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篇 新官僚政治的成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

    我们现在来研究中国现代官僚政治的最后第三个阶段。

    由前一阶段逐渐形成的新官僚政治,在仅及十数年的短期内即有了突跃的发展,那原因,主要是由于战时及战后的许多特殊情形,或者就新官僚政治说,许多有利的特殊条件给予了它非常大的敦促和鼓励。

    特这里所谓新官僚政治的“发展”或“特殊发展”,乃意味着我们前面所形状的新官僚政治诸特质的加强,换言之,即政治集中把持倾向的更形强化,其贯彻作用的更形深入,特别是政治与买办金融结合或混一所造成的特殊官僚政治经济体制,更加成为整个国民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威压与窒息;至若一般论坛上,甚至官僚自己内部依着某种警觉性,或者某种外部压力所昌言反对的所谓不健全政风,如敷衍因循,个人小派利益至上,贪污,颟顸无能,专讲好话、门面话,不肯认真实干,等等,那其实不过是那整个官僚机构或机体中所表现在外面的一些现象罢了。

    当我们说明新官僚政治形成过程的时候,是从决定新旧官僚政治之转捩点的政治与买办金融合一的关键开头,但我们说明它的发展过程,却宜于先从政治干涉管制扩大范围开头。因为,新的官僚政治体制一经依着买办财政金融的补强与支援而确立起来,它一碰到政治权力可以集中运用的战时机会,就很快的造出了全国的前所未有的官僚经济形态,而由是反过来把它自身安置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之上。经过政治与经济的这种反复相互作用,当作一个庞大的极有渗透性的怪物看的官僚政治经济混一体就逐渐完成了。它现在正在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入的极大压力,向着每个中国人,甚至每个官僚自己,发出“遵从我,否则就是灾祸”的威吓性的顽执令。

    二

    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一直就不曾停止过战争。但举国一致的抵抗日寇侵略的大规模战斗,却是从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现代性的战争,从民族的立场说,是所谓全民族战争;从社会立场说,是所谓社会总力战。但团结全民,动员社会总力,都难免受到国民经济发达水准的限制,而由是使担当动员总机构任务的政府或政治组织,也不能不显出极大的差异性能来。

    中国是一个产业落后的国家。不断的内战与继续为官僚所统治,几乎成为政治上互为因果的两种现象。当对付现代性的强大敌人的对外战争发生后,内战是停止了,不统一的裂痕是暂时被弥缝了,仿佛已大体做到了中国古谚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境地。

    但一个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它的人力、物力主要在农村。要把在农村安土重迁而松懈惯了的人民,动员到战斗行列中,要把他们分散的零碎的物资,汇集为支持战争的物质手段,单从技术上讲,那已经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如其把我们的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即土豪劣绅依着保甲组织行使支配的统治情形加入考虑,那么,要农民透过多重压迫与束缚的关系看出民族的利益,要他们在土豪劣绅的多方捉弄下,向民族战争贡献其生命和仅有的资产,那自然是更不容易了。

    领导着抗战工作的中枢组织,既是我们前面详细解述过的新官僚政治机构,而这机构,又早经把保甲制度当作它相依为命的基本构成,如其临到全面战冲激起来的社会动荡局面下,要它不依赖这种结构,而采行一种叫农民能自觉自动起来参加抗战的动员方式,以破坏这种结构,那就等于解除自己的武装。那显然比叫土豪劣绅、叫各级地方势力者去动员民众还要困难。结局,政府为了回避前一种困难,而不得不去忍受后一种困难。由是,随着战争范围扩大而逐渐展开的政府动员工作,或政府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管制工作,就只好沿着原来的政治路线,或依着扩大了的原来政治机构去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必然而且实在发生了这样一种支离的现象:就是无论由农村到都市,通通是由一部分人或一部分有权有势的人,强制另一大部人,为民族、为战争贡献出他们的生命和仅有的财产,而强制者自己,却不但藉此保全了生命、财产,且还藉此捉了发财和扩大权势的机会。这样一来,动员工作及其范围每推进推广一步,它自己所造出的社会障碍或社会隔膜也就无疑要加大、加深起来。所以,到后来,无论是在政府方面,抑是在人民方面,都仿佛存在着二重的敌人:其一是民族的敌人,其一是社会的敌人。彼此社会的对敌,显然会减弱民族的同仇敌忾。这不和谐而又不合理的局面,一直延到战争结束乃至战后了;就广大的人民方面说,他们尽管是在长期的全面民族战争的磨炼中获得了痛苦的教训与一些觉醒翻身的机会,但正因为如此,政府的统治机构、管制技术也不得不相应扩大,并相应巧妙的深入到每一社会文化角落,而成为中国历来专制官僚政体中最庞大、最包容、最险恶的形态了。

