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一

    原典

    举赵州问投子:“大死底人[1]却活时如何?”有恁么事?贼不打贫儿家,惯曾作客方怜客。投子云:“不许夜行,投明[2]须到。”看楼打楼,是贼识贼,若不同床卧,焉知被底穿?

    评唱

    投子、赵州诸方皆美之得逸群之辩。二老虽承嗣不同,看他机锋相投一般。投子一日为赵州置茶筵相待,自过蒸饼与赵州,州不管[3]。投子令行者[4]过胡饼与赵州,州礼行者三拜。

    注释

    [1]大死底人:禅家意指历经参禅磨砺,即将开悟的僧人。

    [2]投明:黎明、临明。

    [3]不管:不接受,置之不理。

    [4]行者:指云游四方之行乞僧、参禅僧,后泛指佛教修行者。亦可专指在佛寺中服杂役的没有正式剃发之出家者。

    译文

    赵州和尚一日问投子和尚:“经历了禅的大死一番的人,在大活时又该如何呢?”投子答道:“晚上不许行走,天亮时必须到。”禅门有言:“死而后生就是禅道。”大活后的彻悟是从死禅向活禅的飞跃。

    评唱

    投子与赵州虽师承不同,但两人对坐论禅,自是俊逸超群,为世人称道,机锋也颇为相投。一日,投子和尚设置茶筵款待赵州,并亲自把蒸饼递给他,不想赵州却置之不理。投子于是让一位行者给赵州呈上胡饼,赵州对这位行者拜了三拜。

    四二

    原典

    举庞居士辞药山[1],这老汉作怪也。山命十人禅客相送至门首。也不轻他,是什么境界?也须是识端倪底衲僧始得。居士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无风起浪,指头有眼。这老汉言中有响。时有全禅客云:“落在什么处?”中也,相随来也,果然上钩来。士打一掌。着,果然勾贼破家。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2]。”棺木里瞠眼。士云:“汝恁么称禅客,阎老子未放汝在。”第二杓恶水泼了。何止阎老子,山僧这里也不放过。全云:“居士作么生?”粗心不改,又是要吃棒,这僧从头到尾不着便。士又打一掌,果然。雪上加霜,吃棒了呈款。云:“眼见如盲,口说如哑。”更有断和句,又与他读判语。雪窦别云:“初问处,但握雪团便打。”是则是,贼过后张弓,也漏逗不少。虽然如是,要见箭锋相拄,争奈落在鬼窟里了也。

    评唱

    庞居士参马祖、石头两处有颂。初见石头,便问:“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声未断,被石头掩却口。有个省处作颂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3]。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青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后参马祖,又问:“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祖云:“待尔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豁然大悟,作颂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4]归。”

    注释

    [1]药山:公元七五〇——八三四年。唐绛州(山西新绛)人,又名惟俨。师从石头禅师,获其衣钵。住澧州(湖南澧县)药山,禅风大振。当时的李翱曾从其参禅。

    [2]草草:潦草、不认真。

    [3]偶谐:和合、协调。

    [4]及第:科举应试中选。

    译文

    庞居士一日去拜访药山和尚。告辞时,药山让几位禅客送他出门。当时门外大雪纷飞,居士边走边指着空中飘飘洒洒的飞雪,颇有兴致地说:“真是一场好雪啊!片片雪花都落在该落的地方!”送他出门的一位叫全禅客的不解其意,便问道:“落在什么地方啦?”居士当即打了他一下。全禅客说:“居士不得如此无礼!”居士说:“你这样的人,竟敢自称禅客,阎王老子都不放过你!”全禅客反问:“居士又会怎么样呢?”居士又揍了他一下,骂道:“你有眼如瞎,能说似哑,枉称禅客!”雪窦认为,如果他是庞居士,全禅客初问时,便从地上抓起雪团打他。

    评唱

    庞居士在马祖和尚、石头和尚两处参学时,都曾有感而发,落笔题颂。他初见石头时,开口便问:“与一切存在都无关系的人是什么人?”话音未了,石头便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庞居士若有所悟,作颂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青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后来,庞居士又到马祖那里参禅,又提出老话题:“谁是那不与万法为侣的人?”马祖答道:“当你一口吸尽西江之水时,我就告诉你。”居士闻言大悟,欣然作颂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四三

    原典

    举僧问洞山:“寒暑到来如何回避?”不是这个时节,劈头劈面在什么处?山云:“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天下人寻不得。藏身露影,萧何卖却假银城?僧云:“如何是无寒暑处?”赚杀一船人,随他转,也一钓便上。山云:“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真不掩伪,曲不藏直,临崖看虎兕,特地一场愁。掀翻大海,踢倒须弥,且道洞山在什么处?

