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精华(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刑部郎中。元稹觀察浙東,奏爲副使,又從鎮武昌,歸京師卒。鞏雅裕,有名於時,平居與人言,若不出口,世稱“囁嚅翁”。白居易編次往還詩取尤長者,如張十八古樂府,李二十紳新歌行,盧貞楊巨源二秘書、竇七鞏、元八絶句,號《元白往還集》。《聯珠集》存詩共二十首。

    洛中即事

    高梧葉盡鳥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

    寂寂天橋車馬絶,寒鴉飛入上陽宫。

    〔注〕天橋:《唐書·韋機傳》:“上元中,遷司農卿,檢校園苑,造上陽宫,並移中橋從立德坊曲徙於長夏門街,時人稱其省功便事。”或即此橋。

    〔釋〕此與庠詩同意,弔故宫也。庠詩寫宫内荒蕪,此首則言宫外凋殘景象。

    宫人斜

    離宫路遠北原斜,生死深恩不到家。

    雲雨今歸何處去,黄鸝飛上野棠花。

    〔注〕宫人斜:《廣輿記》:“玉鈎斜在江都治之西,煬帝葬宫人處。”  雲雨:用宋玉《高唐賦序》“旦爲朝雲,暮爲行雨”以指宫女。

    〔釋〕“生死”句寫盡宫女一生慘事,蓋一選入宫則生死皆不得到家也。

    代鄰叟

    年來七十罷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滿眼兒孫身外事,閒梳白髮向殘陽。

    〔釋〕此詩描畫出勞動人民勤勞一生之形象。

    唐州東途作

    緑林兵起結愁雲,白羽飛書未解紛。

    天子欲開三面網,莫將弓箭射官軍。

    〔注〕緑林:《漢書·王莽傳》:“南郡張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雲杜緑林,號曰下江兵。”  羽書:《演繁露》:“有急以鷄羽插木檄,謂之羽檄。”  三面網:《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者四面之網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釋〕此記農民起義也。詩中階級立場甚分明。鞏乃從統治者立場立言。三四因事不易平,欲招降也。

    戴叔倫

    叔倫字幼公,潤州金壇人。劉晏管鹽鐵,表戴主運湖南,嗣曹王皋領湖南、江西,表戴佐幕府。皋討李希烈,留戴領府事,試守撫州刺史,俄即真,遷容管經略使,綏徠蠻落,威名流聞。集十卷,今存二卷。

    題三閭大夫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注〕三閭大夫廟:王逸《離騷序》:“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楓樹林:《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釋〕末二句恍惚中如見屈原。暗用《招魂》語,使人不之覺。短短二十字而弔古之意深矣,故佳。

    湘南即事

    盧橘花開楓葉衰,出門何處望京師。

    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爲愁人住少時。

    〔釋〕此懷歸不得而怨沅湘,語雖無理,情實有之,讀來使人爲之黯然。

    送上饒嚴明府攝玉山

    家在故林吴楚間,冰爲溪水玉爲山。

    更將舊政化鄰邑,遥見逋人相逐還。

    〔釋〕此美嚴能招集流亡也。嚴本官上饒已有美政,今兼玉山,故有將舊政化鄰邑語。冰溪玉山亦藉以形容嚴之清廉也。

    盧綸

    綸字允言,河中蒲人。大曆初數舉進士不第。元載取其文以進,補閿鄉尉,累遷監察御史,輒稱疾去,坐與王善,久不調,建中初爲昭應令。渾瑊鎮河中,辟綸爲元帥判官,累遷檢校户部郎中。貞元中,舅韋渠牟表其才,驛召之,會卒。集十卷,今存二卷。

    塞下曲(六首録三)

    鷲翎金僕姑,燕尾綉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注〕金僕姑:《左傳》:“乘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宫長萬。”注:“金僕姑,矢名。”  綉蝥弧:《左傳》:“潁考叔取鄭之旗蝥弧以先登。”注:“蝥弧,旗名。”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注〕單于:《漢書·文帝紀》顔注:“單于,匈奴天子之號也。”“單”,音蟬。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注〕羌:《説文》:“羌,西戎牧羊人也。”  勞:讀去聲,慰勞也。

    〔釋〕第一首,寫軍令整肅,次首寫戰事之烈,末寫軍中慶功之宴。此題共六首,乃和張僕射之作,故詩語皆有頌美之意,與他作描寫邊塞寒苦者不同。

    逢病軍人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釋〕凡戰陣傷殘兵士,理應有撫恤,此詩所寫傷兵之苦如此,則其時軍政之窳敗自在言外。吟,呻吟也。

