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四 福与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福寿二字为中国通俗人生之两大目标。福,条件具备义。如有严父慈母,有良配偶,有佳子女,一家和乐,此即是福。其事非我所能主,若出天赐。今人称幸福,亦庶得之。盖福皆自幸运来,俗又称享福,有福须知享,若有福不自知,不能享,则有福如无福,亦无多意义矣。

    福自外至,非可自造。俗称造福人群,我为他人为大群,可为之造福,但不能为己自造。唯可只求,诗曰:“自求多福。”人生孰不有父母,父母不能尽贤,亦不能尽如己意。古人常福德连称,则唯有自尽己德,善修孝道,使父子之间少冲突,少扞格,多和洽,多谅解,斯亦自求多福之一道。人孰不有夫妇婚配,关雎之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己能为一君子,能知求窈窕淑女为配,此亦自求多福之一端。有子女,能教以义方,此亦自求多福。

    富贵亦人生之福。但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又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国人讲道设教,贵于人人可能。富贵则不然,一人居高位,斯必千万人居其下。一人拥财富,斯必千万人相形见贫乏。人人求富贵,斯必启争端。少数人得之,必多数人失之。多数人之所失,成为少数人之所得,其道不可由。至于家庭,则人人可得。邦国天下,则人人不可失。故夫妇父子长幼君臣朋友,中国人定为五伦。孝弟忠信,中国人定为至德要道。为人君止于仁,果使在上位者能仁,岂不即是在下者之福。又曰:“贫而乐,富而好礼。”果使居贫能乐,斯亦是福。富而好礼,则贫者亦自得其福矣。

    唯自求多福虽为中国人通俗人生之主要教训,而福终在外不在己,乃终不免有无福之人生。中国历史人物最受中国人崇仰景慕者,必推至圣先师孔子。而孔子实为一无福之人,且为无福中之尤无福者。孔子早孤,幼年即丧父。逮及成年,又丧母。故孔子乃为一无父母之人。大舜父顽母嚚,而大舜犹得尽其孝道,父母感格。孔子方成人,父母俱亡,其福薄矣。孔子有兄,故字仲尼,今国人称之曰孔老二。然其兄从不见称述,殆一庸俗人。孔子出妻,则夫妇一伦之福,孔子亦不能享有。子伯鱼先孔子卒,则父子之福,孔子亦薄于人。家庭之福,在孔子亦有憾。

    孔子曾为委吏乘田,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则孔子在早期任职上,亦无福可知。年三十左右,即开门授徒,以教为业。逢国难,曾避至齐,不久而返。年五十始出仕,位司寇,为鲁政府三家以下之第一高位。然以不得行其志辞位。去卫,虽受尊宠,然有禄无职,终亦离去。遭难于宋,至陈得安。又罹乱,有绝粮之困。在外十四年,不得意,仍返鲁,以老而死。则孔子生平事业,亦极摧抑流离之苦,无福可言。

    故孔子一生,唯有学与教。自称:“学不厌,教不倦。”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即孔子之自求多福。孔子最称赏之弟子为颜渊,先孔子卒。孔子最熟稔之弟子为子路,亦先孔子卒。当此二人之卒,孔子均发天丧予之叹。则孔子即在师弟子之间,实亦可谓无福。中国人既以自求多福为通俗人生之最主要教训,而独选一最无福之人生如孔子,而崇奉之为至圣先师,斯亦见中国人之深智高慧,可谓能善择其师矣。

    孔子之后有黑翟,亦如鲸布,乃以黥墨之罪为刑徒。其道以自苦为极,腓无胈,胫无毛,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以大禹治水为榜样。谓非大禹之道,不足以为墨。其徒千人,然于墨子之家世妻室子女,更无一语道及,则其私人生活乃一薄福人可知。其徒如禽滑釐以下,莫不皆然。有巨子孟胜,与其徒一百八十人,尽死楚难。此一百八十人有家属否,皆不可知,则墨徒皆薄福人。

