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尧臣诗选 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梨花忆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1],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2]。

    庆历六年诗。追忆亡妻之作。

    * * *

    [1] 青铜宝镜空:古代以青铜为镜,佳人既死则宝镜无人,故云。

    [2] 衰公:自称。

    新婚[1]

    前日为新婚,喜今复悲昔,阃中事有托[2],月下影免只。惯呼犹口误,似往颇心积,幸皆柔淑姿,禀赋诚所获。

    庆历六年诗。尧臣再娶以后,不忘亡妻,有此诗。“惯呼”二句,抒写极深刻。

    * * *

    [1] 新婚:尧臣再娶刁氏,升州人。祖衎,兵部郎中,西昆派诗人。父渭,太常博士。

    [2] 阃(kǔn捆)中:门限以内。字亦作梱。《礼记·曲礼》:“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依韵和晏相公[1]

    微生守贱贫,文字出肝胆,一为清颍行,物象颇所览。泊舟寒潭阴,野兴入秋菼[2],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苦辞未圆熟,剌口剧菱芡[3],方将挹溟海,器小已潋滟[4]。广流不拒细,愧抱独慊慊[5],疲马去轩时,恋嘶刍秣减。兹继《周南》篇[6],短桡宁及舰,试知不自量[7],感涕屡挥掺[8]。

    庆历六年诗。尧臣续娶后出京,取道颍州回许州。这时晏殊正以工部尚书知颍州,他是有名的词人,也是诗人,主张陶潜和韦应物的作品,反对孟郊。尧臣这首诗言平淡,是在晏殊的影响下写出的。

    * * *

    [1] 晏相公:晏殊,字同叔,临川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四年,以工部尚书知颍州。

    [2] 菼(tǎn坦):似苇而小,实心。

    [3] 剌(là辣):戾痛。芡(qiàn欠):一年生水草,子曰芡实。

    [4] 潋滟(liàn yàn练艳):水满貌。

    [5] 慊(qiàn欠)慊:《礼记·坊记》:“贵不慊于上。”注:“慊,恨不满之貌。”

    [6] 周南:《诗·国风》有《周南》十一篇。

    [7] 试知:诸本皆作“试知”,疑当作“诚知”。

    [8] 掺(chān搀):揽持。《诗·郑风·遵大路》:“掺执子之袂兮。”笺:“欲揽持其袂而留之。”

    舟中夜与家人饮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1],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

    庆历六年诗。《西清诗话》:“晏元献(殊)守汝阴,圣俞往见之。将行,公置酒颍水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贴,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恨未见侧字诗耳’。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即为是诗。”

    * * *

    [1] 暝色:宋荦本缺“色”字。

    合流值雨与曹光道饮[1]

    秋风嚎衰林,秋雨阻归客,赖有故时交,举杯聊岸帻[2]。谈兵与论文,曾不涉陈迹,必竟无所施,醉去思泉石。

    庆历六年诗。下半首有怀才不遇之感。

    * * *

    [1] 合流:镇名,今河南临颍县地。

    [2] 岸帻(zé则):包发之巾曰帻,本覆额上;露其额则曰岸帻。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

    我从淮上归,君向海澨去[1],安知无几舍[2],邂逅不相遇[3]。颇知飞空云,到月不得附,月行既不留,云亦值风故。诚知会合难,岂是忘所赴。我虽蹑新[4],心不舍旧屦[5],谁谓若世人,食瓜思弃瓠[6]。君南我赴北[7],日见阳雁度,兹欲远寄音,雁行高且骛[8]。但诵金石言,于时傥无忤。

    庆历六年诗。夏敬观云:“景初,谢氏之侄也,或有责言,故作是诗。”

    * * *

    [1] “我从淮上归”二句:尧臣自颍州归许州,谢景初赴馀姚任。澨(shì世):水滨。

    [2] 舍: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避君三舍。”贾注:“三舍,九十里也。”

    [3] 邂逅(xiè hòu械厚):不期而遇。

    [4] 蹑(niè臬):蹈。(jué诀):草履。

    [5] 屦(jù句):麻履。

    [6] 瓠(hù户):蔬类。

    [7] 赴北:正统本、宋荦本作“起北”。

    [8] 骛(wù务):疾速。高且骛:正统本、宋荦本作“高且远”。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韩氏兄弟八人而七人在坐[1]

