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虚字卷之八 转捩连字八之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转捩连字八之四

    【8.3】转捩连字者,所以反上文而转申一义也。

    【8.3.1】转捩连字中,「然」字最习用。「然」字义本状字。状字之「然」,用以落句,口然之而意亦然了。连字之「然」,用以起句,口虽然而势已转也。将飞者翼伏,将跃者足缩,将转者先诺,同一理也。故「然」字非转也,未转而姑然之,则掉转之势已成。此「然」字之所以为转语辞也。

    「然」字之借为转语,①有单用者,有衬以他字者,然或无衬,或有衬,其冠句首作为一顿以取势者则皆然。

    「然」字一顿,其无衬者,则乘势掉转;其有衬者,曰「然而」,曰「然则」,曰「然后」,曰「然且」等,则各视其所乘之势以定。

    「然」字无衬。

    [658]孟万下:然终于此而已矣。————「然」字一顿,以应上文平公之待亥唐如是也。下乃挺转,决其终于如此而已矣。

    [659]史高帝纪: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囊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三「然」字皆转词。②

    [660]汉陆贾传: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

    [661]史匈奴列传: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

    [662]汉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663]史秦始皇本纪: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664]韩雑说: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所引「然」字,皆冠句首。

    「然」字承上一顿,下文反转而欲作势者,则加「而」字。

    [665]孟公上: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然」者,然上文所云殷之难变与夫土地人民之众,「而」字则转言文王以百里而能兴,正与上文相反。

    [666]又公下:然而不胜者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67]史李斯列传: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668]礼三年问: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 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

    [669]史秦始皇本纪: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670]韩燕喜亭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671]又复上宰相书: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所引「然」「而」皆拆读。今人用「然而」二字则异是。③

    「然」字承上一顿,下文由是而另推事理者,则加「则」字。

    [672]孟公下: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然」者,然其所云失伍之士之当去也,「则」者,由士之失伍推及其人之失伍也。故「然」「则」两字,亦可拆读。④

    [673]孟万上:然则舜*喜者与?

    [674]庄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675]史李斯列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676]又刺客列传: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677]汉贾谊传: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

    [678]韩上张仆射第二书:然则毯之害于人也决矣。————所引「然」「则」两字,皆可拆读,同上。

    「然」字一顿以承上文,由是而继以他事者,则加「后」字。

    [679]孟告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者,明继事之词也。经籍最习用之。

    [680]孟梁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81]汉霍光传: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682]又司马迁传: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683]赵策: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684]秦策: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所引「然后」两字,皆以明事之先后也。而所以先后之者,则无以异也。

    有谓唐时往往以「然」字代「然后」者。

    [685]韩文论淮西事宜状云:事至不惑,然可图功。

    [686]又论变盐法事宜状云:事须差配,然付脚钱。⑤————两「然」字若曰「然后」,句调不谐矣,而句意则然也。

    「然」字承上一顿,既已如此,由是而或聊且为之者,或尚且不可者,则加「且」字。

    [687]孟公下: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然且」者,知其不可而聊且至也。

    [688]孟告下: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

    [689]又:一战胜齐,遂意有南阳,然且不可。————所引「然且」者,犹云「如是而尚且不为不可」也。

    至[690]庄子秋水云: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此「然且」者,亦「如是而尚且」之谓也。

    [691]榖梁昭十三年云:失德不葬,弒君不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此「然且」者,即「如是而聊且葬之」之谓也。

    [692]韩非子难言篇云: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犹云「如是而尚且」之谓也。

    更有「然故」为承者。

    [693]礼少仪云: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此则既然上文,而申言其故也。「然故」两字,最见于诸子之书,今人用者盖寡。

    又有以「然乃」为转者。

    [694]史记淮阴侯列传云: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然乃」者,犹云「既已贫无以葬,而反觅善地」也。

    总之,「然」字非转语辞也,⑥不过一顿,借以取势。至下文如何转接,则以续加之字为定。

    ○1「语」原作「说」,今从章氏校改。

    ○2此「转词」即前文「转语辞」略去「语」字而又以「词」易「辞」,遂与句子成分之「转词」混淆。

    ○3④ 马氏主张「然」与「而」、「然」与「则」皆应读断,本书标点仍依从今时习惯,未加逗号。

    ⑤ 章云:两例幷见助字辨略卷二,云:‘诸「然」字并是「然后」,疑当时方言如此,故文移皆省去「后」字也。’今案:刘氏之说甚是,「然」作「然后」用,唐宋习见。

    ⑥ 本节开始说:‘此「然」字之所以为转语辞也。’而此处又说:‘总之,「然」字非转语辞也。’前后抵牾。

    【8.3.2】乃字用作「然后」「而后」之解者,则为继事之辞。用作「于是」之解者,则为言故之辞。而皆位于句首。不此之解,则非连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