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精华(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劉言史

    言史邯鄲人,與李賀同時,歌詩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能比,亦與孟郊友善。初客鎮冀,王武俊奏爲棗强令,辭疾不受,人因稱爲劉棗强。後客漢南,李夷簡署司空椽,尋卒。歌詩六卷,今佚。

    長門怨

    獨坐爐邊結夜愁,暫時恩去亦難留。

    手持金箸垂紅淚,亂撥寒灰不舉頭。

    〔釋〕一種怨抑之情涌現紙上,亦宫怨詞中另一種寫法。

    長孫佐輔

    佐輔德宗時人,詩號《古調集》。

    尋山家

    獨訪山家歇還涉,茅屋斜連隔松葉。

    主人聞語未開門,繞籬野菜飛黄蝶。

    雍裕之

    裕之,貞元後詩人也。存詩一卷。

    蘆花

    夾岸復連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渾似雪,無處認漁家。

    農家望晴

    嘗聞秦地西風雨,爲問西風早晚回。

    白髮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釋〕秦地西風則雨,故望西風勿來。此詩中兼存當時農諺。

    宫人斜

    幾多紅粉委黄泥,野鳥如歌又似啼。

    應有春魂化爲燕,年年飛入未央棲。

    宋濟

    濟,德宗時人,與楊衡、符載同棲青城。存詩二首。

    塞上聞笛

    胡兒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閒。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釋〕《梅花落》,本笛中曲也。詩人言吹笛則梅花落者甚多,李白《觀吹笛》詩有“十月吴山曉,梅花落敬亭”,又《黄鶴樓聞笛》詩亦有“黄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蓋習用已久,不以爲非也。

    劉皂

    皂,貞元間人。存詩五首。

    長門怨

    宫殿沉沉月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

    〔釋〕《唐詩紀事》又有一首,云《韋莊集》載皂作,《萬首絶句》作劉媛詩,今録入列女詩中。

    徐凝

    凝,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存詩一卷。

    廬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釋〕此詩爲凝得意之作。後蘇軾游廬山,見凝與李白詠瀑布之詩,作一絶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爲徐凝洗惡詩。”以徐比李,固是小巫見大巫,然亦風氣漸衰所致,盛唐雄渾宏闊氣象一變而爲韓愈之奇險,再變而成白居易之刻露。奇險之極,則有盧仝之怪僻;刻露之極,則有徐凝之粗率。其間復有浮艷與冗漫之作,而唐詩遂衰矣。

    蠻入西川後

    守隘一夫何處在,長橋萬里只堪傷。

    紛紛塞外烏蠻賊,驅盡江頭濯錦娘。

    〔注〕烏蠻:《唐書·南蠻傳》:“兩爨蠻……自彌鹿、昇麻二川南至步頭,謂之東爨烏蠻。”

    〔釋〕此詩責守土者不能御賊,致人民被掠也。

    張碧

    碧字太碧,貞元時人,孟郊甚推許之。

    農父

    運鋤耕劚侵星起,隴畝豐盈滿家喜。

    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抛妻子。

    〔釋〕此二十八字,説盡當時勞動人民被剥削之苦。

    孫革

    革一作華,憲宗朝官監察御史,存詩一首。

    訪羊尊師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釋〕此詩楊士弘《唐音》作孫革。或以爲賈島作,恐非。

    裴交泰

    交泰,貞元間詩人。

    長門怨

    自閉長門經幾秋,羅衣濕盡淚還流。

    一種蛾眉明月夜,南宫歌吹北宫愁。

    李德裕

    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也。以蔭補校書郎,拜監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再進中書舍人,未幾,授御史中丞。牛僧孺、李宗閔追怨吉甫,出德裕爲浙江觀察使。大和三年,召拜兵部侍郎。宗閔秉政,復出爲鄭滑節度使,逾年,徙劍南西川,以兵部尚書召,俄拜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贊皇縣伯。宗閔罷,代爲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鄭注、李訓怨之,乃召宗閔,拜德裕爲興元節度使,入見帝,自陳願留闕下,復拜兵部尚書。爲王璠、李漢所譖,貶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再貶袁州刺史,未幾,徙滁州。開成初,起爲浙西觀察使,遷淮南節度使。武宗立,召爲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太尉,封衛國公。當國凡六年,威名獨重。於時宣宗即位,罷爲荆南節度使。白敏中、令狐绹使黨人構之,貶崖州司户參軍卒。德裕少力學,善爲文,雖在大位,手不去書。《會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今存。

