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篇 新旧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起衰的好机会。但当时主要在北方卷起的军阀相互结托又相互火并的混乱局面,对当时主要在南方,在广州、上海、汉口一带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工商业变成了更大的桎梏。它不但不能作着配合商工业要求的种种政治设施,且还因其腐败、贪污与对外的依托,不绝断送国权,不绝造出社会的、人为的灾难,使勉能挣扎起来的商工业受到窒息。因此,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的国民革命运动,尽管在本质上是为了承续辛亥革命未了的大业,为了建立当时逐渐抬起头来的商工业所要求的市民民主政权,但因为————

    (一)帝国主义各国凭藉着各种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国民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又因为————

    (二)中国新式产业,特别是商业、金融业,直接、间接对帝国主义发生的依有关系,或其买办的性格,致使所谓资产者市民的进步意识或革新要求,不易或不够表现得明朗、坚定;最后还因为————

    (三)资产不发达社会的国民革命,必须给予广大农民群众以解除其封建剥削与束缚的权益,而这又将不免使许多认识不清的地主阶层的新旧知识份子,在革命运动过程中感到眩惑与疑虑。

    所以,一时会震动着整个世界的国民革命运动,发展愈迅速,分离的倾向也愈增大。等到“自古帝王都”的南京被攻下,江浙一带的买办资产阶层、北洋军阀下的官僚政客,以及所谓“革命队伍内”的投机份子与封建余孽,便或明或暗的伙同帝国主义双管齐下的压力与助力,把国民革命运动的两面大旗捲折起来了:以后反帝的号召就不很响,反封建的呼声更似不好喊出来。此后的北伐,遂不曾怎样惊动封建势力盘踞相当牢固的北方社会,而只是利用江浙买办金融的支助,从外部去收买或收编那里的军阀势力;可是,就在北方旧军阀势力尚待清除或收装的当时,南部各省却因前此国民革命运动所激荡起来的阶级利害情绪,给予了反政府势力以大大可乘的机会。于是,北伐征鞍未卸,而南剿动员又起。在此种动荡过程中,有关新官僚政治形成的几件事体逐渐出现了:

    第一,政治与金融的合一。中国旧的官僚统治原本是把广大的农村作为基础,农村的安定或动乱,就是那种统治能否继续的证验。鸦片战役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分解与不安定情形,愈到晚近,愈益严重化了。北方旧统治不易撑持,主要就是因为不绝破产与贫困化的农村,对它再无法提供维系那种统治场面的经济底力,反之,直接由江浙金融界得到了支持,得到了北伐南征战费的新政治势力,自然愈来愈觉得这是比较信赖得过的靠山。由于农村的动乱,资金疯狂向都市集中,而大量集中到中国金融机关的存款,在民国二十三年已经有一半以上是用以购买政府的公债。政府要银行救急,银行靠政府发财。结局,新政治势力在间接方面虽主要仍是寄存在封建的租税剥削上,但因它与买办金融的相互依存关系,很容易给人以“资产者政权”的印象,至少,那已把它的封建性格冲淡了。政治上的这一转变,很快就影响到执政者,特别是负责财政经济者的性能上,许多买办、银行老板、公司大亨……开始向政界进出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而多买办,开始虽有些不惯,慢慢就顺眼且顺势了。

    第二,革命运动向“建设”运动的转换。国民革命运动的收敛,势须在精神上找一种代用品,以便好从革命言论上转换过来,并藉以镇定安抚那些认真想革命的人;这代用品,显然是由买办及有关的学者们设计出来的,既稳当又响亮的所谓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那时起,就一直成为我们政界(简直很难说是经济界)、我们各级政治领导人物施政讲演的大课题,可是,经济是建设在什么基础上呢?大工业、大农业对于动摇而并未被扫除的封建体制,是否能像买办商业、金融对于那种体制一样可以相当调和的并存呢?他们始终不肯略费精神思考这类较根本的问题;甚至就是多年见机挣扎起来的一点新式产业在战前已经陷在倒产歇业威胁中的事实,他们仍是视若无睹。为什么呢?那除了被理解为新官僚的新形式主义之外,还有一个说明,就是由言论计划上给人以“心理的”建设。然而在“建设” (也许还包含所谓“社会建设”在内)口号下,为备不时之需而大规模设立专门大学,大批派送留学生,却想不到竟达到了政治上“预定生产”的目的。现代型的教育,原来有三个功能:一是科学的,一是职业的,一是公民的。产业发展的道路一经阻塞,国内外造就的科学人材都无出路,事业的规模与种类,既有所限制,就是自治、选举一类工作,也无法推行。结局,全部受过现代型教育的人只有做官与权作为做官之后补的任教两个出路。他们出身的社会还在对他们另眼相觑,又没有适当市民性的事业,没有革命的环境,以清洒或改变他们传统士大夫的想头,于是,在官场,乃至在作为预备官场的学校,就由排挤而斗争,而造出系统,各种政治集团产生了,学阀产生了。根据竞争者愈多便愈容易使其就范的社会经济原理,政府大可按照它的需要、按照它的标准、按照它可能出的价格,选定“货色”了。新官僚能造出一个“型”,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实,可是如何造出一个“型”,却需要进一步去说明了。

