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编 歌德(1749—1832)对于人生问题的解答与收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疑地又把古代“文艺复兴化”了。古典派心目中的古代,就是经过了这样的几次化装的。

    为说明古典的人本理想之宗教情绪的基础起见,我们不能不说一说启蒙期中的人生理想。启蒙期中的一切,都律则化,理性的律则,尤其高于一切。可是那时的人,同时以自由为理想。表面好像矛盾,其实不然。他们认为只有服从理性,才有自由可言。又要尊理性,又要重自由,这样的理想,就是自己管理自己。在政治上表现而出,就是民主。

    和这种潮流相反对的,是狂飙运动。狂飙运动根本是一种宗教精神的运动,它是在德国精神史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结果佳期(第83页)。凡是爱的结合,一定是奉献自我的,因此在狂飙运动中,也是既无文艺复兴之迹,亦无宗教改革之迹了。

    狂飙运动的意义是不可计量的,它是卢骚主义对于理性桎梏的反抗,它是有生命的人对于理智主义的反抗。在这里,产生了歌德时代的精神,产生了德国唯心派的新生命。

    当时有一种自觉,觉得总有一些非理性的东西,较一些理性之产物更为深刻,觉得真正的人之生命的源泉乃是他的天性之内在的必然性,觉得只有魔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类理想。不用说,在根柢上,这是卢骚的自然人的另一表现法罢了。

    这种魔性的人,当时称之为天才。这是因为当时的运动既采取了一种文学革命的形式,遂不能不表现在艺术的意识形态之下。

    魔性的人是一种对于宗教型的人的新观念。认为在人的内部,人与上帝密切结合着。人类就是上帝的显现。人就负荷着上帝自身。魔性者,就是获得神性的自由之谓。同时这也就是所谓泛神思想。

    魔性的人的公式就是:普洛米修士————浮士德————维特(第90页)。普洛米修士代表以神之子的资格为获得形而上的自由对于一个上帝的统制的反抗。浮士德代表人生中的天堂与地狱之可留恋,所反对的是基督教。维特代表充满了神性的并爱情的心灵。

    那种内部的充满无限的神性和有限的世界的矛盾,就是浮士德的矛盾。在浮士德式的人物看,这世界对于他自己的神性是一个永远的幻灭的对象。他浮动于高度的神性和深度的为神所弃的感觉之间,时而是天堂,时而是地狱,时而是神的赐福,又时而是世界的幻灭,于是构成了一种世界的哀愁(Weltschmerz)。

    维特何以自杀?我们不妨看作是由于要自有限的桎梏中解放而出,以求得内在的神性的解放而然。维特的烦恼乃是在这个世界对于他的心灵的要求之拒绝上。因此,他的心灵也就要离弃这个世界了。

    浮士德的问题,其实也就仍是维特的问题。不过在《浮士德》里,是把这个问题战胜了,这种理想中,那魔性的人物之课题性是解决了,同时那维特式的世界哀愁之解救也让人体验着了(第93页)。在这里,神与世界,心灵与肉体,文艺复兴人与新教徒的人,重又合而为一,这就是歌德的使命,也是他的整个生命的意义(第93页)。

    维特不能永远是维特,他还该受教育。维特的受教育,就表现而今维廉师父之游学。这不只是维廉的游学,乃是人类的游学。学生眼看要作师父了,要作生活的师父了。为解救维特的烦恼,曾一度求助于艺术。但终于把生命归宿到事业活动上去。这也就是《浮士德》里所谓的“事业是一切”!

    维廉和浮士德都是成熟的维特。作师父究竟和作学生不同,歌德慢慢发现了人生中的限制的价值。他说:“人生不会幸福的,除非他的无限的努力寻得了一种自定的限制。”这就是他的人生哲学,席勒也说:“维廉是从一种空洞而不确定的理想中而步入一种确定的活动的人生的,可是却没有放弃了那理想化的力量。”

    在事业是一切的时候,事业就是上帝!在这时便决不会自杀了,因为自杀便等于杀了上帝了(第97页)!在维特中的人生否定,到了浮士德里,便成了人生肯定(第99页)。不必憎恶那把无限制的内在性加以限制的对象吧,就在抵抗中才更产生了全然新鲜的生命冲动!

