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丹青〔1〕第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蘸冷水滴在铁盘上,则由水银变成的银朱粉末自然会贴在罐壁,贴在罐口部的银朱,更为鲜艳。冷却后将铁盘揭下,就可扫取银朱。沉到罐底的硫黄,还可取出再用。每一斤(十六两)水银,可炼得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多出的重量是从硫黄那里得到的。

    14-2-5 凡升朱与研朱,功用亦相仿。若皇家、贵家画彩,则即用〔1〕辰、锦丹砂研成者,不用此朱也。凡朱,文房胶成条块,石研则显。若磨于锡砚之上,则立成皂汁〔2〕。即漆工以鲜物采,唯入桐油调则显,入漆亦晦也。凡水银与朱更无他出,其汞海、草汞之说〔3〕,无端狂妄,饵食〔4〕者信之。若水银已升朱,则不可复还为汞,所谓造化之巧已尽也。

    【注释】

    〔1〕诸本作“同”,误,今改为“用”。

    〔2〕朱在锡砚上研磨,可能生成褐色的硫化亚锡SnS。

    〔3〕这是针对《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条而言的,其中引历代诸家本草书所载从马齿苋Cartulaca oleracea中可提制草汞及自然汞,言之有据,并非狂妄之论。如本章第二节第一段(14-2-1)所云,既然朱砂、银朱为同一物质,而从朱砂可炼制汞,银朱亦当如此。

    〔4〕涂本及诸本作“耳食”,今改为饵食。

    【译文】

    人工炼制的银朱,和碾制的天然朱砂,功用差不多。但皇家、贵族作画,则用辰州、锦州的丹砂研成粉,而不用这种银朱。文房用的朱,是用胶作成条块,在石砚上研,可显出朱红色。如果在锡砚上研磨朱,则立刻成为黑汁。漆工用朱的鲜红颜色涂饰漆器时,只有将其与桐油调和,颜色才鲜明。如与漆调和,则颜色发暗。水银和银朱,不能从上述原料以外的物质中取得,因而所谓汞海、草汞之说,都是无端狂妄之论,只有炼丹家和服食所谓长生药的人才相信。水银在炼制成银朱以后,就不可再还原为汞,自然界变化的巧妙,到此已尽了。

    14-3 墨

    14-3-1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1〕。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载油之艰,遣人僦居荆、襄、辰、沅,就其贱值桐油点烟而归。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2〕汁浸染灯芯而燃炷者也。凡爇油取烟,每油一斤,得上烟一两余。手力捷疾者,一人供事灯盏二百副。若刮取怠缓则烟老,火燃、质料并丧也(图14-4)。其余寻常用墨,则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毫〔3〕未净尽,其烟造墨终有滓结不解之病。凡松烟流去香,木根凿一小孔,炷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暖倾流而出也(图14-5)。

    图14-4 燃扫清烟

    图14-5 取流松液、烧取松烟

    【注释】

    〔1〕墨主要由烧松木、桐油等有机含碳物质而产生的烟灰,即碳黑Carbon black制成。

    〔2〕紫草:紫草科植物Lithospermum officinale,其根可作紫色染料。

    〔3〕涂本原作“毛”,今改为毫。

    【译文】

    墨是由物质燃烧后的烟灰凝聚而成的。用桐油、菜子油、猪油烧成的烟灰制的墨占十分之一,而取松烟造成的墨占十分之九。制造贵重的墨,在本朝(明朝)首推徽州(今安徽歙县)人。他们由于桐油运输困难,便派人去湖北江陵、襄阳与湖南辰溪、沅陵客居,以其廉价桐油就地烧成烟灰带回制墨。用这种墨将字写在纸上,在日光下从侧面看墨色有红光的,是用紫草汁浸灯芯后点灯所烧成的烟造成的。烧桐油取烟时,每一斤油得上等烟灰一两多。手力快的,一人可看管二百盏灯。如果刮烟怠慢,烟烧过头,就会白白浪费灯油和原料。其余寻常用墨,都是由松烟做成的。可先将松树树脂流去,然后伐木。只要松香有一点没有流净,造成的墨最后总有研不开的滓子。流去松香之法,在树根凿一小洞,点灯慢慢焚烧,则整个树干中的松脂因为受热都倾流而出。

