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周代文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总论

    无论何种文化,没有不受地理上的影响的。文学亦因地域不同,而分出种种的区别,尤以吾国周代的南北文学为显著。中亚细亚高原,为人类最初活动的处所。因为山水东西分驰,故人类的活动亦向东西分布。此实由于天然环境的不同,所以南北生活乃因之而分歧。说到世界文化,与其以经度为区分的标准,不若用纬度区别更为得当。中国自然也不在例外。

    中国南北之分,应当以长江及黄河为界。此二流域人民的生活,实有很显著的差别。这是吾人所能见到的事实。有人或者说现在的气候与从前略有改变,这话很不可靠。殷周至今只二三千年,以人寿相比,觉得为期甚长。然用地质的时期来比较,又未免为时太暂。自然界的情形,是没有多大变动的。

    若论及天然界所赐给南北人民的,的确是不大公平,南人多受日光之照映,雨水之恩渥,每年秋后的丰收,是极有盼望的。北方人虽然经年胼手胝足,但所得的生活资料,反不若南方人的容易。所以前者不能不与自然界奋斗,后者每多于自然界妥协。在这里且举出几桩显而易见的事,以互相比较。

    (一)宗教 无论南人北人,都有宗教的信仰。惟北人对于大家敬奉的尊神,不是说“上帝板板”,便是说“上帝震怒”,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描写,断没有具体的表现,而且是高高在上,极其严肃,令人森然可畏。至于南人眼光中的神祇,简直是人格化了,所以神的一切衣冠、容貌、言语、嗜好,与我们世间的人极其相像,而且常与世人来往,觉得令人和蔼可亲。这种例子,在屈原的《九歌》中很普遍。

    (二)思想 因北人处境艰困,不能不与自然奋斗。思想都是偏于实践,一方面最善讲求利用厚生之道,此与儒家思想极相近。从周代孔子直到清代颜元、李塨,莫不如是。至于南人得天独厚,生活不成问题,故思想每每离开实际,而入于玄虚。此与道家思想相近。

    (三)文学 论南北文学不同的,以刘师培的说法为较详尽。日本人谈中国文学的,每喜加以引用,刘君在他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文学受地理的支配,此说当然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也只是限于政局分裂、交通不便之时,此时,南北隔绝,所以文学不能交相影响。如周代战国南北文学,的确不同。又如南北朝,南方多出文人,北方多产经师。南宋时,宋词与元曲也很有差异。五代时,中国的词人多出在长江流域一带。至于政局统一、交通甚便之时,文学是不分南北的。如两汉、唐代、北宋的文人,南北均有。元朝以后,文学分南北的风气,差不多没有了。于是可见文学之分南北,不只是为地域所限制,实在与政局及交通之能统一与否,也有关系的。

    周代之南北文学

    第一期 周代北派文学之代表作品————《诗经》

    在古代中国最可靠的文学作品中,当以《诗经》的时代为最早,可惜三百篇的作者而今大半都湮没无闻,如诗中明言为某人所作,如周公、尹吉甫、巷伯等人,实在是占极少数,其他没有作者姓名的许多篇章,我们不妨承认那些是民族的作品。所写的实在都是当时共同心理之趋向,很可以代表大家公共心理的要求。正如大序所说的“此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此种证例甚多,我们只要翻开《诗经》一看,内中所表现最多的,不外乎讴歌男女的爱情,颂美神祇的威德,以及政局之得失。所取之对象,均编于实际。这是民族最初文学应有的现象。凡有文学的国家,都是先有文学,然后产生文学专家。因最先的作品,均是代表民族,而不是一二人所得而私有的。而且是由人事而渐渐及于较远之对象。其他艺术,亦莫不然。如图画在古代鼎彝上所绘的,多为鸟兽之形。至汉代则多人像。武梁祠所画的,以古代帝王之像为主。以前都无山水,到了东晋,山水画始出现。只看《诗经》中所描写的多切近生活之事,偶然写两句关于山水的,也很笨拙。专写山水的作品,《诗经》中简直可以说没有。

    《诗经》产生的地域

    三百篇产生的地域问题,《雅》《颂》最容易考出,《国风》较难。《雅》是周室的朝廷文学,出自丰、镐之间。《周颂》产生的地方,正同《鲁颂》出于鲁,《商颂》出于宋,这都是显而易明的。惟十五《国风》产生的地域,考订就不免异说纷纭了。(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郑玄《诗谱》、欧阳修《诗谱补亡》、丁晏《诗谱考正》、宋王伯厚《诗地理考》、清朱右曾《诗地理征》。)兹就《诗谱》列表如下:

    周南·召南 雍州(岐山之阳,今之陕西凤翔等地。)

