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丹青〔1〕第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4-1 宋子曰,斯文千古之坠也,注玄尚白〔2〕,其功孰与京哉?离火红〔3〕而至黑孕其中,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造化炉锤,思议何所容也。五章遥降〔4〕,朱临墨而大号彰。万卷横披,墨得朱而天章焕。文房异宝,珠玉何为?至画工肖像万物,或取本姿,或从配合,而色色咸备焉。夫亦依坎附离〔5〕,而共呈五行变态,非至神孰能于斯哉?

    【注释】

    〔1〕丹青:出于《周礼·秋官·职金》:“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此处丹青指朱与墨。

    〔2〕注玄尚白:出于《汉书·扬雄传》:“时[杨]雄(前53——后18)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白也,或嘲雄以玄尚白。”“玄”指黑色或墨迹、著述,“白”指白色或白丁,“以玄尚白”谓无官无位而从事著述。作者引此,意指在白纸上写黑字。

    〔3〕离火红:按《周易·说卦》:“离为火。”此处指赤火。

    〔4〕五章遥降:五章指青、赤、白、黄、黑五色。此处指朝廷降下的五色笺敕诏。

    〔5〕依坎附离:按《周易》,坎指水、离指火,此处译为“借水火之力”。

    【译文】

    宋子说,古代文化遗产之所以千古不灭,靠的是纸墨的文字记载,其功用实无可比拟。松木和桐油在赤火中烧出黑烟,制墨原料就孕育其中。白色水银烧炼后,变成红色银朱,成为作书画的材料。物质烧炼后所产生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朝廷颁至各地的五色笺敕诏,因皇帝用朱笔在黑字上作了御批,而使重大号令得以传布。披阅万卷图书,在书上用朱笔加以批注,而使本来佳作更放光彩。这样看来,朱、墨实为文房之异宝,珠玉岂能相比?画家描绘万物,或只以墨作画,或以朱、墨及其他颜料配合,画成各种彩画。朱墨与颜料的制备须借水火之力,而共同呈现于五行的变化之中,如果不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力,谁能做到这些?

    14-2 朱

    14-2-1 凡朱砂、水银、银朱,原同一物〔1〕。所以异名者,由精粗、老嫩而分也。上好朱砂出辰、锦今名麻阳〔2〕与西川者,中即孕汞〔3〕,然不以升炼。盖光明、箭镞、镜面等砂,其价重于水银三倍,故择出为朱砂货鬻。若以升汞〔4〕,反降贱值。唯粗次朱砂方以升炼水银,而水银又升银朱也。

    【注释】

    〔1〕朱砂或称辰砂Sinabar,是天然硫化汞HgS,银朱是人造硫化汞,二者化学成分一致。但水银是元素汞Hg。

    〔2〕辰州:今湖南沅陵。锦州:今湖南麻阳之古名。

    〔3〕涂本作“”(hóng,或gǒng),与“汞”通用,今改为汞。

    〔4〕涂本误“水”,今改汞。

    【译文】

    朱砂、水银与银朱原本是同一物质。之所以有不同名称,是因精粗、老嫩的差异。上好的朱砂出于辰州、锦州今名麻阳与四川,其中就含有汞,但不用来制汞。因为朱砂中的光明砂、箭镞砂及镜面砂等价钱比水银还贵三倍,故选出好朱砂来出卖。如果用这些朱砂来炼制水银,反而降低价钱。只有粗的次朱砂才用来提炼水银,再用水银升炼成银朱。

    14-2-2 凡朱砂上品者,穴土十余丈乃得之。始见其苗,磊然白石,谓之朱砂床。近床之砂,有如鸡子大者。其次砂不入药,只为研供画用与升炼水银者。其苗不必白石,其深数丈即得。外床或杂青黄石,或间沙土,土中孕满,则其外沙石自多折裂。此种砂贵州思、印、铜仁等地最繁,而商州、秦州出亦广也。凡次砂取来,其通坑色带白嫩者,则不以研朱,尽以升汞。若砂质即嫩而烁,视欲丹者,则取来时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图14-1)。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跌取其上浮者,倾入别缸,名曰二朱。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图14-1 研朱砂、澄朱砂