    但讲到这里,我想附带述及一件事实,就是一个过于落后的国家,原是不可能自行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统治花样的。可是,一个政府,在经济上,如照亚丹·斯密所说,最容易仿效他国新的敛财征税制度;它在政治上,也许就最容易模仿他国新的统治组织。抛开社会关系或社会条件,专从外观上、技术上来学样,当然是会变质的。俄国踢去资产阶级而施行的无产阶级专政,到德国及意大利,便反过来成为镇压产业劳动大众翻身的法西斯与独占资本混一的新专制政体,更进而转到中国,又屈降一等,变成了买办商业、金融与变相封建主义的结合统治形态,不论这种统治阶层各别个人的主观意向如何,在客观上,他们会不自觉的把一般想从传统封建底层爬升起来的农民大众当作管制、镇压的对象,并多方阻害民族商工业者,而打击那些敢于表示异议的自由知识份子。

    本来在战前,在新官僚政治的形成过程中,国外的,特别是德意诸国的统治形态,便已经给了我们不少的鼓舞,和从技术上的模仿上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帮助;到抗战发生,我们虽然在把轴心诸国作为敌国看待,但它们用以推行其统治的权力哲学,它们用以拑制、排除异己的政治方术,却并不曾为我们所嫉视;反之,我们虽然在异曲同工的去效法和运用了。这就是我在前面一再表示中国新官僚政治参杂有外在影响、外在因素的原因。

    可是,我们仍得把论点折回来:尽管国外乃至国内的政府反对派,不时用“法西斯蒂”这类(一度曾很时髦而现在则不大雅驯的)字样攻击政府,但我们的新官僚政治体制就是发达到了极高峰的今日,依旧与轴心诸国当时的垄断与独裁的政治组织不能混为一谈;那显然不是伦理上的善恶好坏的分野,而是为社会经济本质的结构所区分开了的差别。

    我们一把考察移到经济领域,马上就会获得一个很明确的印象。

    三

    作为中国新官僚政治之直接靠山的特殊财政金融体系,随着战时政府统治权力的加强、加大,不但有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且把范围也扩大到一切生产领域了。虽然在抗战初期簇集在沿海一带的商工业都被毁弃,或被遗置在敌伪手中;往后且曾有数年之久阻断了对外经济交往关系,但比买办金融资本更有包容性的所谓官僚资本或官僚经济,仍系奇迹似的从一般国民经济的摧毁、衰颓与破灭的景况中成长发展起来了。

    战前那种特殊金融体系与财政或政治紧密结托以后,我们就很快的有了货币制度改革。从表面上,伴随币制改革而施行的限制发行、集中发行、停止兑现、金银国有一类措施,像是于金融界不利的,但在一切金融巨头很快成为政治上的红人,同时政治上的红人又很快成为财政金融巨头的场合,一切有利于政府的措施,自无疑要直接间接造出更有利于金融大亨的场面。在抗日战争发生的前夜,金融资本的意志已经是政府的意志了。

    战时政府的口号是一切从属于战争,一切贡献给战争。但因政府为它的上述的社会特质所限制,不能推行依人民资力大小决定其对战争负担的原则,或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所以对于战费的筹措就采用一些间接的聚敛方法。通货膨胀是从币制改革以来就在暗中进行的;此后更愈来愈把它当作最简便有效的弥缝战费的手段。由通货膨胀连同物资缺乏造出的物价飞涨现象,已经使专卖、专买、囤积、走私成为很赚钱的买卖了。然而官僚勾结金融资本,或金融资本通过官僚而进行的最有利发财活动,也许还是表现在黄金卖买、外汇管理、生产统制诸方面。他们利用战时经济,逐渐使国家变成社会主要的消费者、生产者,乃至流通运输者的机会,在战争过程中,已经把全国可能“取之尽锱铢”而聚敛起来的资产囊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