    邶、鄘、卫 冀州(太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今之河北、河南等地。)

    桧、郑 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湊、洧之间,今河南新郑一带之地。)

    魏 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今山西之南端。)

    唐 冀州(相传为尧之旧都,太行、恒山之西,大原、大岳之野,今山西太原一带。)

    齐 青州(岱山之阴,潍、淄之野,今山东青州一带。)

    秦 雍州(近鸟鼠之山,今之甘肃南部。)

    陈 豫州(豫州之东,其地广平,无名山大泽,今之河南陈州一带。)

    曹 兖州(陶丘之北,今之山东曹州一带。)

    豳 雍州(岐山之北,今之陕西北部。)

    王 豫州(大华、外方之间,今豫西洛阳一带。)

    从上表看来,各种《风》诗产生之地,均在河、渭左右,总不出黄河流域。惟《周南》《召南》二诗,颇有问题。据《韩诗》说:“二南者,南郡(今湖北荆州)与南阳(今之河南)也。”《诗大叙》又说:“南者,言化自北而南也。”惟此时南方尚未开化,不应有此种文学。南字的意义,当即从北方人的口中所说出的南方。这显然是周室的文化南征时,北人述说经营江、汉之迹。若说诗中有江、汉字样的,必出于南人之手,则《大雅·江汉》诗说:“江汉汤汤,武夫洸洸。”《常武》说:“铺敦淮濆,仍执丑虏。”以上两诗,明明是出于尹吉甫等之手,所以“二南”发生的地方,也是不外黄河流域的。

    《诗经》发生的时代

    论及《诗经》的起源最早的,有孟子的“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说。但是他又没有说出什么时候。前面一章既是证明《商颂》不出于商代,可见至迟也应出于周。但周代到什么时候才有诗,也费考证。《诗经》第一篇《关雎》诗,毛说以为在文王时作,但今文家又说此诗出于康王时。《汉书》里面引诗的多用此说。但考阮元《诗书古训》,如《大雅·文王》引《吕氏春秋》说:“周文王处岐,……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墨子》亦引此文)文王不一定是谥号,在甲骨文中文武之名在生前也可以如此称呼。即令此诗不是作于文王时,而《灵台》一诗,据孟子所引似亦为文王时所作。(《灵台》诗中但称王,而并未明说是哪一位王。)

    至于《风》诗之时代,颇难断定。最后作品,当为《陈风》中《株林》《泽陂》之诗。这两首诗,是叙述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的事。徵舒弑灵公在周定王八年(前五九九),于是考得《诗经》所经过之周帝王时代,从文王起至定王止,如下:

    文 武 成 康 恭 懿 孝 夷 厉 (共和) 宣 幽 平 桓 庄 釐 惠 襄 贞 匡 定

    《诗经》的修辞

    从多方面都可证明《诗经》为古代文学作品:

    (一)句 《诗经》每句自二字至九字:

    二字 祈父

    三字 麟之趾,苕之华

    四字 (正格,例不胜举)

    五字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六字 我姑酌彼金罍;俟我于著乎而

    七字 式微式微胡不归

    八字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九字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二)调 每篇中同一调,反复歌咏之。如:

    麟之趾,振振公子,吁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吁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吁嗟麟兮!

    (三)字 多用叠字,如:

    夭夭 灼灼 关关 喈喈

    由上所述,可见《诗经》之修辞,是用简短的句子、重复的调子,以及叠字借以表现他们的感想,因此可以断定《诗经》是上古时代的作品。

    所谓重复的调子,尤以《风》诗中所表现为最多。因为平民的作品,更能表现出时代的精神呵!

    诗之修辞功夫,以后渐有言古不如今。但讲到用韵,则由繁而简,今不如昔。后世作诗,不过句尾有韵,远不及《诗经》之繁。兹略举例言之:

    甲 连句韵

    乙 间句韵

    丙 句首韵

    丁 句中韵

    戊 连章韵

    己 隔章韵

    庚 变韵

    据此,作《毛诗》韵例来统计,其用韵决不下七十余种。《诗经》用韵如此复杂,也有其客观的缘故。当时《诗》的流传多赖讽诵,而不在书写,因为古诗皆可以加上乐谱,所谓“《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就是此意。

    周之金石文

    周代遗留至今之钟鼎彝器,金类多,而石类少。后者只有石鼓文。其余的尽属于金文一类。金文中又分散体与韵文。韵文与《诗经》不无关联,所以也提出来,略为讲述。

    周代金文体约分两类:

    (一)书类 用散文写的例:毛公鼎、盂鼎、散氏盘、克鼎、鼎。这类文体皆近于《大诰》《召诰》《洛诰》等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