    人生的正当途径既不在靡菲斯特的唯物主义,也不在维特精神的高度的理想主义,却是在二者之间,却在对于现实的人生加以象征的神圣化的力量上。

    永恒的努力是人生问题的根源,却也是解救之力。在那更进一步的努力中,以及支持这更进一步的努力的象征的世界观中,就是人生之谜的解答。

    文艺复兴的人生理想是一种人世的教育,新教徒的精神是把有限的人生只赋以象征的意义,现在这种人生问题的解答却就是完成文艺复兴的人生理想于新教徒的精神之中(第104页)!

    这种对于世界之象征的看法,也就是把世界当作一件艺术品去把握的态度,乃是审美的。如何才能训练人对世界加以象征的理解呢?最有效的方法自然还是艺术。艺术究竟是世间的,所以,歌德对于人生理想的解决,还是用文艺复兴的精神去把新教徒的神权思想代替了(第105页)。所以称为人本的!

    六 《〈浮士德〉观念之演化》

    《浮士德》的构成期可以分四个段落:一是福朗克府期,这就是自1774年至1775年间,成就的是《原始浮士德》;二是意大利期,包括1788年至1790年,成就的是《浮士德片断》;三是和席勒的过从期,即自1797年至1808年,他成就了《浮士德》第一部;四是自1825年到1832年,是他的晚年,整个《浮士德》完成。

    在第一期和第二期里所写的是浮士德的毁灭,在第三期和第四期里所写的是浮士德的被救济。

    在写浮士德的毁灭时,可称为一种性格的悲剧。因为浮士徳是有着不尽的追求的人,但人生的形式都是有尽的,二者的冲突,就产生了悲剧(第117页)。

    但是浮士德对于一切的追求,与其说求一切(Allos),不如说求全(das Gonze)。像瓦格涅那样人的,才是真正寻求一切呢,后来歌德慢慢知道要想求全,却非通过一切不可了。用歌德自己的话说,就是:“假若你想步入无尽,却只有先走入有尽的一切场面。”这是初期的浮士德所不了然的。

    《浮士德》的演化,是一个由问题而到解决的演化。从对人生的惶惑,到了人生的肯定,其实人生的本身并没有变,只是对于人生的态度变了(第135页)而已。

    歌德肯定人生,是一种理想主义。这就是承认了人类本身的力量。歌德重又发现就在有限的界限下,人生还是值得活下去的。人生问题的解决,原即在人生之中。人生是对于一切问题的战斗,胜利却只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才能获得。惟有敢于尝苦与乐的人,才能得到真快乐。

    然而歌德之表现他的人生哲学,并不是用一个明晰的概念的方式的,却是用文艺,在文艺中以一种神秘主义出之。

    不错,浮士德终于把他那无穷的追求的创痛医好了,但并不是绝然放弃对于无穷的憧憬(第137页)。只是把这种无穷放在一个象征的方式里而已。我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样式,就该奉献我们的全力,那每一点每一滴就像具有那全部似的,就像是具有那最后的形式上价值似的(第138页)。

    为了保持我们心灵上的优越,在我们奉献于外在的世界之际,却还应该维持一点距离。这是艺术的态度,也是游戏的态度。席勒说:“只有当人玩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人!”这话值得深长思之。

    在歌德与席勒看,只有艺术才是一种内在的自由的世界,假若人天天在此牵彼挂中,那就是内在的囚牢了。因此,浮士德要结合的是海伦,那是美的象征!