    登崖州城作

    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注〕崖州:《隋書·地理志》:“珠崖郡,梁置崖州。”

    李涉

    洛陽人。初與弟渤同隱廬山,後應陳許辟,憲宗時爲太子通事舍人,尋謫峽州司倉參軍,大和中爲太學博士,復流康州,自號清谿子。集二卷,佚,存詩一卷。

    潤州聽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注〕潤州:《唐書·地理志》:“潤州丹陽郡,武德三年置,取潤浦爲州名。”

    〔釋〕詩不言人驚而曰雁驚,所謂不犯正位寫法也。然有第二句“怨思長”,則人驚可知。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蕭蕭江上村,緑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釋〕《唐詩紀事》:“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涉贈一絶。”即此篇也。第三句作“他時不用相迴避”。又《全唐詩話》“李彙徵條”記彙徵游閩越,至循州,投宿一村莊。主人年八十餘,自稱韋思明,與彙徵談詩,至李涉詩,韋忽變色,自言弱齡浪遊江湖,結交姦徒,爲不平事,遇李涉博士贈一詩,因而改行。胡震亨《唐音癸簽》“談叢”第五不以彙徵遇韋一事爲實事,疑唐人作小説者所增益,然亦别無證據,未能推翻《詩話》所説也。謂盜爲夜客,甚奇。又按彙徵事出范攄《雲溪友議》。范謂“乾符辛丑歲客雲川,值彙徵,細述其事”。似非妄撰。

    過襄陽上于司空頔

    方城漢水舊城池,陵谷依然世自移。

    歇馬獨來尋故事,逢人惟説峴山碑。

    〔注〕于司空頔:于頔也。頔鎮襄陽頗驕蹇不法。方城:《左傳》:“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峴山碑:《晉書·羊祜傳》:“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賽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爲墮淚碑。”

    〔釋〕此涉以羊祜諷于頔也。

    陸暢

    暢字達夫,吴郡人。元和元年登進士第,爲皇太子僚屬,後官鳳翔少尹。存詩一卷。

    送李山人歸山

    來從千山萬山裏,歸向千山萬山去。

    山中白雲千萬重,却望人間不知處。

    楊敬之

    敬之字茂孝,元和初登進士第,擢累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閔黨,貶連州刺史。文宗向儒術,以敬之爲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

    贈項斯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

    〔注〕項斯:斯字子遷,江東人,詩一首見後。

    李紳

    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爲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短李。元和初擢進士第,補國子助教,不樂,輒去。李錡辟掌書記。錡抗命,不爲草表,幾見害。穆宗召爲右拾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敬宗立,李逢吉構之,貶端州司馬,徙江州長史,遷滁、壽二州刺史,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大和中擢浙東觀察使。開成初遷河南尹、宣武節度使。武宗即位,召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進尚書右僕射,封趙郡公。居位四年,以檢校右僕射平章事,節度淮南卒,贈太尉,謚文肅。存詩四卷。

    古風(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此二詩説盡農民遭剥削之苦,與剥削階級不知稼穡艱難之事,而王士禎乃不入選,但以膚廓爲空靈,以縹緲爲神韻,宜人多有不滿之論。

    鮑溶

    溶字德源,元和進士第。與韓愈、李正封、孟郊友善。詩集六卷、外集一卷,今存。

    宿水亭

    雕楹綵檻壓通陂,魚鱗碧幕銜曲玉。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廣寒宫裏宿。

    〔釋〕此詩寫水亭夜景,筆綵與月色同鮮。“魚鱗碧幕”,陂水也。“曲玉”,新月也。寫水月已佳,而“星月芙蓉”之句,更作渲染。詩至晚唐,漸矜琢句而氣象衰矣。

    隋宫

    柳塘煙起日西斜,竹浦風回雁弄沙。

    煬帝春游古城在,壞宫芳草滿人家。

    〔釋〕此詩於渲染景色之中見憑弔古迹之意,較他作但以一二物色表今昔盛衰者不同。

    漢宫詞(二首録一)