    14-3-2 凡烧松烟,伐松斩成尺寸,鞠篾为圆屋,如舟中雨篷式,接连十余丈(图14-5),内外与接口皆以纸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数节,小孔出烟,其下掩土、砌砖先为通烟道路。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彻尾。靠尾一、二节者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若近头一、二节,只刮取为烟子,货卖刷印书文家,仍取研细用之。其余则供漆工、垩土之涂玄者。

    【译文】

    烧松烟时,将砍伐下的松木截成一定尺寸,再在地上用竹条作成圆顶棚屋,形状像船上的雨篷,逐节接连成十余丈长。其内外与接口处,均以纸及席子糊固。每隔数节便留一小孔出烟,竹棚下接地处要盖上泥土,里面砌砖时要事先留出烟道。将截短的松木放在棚内燃烧数日,停烧,冷却后进去扫刮松烟。烧松烟时,点燃松木与放烟都是从头节开始,再逐节进行,一直到尾节。尾部的一、二节中结成的是清烟,是制作优质墨的原料。中部各节内为混烟,用以作一般墨料。最前面的一、二节内,只能刮取烟子,卖给印刷书籍的坊家,仍要研细使用,其余则供漆工、粉刷工做黑色颜料使用。

    14-3-3 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精悫。其和胶之后,以槌敲多寡分脆坚。其增入珍料与漱金、衔麝〔1〕,则松烟、油烟增减听人。其余《墨经》〔2〕、《墨谱》〔3〕,博物者自详,此不过粗记质料原因而已。

    【注释】

    〔1〕麝:有蹄目鹿科牡麝Moschus moschiferus腹部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上等香料。

    〔2〕《墨经》(1100):宋代人晁贯之所著,全一卷,叙述墨锭的源流及制造。

    〔3〕《墨谱》(1095):宋代人李孝美著,三卷,论采松、烧烟及制墨甚详。

    【译文】

    将制墨的松烟放入水中久浸,以浮沉情况区分精粗。松烟与胶调和固结后,以捶敲打,根据敲击的多少区分坚脆。至于向墨中加入珍贵材料与烫上金字、填入麝香,则松烟、油烟都可随意加多加少。其他问题均载入《墨经》、《墨谱》,要求得到更多知识的人可自行研究,此处不过粗记原料、制法而已。

    14-4 附:诸色颜料〔1〕

    14-4-1 胡粉:至白色,详《五金》卷。黄丹〔2〕:红黄色,详《五金》卷。淀花:至蓝色,详《彰施》卷。紫粉:红色,贵〔3〕重者用胡粉、银朱对和,粗者用染家红花滓汁为之。大青:至青色,详《珠玉》卷。铜绿〔4〕:至绿色,黄铜打成板片,醋涂其上,裹藏糠内,微借暖火气,逐日刮取。石绿:详《珠玉》卷。代赭石〔5〕:殷红色,处处山中有之,以代郡者为最佳。石黄〔6〕:中黄色,外紫色,石皮内黄,一名石中黄子。

    【注释】

    〔1〕原书中本节没有标题,是译注者补加的。

    〔2〕黄丹:又称铅丹,四氧化三铅Pb?O?,红黄色粉末。

    〔3〕涂本误“责”,今改贵。

    〔4〕铜绿:铜青,各种碱式醋酸铜的混合物。绿色的化学式为CuO·2Cu(C?H?O?)?,蓝色的为(C?H?O?)?Cu?O?。

    〔5〕代赭石:土朱,赤铁矿矿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O?,因代县产品最佳,故称代赭石。

    〔6〕石黄:又名石中黄子,含三氧化二铁的黏土。

    【译文】

    胡粉:颜色最白,详见《五金》章。黄丹:红黄色,详见《五金》章。淀花:深蓝色,详见《染色》章。紫粉:红色,贵重的用胡粉、银朱对和,一般的用染坊的红花汁作成。大青:深蓝金,详见《珠玉》章。铜绿:深绿色,用黄铜打成薄片,涂上醋后藏于米糠内,借其微热,再逐日从铜片上刮取。石绿:详见《珠玉》章。代赭石:粉红色,山中处处有之,以山西代县所产的最好。石黄:中间是黄色,外表是紫色。因为石里面是黄色,又叫“石中黄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