    云低未成雪,寒气已侵席,冻醪倾白浊,干果列紫赤。风微时破面[2],亭敞宜张帟[3],来望野兴通,古城何额额[4]。邀射弓钧开,破的翦羽白[5],助中声喧呼[6],不觉屡倾帻。醉惊一发功,谁许百金易,非等将帅能,聊将宾友适。中酒作暴谑,心亲语多剧[7],吾徒固不羇,安可限常格。去忌无俗流,起酌惊臧获[8],八龙观诸韩[9],头角相戢迫。参差玉峰前[10],爱慕不知夕,谁嗟短景移,能使吝情释。为贺主人翁,贤甥无久隔,此会举世稀,频频奚所惜。

    庆历六年诗。时尧臣已回许州。

    * * *

    [1] 王道损:名冲,王旦子。韩氏兄弟八人:韩亿子纲、综、绛、绎、维、缜、纬、缅,皆有才名,时称韩氏八龙。

    [2] 时破面:夏敬观云:“破疑被讹。”

    [3] 帟(yì亦):小幕曰帟。

    [4] 额额:借作屹屹,高峻貌。

    [5] 翦羽白:夏敬观云:“翦疑当作箭。”

    [6] 助中:宋荦本作“坐中”。

    [7] 剧:繁多。

    [8] 臧获:奴仆。

    [9] 八龙:《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并有名称,时人谓八龙。”

    [10] 玉峰:犹言玉山。《晋书·裴楷传》:“如玉山照映人。”

    哭尹师鲁

    谪死古来有[1],无如君甚冤,文章不世用,器业欲谁论。野鸟灾王傅[2],招辞些屈原[3],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

    庆历七年(1047)尧臣四十六岁,作此诗。是秋,解许州签判任,九月十六日回汴京。尹洙卒于庆历七年四月十日,见韩琦《安阳集》卷四十七《故崇信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员外郎尹公墓表》。

    * * *

    [1] 谪死:《宋史·尹洙传》:“洙以部将孙用由军校补边,自京师贷息钱到官,亡以偿。洙惜其才可用,恐以犯法罢去,尝假公使钱为偿之。……坐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感疾,沿牒至南阳访医,卒年四十七。”

    [2] 野鸟灾王傅:用贾谊事。《汉书·贾谊传》:“谊为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谊舍,止于坐隅。服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3] 招辞些屈原:用屈原事。《楚辞》有《招魂》篇,朱熹云:“此宋玉代为屈原之词。”篇中多用些字,些读suò,助词。

    扪虱得蚤

    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穴蚁不啮人,其命常自保。

    庆历七年诗。

    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三首(录一首)[1]

    晚日城头落,轻鞍果下凉,野蜂衔水沫,舟子剥菱黄。木老识秋气,径幽闻草香,幅巾聊去检[2],不作楚人狂。

    庆历七年诗。

    * * *

    [1] 孙曼叔:孙永字曼叔,赵人,官至吏部尚书、资政殿学士,时在许州幕中。西湖:许州西湖,田汝成误为杭州西湖。

    [2] 幅巾:以幅巾韬发,不作楚狂散发之态。去检: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引作“自检”,疑当作“自检”。

    七月二十一夜闻韩玉汝宿城北马铺

    暗树秋风摆叶鸣,桃枝竹簟冷逾清[1],孤灯淡淡短亭客,半夜萧萧闻雨声。

    庆历七年诗。

    * * *

    [1] 桃枝:竹名。簟(diàn店):竹席。

    宋中道快我生女

    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1],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庆历七年诗。是年十月七日,尧臣得一女,名称称,次年三月二十一日死,有《小女称称砖铭》,见《宛陵文集》卷三十二。作是诗时,尧臣已回汴京。

    * * *

    [1] 眦睚(zì yá字厓,可读去声):目眶曰眦,目际曰睚。怒色见于眉目之间曰眦睚,亦作睚眦。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1]

    朝闻单骑归,径走至其第,扣门童仆顽,拒我色甚戾[2]。不顾遂登堂,有马堂下系[3],辨诈大呼“卿”,稍应西屋际。逡巡冠带出,青绶何曳曳[4],有似缩壳龟,藏头非得计。况与二三子,交分久已缔,恕尔避客尤,新还复新婿。