    山店

    登登山路何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風動葉聲山犬吠,幾家松火隔秋雲。

    〔釋〕尋常景色一入詩人之筆便不同。此詩無一奇特之事物而有非畫所能畫出者,讀之如身臨其境,故是佳作。

    李益

    益字君虞,姑臧人。大曆四年登進士第,授鄭縣尉,久不調,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劉濟闢爲從事。憲宗召爲秘書少監,集賢殿學士,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爲衆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俄復用爲秘書監,遷太子賓客、集賢學士,判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太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益長於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爲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畫爲屏障。集一卷,今存二卷。

    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注〕瞿塘:《水經·江水注》:“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其間三十里,頽岩倚木,厥勢殆交。……中有瞿塘、黄龕二灘。”

    〔釋〕此寫商人婦之怨情也。商人好利,久客不歸,其婦怨之也。人情當怨深時,有此想法,詩人爲之道出。

    水宿聞雁

    早雁忽爲雙,驚秋風水涼。

    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

    〔釋〕將一瞬間耳聞目見者以二十字寫出,光景猶新。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唐書·張仁願傳》:“仁願請乘虚取漢北地,於河北築三受降城,絶虜南寇路。”  回樂峰:《唐詩紀事》於此首後注:“烽,烽火臺也。”按古時烽火臺,或在山上,故烽或作峰。岑參《苜蓿峰》詩,“峰”字據《西域記》乃“烽”也。李詩又有《暮過回樂峰》詩曰“烽火高飛百尺臺”。“峰”即“烽”甚明。蘆管:《太平御覽·樂部》引漢先蠶儀注曰:“笳者,胡人卷蘆葉吹之以作樂也,故謂之胡笳。”

    〔釋〕首二句先將邊塞荒寒夜景寫出,在此時此際忽聞何處胡笳聲,引起征人萬里離鄉之感,故盡望鄉也。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横笛偏吹行路難。

    磧裏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注〕天山:《九州要記》:“涼州武威郡有天山。”又《西河舊事》:“天山高,冬夏長雪,故曰白山。山中有好木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者皆下馬拜。在蒲海東一百里,即漢貳師擊右賢王之處也。”  行路難:《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行路難》曲,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别悲傷之意。”

    〔釋〕此詩與前首同,向月看,向東望也。征人在西,東望故鄉也。一本作“月中看”似誤。

    暖川

    胡風凍合鸊鵜泉,牛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無盡日,年年移帳雪中天。

    〔注〕鸊鵜泉:《唐書·地理志》:“豐州西受降城北三百里有鸊鵜泉。”

    〔釋〕首二句寫遊牧民族生活中偉大畫面。三四寫征戍軍人在冰天雪地中度着漫長歲月。兩相對照,使人生南來軍士不及北地牛馬之感。又可知當時政府乏安邊之策,而邊將邀功,每喜生事,以致邊地人民日在干戈擾攘之中,戍邊士卒永無期滿還鄉之望。其戕賊民生之責,殆難寬恕。唐代詩人《塞上》、《塞下》諸曲,其所描繪邊塞寒苦與軍士勤勞之作,皆有不滿之意見於言外。杜甫《後出塞》詩“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勛”十字,已將政府失策,邊將邀功之情況,完全揭穿。他如張蠙《弔萬人冢》詩“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爲將軍覓戰功”,曹松《己亥歲》詩“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則更淋漓痛快言之矣。

    隋宫燕

    燕語如傷舊國春,宫花欲落旋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後,幾度飛來不見人。

    〔注〕隋宫:《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八月,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地理志》江都郡江都縣注:“有江都宫、揚子宫。”

    〔釋〕弔古之情由偶見春燕引起,即代燕説,搆思頗巧。

    宫怨

    露濕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似將海水添宫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釋〕不過愁人知夜長之意,却將昭陽歌吹與長門宫漏比説,便覺難堪。

    暢當

    當河東人。初以子弟被召從軍,後登大曆七年進士第,貞元初爲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與弟諸皆有詩名。

    登鸛雀樓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釋〕前二句寫樓之高,後二句寫樓上所見之廣。

    楊凝

    凝字懋功,由協律郎三遷侍御史,爲司封員外郎,徙吏部,稍遷右司郎中,終兵部郎中。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詩一卷。

    春怨

    花滿簾櫳欲度春,此時夫婿在咸秦。

    緑窗孤寢難成寐,紫燕雙飛似弄人。

    〔釋〕詩意亦尋常閨怨也,但以人孤寢與燕雙飛相映成文,便覺有情耳。“咸秦”指咸陽,在唐都城附近。

    司空曙

    曙字文明(一作初),廣平人。登進士第,從韋皋於劍南。貞元中爲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集三卷,今存一卷。

