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五

    霅溪普静沙门 道亭 述

    第三行位差别至三明行相。

    释曰圣人之大宝曰位若无此位行无由成故此次前种性修习之后也言差别者约总则五教差别约别则当教差别以诸位不同故於诸下开章总示。

    初者依小乘至广如小乘说。

    释曰言初者牒位相也有四下列位方便有七种谓总想念别想念五停心并暖顶忍世第一亦分远近之异见则须陀洹道修谓二果向已去及究竟乃罗汉功圆十二住者即合四果等共成十二住十二住者一声闻自种性住二入正未越次取证方便住三越次取证住四得不坏净味圣戒转上漏尽住五依增上戒增上意学出生住六七八得真谛智增上慧学住九观察生无相三昧住十究竟无相住十一解脱学相住十二一切种阿罗汉住十一地者一五趣杂居地此即欲界二初禅生喜乐地三二禅定生喜乐地四三禅离喜妙乐地五四禅舍念净地上四即色界六空处地七识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非想处地此即无色界更加未至定地与灭受想地也广如下指说处则毗昙等论也。

    二不退者至彼诸论说。

    释曰谓谛缘伏断或定或慧种种现相等。

    问何故小乘至不待说也。

    释曰原其分教盖为混滥故指陈圣意且小乘异大居然不同更何分训故此略明。

    若依初教至故不在后也。

    释曰言施设回心教者谓转彼小心令希大果故明位相多分影同令其欣趣有不同者贵图胜进故也於中亦但下影同又亦说下胜进又彼下出胜进所以乾慧等十地义见古今立教中言又彼佛果不在十地外者释其乾慧等十佛地之意所以其佛不超地中盖为引小故云以引彼故方便同彼何以故以二乘人下释是故二乘证圣既即现身故佛果不超地外方为引摄耳。

    又此位相至彼毗昙等耶。

    释曰瑜伽等据三乘而说毗昙约愚法而明未穷此理故此而问。

    答不同相至声闻乘也。

    释曰有二义意下示义正答初一随根后一引摄故此既下进退揩定且退非愚法声闻进非大心之士定属权乘分位故云即知等也。

    二为直进人至前四方便故。

    释曰不涉小乘而来故云直进言十地差别者谓欢喜地等又以十地通前以为十二住义者瑜伽云一种性住谓彼菩萨性自仁贤性自成就菩萨功德任持一切佛法种子二胜解行住谓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清净意乐所有一切菩萨行是三极喜住四增上戒五增上心六七八三名增上慧分成三种谓六觉分相应增上慧住七诸谛相应增上慧住八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九无相有功用十无相无功用十一无碍解十二最上菩萨住十三最上如来住言十二住就菩萨说加后如来为十三住第二即是三贤第三已去如次十地也何以故者征其十二住之由为影似小乘故者释良以小乘亦有十二住故此既引摄故影似彼又彼地前下总将资加二位影同方便四位。

    是故梁摄至见等同前。

    释曰如须陀洹下以菩萨四十心影彼道前四方便证成前义又亦下通将大乘五位影彼小乘五位何以故欲回彼心故作如是说。

    问何故此教至小乘等耶。

    释曰名数相影有不同者故云多分谓总同而别异也。

    答为随方便至彼不名引故。

    释曰为随下总答若全下出同异之相引摄之意也。

    问若引二乘至假似彼小耶。

    释曰印小疑大义极相违盖由相混大小宁殊。

    答有二意至此为始教也。

    释曰一以下义含与夺与故机浅似彼夺故而义理仍别所以别者谓造修伏断显理皆殊也。

    即如何义至得般涅盘。

    释曰瑜伽此云相应心境解行因果悉相应故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数数取於余趣故言云何已成就者问其进修之人也谓诸下约三品成就以答言下品者是七方便人故有犹往恶趣之说未能证入等中品者初登见道加行不退即能证入犹未究竟故不般涅盘上品者修道已上终至无学非唯证果亦般涅盘耳涅盘此云圆寂。

    如说声闻至三种成就。

    释曰影似正立言亦者对彼之辞也。

    故彼论云至上品成就。

    释曰言胜解行地名下品者即是三贤十二住中当第二胜解行住此教所谭贤位有退故次云犹往恶趣住净胜意乐地名中品者即从初见道至于远行地终住堕决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者八地至毕竟位也其行不退故云决定也。

    若菩萨住至可准而知。

    释曰贤位加行但能伏惑未登见道犹有退期此尽下约三无数劫以配三品成就如是下例余分品故云上意也。

    二不退者至三乘人也。

    释曰声闻至苦忍者谓见道位中苦谛之下忍智起时即证生空更不退转缘觉至世第一法者为根稍利故方便终心即便不退菩萨至十回向者谓加行智智起勇猛趣求即无有退也当知下通妨谓有妨云二乘菩萨历然不同何以皆就一处而论不退耶此通云当知等也。