    儒墨之继起有道家庄周,为宋漆园吏。宋乃其时一小国,漆园吏尤卑职。楚聘庄周为相,周辞焉,曰:“愿为曳尾涂中之龟。”其妻死,庄周鼓盆而歌。周之私人生活,可知者仅此。则周之为薄福人亦可知。其他如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传食诸侯,见梁惠王、齐宣王,皆当世巨君,皆受敬礼。然孟子卒辞官而归,仅知其有一老母,列女传谓其欲出妻,老母禁之。其他尽不知,则孟轲亦一薄福人。

    吕不韦以巨商为秦相,广招宾客,著书悬咸阳门上,能易一字,赏千金。斯其富贵,可谓超绝同时诸子百家之上。然其书虽传,其人终不受后世之推崇。其他诸子如匡章,如许行之徒,皆名高一世,而其皆属非福生活,此不详举。

    以言文学,诗三百以后,屈原离骚最受后代尊崇。尊其辞,乃因尊其人。而屈原沉湘以死,其福薄更可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世尊荆轲,此两句诗乃亦两千年传诵不绝。其实此种风气,乃远起孔子以前。如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欲传国于叔齐,伯夷让以去,叔齐亦随而去。则此两兄弟之父,非为能知其子者。及周武王兴师伐纣,伯夷、叔齐在途中扣马而谏。周一天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首阳之山,饿而死。此两人究有妻室子女否,今不知。要之,为薄福人。孔子称之曰:“求仁得仁,又何怨。”是孔子只教人求仁,不教人求福。孟子尊伯夷为圣之清,清亦无福之称。伯夷、叔齐以前,尚有西周泰伯虞仲,以让位于其弟王季,远适荆蛮。在当时,其生活之艰辛困苦,亦为一无福人。而孔子称之曰:“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又称殷有三仁,比干谏而死,微子去之,箕子囚焉,是亦皆无福之人。孔子以前,其他无福人备受后世推尊者,尚不胜举。是中国人以自求多福为通俗人生之目标,而所推崇,则多系无福之人。此非中国文化传统中至堪阐申一大项目乎?

    以今语言之,福乃人之生活,德则人之生命。中国人看重生命之意义价值,远在生活之上。固然生命必表现为生活,但生活只是生命之外皮,人生一切意义价值全在内,不在外。中国五千年历史绵延一广大之民族国家,此即中华民族之生命。近代西方一切科技发展,物质进步,至富且强,以争以夺,此只是西方人之生活。至论西方人之生命,则自希腊、罗马,以至现代之英、法,皆短命,皆苦命,昭张目前,无待深言。

    中国人常德性连言,故生命亦言性命。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命连言即是天人合一,人生大道尽是矣。至于名为闻达,此乃人之生活际遇,宜属无足深论。也有闻达而福薄者。诸葛孔明高卧隆中,刘先主三顾草庐,遂许以驰驱。及其晚年,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卒以食少事繁,病死五丈原军中。其家唯有桑八百枝。详考其终生,亦一无福人,但诸葛亮乃为三国时代大贤之首选。

    又如南宋岳飞父子同受斩于风波亭,但其受后世尊崇,则同时如韩世忠诸人亦远不能比。果专就生活言,韩世忠尚获骑驴西湖之上,岂不较岳飞为胜。若就生命言,人孰无死,而岳武穆之生命,则可与宇宙共存。故中国人之所崇敬尊仰,则在彼不在此。史迹昭然,人心若揭,我无以名之,窃名之曰此乃中国人之同情心。

    孔子不言求福,而言求仁。仁即是一种同情心。我之幸,当知同情人之不幸。我之不幸,则更当同情人之不幸。以其同情而加以爱敬,斯对人为有福,而己之福亦在其中矣。中国人既以自求多福为通俗人生之主要目标,遇有不幸薄福,而非其人自身有不当行为所招致,则人尽付之以同情。孔子之教仁,非违乎人心以为教,实本乎人情以为教。而人生之福,亦端赖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孰不能孝,而舜之父顽母嚚,超乎常情,而舜心仍不忘乎孝,而其孝乃有人之所难能。人尽付以同情,舜之孝名洋溢乎邻里,以上闻乎朝廷,而尧遂妻以二女,以详觇其日常之行,而遂擢用之于政府,而终受尧禅为天子。此则以不幸而致厚福,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