    月映東窗似玉輪,未央前殿絶聲塵。

    宫槐花落西風起,鸚鵡驚寒夜唤人。

    殷堯藩

    堯藩,蘇州嘉興人。元和中登進士第,辟李翱長沙幕府,加監察御史,又嘗爲永樂令。詩一卷,今存。

    關中傷亂後

    去歲干戈險,今年蝗旱憂。

    關西歸戰馬,海内賣耕牛。

    〔釋〕二十字中一片傷亂憂國之情。

    潭州席上贈舞柘枝妓

    姑蘇太守青娥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綉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釋〕《唐詩紀事》:“翱在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顔色憂悴。殷堯藩侍御當筵贈詩。翱詰其事,乃故蘇臺韋中丞愛姬所生女也。曰:‘妾以昆弟殀折,委身樂部,耻辱先人。’言訖涕咽,情不能堪。”翱與韋族姻舊,乃命更衣與夫人相見,並於賓客中選一士人嫁之。

    舒元輿

    元輿,婺州東陽人。元和中登進士第,調鄠尉,裴度表掌書記,拜監察御史,再遷刑部員外郎,改著作郎,分司東都。李訓與之相善,訓用事,再遷左司郎中。御史大夫李固言表知雜事。固言輔政,權知御史中丞,不三月即真,兼刑部侍郎。專附鄭注,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甘露之變,爲仇士良所害。

    贈潭州李尚書

    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脱蠻靴出絳帷。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注〕李尚書:即李翱。  文姬:《列女傳》:“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爲胡騎所獲,在胡中十二年。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於祀。”

    施肩吾

    肩吾字希聖,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隱洪州之西山。有《西山集》十卷,今存一卷。

    雜古詞(五首録二)

    郎爲匕上香,妾作籠下灰。

    歸時即暖熱,去罷生塵埃。

    憐時魚得水,怨罷商與參。

    不如山栀子,却能結同心。

    〔釋〕詩人代怨婦抒情者,或因此事乃古代社會上一大問題,或藉以抒寫自己之遭遇也。

    幼女詞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曉光詞

    日輪浮動羲和推,東方一軋天門開。

    風神爲我掃烟霧,四海蕩蕩無塵埃。

    〔注〕羲和:《離騷》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釋〕此詩殊有浪漫意味,絶句中少見。

    諷山雲

    閒雲生葉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門。

    賴有風簾能掃盪,滿山晴日照乾坤。

    〔釋〕此刺蔽明之詩也,所指何人則未知。

    夜笛詞

    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

    却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

    〔釋〕此詩言東家婦聞笛而生念遠戍之情,遂誤剪同心之花。設想甚工,閨怨詩之别開生面者。

    姚合

    合陝州硤石人。登元和進士第,授武功主簿,調富平、萬年尉。寶曆中,歷監察御史、户部員外郎,出爲荆、杭二州刺史,後爲給事中,陝虢觀察使。開成末,終秘書監。合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之。有《涵元集》十卷,今存七卷。

    晦日送窮(三首録一)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

    萬户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注〕《四時寶鏡》:“高陽氏子好衣弊,食糜,正月晦巷死。世作麋,棄破衣,是日祝於巷曰除貧也。韓愈作《送窮文》,窮鬼之名有五,曰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釋〕此雖文人遊戲之作,然亦可見古時風俗。

    窮邊詞(二首録一)

    將軍作鎮古汧州,水膩山春節氣柔。

    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

    〔注〕汧州:唐屬關内道,其領縣有汧源、汧陽。

    〔釋〕此美邊將能安邊也,故不爲寒苦之詞。

    楊柳枝詞(五首録一)

    葉葉如眉翠色濃,黄鶯偏戀語從容。

    橋邊陌上無人識,雨濕煙和思萬重。

    〔釋〕玩三四句似有士不遇之感。

    王叡

    叡元和後詩人,自號炙轂子。集五卷,今佚。存詩九首。

    祠漁山神女歌(二首録一)