    亦可菩萨至劫如是等也。

    释曰前据佛性上贤不退此约瑜伽三贤皆退何以尔者谓前约胜行此论见真故各成不退之义耳。

    三明位中至名胜解行住。

    释曰胜解行住菩萨者正明三贤造修之行相也言转者从种性转入此中也何行何相者问或时下示相总名顺决择分善具足聪慧於其诸法能受能持者谓四寻思观寻思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也於其义理堪能悟入者谓如实徧知名等四离识及识非有名如实智故也或於下顺解脱分善也故唯识云所修胜行其相云何略有二种谓福及智又云且依六种波罗蜜多通相皆二大乘法师解云并名为福皆名为智与智俱行助成智业皆名为智与福俱行助成福业并名为福此依助伴通相出体既以六波罗蜜而为其体故此中亦不出六度之相也或於一时不能如是非定也或於一时具足忆念而定也或於一时成於妄类下非施也如实引发下而施也或时虚弃下非智而智也或於一时於大下精进非精进也由内意乐下智慧也或於一时闻说下忍辱非忍辱也亦是五怖畏故如是等类者通结菩萨六波罗蜜之相皆有进退之相者唯识云此位未证唯识真如依胜解力修诸胜行止观力微故也。

    解云此是至皆如彼说。

    释曰指中间而例初后也如上行相望前则胜望后则劣何以故比证不同故。

    若依终教至见修等名说。

    释曰此教熟故不影似小乘但直明菩萨十地之差故不分便见修之异耳。

    又於地前至未得不退故。

    释曰又於下分行位之别三贤名位邻极亚圣故十信名行不入位者有四义故一进退不定故二杂修十心无定阶降故三未随法界修行广大行故四未得法身显佛种性故问始教劣十信尚得名位此教渐胜翻名行耶答前教权影彼小故得称位此教称实要分行位之殊故但属行也。

    本业经云至广如彼说。

    释曰未上下先定其非位何以故但十心杂修故也又云下正明信相言始从凡夫地者悠悠中也值佛菩萨发菩提心者方名十信观行菩萨是人下示其行相言信想者谓希欲观想言未有其所证故次云亦名假名等也谓信进等者更等取念心慧心定心施心戒心护心愿心回向心是为菩萨能少分化众生已超过二乘一切善地一切诸佛菩萨长养十心为圣胎此之十心是习种性中为十住因开因异果故加此十耳。

    又仁王经至及凡地耶。

    释曰仁王云习忍者彼经说从习忍至金刚顶皆为十三法师依持建立经文牒释繁广此忍之相即发无上菩提心常修三界一切念念皆不净故得不净忍观门住在佛家修六和敬故无有退今此忍前行十善者正当十信未获所证故有退谓值胜缘则进值劣缘则退故喻随风东西耳在此下定其未入僧祗入十住位下克不退位同初习忍准知。

    设本业经至得不退也。

    释曰设本下纵难释通也谓有难云本业经中第六正心住犹有退转何以上云故十住初即不退堕此是据经纵难起信下约论释通云为慢缓者策励其心故故示现退也若乃克实则初住即便不退。

    其行相者至广如彼说。

    释曰此是解行发心之行相也於初位中破无明分证法性故云少分得见法身能於十方八相成道显其化用由体而兴又以愿力受身者谓三心大愿显现胜身故不同凡愚随业系缚受种种身又位三昧亦得少分见於报身佛者言其未得自在也是故定善则睹胜相散心祇见应躯故不同地上长居受用每觌报身耳其所修下顺性行檀可知。

    又梁摄论至倍前准知。

    释曰十解名圣人菩萨者谓十住以解为体圣者正也冥同正理故又无漏正法得之於心故名圣也由是证知此位菩萨分有所证验彼十信名凡定当观行耳。

    是故当知至差别显矣。

    释曰将此中教之地前校初教之地前优劣天隔也。

    问此教岂至不假似彼也。

    释曰初问二答答中所引二乘亦是纯熟等者谓定性二乘无性阐提悉皆成佛既皆成佛故不分品位各令证也故不似彼。

    若依顿教至即是颠倒故。

    释曰若依下约教遣拂以离相故者出所以一念下示证入若见下斥情见决不可以立位也。

    若寄言显至如是等也。

    释曰若寄言显者谓寄托无次第之言显彼离相绝阶差之教故引楞伽云初地即八地此语略而未周故彼经第四长行云大慧於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颂中有七偈后二偈明不立地云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五为第六无所有何次解云初之七句约义配同最后一句据理都泯十地则为初者同证如矣初则为八地者初地不为烦恼所动同不动矣第九为第七者第九同第七无生忍矣七亦复为八者纯无相观与八同矣第二为第三者同信忍矣第四为第五者同顺忍矣第五为第六者第五地中获三慧光第六地中得胜般若同慧义矣无所有何次者颂上经文於第一义无次第相续等今此文中上句略举约义同中一句之要下句则据理都泯莫见寄言便认有位思益文显易了。