    庆历七年诗。裴煜新婚,这是一首调谑之诗。

    * * *

    [1] 裴如晦:裴煜,字如晦,临川人,庆历六年进士。

    [2] 戾:乖戾。

    [3] 有马堂下系:古代官吏多乘马,北宋时犹如此。马在堂下,知如晦尚未出。

    [4] 青绶:青绦。曳曳:下垂貌。

    鸭雏

    春鸭日浮波[1],羽冷难伏卵[2],尝因鸡抱时,托以鸡窠暖。三旬壳既坼,乳毛寒胫短,鸡宁辨其雏,翅拥情款款[3]。一日向水涯,所禀殊未断[4],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5]。人之苟异怀,负义不足算。有志在养毓[6],勿论报德限。

    庆历七年诗。

    * * *

    [1] 春鸭:万历本作“春鸭”,宋荦本作“鸭雏”。

    [2] 伏卵:万历本作“伏卯”,宋荦本作“伏卵”。

    [3] 款款:诚恳貌。

    [4] 所禀殊未断:指本性没有改变。

    [5] 悹(ɡuàn惯)悹:无依。

    [6] 养毓:同养育。

    夜听邻家唱

    夜中未成寐,邻歌闻所稀,想像朱唇动,仿佛梁尘飞。误节应偷笑[1],窃听起披衣,披衣曲已终,窗月存馀辉。

    庆历七年诗。

    * * *

    [1] 误节:节拍有错误。

    风笛

    既殊出塞声,还非江上听,夜吹送悠扬,高楼月方迥。

    庆历七年诗。

    甘陵乱[1]

    甘陵兵乱百物灰,火光属天声如雷,雷声三日屋瓦摧,杀人不问婴与孩。守官迸走藏浮埃[2],后日稍稍官军来,围城几匝如重[3],万甲雪色停皑皑[4]。孰敢专辄但取裁[5],黄土始坚难速颓。

    庆历七年诗。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贝州(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宣义卒王则发动兵变,知州张得一被执,兵马都监田斌,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皆出奔。北京留守、判大名府贾昌朝遣大名府钤辖郝质率兵趋贝州。十二月一日宋王朝一边分令澶州、孟州、定州、真州豫设守备,一边出劄子下中书、枢密院亟择将领前往镇压。尧臣此诗当作于十二月初。他对于王则的起兵,因为阶级的局限,固然没有表示同情,但是对于官吏的迸走四散,和中央的束手无策,都加以深刻的暴露。王则起兵事,详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一。

    * * *

    [1] 甘陵:汉县名,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南。

    [2] 迸(bènɡ蹦)走:散走。

    [3] 几匝:几周。(méi枚):大环也。《诗·齐风·卢令》:“卢重。”传:“,一环贯二也。”陈奂传疏:“正义云:一环贯二,谓一大环贯二小环也。”

    [4] 皑(ái癌)皑:霜雪白貌。

    [5] 专辄:专主。取裁:听候裁示。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1]

    结山当衢面九门[2],华灯满国月半昏,春泥踏尽游人繁,鸣跸下天歌吹喧[3]。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胜亡卑尊,靓妆丽服何柔温[4],交观互视各吐吞。摩肩一过难久存[5],眼尾获笑迷精魂,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春风来解吹残雪[6],灯烛迎阳万户燃,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赭袍已向端门御[7],仙曲初闻法部传[8],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9]。

    庆历八年(1048)尧臣四十七岁,作此诗。尧臣时在汴京,为国子博士,赐绯鱼。不久率刁氏归宣城。十月应知陈州晏殊之辟,赴陈州签书陈州判官厅公事。这两首诗叙述汴京元宵的盛况。宋人话本《鸳鸯灯》的故事(见《古今小说》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头回)所记正与此相合。

    * * *

    [1] 元夕:指旧历正月十五日之夕,又称元宵。

    [2] 结山当衢:《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门。”九门:汴京开封府共有十二门,此处活用。古代天子九门。《礼记·月令》:“田猎置罘罗网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注:“天子九门: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城门,近郊门,远郊门,关门。”

    [3] 跸(bì毕):止行人以清道之声。

    [4] 靓(jìnɡ净)妆:以脂粉妆饰。

    [5] 摩肩:万历本作“磨肩”,宋荦本作“摩肩”。

    [6] 来解:疑当作“未解”。

    [7] 赭袍:指皇帝。端门:指宣德门。《东京梦华录》:“宣德楼上皆悬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绷,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两朵楼各挂灯球一枚,约方圆丈余,内燃椽烛。帘内亦作乐,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8] 仙曲初闻法部传:《东京梦华录》:“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