    评唱

    僧问翠微[1]:“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微云:“待无人来,向尔道。”遂入园中行,僧云:“此间无人,请和尚道。”微指竹云:“这一竿竹得恁么长,那一竿竹得恁么短。”其僧忽然大悟。

    曹山问僧:“恁么热,向什么处回避?”僧云:“镬[2]汤炉炭里回避。”山云:“镬汤炉炭里如何回避?”僧云:“众苦[3]不能到。”

    注释

    [1]翠微:公元七〇一——七八〇年。唐上党(山西)人,法名恒月。师从嵩山普寂禅师,得其密传。后放迹江湖,游化四方,晚年至潭州翠微院。

    [2]镬:古代的大锅。常与鼎(鼎镬)用为残酷的刑具。

    [3]众苦:诸种烦恼、苦难。

    译文

    一僧问洞山禅师:“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它们呢?”“何不去不冷不热的地方?”僧人又问:“那里又怎么样呢?”洞山回答:“寒冷时,冷得你受不了;酷热时,热得你吃不消。”黄龙悟新禅师曾对此则公案有颂:“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修禅未必要在宁静的山水间,只要能进入无心的境地,即使在火中,也自觉凉爽。

    评唱

    有僧问翠微和尚:“什么是祖师西来要弘扬的佛法精神?”“等没有人时,我对你说。”翠微说完后,便走入院中。僧人见四周无人,上前说道:“师尊,这里没有人,请为我讲吧!”翠微手指节节修竹,启示他道:“这一竿竹长得这么长,那一竿竹长得那么短。”僧人闻言大悟。

    曹山和尚也曾向一位僧人请教过这样的问题:“天气这么热,去什么地方躲几天呢?”僧人说:“去热汤炭火中待着吧!”“热汤炭火中怎么能回避热呢?”僧人说:“诸种烦恼都不会有啦!”

    四四

    原典

    举禾山[1]垂语云:“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2],天下衲僧跳不出,无孔铁锤一个铁橛子。过此二者,是为真过。”顶门上具一只眼作什么?僧出问:“如何是真过?”道什么?一笔勾下,有一个铁橛子。山云:“解打鼓[3]!”铁橛,铁蒺藜,确确。又问:“如何是真谛。”道什么?两重公案,又有一个铁橛子。山云:“解打鼓!”铁橛,铁蒺藜,确确。又问:“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道什么?这个丘圾堆,三段不同,又一个铁蒺藜子。山云:“解打鼓!”铁橛,铁蒺藜,确确。又问:“向上人来时如何接?”道什么?遭他第四杓恶水来也,又有一个铁橛子。山云:“解打鼓!”铁橛,铁蒺藜,确确,且道落在什么处?朝到西天,暮归东土。

    评唱

    僧问镜清:“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清云:“有。”僧云:“如何是新年头佛法?”清云:“元正启祚[4],万物咸新。”僧云:“谢师答话。”清云:“老僧今日失利。”似此答话,有十八般失利。

    僧问净果[5]大师:“鹤立孤松时如何?”果云:“脚底下一场懡?[6]。”又问:“雪覆千山时如何?”果云:“日出后一场懡?。”又问:“会昌沙汰时,护法神向什么处去?”果云:“三门外两个汉一场懡?。”诸方谓之“三懡?”。

    保福问僧:“殿里是什么佛?”僧云:“和尚定当看。”福云:“释迦老子。”僧云:“莫瞒人好。”福云:“却是尔瞒我。”又问僧云:“尔名什么?”僧云:“咸泽。”福云:“或遇枯涸时如何?”僧云:“谁是枯涸者?”福云:“我。”僧云:“和尚莫瞒人好。”福云:“却是尔瞒我。”又问僧:“尔作什么业,吃得恁么大?”僧云:“和尚也不小。”福作蹲身势。僧云:“和尚莫瞒人好。”福云:“却是尔瞒我。”又问浴主:“浴锅阔多少?”主云:“请和尚量看。”福作量势。主云:“和尚莫瞒人好。”福云:“却是尔瞒我。”诸方谓之“保福四瞒人”。