    留盧秦卿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注〕石尤風:《江湖紀聞》:“石氏女嫁爲尤郎婦。尤遠商不歸,妻憶之,病,臨亡嘆曰:‘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將作大風阻之。’自後商旅發船,值打頭逆風,曰:‘此石尤風也。’”

    〔釋〕三四句言故人置酒勸留而客不留,豈不及石尤風猶能阻行邪。“無將”者,得無將也。

    江村即事

    罷釣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釋〕此漁家樂也。詩語得自在之趣。

    王建

    建字仲初,潁川人。大曆十年進士,初爲渭南尉,歷秘書丞、侍御史,大和中出爲陝州司馬,從軍塞上,後歸咸陽,卜居原上。建工樂府,與張籍齊名。《宫詞》百首,尤傳誦人口。詩集十卷,今存八卷。

    新嫁娘(三首録一)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園果

    雨中梨果病,每樹無數個。

    小兒出入看,一半鳥啄破。

    〔釋〕房皞《讀杜詩》詩曰:“欲知子美高人處,只把尋常話做詩。”此二首亦以尋常話説尋常事。佳處在樸素而又生動,有民間歌謡之趣。

    雨過山村

    雨裏鷄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唤浴蠶去,閒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蠶:《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爲龍精,月直大火則浴其種。”疏:“月值大火謂二月。”

    江陵道中

    菱葉參差萍葉重,新蒲半拆夜來風。

    江村水落平地出,溪畔漁船青草中。

    〔注〕江陵:《舊唐書·地理志》:“荆州江陵府,隋爲南郡,天寶元年改爲江陵郡。”

    〔釋〕此兩首皆詩人就道路即目所見人物風俗,各以二十八字記之,遂覺千載猶新。

    夜看揚州市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釋〕揚州爲南北交通樞紐,商賈雲集,因之歌樓舞榭亦極多,唐代詩人每艷稱之。天寶之亂,尤賴東南財富,支援西北。故中唐以後詩人如張祜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徐凝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揚州”之句。又如杜牧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尤傳誦人口之作。王建此詩説揚州市不似時平日,猶笙歌徹曉,可見其繁盛景象。

    宫人斜

    未央墻西青草路,宫人斜裏紅妝墓。

    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

    〔注〕更衣:《漢書·東方朔傳》:“後乃私置更衣,從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投宿諸宫。”注:“爲休息易衣之處,亦置宫人。”按更衣乃侍候休息時易衣之稱,遂以稱此輩爲更衣。

    〔釋〕此詩三四句譏諷之意甚明。

    過綺岫宫

    玉樓傾側粉墻空,重叠青山繞故宫。

    武帝去來紅袖盡,野花黄蝶領春風。

    〔注〕綺岫宫:《山堂肄考》:“綺岫宫在東都永寧縣西五里,唐顯慶三年置。”

    〔釋〕以今日之野花黄蝶與昔日之紅袖對照生情,見盛衰無常,以喻人君當知警戒。凡唐詩人弔故宫之作,皆此意也。顯慶爲唐高宗李治年號,詩用武帝亦以漢帝代唐帝也。“去來”者,去後也。“來”爲語助詞。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釋〕三四句見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樂各别。末句以唱嘆口氣出之,感慨無限。

    李端

    端字正己,趙州人。大曆五年進士,初授校書郎,移疾去,未幾起爲杭州司馬,牒訴敲撲,心甚惡之,去隱衡山,號衡岳幽人。有集三卷。

    蕪城

    風吹城上樹,草没城邊路。

    城裏月明時,精靈自來去。

    〔釋〕宋鮑照有《蕪城賦》,寫廣陵亂後景象以警臨海王子頊。詩題用其賦名,非指廣陵也。二十字讀之陰森逼人。唐自天寶亂後,藩鎮弄兵,天下郡縣,荒蕪者多,故詩人作詩哀之。

    宿石澗店聞婦人哭

    山店門前一婦人,哀哀夜哭向秋雲。

    自説夫因征戰死,朝來逢着舊將軍。

    〔釋〕哭向秋雲者,無可告訴也。

    劉商

    商字子夏,彭城人。少好學,工文善畫,登大曆進士第,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集十卷,今存一卷。