    蓪草頭花柳葉裙,蒲葵樹下舞蠻雲。

    引領望江遥滴酒,白蘋風起水生紋。

    〔注〕漁山神女:《樂府詩集·吴聲歌曲》有王維《祠漁山神女歌》,題下引《述征記》:“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瓊,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姦,智瓊乃絶。後五年,超使將之洛西,至濟北漁山下陌上,遥望曲道頭有車馬似智瓊,果至洛,克復舊好。”又引《十道志》:“漁山一名吾山。”按《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徐廣注:“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魚山即漁山。

    〔釋〕此詩末句有《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意,蓋疑神降也。

    張祜

    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詞》得名。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嘗客淮南,愛丹陽曲阿地古淡有南朝遺風,遂築室種植而家焉。集十卷,今存二卷。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萬物看成古。

    千尋亭歷枝,争奈長長苦。

    〔注〕亭歷:郝懿行《爾雅》疏:“今驗亭歷實,葉皆似芥,三月開黄花,結角子亦微黄,味苦。”  争奈:怎奈也。“怎”字平讀,故假“争”字爲之。

    讀曲歌(五首録一)

    窗中獨自起,簾外獨自行。

    愁見蜘蛛織,尋絲直到明。

    〔注〕讀曲歌:《樂府詩集·吴聲歌曲》有《讀曲歌》,引《宋書·樂志》:“讀曲歌者,民間爲彭城王義康所作也。”按“絲”字《萬首唐人絶句》及《樂府詩集》均作“思”。疑與此體習慣用字不合。古辭如“石闕生口中,銜碑不得語”,“碑”隱“悲”字;又“朝看莫牛迹,知是宿蹄痕”,“蹄”隱“啼”字,又《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隱“憐”字,此詩則以“絲”隱“思”字,作“思”不合。

    宫詞(二首録一)

    故國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注〕何滿子:白居易《何滿子》詩自注:“開元中,滄州何滿犯罪繫獄,撰此曲進。四詞八叠,其聲甚哀。鞫獄者爲奏明皇,不許,竟坐刑。”

    〔釋〕《唐詩紀事》:“二章祜所作《宫詞》也。傳入宫禁,武宗疾篤,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諱,爾何爲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請對上歌一曲,以泄其憤。’上許。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殞。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温而腸已絶。’”按祜詩所詠乃何滿子事,“何”一作“河”。祜别有詠孟才人一絶,見後。

    孟才人嘆

    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宫中十二春。

    却爲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弔舊才人。

    雨霖鈴

    雨霖鈴夜却歸秦,猶見張徽一曲新。

    長説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内更無人。

    〔注〕雨霖鈴:《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雨霖鈴》,引《明皇别録》:“帝幸蜀,南入斜谷,屬霖雨彌旬,於棧道雨中聞鈴聲與山相應。帝既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爲《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獨梨園善觱栗樂工張徽從至蜀,帝以其曲授之。洎至德中,復幸華清宫,從官嬪御,皆非舊人。帝於望京樓命張徽奏《雨霖鈴》曲,不覺悽愴流涕。”  南内:《新唐書·地理志》:“興慶宫在皇城東南,開元初置。十四年又增廣,謂之南内。”按明皇自蜀回即居南内。

    華清宫(四首録一)

    紅樹蕭蕭閣半開,上皇曾幸此宫來。

    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注〕阿濫堆:《唐詩紀事》:“驪宫小禽名阿濫堆。明皇御玉笛,採其聲翻爲曲,且名焉。遠近以笛争效之。”

    集靈臺(二首録一)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宫門。

    却嫌脂粉污顔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注〕集靈台:《三輔黄圖》:“集靈台在華陰縣界,漢武帝造。”虢國夫人:《唐書·楊國忠傳》:“貴妃姊虢國、韓國、秦國三夫人同日拜命。”按此詩有誤作杜甫作者。

    馬嵬坡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塵土已殘香粉艷,荔枝猶到馬嵬坡。

    〔注〕馬嵬坡:《通志》:“馬嵬,在西安府興平縣西二十五里。”又《唐書·后妃傳》:“安禄山反,以誅國忠爲名。及西,幸過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荔枝:《楊太真外傳》:“上入行宫,撫妃子出於廳門,至馬道北墻口而别之,使力士賜死。……才絶,而南方進荔枝至。”

