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一切位圆融不碍行布故说后诸位即是初中之一切也如初下以初例后也意谓初既具后后亦具初前后相收方显融通位相矣。

    问若初即具后至不得初耶。

    释曰若初下印初具后亦可下难后具初既不下例难初后得则初后皆得不得则后初皆不得何以故初后不相离故。

    答实尔但以至而不得初也。

    释曰初印许问辞故云实尔但以下答初具后是故下答后具初也。

    问若尔云何至阶降次第。

    释曰由上前后互具则降次难分故有斯问。

    答以此经至不相违也。

    释曰初总标一约下别列但以下双融无碍言安立诸位者据其因门缘起说故不同诸教权设安立耳一约相就门者谓约其差别义相就彼教门不乖诸说故云寄同三乘等二约体就法者谓约其实体就于本法实德圆彰故云前后相入是别教也此犹分相但以下显其该摄融通准知。

    问若尔是初至满心等耶。

    释曰蹑前具后难初信心意谓若初具后应是初心何故第十满心方论具后。

    答若自别教至但是行故。

    释曰约本乘寄位以答是以本乘则初心正觉念念皆成寄位则十信道圆行成入位虽寄彼位成乃顿成故云一时得此一切诸位既同彼位故约满心方得位名。

    问若尔应言至何名信满。

    释曰蹑前得入位处名佛之义。

    答由信成至余义准之。

    释曰虽登初位功由行成故约功能但名信满。

    第四修行时分至三僧祇劫。

    释曰上来功成历位且位必涉时故此次之若依下约教辨三根中下有迟速上根唯三祇言谓於一生种解脱分者小乘资粮时也解脱即涅盘分即是其因此时种因故也随顺决择分者加行之时也决择即见道之智分亦因也此时加功用行随顺趣入故也第三漏尽得果者谓无学究竟之时也此是其疾若有迟延者经六十小劫中根独觉根利时迪故涉四生百劫上根之佛劫满僧祇方显殊胜耳。

    此中劫数至三阿僧祇也。

    释曰示上劫之数量言此中劫数取水火等一劫为一数者谓辘轳小劫八十增减坏劫之中前十九劫坏有情后一劫坏器界故劫章云十九从多坏有情二十一劫唯论器尔时大地并炎耀三千世界猛火聚此中本数则是八十增减之终有水火灾然后十十倍增至千六十为一僧祇余二例此故云依此以数三阿僧祇。

    问何故下根至乃多时耶。

    释曰下局三生上经无量此极相违故成此门。

    答能於多时至是故多也。

    释曰根胜时延方显难行之行耳。

    又依婆沙至余如彼说。

    释曰先标二释释中谓戒定慧等者更等解脱知见即见五分法身欲证此身须经时劫故列四时阿僧祇此云无量劫波云时分言有漏四波罗蜜者谓漏是失漏也不足之义四波罗蜜即六度前四也显此教劣故不能六度齐修二於百劫修相好业者此教偏修福分也三出家苦修禅定者六度后一亦智分偏修余可准知。

    若依始教至经三僧祇。

    释曰明时定虽三祇同小而数量乃延促不同故示之云。

    但此劫数至三阿僧祇。

    释曰初拣二征此取下示相言此取水火等大劫者更等於风三灾重复而论故言大也故劫章云先生后舍故应知日月岁年小劫收增减二四六中摄方名大劫将为量水火风灾渐次行七火灾后一水灾七水灾后一风灾初二静虑风飘讫风火能坏第三禅第四静虑无能坏水火风灾以为数数不能及僧祇量即此大劫三无数菩萨将登正觉时以百千水火劫为本数展转倍倍增起至於无数文中显然可知矣。

    仍此教中就至阿耨菩提心。

    释曰约佛明劫以显遇圣进修之时不局水火之数也。

    又依本业经至一劫即成佛也。

    释曰百劫修相好业者云同小乘福智偏修故故云但是变化又以一偈者偈云天地此界多闻室梵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偏无等精勤说此一偈故超慈氏九劫以先成。

