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书》卷五十九《八王传》)是则同姓兄弟固不能恃以屏藩王室也。王敦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专任阃外,手控强兵,威势既振,就有问鼎之心,(《晋书》卷九十八《王敦、桓温传》)此驸马作乱也。王恭乃孝武帝后之兄,庾楷系明帝后之侄,而皆举兵犯阙[2],此外舅作乱也。桓玄为桓温之子,即晋之外甥,兵马既盛,就窥觎非望,篡窃天位,(《晋书》卷九十七《桓玄传》)则外甥亦不足恃了。内亲外戚一旦有权,无不反戈相向,则玉帝不敢拔擢小圣,令其统率仙将,侍卫左右,固有不得已的苦衷。何况小圣剿匪有功,而又神通广大,一般天将都不是他的敌手。以如斯之英豪,召在天宫任职,纵不至于反戈,而其势亦足以迫主。汉时,诸吕作乱,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共诛诸吕。周勃之功最伟,文帝立,拜勃为丞相。只因其有震主之威,所以二年诏遣列侯之国。三年诏曰:

    前日吾遣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汉书》卷四十《周勃传》,参阅卷四《文帝纪》)

    小圣建有大功,玉帝令其回到灌州服务,大率也是文帝遣周勃就国之意。

    我这种看法并不是乱自推测。当小圣降伏大圣,大圣逃出丹炉,大乱天宫之时,在别人必将再调小圣救驾,而玉帝却请佛老降妖。(第七回)玉帝深知君人之法,对于各种事件,往往不肯自作主张。其招安大圣,是听太白金星之言;(第三回及第四回)调小圣助力,是听观世音菩萨之言。(第六回)此次未询诸仙,而即传旨请如来救驾。(第七回)不调自己的兵,而去请外国军队,为什么呢?因小圣不是大圣之敌吗,恐小圣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有害帝位之安全吗?二者必有一于是。小圣既曾降伏大圣,咬天狗并未死亡,太上老君的金刚琢仍然存在,(第七回)七七四十九日以前能够降伏大圣,难道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就非大圣之敌。既是这样,则玉帝不肯再调小圣救驾,只有一个原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此蒯通所以代韩信忧虑,(《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小圣固然危险,而玉帝亦不安心。

    其实,玉帝这种担心乃是看错了小圣之为人。观世音菩萨推荐小圣之时,曾说了一句话:“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第六回)调是他率兵勤王,宣是宣他入朝觐见。“听调不听宣”就是孟子所说“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孟子·万章》下)之意。无事不入公门,危难不避危险,行谊如此,可以称为骨鲠之臣了。古者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仆妾之行。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謇谔之风,一旦遇到中原板荡,希望他们挽回狂澜,支大厦于将倾,绝不可能。然而謇谔之士往往不见容于当道。玉帝久居大位,难免糊涂。而群仙之中,元老如太上老君者,乃是老迈不任事,依违不侵权之人。后生小子除了托塔李天王与哪吒太子还有几件降妖兵器(第五十回,孙行者之言)之外,大率都是碌碌无能之辈,他们必以小圣之内迁有害于自己的前途。看吧,小圣神通广大,南海观世音菩萨尚能知道,(第六回)而群仙之中竟然无人推举。这是否因是嫉贤妒能,吾人不能无疑。唯有萧何,才肯往追韩信而荐为大将,(《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传》)唐之李林甫则不然了。

    林甫嫉儒臣以方略积边劳,且大任。欲杜其本,以久已权,即说帝用番将,帝然之,因擢安禄山等为大将,卒称兵荡覆天下,王室遂微。(《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李林甫传》)

    群仙沉默,谁能保证他们的想法不与李林甫相同。在这种官僚政治之下,小圣建立大功,玉帝纵欲提拔,亦必受了群仙牵制,而不敢举不避亲了。陆贽说:

    欲赏一有功,翻虑无功者反侧;欲罚一有罪,复虑同恶者忧虞。罪以隐忍而不彰,功以嫌疑而不赏,姑息之道乃至于斯……此义士所以痛心,勇夫所以解体也。(《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陆贽传》)

    道教没落,理所当然。何怪《封神榜》上道教同志之慈航道人、普贤真人、文殊广法天尊在《西游记》上,竟然变成佛教信徒之三大士呢!

    * * *

    [1] 侍中掌侍左右,赞道众事,顾问应对,见《后汉书》卷三十六《百官志》三。

    [2] 《晋书》卷八十四《王恭、庾楷传》,庾楷为庾羲之子,庾羲为庾亮之子,庾亮乃明帝庾后之兄,参阅卷七十三《庾亮传》。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