    〔釋〕以上所録五詩,皆以唐宫事爲題材,詞意有惋惜,有唱嘆,尤喜詠明皇與楊妃事,蓋唐運由盛而衰,此事乃其樞紐,詩人感慨所寄亦多在此也。

    悲納鐵

    長聞爲政古諸侯,使佩刀人盡佩牛。

    誰謂今來正耕墾,却銷農器作戈矛。

    〔注〕佩刀:《漢書·龔遂傳》:“爲渤海太守,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爲帶牛佩犢。’”

    〔釋〕唐自天寶亂後,内憂外患,戰事頻繁,致兵器耗損,乃銷農器爲兵器,於時農民失業,流亡甚衆,此詩人所以興悲也。

    陳去疾

    去疾字文醫,侯官人。元和十四年及第,歷官邕管副使。存詩十三首。

    西上辭母墳

    高蓋山頭日影微,黄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釋〕讀此詩末句,使人惻然。此等語乃從人子心腑中流出者。唐人絶句,此類作品不多見。

    李敬方

    敬方字中虔,登長慶進士第,大和中爲歙州刺史。大中時,顧陶集《唐詩類選》云:“李歙州敬方才力周備,興比之間,獨與前輩相近。家集三百首,簡擇律韻,八篇而已。雖前後夐絶,或畏多言而典刑具存,非敢避棄。”

    汴河直進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爲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注〕汴水通淮:唐代東南租(田賦)庸(勞役,不役者日出綾、絹等物)調(絹、綾、絁)各物以歲二月至揚州,四月以後始渡淮入汴。見《唐書·食貨志》。  東南四十三州:詩所指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各地。唐時行政區分爲若干州。此等州内勞動人民所生産之物,以各種名目,徵收聚斂,皆由淮入汴以供統治者之用。

    〔釋〕詩言汴水通淮固有利,然人民遭害亦相和。唐代徵收勞動人民生産品,或以國家徵税之規定,或以地方上貢之名目,或由地方巧立之私法,搜括殆盡,爲害已深,而水運之時,强徵民船,濫用民夫,窮年累月,不得休歇,弊民亦甚。故言東南各州人民之脂膏皆從此河吞食以盡,其爲害生民(唐人諱“民”故曰“生人”)與有利於國用亦正相同。相和即相同、相等之意。用和字與多字相協爲韻也。

    裴夷直

    夷直字禮卿,河東人,擢進士第。文宗時,歷右拾遺、禮部員外郎,進中書舍人。武宗即位,出刺杭州,斥驩州司户參軍。宣宗初,復拜江、華等州刺史,終散騎常侍。

    訪劉君

    擾擾馳蹄又走輪,五更飛盡九衢塵。

    靈芝破觀深松院,還有齋時未起人。

    〔釋〕此詩以喧、寂對寫以見意。

    朱慶餘

    慶餘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人。受知於張籍,登寶曆進士第。今存詩一卷。

    登玄都閣

    野色晴宜上閣看,樹陰遥映御溝寒。

    豪家舊宅無人住,空見朱門鎖牡丹。

    〔釋〕此以見富貴不常保,從旁觀者口中説出,可以警世之迷戀世榮者。

    閨意上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張水部:張籍也。籍曾爲水部員外郎。

    〔釋〕此託之新婦見舅姑以比舉子見考官。籍有酬朱慶餘詩曰:“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其稱許特甚,可見古人愛士之心。

    宫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並立瓊軒。

    含情欲説宫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釋〕玩詩意似有所諷,恐鸚鵡泄人言語,鸚鵡當有所指。

    過耶溪

    春溪繚繞出無窮,兩岸桃花正好風。

    恰是扁舟堪入處,鴛鴦飛起碧流中。

    〔注〕耶溪:《寰宇記》:“若耶溪在會稽東二十八里。”

    雍陶

    陶字國鈞,成都人。大和間第進士。大中八年自國子毛詩博士出刺簡州。

    蜀人爲南蠻俘虜(五首録二)