    七 《歌德之生活观念》

    歌德的出现,是在德国精神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因为这时正是德国精神史上的存亡绝续之秋。

    大概人类的历史是周期的在获得形式与形式动摇的交迭中的(第145页)。文艺复兴以来,人类重又入于形式的动摇中。复兴就是再生,包括转化和重归幼年。

    这种动摇,表现而为狂飚运动。少年歌德就是其中的代表。后来,少年歌德是在象征的意义之下而毁灭了,他自烦闷的阴暗中解放而出,从游移中而获得了形式与规律,发现了产生自己的本性的准绳。

    一切都是象征的!这话也可以用来了解歌德。我们要发掘那被象征的东西,那就是理念的歌德(Die Idee Gothe)。所有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一切流露与成绩,我们都可看作是多多少少一些记号而已。真正的歌德是埋藏在,也显现在,他那经验的个人中。从这个观点看,所有在实际现象中,带了经验界的缺陷的歌德,是无足轻重的(第149页)。

    想简单地把握理念的歌德,例如寻一个公式什么的,这根本是妄想。我们唯一的途径,只有探求于它在各方面的表现中(第151页)。

    所谓理念的歌德者,乃是一种最后也是最高的理想上的统一,乃是一种世界观的形式,乃是撇却一切细节而抽象得来的歌德精神,乃是歌德之本质(第152页)。

    我们既要寻理念的歌德于各方面中,我们自不能不触及他的文艺作品。他的作品乃是真正体验的文艺,他的作品之最后本质是生命,他的作品之原始的材料是生活。西埋耳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中心思想。由是而构成世界观。例如希腊人的中心思想是有形式的原质,中世纪是神,稍近代是主观或自我,从歌德出来,生命却就是这中心。把一切新看作是生命的,这种的生命哲学,可说自歌德始。

    歌德对于生命的了解,可说是从两个对立的经验而来的,一是由爱情之易逝和心肠之易爱而得来的生命之流,一是在生命之流中又发现了的生命之律则性。

    歌德在1782年所写的《自然颂赞》,最可以表现这种体验:“大自然是在永远创造新的形象的;一旦存在的,便不会再来;凡是在那儿的,就是从前所没有过的。一切是新颖的,然而一切也是古老的。她时常转化,永无休息。生命就是她最美丽的发明;死就是她的艺术匠心,以便更多创造些生命!”

    在歌德觉得,生命常是重复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模型,同一个典范,但同时也伴有永久的变形。一切东西都有一个普遍的形式律则性的要求,这就是,都有一种挣扎到形式的意欲。就外面看,有一种类属的常数,这就是形态。形态之一律可说是自然的伦理;就内面看,意识上也有一个常数,这就是性格(第158页)。

    把形式之永恒不尽的更易性和种属常数并性格常数二方面综合起来的,是歌德的蜕变说(Idee der Metamor hhose)。

    从综合的观点看,自然间的律则是活动性的律则,自然界的规范乃是有生命的规范。而且有一种原始的形式(Urformen),为万物所从出。后来细胞学发达了,便更证实了歌德这种理想是可以成立的了。

    这样一来,形式已带了生命,律则乃是产自生命本身。正如法律虽若限制个体的自由,但它是适合法律要求的变动而存在的。自然间的形式亦然,对于个体的自由虽若有所限制,但并不限制创造的生命自身的自由。

    往深处追问,我们还应该问:这一切形式的形式是什么?这一切生命的最后律则是哪样?一切蜕变的意义又是何等?歌德的答复则是:生命价值之上升。一切种属和一切形式必须超越它自身,这就是天地间真正的常数(第161页)。歌德在《温克耳曼》一文里说:“一切尽了它的种属中之至善的,必须超越它的种属。”又在他的诗里说:“假若安于故我,那就一无所有。”这一种理想主义,这是超人思想的先河。

    “预感到高尚的灵魂,那是一种最值得渴望的使命。”这是歌德自己说的,他自己便正是已经担负起这种使命的了。

    生命的意义在上升到更高的形式,一切形式的最后意义在它不失其生命。在这里,动中得了安息,勤奋中得了和平,一切演化中终有止归,这是歌德式的生活的最大秘密,也是古典的人物的最大的秘密(第170页)!