    行營即事

    萬姓厭干戈,三邊尚未和。

    將軍夸寶劍,功在殺人多。

    〔釋〕末句諷意甚切而用字不多,所謂一針見血也。

    李約

    約字在博,鄭王元懿玄孫,汧公勉之子,官兵部員外郎,善畫梅,精楷隸,以至行雅操知名當時。

    觀祈雨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

    〔釋〕三四句譏富貴人家全不知民生疾苦。旱甚至桑葉都枯,土亦生煙,則禾黍之槁死可知,而朱門之人尚恐春陰,致管絃潮潤,有妨行樂,此輩不知是何心腸,此詩人所以深痛而切譏之也。約本唐宗室之裔孫,能爲此言,當時稱其至行雅操,觀此詩益信。

    過華清宫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昇天人已盡,故宫猶有樹長生。

    〔釋〕唐詩人每喜作詩譏諷明皇,約此詩猶措詞微婉者,由此可知唐代文網猶疏,若宋明之世,必致得禍矣。

    于鵠

    鵠,貞元間詩人,隱居漢陽,嘗爲諸府從事。有集一卷,今存。

    古詞(三首録二)

    新長青絲發,啞啞言語黠。

    隨人敲銅鏡,街頭救明月。

    東家新長兒,與妾同時生。

    並長兩心熟,到大相呼名。

    〔注〕救月:《六帖》:“長安城中,每當月食,士女取鑒向月擊之,名爲救月。”

    〔釋〕五言絶句前人多謂其出於古樂府,如《子夜》之類,而以張籍、王建爲得其遺意。實則唐詩家多有之,如崔國輔、元結、杜甫皆然。于鵠此詩亦樂府體也。

    江南曲

    偶向江頭采白蘋,還隨女伴賽江神。

    衆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釋〕此亦樂府遺聲也。

    朱放

    放字長通,襄州人,隱於越之剡溪。嗣曹王皋鎮江西,辟節度參謀。貞元初召爲拾遺,不就。詩一卷,今存。

    亂後經淮陰岸

    荒村古岸誰家在,野水溪雲處處愁。

    惟有河邊衰柳樹,蟬聲相送到揚州。

    權德輿

    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聞其才,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憲宗元和初,歷兵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异。德輿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德輿積思經術,無不貫綜,其文雅正贍縟,動止無外飾而藴借風流,自然可慕。文集五十卷,今存。

    玉臺體(十二首録二)

    淚盡珊瑚枕,魂銷玳瑁床。

    羅衣不忍着,羞見綉鴛鴦。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稾砧歸。

    〔注〕玉臺體:嚴羽《滄浪詩話》:“《玉臺集》乃徐陵所序,漢魏六朝之詩皆有之,或者謂但謂纖艷者爲‘玉臺體’,其實則不然。”按胡應麟《詩藪》不以嚴説爲是,因《玉臺新詠》所録皆言情之作,自餘登覽宴樂之詩無一首也。  稾砧:古詩“稾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舊注:“稾砧者砆,謂夫也。”按此詩通首用隱語,舊注謂稾砧爲砆,以隱指夫,義殊難通,蓋砆乃石之次玉者,與稾砧不相涉。明周祈《名義考》謂:“古有罪者席稾於椹上,以鈇斬之。”蓋以鈇隱喻夫,鈇乃斧鉞之屬,其説近是。

    〔釋〕此寫思婦念歸人之情,前首言人去後之思,後首寫望歸之切。“裙帶解”、“蟢子飛”,皆俗傳有喜事之兆也。不棄鉛華者,妝飾以待其歸也。

    覽鏡見白髮

    秋來皎潔白鬚光,試脱朝簪學舞狂。

    一曲酣歌還自樂,兒孫嬉笑挽衣裳。

    〔注〕朝簪:簪所以連冠於發者,古者男子挽髻於首,加冠則以簪連之。脱朝簪言脱冠也。

    〔釋〕自來詩人言白髮皆有嘆老之意,此篇獨懷樂生之心,且狂舞、酣歌,使兒孫挽衣嬉笑,可見作者胸懷開闊,學養甚深。而“脱簪”句有不受羈絆之樂意。

    戲贈蘇九

    白首書窗成鉅儒,不知簪組遍屠沽。

    勸君莫問長安路,且讀魯山于蔿于。

    〔注〕蘇九:蘇翛也。題下原注:“蘇好讀元魯山文,或勸入關者。”簪組:簪,冠簪也。組,組綬也。古來自帝王以至士皆有綬以貫印,以色别其等級。  于蔿于:《唐書》:“元德秀爲魯山令,明皇在東都酺五鳳樓下,命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德秀惟樂工數十人,聯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爲歌也。帝聞之嘆曰:‘賢人之言也。’”

    〔釋〕題曰“戲贈”,詩無戲語,蓋止其入關求仕也。觀次句所言,當時仕途蕪雜,屠沽之人皆得官,故勸其莫問長安路,且讀《於蔿於》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