    【译文】

    上等的朱砂,要挖土十余丈方可得到。开始露头的矿苗是一堆堆白石,叫朱砂床。矿床附近的朱砂有的大如鸡子。次等朱砂不堪入药,只供研磨作画与提炼水银用。次朱砂的矿苗不一定是白石,挖数丈即可得到。其矿床外或者杂带有青黄色石块,或者间有砂粒,堆满于土中,外层的砂石多自行破裂。这种朱砂在贵州思南、印江、铜仁等地最多,而陕西商县、甘肃秦州(天水)也有出产。开采次等朱砂时,如整个坑里都是色白而细嫩的矿石,就不用以研成朱砂,而是全用来提炼汞。若砂质虽嫩但闪有红光的,则取来放入大的铁碾槽中碾成细粉,然后在缸里用清水澄浸。经过三天三夜,将浮在上面的舀到另一缸中,名叫二朱。缸中下沉的,晒干后名曰头朱。

    14-2-3 凡升水银,或用嫩白次砂,或用缸中跌出浮面二朱,水和搓成大盘条。每三十斤入一釜内升汞,其下炭质亦用三十斤。凡升汞〔1〕,上盖一釜,釜当中留一小孔,釜旁盐泥紧固(图14-2)。釜上用铁打成一曲弓溜管,其管用麻绳密缠通梢〔2〕,仍用盐泥涂固。煅火之时,曲溜一头插入釜中通气插处一丝固密,一头以中罐注水两瓶,插曲溜尾于内,釜中之气达于罐中之水而止。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冷定一日,取出扫下。此最妙玄,化全部天机也本草胡乱注: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3〕。

    图14-2 升炼水银(从朱砂升炼出水银)

    【注释】

    〔1〕涂本作“”,今改汞。

    〔2〕涂本误“稍”,今改梢。

    〔3〕指《本草纲目》卷九《石部·水银》条引元代人胡演《丹药秘诀》云:“取砂汞法,用瓷瓶盛朱砂,不拘多少,以纸封口。香汤煮一沸时,取入水火鼎内,炭塞口,铁盘盖定。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连盘覆鼎于碗上,盐泥固缝,周围加火煅之。冷定取出,汞自流入碗矣。”其实这种方法虽不及作者所述蒸馏法取汞简便易行,然亦不可斥为“胡乱注”。

    【译文】

    提炼水银,或者用白嫩的次朱砂,或者用缸中舀出浮在上面的二朱,将朱砂与水拌和,搓成粗条。每三十斤装入一锅,用来提炼汞,所用柴薪也是三十斤。提炼汞的锅,上面还要扣上另一个锅,锅上正中留一小孔,旁边用盐泥封紧。锅上小孔与用铁打成的弯管相联,整个弯管都要用麻绳缠密,仍用盐泥封紧。点火时弯管的一头插入锅内通气接口处要严密封固,弯管的另一头插入装有两瓶水的罐内,锅内之气通到罐中之水而受冷却。共加火五个时辰(十小时),锅内的朱砂粉就都变成汞而布满于锅壁。冷却一日后,再取出扫下。此中道理颇为玄妙,包含着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全部奥秘。《本草纲目》注中说:“凿地一孔,放碗一个盛水。”那是乱注。

    14-2-4 凡将水银再升朱用,故名曰银朱。其法或用磬口泥罐,或用上下釜。每水银一斤,入石亭脂〔1〕即硫黄制造者二斤,同研不见星,炒作青砂头,装于罐内。上用铁盏盖定,盏上压一铁尺。铁线兜底捆缚,盐泥固济口缝,下用三钉插地鼎足盛罐(图14-3)。打火三炷香久,频以废笔蘸水擦盏,则银自成粉,贴于罐上,其贴口者朱更鲜华。冷定揭出,刮扫取用。其石亭脂沉下罐底,可取再用也。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2〕,出数借硫质而生。

    图14-3 银复生朱(从水银再升炼出银朱)

    【注释】

    〔1〕石亭脂:天然硫。

    〔2〕此处所述之法尽取自《本草纲目》卷九《石部·银朱》条引胡演《丹药秘诀》。

    【译文】

    有的朱砂是从水银再炼制成的,故名曰银朱。其方法是或者用敞口的泥罐烧炼,或者是用一上一下的两口锅。每一斤水银加入石亭脂硫黄制成的二斤,放在一起研细至见不到水银珠,用火炒成青色粒状,装入罐内。罐口用铁盘盖紧,铁盘上压一铁尺。用铁线将铁盘与罐底捆紧,再用盐泥封住所有接缝。下面用三根铁棒插在地上,鼎足而立以架起罐子。点火煅烧,约点燃三炷香所需的时间。在这期间,不断地用废笔蘸冷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