    [9] 康庄:大道。珠钿(diàn电):妇人首饰嵌珠花者谓之珠钿。

    戊子正月二十六日夜梦

    自我再婚来,二年不入梦,昨宵见颜色,中夕生悲痛。暗灯露微明,寂寂照梁栋,无端打窗雪,更被狂风送。

    庆历八年诗。梦见亡妻之作。

    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后

    君自万里回,遂成《万里集》,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已立,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古溪蛮铁刀,出冢土花涩,谁将饰以玉,镡上光熠熠[1]。宋子序其端[2],精悍孰钳絷[3],搜新造空蒙,俗眼不得入,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

    庆历八年诗。在这首诗里,尧臣提出文必己出的要求。

    * * *

    [1] 镡(xín新阳平):剑首。熠(yì邑)熠:光明貌。

    [2] 宋子:疑当为宋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尧臣、裴煜二人之友。

    [3] 钳絷:正统本、宋荦本皆作“钳絷”,万历本作“钳挚”。絷(zhí执):绊系。

    宣麻[1]

    彬美下一国[2],曾无相印酬,莫惊除拜峻[3],自是战功优。壮士颇知勇,诸儒方贵谋,淮西封亦薄,裴度死生羞[4]。

    庆历八年诗。王则发动兵变后,宋王朝以参知政事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进攻王则。庆历八年闰正月初一日,破王则,以彦博为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尧臣在这首诗里提出他对于彦博拜相的不满。

    * * *

    [1] 宣麻:唐宋拜免将相,皆用白麻纸。宣麻指拜相。

    [2] 彬美:指曹彬、潘美,宋初大将。开宝八年,二人破江南国,以曹彬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北院使。

    [3] 峻:高。

    [4] 裴度:唐代名臣,破淮西吴元济,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胧月

    夜晴初见月[1],云薄未分明,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2]。

    庆历八年诗。

    * * *

    [1] 夜晴:《瀛奎律髓》作“夜静”。

    [2] 渐倾:月渐斜。

    兵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金甲不曾擐[1],犀弓应自调[2]。嗟为燎原火[3],终作覆巢枭[4],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庆历八年诗。这是王则失败以后的作品。前半首指出承平既久,军中没有纪律,五、六两句叙述王则的失败。最后两句指出兵乱的发动,完全由于军政的不立。

    * * *

    [1] 擐(huàn患):贯。

    [2] 犀弓:以犀甲为柄之弓。

    [3] 燎原:《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4] 覆巢:《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两儿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未晴

    未晴初止雨,蒸润尚侵衣,缺月如羞出,荒云不肯归。杏花朱欲绽,梅萼雪将稀,远雁来何急,冲风湿翅飞。

    庆历八年诗。

    夜阴

    月色明还暗,云寒散复浓,古堂移魍魉,积雾合蛟龙。湿菌飞萤出,苍苔上朽重,独吟嗟向老,气涩觉偏慵。

    庆历八年诗。

    夜晴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群飞自纷泊[1],众鸟不屏营[2],躁静于焉见,谁能度物情。

    庆历八年诗。《胧月》、《未晴》、《夜阴》、《夜晴》四诗为一组。方回云:“胧月盖朦胧淡月云来往之意,在文彦博贝州军中拜相诗之后。圣俞谓曹彬、潘美下一国,亦不拜相。素不以文潞公为然乎?抑谓朝廷未然乎?诗意恐有所为而发。后有《未晴》、《夜阴》、《夜晴》三诗,曰‘缺月如羞出’,曰‘月色明还暗’,曰‘新晴月正明’,皆未可臆度为指何事也。”

    * * *

    [1] 纷泊:飞扬。《文选·蜀都赋》:“羽族纷泊。”

    [2] 屏营:《楚辞·九思·逢尤》:“步屏营兮行丘阿。”王逸注:“忧愤不知所为,徒经营奔走也。”

    贫

    生甘类原宪[1],死不学陶朱[2],但乐诗书在,未忧钟鼎无[3]。耻随波上下[4],难免鬼歔歈[5],陋巷曲肱者[6],终朝还似愚[7]。

    庆历八年诗。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