    问三无数劫至就化身说耶。

    释曰身违实行得不疑乎故伸兹问。

    答由此始教至作是说也。

    释曰三祇练行乃就化身者有四所以每一故字是一所以。

    若依终教至不约化说。

    释曰标仪指实感报湛然不同权宗约化相说。

    故法华云至阿僧祇劫。

    释曰证成实义故时劫难量义含不定耳。

    又经云我於至分别故也。

    释曰显权方便故托授记今此不然故上云经於无量劫耳。

    又亦无百劫至仍是化也。

    释曰拣其权小也初拣二征三释释中以小下明小乘行偏始教下引摄影似示化可知。

    此终教中至无别修也。

    释曰定为福体观为慧基依体发用定观双行因成果满两足齐圆故不假更修相好耳。

    二不定修至不可计数。

    释曰不定僧祇有二义者初义谓界类不同时劫亦别故不止於三也二据佛德无边时亦无限若言三祇盖应权该化者也。

    解云此中至定不定耶。

    释曰蹑权难实穷不定所以也。

    答前教生至故作此说也。

    释曰前教机生故限三祇而安心趣向此教根熟故示不定而胜进一乘是知圣人巧便也如此。

    若依顿教至余可准思。

    释曰时无别体依法而立此教法既离相故无别时分初正明一念者下释相。

    若依圆教至余准而思之。

    释曰初标二征三释谓诸劫相入等者即大劫与小劫相入长劫与短劫相即体用无碍念念圆融重重涉入如帝网珠以此之时徧彼之处故云该通耳仍各下示其行布历历之相也。

    第五修行所依身者。

    释曰标章也然则上文虽论行位履践时宜究其所依岂离身器故此次之。

    若依小乘至是实非化。

    释曰分段者谓分限形段未能兼亡此教从因至于果满皆此身故纵其化主亦是此身何以故依烦恼种而现故。

    若依始教至是化非实也。

    释曰此教声闻虽希心廓落留意大乘但以烦恼未除故受身粗显故亦说分段如来随机影似同受此身而非实报。

    若依直进至上有变易。

    释曰不经小圣径发大心故云直进言寄位等者谓七地已前皆属有为功用修习据此为粗故言分段八地已去无为法尔功用沉踪据此为细故言变易因移果易故言变易亦变粗为细易短为长故。

    二就实报至者是此义也。

    释曰初据惑正立二既有下约惑质定三故十下引经证成既言中阴岂非分段之身乎。

    问八地已去至分段之身耶。

    释曰前实报论其分段通贯十地故约八地以上菩萨永伏烦恼现行与罗汉而无殊应当变易焉得更受分段之躯。

    答若是凡夫至用以受生。

    释曰种子现行拣异凡圣受身故无违伏惑耳。

    故杂集论至留彼种子。

    释曰皆以随眠力故者种子也经生相续者分段生死也又梁摄下双拣凡小可知。

    解云圣人至身通诸位也。

    释曰解云下约其双拣凡小定其受身若言下牒难返质留惑为何彼既下挟彼顺此却成正义若约下纵其回心受身变易自属所知亦非烦恼种子。

    问若尔何故至受变易身。

    释曰蹑上八地已上亦依烦恼种子受分段身此与仁王圣教八地已上义极相违故兹问也。

    答此等为欲至略辨十门。

    释曰总答标章也。

    一说罗汉至约小乘教说。

    释曰一说下明因果同成位无差别何以故此教所谈於佛现老比丘相故如律下示出处度五人者谓始於鹿苑先度陈如等(云云)即云通别者六者皆比丘故又同坐等者同踞解脱床故当知下结教。

    二亦於佛地至分大小也。

    释曰初分大小如对下引文释成此中下约惑引摄言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者谓从初留惑终至果满其所知障最障菩提大智故於地地中分分而断直至菩提方究竟尽故比云顿也惑灭果成故云顿成罗汉及如来故或曰二障双断应独成佛何言罗汉此中下约惑示引摄之意云。

    三第十地至回二乘教说。

    释曰初分大小如涅盘下指所说即四依品也此寄下示其所以令其因位生不及之心欣趣大果故也兼取上门皆属引摄。

    四七地已还至及变易身。

    释曰初分大小如仁王下引经示相初示小相八地下示大相言远行菩萨者即第七地从初地住心远行至此功用边际故伏三界习者谓烦恼习漏现行永灭因亡果丧约此以同罗汉地权教大乘悲增者留惑祇至此地故分段身但齐於此便亡因果耳此寄下约位功用无功用而断大小也此约下依教显寄对据二障论二身也。