    但見城池還漢將,豈知佳麗屬蠻兵。

    錦江南渡聞遥哭,盡是離家别國聲。

    越巂城南無漢地,傷心從此便爲蠻。

    冤聲一慟悲風起,雲暗青天日下山。

    〔注〕南蠻:《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别種也。渠帥有六,自號六詔。”  越巂:《文獻通考·輿地考》八:“巂州,故邛都國,謂之西南夷,漢武開之,置越巂郡……唐置巂州,或爲越巂郡。至德二載没吐蕃,貞元十三年收復。大和五年,爲蠻寇所破。”

    〔釋〕《唐詩紀事》:“杜元穎爲西川節度使,治無狀。文宗大和三年,南詔蠻嵯巔乃悉衆掩攻戎、巂二州,陷之。入成都,止西郛十日,掠女子工伎數萬而南。至大渡河,謂華人曰:‘此吾南境,爾去國當哭。’衆號慟,赴水死者十三。”又載雍陶詩《别巂州,一時慟哭,雲日爲之變色》。按雍陶此詩所記乃大和三年事,《通考》所記爲五年南詔再入侵事。據史稱五年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索回南詔所擄百姓四千人還。又按杜元穎節度西川,因敬宗驕僻,元穎聚斂上供,削減軍食,軍民交怨,南詔蠻入侵,遂不能敵。

    天津橋春望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宫鶯銜出上陽花。

    〔注〕天津橋:《元和郡國志》:“天津橋在河南縣北。”  上陽宫:《唐書·地理志》:“東都上陽宫在禁苑之東。”

    杜牧

    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大和二年擢進士第,復舉賢良方正。沈傳師表爲江西團練府巡官,又爲牛僧孺淮南節度府掌書記,擢監察御史。移疾,分司東都,以弟顗病,棄官。復爲宣州團練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遷左補闕、史館修撰,改膳部員外郎。歷黄、池、睦三州刺史,入爲司勛員外郎,常兼史職,改吏部,復乞爲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卒。牧剛直有奇節,不爲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其詩情致豪邁,人號“小杜”,以别甫云。《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存。

    過勤政樓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惟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注〕勤政樓:見前劉禹錫《楊柳枝詞》注。千秋節:《明皇實録》:“開元十七年,百官上表請以八月五日爲千秋節。”按明皇以八月五日生。  承露絲囊:《唐會要》:“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群臣獻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又按《唐書·禮樂志》:“明皇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每千秋節舞於勤政樓下,後賜宴設酺於勤政樓。”

    過華清宫(三首録一)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注〕華清宫:《唐書》:“開元五年置温泉宫於驪山,天寶六年改爲華清宫。”  荔枝:《楊太真外傳》:“妃子生於蜀,嗜荔枝。南海荔枝勝於蜀者,故每歲馳驛以進。”

    華清宫

    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閒蕊暖泉香。

    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

    〔注〕朝元閣:《長安志》:“華清宫……其南曰飛霜殿……朝元閣。”

    〔釋〕前《過華清宫》詩寫天寶未亂前之華清宫,後一首則亂後歸來之華清宫也。行雲指貴妃,借用宋玉《高唐賦》“旦爲行雲”也。詩言妃子之靈不下朝元閣,玄宗但聽淋鈴之曲而傷感也。

    登樂游原

    長空淡淡孤鳥没,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注〕樂游原:《漢書·宣帝紀》:“神爵三年春起樂游苑。”顔注“《三輔黄圖》云:‘在杜陵西北。’”又《長安志》:“萬年縣樂游廟在縣南八里,亦曰樂游原。”  五陵:《文選》班固《西都賦》:“西眺五陵。”李善注“《漢書》曰:‘高帝葬長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陽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

    〔釋〕沈德潛評曰:“‘樹樹起秋風’,已不堪回首,況於無樹邪!”按此登高懷古之作,樂游起漢時,故即漢寄感。首二句已極豪宕。長空淡淡之中,不知銷沉幾許世代。今日登臨但見孤鳥飛翔,此時詩人之感慨已深,而語却豪宕。沈評末句固是,但此詩第三句爲一篇之主。蓋即就漢代言,亦與萬古同其銷沉,故曰“看取漢家何事業”。言試看今日漢家尚餘何事可供憑弔。即五陵亦已殘破不堪,則他何可問。楊仲弘説絶句多以第三句爲主,第三句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以此詩證之益信。

    江南春

    千里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釋〕宋張表臣《珊瑚鈎詩話》:“杜牧詩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