    第三,训政对宪政的代置。领导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国民党,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原是要还政于民的。国民党的创建者孙中山先生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政治建设阶段,绝对是为了推行民权主义的方便,或民主主义的有效实行,而决不会想到那是封锁仕路、独占政权的一个方略。但把训政当作宪政的预备阶段,一定要执行训政者自身能坚决贯彻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买办官僚的革命事业;实行主义和宣扬主义虽然是两件事,但实行才是最有力的宣传。如其宣传的是一套,而实行的又是一套,那就很容易使主义的宣传变成一种与实践无关的形式,而成为前述长野朗所谓“以三民主义代替章句之学”;惟其对主义没有实行的决心与勇气,自己就会从两方面发生霸占政权的要求:其一是,革命的意识逐渐低减,希望保持禄位、扩大权势的意识定然要相对增高;其二是,自信无法获得人民的信心与支持,便愈不能放松对人民的统治。结局,训政就可能被误用为把持政权、拑制异己、统制思想的手段与方术。由是大规模的组训、各色各样的训练机构就似乎只能收到一种效果,就是造成“道一风同”之局,造成专讲形式、专讲门面话,并会仰承上面意旨的人材。而经过这种新官僚的“炼狱”,前此较有革命气质的新旧知识份子,或者是被销镕了,或者是被分解出去了。然而也许这种“冶炼”不够普遍深入,最后还有:

    第四,保甲组织对地方自治的执行。为了配合训政和建设,或者为了在安定中推行训政与建设事业,对于被经济逼迫与政治风波惊扰得无法安稳的农村是不能不思所以管治了。过去宗法约束与豪绅羁勒的办法,毕竟在新时代不易收到大的效果,于是在戡剿过程中施行于动乱地区的保甲制度便被推广到政府统治力量所及的一切领域了。关于保甲乡区各级干部人物,由国外归来的洋学生,固然是不便委屈,就是由国内制造的大学专门学生,也难望其小就,事实上,那里仍旧是豪强土霸的天下,受有新式教育的后生小子究是无法插进或站稳脚跟的。结局,在这传统社会关系改变得较少的农村,就差不多仍是由那些较少嗅到新时代气息的人们行使统治。不过,通过层层的组织与训练,通过它们被赋予的新管治任务,以前他们仅还“俨然”是官,而现在“简直”是官了,当高高在上的官僚,为了适应时代,还不时需要装出一种非官而平民的姿态,而他们为了成就戡剿时催粮催兵的大使命,却反而更需要摆起非平民而官吏的排场了。“时势造英雄”,又算是一个证验。

    四

    要之,新旧官僚政治的分野,在本质上有了这样的“社会的”规定:

    起先,旧官僚政治完全建立于传统的封建土地经济上,以与外国完全隔绝为保持其绝对主义的首要条件,所以不免有些“土气”;新官僚政治,因其不完全建立在封建土地经济上,而更直接靠近买办商业、金融,以与外国发生依存关系为保持其“生命”与“活力”的首要条件,所以不免有些“洋气”。

    接着,旧官僚政治下的人物,因为常夸境内为天下,眼界不很大,同时也许消费欲望还不很强,虽然依着中国官、商、地主、高利贷者“四位一体”的原则,有时不免“喻于利”,究还有些人保有优良传统的一面,而很执着的“喻于义”;反之,在新官僚政治下的人物,早就习于资本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与买办之流周旋久了,觉得货币真个万能,利得就是一切。结局,旧官僚还偷偷摸摸不肯公然从事的牟利活动,新官僚却满不在乎的当作时髦来大展“宏图”了。他们个人的意向与作法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国策上。于是————

    再其次,旧官僚在客观上尽管是以特殊身分和农民对立,而主观上还因“民为贵”、“民为邦本”……一类政治哲学词句的熏炙和生活形态的不过于悬隔,特别是还因社会阶级关系的不十分明确,而不大肯把自己看为同胞中的“超人”;反之,新官僚是不同的,特别是受了洋教育从外国归来的人,他们因为脑子是为另外一些观念占据着,生活的享受与穷苦农民有天渊之别,社会阶级意识也较为敏锐,又加以功利精神的强烈,所以在旧官僚是不知道如何“革命”,他们却知道如何回避革命了。“革命为了建设”的遗教,其所以被“意译”为“建设代替革命”,那并不是他们一两个人的小打算,而是整个市侩主义、自利主义、享受主义、形式主义的综合表现。

    然而,我们由上述新旧官僚或新旧官僚政治的比照,就知道由旧官僚政治演变到新官僚政治,随在皆同社会经济关系、社会阶级利害关系的变化保有相当联系;那并不是专由知识份子的来源、知识份子一时的高兴或经常的做作就可转移过来的。那都只算是一些现象。

    关于这点,我们还可由新官僚在战时及战后的特殊发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