    八 结论

    就德国一般的学术水准看,这本书不能算是最高的。就歌德的书论,这书里的新奇之点也并不多,这就是说,其中的结论大都是常识的,至少有大部是公认的。而且因为体裁是讲演的结集,重复之处既不免,先后似应更置之处也不少。在五篇文字中,以末一篇《歌德之生活观念》为最精彩,以第四篇《〈浮士德〉观念之演化》为最平凡。他的要旨不外在:人生在更进一步的努力中,一切乃是象征的;人生本身就有价值;部分就有全的意义。然而无论如何,我不能不深深的感谢这部小书,因为我从中得了这些:

    在方法上,一则让我知道“所谓了解,是了解一件事情之内在的必然性”(第77页二则让我知道看一个人的作品,必看整个的,例如作者在这里把浮士德当作长成的维特,并非维特自维特,浮士德自浮士德;三则让我知道,研究一个作家,当追求其现象界之背后的精神核心,例如他这里的理念的歌德(第149页);四则让我知道所谓精神史的方法,例如作者把歌德放在文艺复兴以来的人生形式之动摇中去理解(第148页)。这都极可珍贵的。

    在启发上,让我对于孔子、孟子和李白的理解工作上都多了些负担和印证:治孔子也必须从精神史上治之,此其一;孔子所说的君子,也是一种人本理想,也当把孔子以前的理想先有一个把握,以便了解它的真价值,此其二;歌德对于人生的收获,是生命之流和生命之形式的合一(第27页),是无限和有限的综合(第97页),这和孔子的最后成就“从心所欲不逾矩”,岂不是若合符节?此其三;孔子所谓君子素位而行,这意义实在是指的种族的常数的形态和意识之常数的性格(第158页),这是孔子在人生中所体会的不变的方面,但同时孔子也主张“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这和歌德所谓“任何生活都是引人向上的,只要人不失掉自己;一切都可以把人引入歧途,假若人安于故步”(第17页引),同是一种勤奋精进状态。在不变之中,孔子也体会了一种向前努力的变,所以孔子赞美那滚滚不舍昼夜的流水;在勤奋状态之下,任何生活都可引人向上,所以孔子甚而说:“不有博弈者乎?”正如歌德说,做的是茶壶或者碟子,还不是一样?反正一切是象征的,此其四;歌德的价值在于肯定生活本身的价值(第18页),这实在等于归到孟子,因为孟子就是不把人的价值置之于外在,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律则,乃是“人人有贵于己者”,乃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孟子的性善说,实近于狂飙,实近于卢骚所谓自然人,这是中国的古典的人生理想,彻头彻尾也正是人本的,此其五;歌德之反对任何职业,反对目的性,纯任自己的性格的发挥,表面上的像漫无目标,在每一生活的片断中,遇见任何生活对象,就全力以赴之,李白实在似之;假如说这样便是淳朴(Naiy)的,李白也正是淳朴的,而不是伤感的(Sentimentaliseq),用席勒的述语,此其六;浮士德的苦闷在无限的自我与有限的世界之挣扎,李白何尝不如此?此其七。总之,歌德的本质似李白,歌德的人生理想似孟轲,而收敛处,最大体会处则似孔子。

    在我自己的理想上,我知道我的批评的最高原理,凡是越让人忘了内容是什么,而可以使读者填充入任何内容的,就是最高的艺术,乃是不自觉的一种东方艺术精神的表现(参看第63页),而歌德在论富朗克府画展时所说:“艺术到了对象无足轻重而达入纯粹绝对的境界时,那才是最高的。”和我从前没见这话时所想的颇有些契合,也更增加了我的自信;再则我的人生观本为艺术的,现在看考尔夫所写的歌德,几乎每一篇也都是以归到艺术的人生并艺术的重要为结尾,也让我觉得这恐怕也是毫无可以动摇的了!

    假若说一本书的价值究竟是在它的方法和启发时,那么这本小书也还是十分可爱并可感的,而且我还要向让我先把这书截留了看的宗先生道谢呢。————只是遗憾的,还没有直接读那《歌德时代之精神》!但我猜想应该只是这书的扩大并补充。

    1942年6月11日作于重庆沙坪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