    五初二三地至出一乘法故。

    释曰该罗众行显位阶差初三地寄同人天四五地寄同声闻六地寄同缘觉七地已去寄同三乘菩萨既云已去该后诸地盖就彼权乘通相寄对说故尔也此知下指经料拣。

    六世间二乘至分相而说。

    释曰此章寄对大同前又但於八地已去约无功用道寄同一乘显前七地皆属有为功用未得自在例皆三乘也如梁摄下指文示相。

    七於初地至比证分齐说。

    释曰约其证入超凡越小谓初地之人真俗双证故不同世间修禅伏惑亦不同二乘三昧偏折故如地论下指文拣显既言比证定知唯地上有证二乘之徒皆比观也。

    八地前三贤至退不退说。

    释曰实教三贤圆断惑染不同二乘偏真趣寂故云已过如起信论者指彼文明三贤之相也又仁王下却属十信之人故彼文云善男子初发信想恒河沙众生修行伏忍於三宝中生习种性十心谓信心精进心念心等是为菩萨能少分化众生已超过二乘一切善地清凉释云此之十心是习种性中为十住因开因异果故加此十知直达妄故过二乘此约终教退不退说者谓起信约不退超二乘仁王据退超过也。

    九信满心至约一乘说。

    释曰谓圆教十信功成顿该佛地逈异三乘故云即过一切等如贤首品者谓谈德业该收因果交彻故结云此约一乘说耳。

    十初在凡夫至及三乘说。

    释曰初发大菩提心遂即悲智双运已超小圣如智论说下指说处即是沙弥与罗汉同道而行沙弥忽发大心罗汉知其殊胜遂推让在前此通一乘及三乘者此二皆越小圣故也。

    由有如是至准此而知。

    释曰结上十门例余一切故云诸说等也此等寄对虽答受身之问其间亦有位超小圣而依止身同如本业七地受分段身等准知。

    若依终教至下断惑中说。

    释曰地前留惑受身者谓其贤位愿智劣故假惑受生资其智愿若至初地大悲摄化自在无方不假更留惑种即受变易亦不分彼分别俱生者谓妄惑无体焉可指陈粗细品类故起信束六染为二碍等若尔何故次云於所知障中又断一分等斯乃以通规而格其无断而断也此之粗品正便即是无明耳故深密以无明为粗重故。

    问若於地上至同事摄生。

    释曰菩萨受生益物盖由烦恼惑种资持既言初地永断故今难云云何大悲同事摄生则全乖四摄也。

    答若於地前至自在同生。

    释曰菩萨修因务於兼济若或教权位下愿智未充要资惑种今此希奇无方设化不复更存耳。

    问如说八地至此义云何。

    释曰权教菩萨初地已去悲智不同悲者留惑润生受分段身智者伏断进求受变易身若至八地悲智无殊故今但云如说八地已还也彼既偏增与今何异故云此义云何。

    答如此所说至何名增上。

    释曰约实弹偏故曰良恐未然何者下征释偏失先释悲增之失失於爱见纵悲下先纵悲智双运次夺云尚不名增上何况劣慧所资乎若智增下释智增之失失於沉空合有纵夺之破文略例前故也。

    以诸菩萨至有增减耶。

    释曰以诸下明无住大行如车下约喻显双修言菩萨从初等者谓始自发菩提心即悲智双运由是有悲故异小乘之滞寂有智故异凡夫之漂流不同斯二故行成无住耳。

    当知由此至互增上也。

    释曰约教定二死言始终粗细异故有二生死者谓但约烦恼之粗受其分段所知之细受其变易非于悲智之互增矣若尔非唯实教双修抑亦权宗亦不可偏上也。

    若言彼智至无差别也。

    释曰牒救纵夺谓此救云向弹不可论其悲智增上且智增菩萨有小乘习怖畏旧习以智永伏故说增上有何过耶若於下约地前此观劣行以纵之初地已上下约证智胜行以夺之与夫弹偏义成一揆皆地上故故起信下唯证实教可知。

    又此教中至亦如下指。

    释曰言亦如下指者寄惑显位第八门中明也故彼文云以四障习寄显地上四位四定四德四报等(云云)。

    若依顿教至室利分说。

    释曰位既不立身又不存意唯灵寂耳。

    若依圆教至於因位故也。

    释曰此教所谈不分变易分段身相者谓博地圆机顿除障染圆造难思惑无渐破之殊身无粗细之异故善财一生穷因究果也。

    问何故此中至余准而知之。

    释曰初问二答答中指世界性等微细身相类同变易何故唯论分段但以下克教示迷悟迷则一迷一切迷故总就过患以为一际悟则一悟一切悟故信满顿翻彼际。

    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五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