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唐代开始之科举社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唐代科举社会之特征

    唐代并非纯粹的农业社会,唐代社会的重点与特征亦不在商业。中国过去最出名的学者,都是有关地质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因中国有广大的材料,也可有新的发现。

    英国学者威尔斯著《世界史纲》一书,主张唐代时之世界史应以中国为中心。他曾采取傅斯年之意见,但并不精彩。

    德国曾有一学者,专门研究我国黄河的溃决,但在中国反而没有研究黄河的机构,实在使国人汗颜。又有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在日本“九·一八”侵华时来中国做研究。西洋人以纯科学的眼光来看黄河,只注重地形,但中国人知道,黄河并非天生有害。因古代中国崛起于黄河,论黄河为中国人之害只是近代之事。

    地是会变的,如香港已今非昔比,又如今日荒凉的陇海路,自徐州至开封一段,过去兴盛时出了庄周、张良等人。故研究黄河应知道黄河在历史上的变迁,研究历史学还得配上其他的学问。

    唐代社会可称“门第社会”,但并非有大地主,亦非有世袭贵族,此皆为唐代所无。我们可称唐代以前为“门第社会”,唐代以后为“科举社会”。

    社会兴盛时有教堂、贵族和城市,城市得势后有中产阶级。东周自迁移后,诸侯各管天下。西洋人经商是冒险的,是合伙用船,中国人的习惯则是不会合在一起做,社会必须有一中心领导力量。中国社会是由政府管控,故称“郎吏社会”,科举是中国社会之特征。

    二、宋代近代社会之特征

    自宋代起至近代可说是近代社会,唐以前可称为古代社会。

    中国社会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也很发达。中国特别不同之处,便是有城市,且是均匀散布的。这些城市一面是商业中心,另一面是政治中心。

    中国自秦以后,县城成为中国的政治单位,多数城市自秦代始已有了。城市的物资分发到农村,每一城市的四周是农村,是货物的集散中心。城乡互相依托,两者打成一片,城市是兼为政治与商业中心的。

    近代中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外国的商业发达,制成机器调换了我们的原料,故穷了,几乎要破产。

    中国社会是政治(指智识分子)控制经济。古代农村的士,三冬通一经书,“一冬”指一年冬天的3个月,三个农闲的冬季便可读通一经。中国少年15岁前学识字,《尚书》二十八篇、《诗经》三百首、《易经》六十四卦、《礼经》及《春秋》等,即15年可通“五经”,到时这青年尚只有30岁,即可应考做郎吏,甚至可以做宰相。可见中国社会非封建,其实这道理今天还用得着。

    做了宰相,年入2000石,但一个家庭一年用不完100石。由于宗法关系,做官的一家就会有独占性了。由于有独占性,所以有了郡望,此即唐代的门第社会,即是由农村出了郎吏。

    有的门第有传至一千年以上者,如山西闻喜裴家,尽管到宋代时已非门第社会。顾亭林先生曾去山西裴村,裴氏家族已有数千人,所以顾亭林说,封建势力可利用来造反。

    三、宋后中国农村新体貌

    宋以后的中国农村比起从前已有很大的变化。中国古代是封建制度,农村隶属于封建贵族。到封建制度崩溃,贵族消灭后,即变为士农工商的新社会,农民不再隶属于贵族,变成了自由农民。

    农民一家通常是五口至八口,所能耕之田最多百亩,其收入是有限的。因此农民的经济永远是不宽裕的,遇到疾病、死亡或灾荒就糟透了,只好出卖田地,因此就有兼并和剥削产生。政府原收三十分之一的田租,但买田者要他二分之一的田租,其中三十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