于“动作”的。人们把非为现存之物,赋予其他的别称,不将动作为其称谓。他们说非现存之物乃是思想与愿望的对象,但是对于动作之中的事物便不能如此说,这些事物虽然没有实际存在,但它们既然被发生动变便是可以实际存在。与非现存物中,有些为潜在,但它们既然不是完全实现的存在,便不能算作存在。

    4

    若是按我们之前所言,凡可能者便不包含不可能因素,那么如果说“如此为可能,但不会实现”,这也就是虚假,照此观点,凡未实现之物我们皆是无从想象。例如,如果有人————他不管那是否为不可能实现的————说正方形的对角线可能为计量,但是量不出结果,因为事物确实是有可以成为实现但是现在与将来都不能成为实现的。但有此前提必导致如此的结论,我们事实上假设非是者可以为是,若是成是,世间便是没有了不可能之物,但对角线为其计量则是不可能的,这所假设的结果也是不可能。虚假与不可能并非一样,而你却擅自将“虚假”当作“不是不可能”来看待了。

    同样,这一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果A为真实,B也必为真实,那么A为可能,B也必为可能,因为B虽然不必为可能,于此却没有什么可阻止其成为可能。现在试着让A成为可能。这样,若A已为真实,便是没有不可能因素在内,而B也必须为真实。但是,B曾假设为不可能。便让B姑且算为不可能。于是,如果B为不可能,A也必是如此。但是A事先已经假设为了可能,因此B也必是如此。于是,假设A为可能的,B也将是可能,如果它们原本持有这层关系:若A真,B也必真。那么,承认了A与B的上述的关系之后,若说A为可能而B为不可能,那么A与B的关系就是违背了之前的假设。如果A为可能,B也必为可能,那么如果A为真实,B也必为真实。所谓的A若可能, B也必为可能,这里的实际意义是这样,A若在某时与某方式上为真实,B也必是在某时某方式上为真实。

    5

    所有的潜能,比如感觉,内敛于中,或是如同吹笛得之于学习,或是如同艺术得之于研究。凡是因学习或是理知所由来的潜能,必是事先经过练习。理知潜能内敛于中的人或物,无不是经过练习之后而自身具备的。

    因为“能”是指在某时经由某方式(及在定义上所该具备的其他条件)能施为某事,又因某些事物能凭借着理知公式而产生动变,它们的潜能包含理知,而另一些无理知事物,它们的潜能不具备理知,前者必为生物,后者则可为生物,可为非生物。对于后一类的潜能,当施为者与受作用者同在时,必是产生作用,但于前一类的潜能则不必会产生作用。因为每一无理知潜能,只能起一类作用,而理知潜能则是可以产生相反的众多作用,这样若是它们发生作用,相反的事便会同时产生,但这点是不可能的。于是,这点必是另有其理:这理,我认为则是“意志”或是“愿望”。当一动物面临二选其一的必需事情时,意志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决定了适于受作用的对象及方式。每一具备了理知潜能的事物,对于这潜能可及的事物,出于适宜于这潜能的环境中,它便会施为其能。若是受作用之物不存在,或是环境状况不相符合,那么此物虽具备此能却是无从施为求其实现。如这一切都符合,潜能就必成实现。(再加之这样的条件,“若无外力相阻”,这点不必要,因为上文所说的“环境相符合”便是已表明正面的条件,因这些正面的条件存在,反面的条件就已经被排除。)如此,若有人企图同时完成两件事情或是完成相反的事情,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其潜能若是施为于此事,则不能同时施为于彼之相反事情中,而同一潜能同时完成两件事情也是不能,只能于相符的条件下完成那相符于潜能的一事。

    6

    我们谈论了与动变相关的那类潜能之后,让我们来谈论关于实现————什么是实现及实现属于哪类事物。于我们分析的过程之中,也将明了,抛开那些无条件或是以某种方式被变动或是使他物变动的称为潜能外,潜能还有其他的命意。因为要明晰其他的命意,我们就得先讲明上述的诸多含义。

    于此,“实现”即是指示一事物的存在,其存在方式较之前所说的潜在不同,我们说一块木头中潜存着赫尔墨斯的雕像,整条线中潜存着半条线,因为这是可以由雕刻或是经由分离而来,而且我们甚至可以称谓一位没有正在进行研究之人为学者,只要他是能够进行研究的,这样与每一潜在事物相对应的,都各自有其实现。这些命意可以在归纳某些情况之时得知,我们不必为每一事物都求得一定义,我们可以从这些类比之中得以领会:类似于能够建筑与正在被建筑的,睡着的与醒着的,有眼能看而闭着眼睛的与正睁眼看着的,仅仅是一块材料与因此材料而雕刻成形的,以及所有的尚未制成之物与已为制成品之间的比照。这些成对之物中,其一可以解释为潜能,另一可解释为实现。但所有事物之实现存在者,其意义不同,也仅是相似而已————如同A在B中或是A属于B,这样类似地说C在D中或是C属于D,因为在众多的比拟之中,有些是如同动变与潜能的对比,有些则是本体与某种物质的对比。

    但“无限”与“空”以及类此的众多事物,如果说它们是潜在或是实现的存在着,这意思,就与其他的事例不同,比如说“观看者”或“散步者”或是“被看到者”。因为后一类的事例中,有些某时的确是正在看或是被看,这些说法,就可以全然确凿。至于“无限”虽然潜在的有其存在,然而这类潜在之物并不期望其实现,只是在命意上有此潜在而已。实际是如此,划分一条线是永远不能划分完毕的,在这分割的过程之中,潜在的“无限”是存在的,但这“无限”毕竟是不能实现且独立存在的。

    因为有限的动作虽是指向极端,但并无极端,比如人在用消瘦之法时,每天都会减掉一些脂肪,这每天消瘦的运动并不会及时达到消瘦的目的,消瘦之法也不会在这一天两天就完全实现,这样没有达成目的的活动便不算是实践。实践必是包括了达到目的在内的活动,比如,在同一时间,我们观看并见到了,求知并懂得了,思考也领悟了(至于学习的同时便说学会了,治病的同时就说是治好了,那是错误的)。同时我们好好活着,也曾经好好地活过,我们快乐着也曾快乐着至今。如若不然,这过程就会有时中断,比如消瘦之法就是有时中断的,但是现存的事物没有中断,我们曾活着至今,如今依旧是活着。对这些过程而言,我们必须统称其一类为活动,另一类为实现。因为每个动作————削减脂肪、学习、散步、建筑————并没有达到终极目的,这些正在做着的时刻,并未完成,便称为是活动,正在步行而说是到达了,正在建筑而说是建好了,正在变化中而说是全变了,正在活动而说是活动完成了,这些都是不对的,在活动与被动之时,以及活动与被动完成是不一样的。但是看与见到,想与想到,正好是同时的。后一类的过程我名其为实现,前一类为活动。

    经过这些探讨及类似的考量,什么是实现以及实现属于哪种类别也算是说得清楚明白了。

    7

    我们还必须说明一事物何时为潜在何时不为潜在,因为事情并不是任意时间及任一时刻都在潜在中的。比如土是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