    注释

    [1]禾山:公元八九〇——九六〇年。福州人,法名无殷。七岁从雪峰存禅师剃发出家。具戒后,游参诸方,后在九峰禅师处得悟,嗣其法绪。住吉州禾山大智院,卒谥法性大师。

    [2]邻:相邻、邻近。

    [3]解打鼓:会打鼓。解,理解、懂得。

    [4]启祚:开始。

    [5]净果:宋时禅僧,生卒年不详。师事法真禅师。形如老鹤,语不阿世,撰有《金刚疏》。

    [6]懡?:羞惭、惭愧。

    译文

    禾山无殷禅师向徒众开示说:“有学的声闻、缘觉二乘位叫作‘闻’,证得无学的圣位叫作‘邻’,超越了这二者,那就是‘真过’(注:真正通过了修行的历程迈入菩萨乘)。”这时有一位僧人出来问:“怎样算是真过?”禾山说:“我会打鼓。”僧人又问:“什么是佛法的真谛?”禾山仍然答道:“我善于击鼓。”僧人接着又问:“我不问你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只问你非心非佛指什么?”禾山依然答道:“我懂得怎样打鼓。”僧人穷追不舍:“如果有境界非凡的高人来时,你如何教示他?”禾山置若罔闻,答案照旧:“我打的鼓很好听。”禾山说的四句话,后人视为宗旨,称它“禾山四打鼓”。禅宗公案中,其他如“国师水碗”“赵州吃茶”“雪峰辊球”等说法,都是得道僧人弘扬佛法、接引后学的禅机妙用。

    评唱

    一僧问镜清和尚:“新年伊始,还有佛法要讲吗?”“有。”僧又问:“新年头的佛法讲些什么?”“元正启祚,万物咸新。”僧人作揖道:“谢谢老师为我说法。”镜清说:“在你面前,老衲今日失利了。”类似这样的答话法,镜清有十八次之多。貌似失利,其实隐含着无比锐利的机锋,真可谓“不风流处也风流”。

    有一位僧人问净果大师:“鹤立孤松上时怎么样?”“脚底下一场懡?。”僧又问:“大雪覆盖千山时又怎样?”“日出后一场懡?。”僧人仍追问道:“会昌法难、僧遭沙汰时,护法神去哪里啦?”净果答道:“三门外两个汉子一场懡?。”“懡?”意即羞惭,净果的回答被称为“净果三懡?”。

    保福和尚去拜访一位僧人。他走进寺庙,问道:“殿堂上供奉的是什么佛?”僧人对他说:“和尚自己看看吧!”“是释迦老子吗?”僧人说:“和尚不要欺骗人。”“是你骗人。”保福又问僧人:“老师尊姓大名?”“咸泽。”保福又问:“如若泽干水枯时怎么办?”僧反问:“谁是枯涸者?”“我。”“和尚还是不要瞒人好。”“是你瞒我!”保福继续向僧人发问:“和尚造了什么业,吃得这么胖?”“你也不瘦啊!”保福闻言便作蹲势。僧人说:“你不要骗我。”“是你在哄骗我。”保福又问浴主:“浴盆有多大?”“还是和尚自己量吧!”保福举手做出量东西的样子。浴主说:“和尚不要欺骗人!”保福说:“是你在欺骗我。”保福与人的这四次回答,被人称为“保福四瞒人”。

    四五

    原典

    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拶着这老汉,堆山积岳,切忌向鬼窟里作活计。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果然七纵八横,拽却漫天网,还见赵州么?衲僧鼻孔曾拈得,还知赵州落处么?若这里见得,便乃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水到渠成,风行草偃。苟或未然,老僧在尔脚跟下。

    评唱

    这个公案,虽难见却易会,虽易会却难见。难则银山铁壁,易则直下惺惺,无尔计较是非处。此话与普化道“来日大悲院里有斋”话,更无两般。一日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州云:“老僧不曾将境示人。”

    僧问木平[1]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平云:“这个冬瓜如许大。”又僧问古德:“深山悬崖迥绝无人处,还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