    若依圆教至此方便故。

    释曰初依教开义一摄下列而释之谓前之四教所明行位或大或小或渐或顿并是随机阿含施设皆为此教之前相故此中同时该摄耳。

    二据别教至故圆融故。

    释曰初约教标位谓始下正名行布圆融行布故六位不同言六位者若前开十信后合等觉若后开等觉前合十信皆六位也圆融故随得一位得一切位何以故者征圆融之相申以下就义释通每一故字即为一义初六相义二主伴是十玄义三相即约体四相入约用五圆融约法界总以融通故诸位历历而相收也。

    经云在於至是此义也。

    释曰据经示义初据经是故下示义又以下明因果交彻於一一位上者彰其融通自在是故以因取则皆因故即是菩萨以果取则皆果故即是佛纯杂无碍隐显齐成耳。

    二约报明位至性起品说。

    释曰对昔因而显现事故云约报明位相但有下别列而释相谓无尽法门约法成金刚种举喻如性起品说者彼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销不与肉身同住要穿肉身至金刚际如来圆满无尽法门亦复如是若有见闻不与烦恼同住要穿妄法至无为际等此即见闻位也。

    二成解行位至亦是此义也。

    释曰成解行位者由昔因种胜故今生造解成行也谓兜率下指人以示相从恶道出者谓此天子当时闻法由戒缓故堕阿鼻狱因乘急故从恶道出生兜率天天鼓发声即便忏悔顿超十地故云即得离垢三昧等此即地中之正受耳小相品说者同唐经随好说也又如善财始从十信等者即寄位修行相也一生一身下谓因位穷终最后之善友故清凉云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

    三证果海位至说当见我也。

    释曰证入生也谓如下约人示相则是善财摄德成因之友既摄前差则之德以成一因便表果居后位故云我当来成正觉耳当知下约义以释准前可知虽后位属其果海为对因位以明故并皆报位摄也。

    三约行明位至世界海等。

    释曰正明胜相显其智用也谓自分则据其当位胜进则趣后高深此门下指人位其身等者谓依正并显言依报则世界性上显相弥多论正报则位显轮王福分不少皆表其胜也得普见者彰其智用穷于无尽耳。

    若三乘肉眼至皆亦如是。

    释曰举劣显胜也若三乘下举劣又彼下显胜言肉眼唯见三千世界内事者谓三乘宗中所论肉眼但见障内色故故古德云肉眼碍非通若见下返质言又彼能於一念中等者谓示智用难思摄机成大益故故皆至离垢定前耳一念既然余念皆尔故云念念斯乃益物无穷方见普贤之行。

    其福分至因门示故。

    释曰前智皆福二足齐彰是以定为福体故众德咸成言感一锭光玻璃者谓此菩萨福智既备故一即具多若彼玻璃明鉴远近齐照故还源中有锭光玻璃显现等事也当知下克位以约因门示故者拣彼果海位是不可说示耳。

    若约信满至乃至广说。

    释曰若约信满得位已去者谓行成入位也所起行用皆遍法界者谓显一证一切证故行用无方如经下示福分又云下明体用谓不离是其体能现等是其用又於下现微细八相等事已见上文并可思之。

    是故当知至如是说也。

    释曰毕竟而拣也言是故当知者指上一乘行位与彼三乘者对权拣显也何以故者征其不同以三乘下释成逈异则随机摄化安立教相有此差别若乃究其实证唯在一乘圆融具德故清凉云前四教因中则有至果全无此义学人不可不思。

    问前终教至与此何别。

    释曰用同一位而起故蹑终以难圆请试陈之。

    答彼於此位至该六位故。

    释曰答其位同而用别是故终教虽不退位中以三昧定冥同真际依证起用八相示成由分显故於后诸位未得自在言以未得故者谓与之则当位当教分用夺之则阿含施设故云未得但是暂化耳此则不尔下明其圆教一证一切证故同时起皆以得故者言其实证初心正觉是实行欤一舍多德该六位焉。

    问义既不同至起此用耶。

    释曰蹑上终圆之异还疑信成就发心位中同时用起。

    答为欲方便至先作此说。

    释曰良以一乘之道高不可仰深不可窥故寄彼乘同位发用令其信伏后趣上乘故作是说。

    问既一位至后诸位耶。

    释曰牒上圆融疑后行布故云何须更说。

    答说后诸位至初后亦尔。

    释曰行布是教相施设圆融是理性德用谓行布不碍圆融故上一位中有一切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