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精华(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虞世南

    世南字伯施,餘姚人。少時與兄世基同師顧野王,文章婉縟,見稱於徐陵。隋時官秘書郎,入唐爲秦王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即位,世南歷任弘文館學士、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爲五絶。有集三十卷,今佚。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入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注〕緌:冠纓也。蟬首有觸鬚,如人之冠纓。

    〔釋〕首二句寫蟬,“清露”言潔,“疏桐”言高,“流響”聲遠聞也。三四句借蟬抒懷,言果能立身高潔者,不待憑藉,自能名聲遠聞也。

    王績

    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文中子王通之弟。隋末授秘書省正字,不樂在朝,求爲六合丞。績性嗜酒,不任事,未久,棄官還里。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爲丞。革死,復棄歸東皋,著書,號東皋子。有集五卷,今存三卷。

    題酒店壁(五首録一)

    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爲醒。

    〔釋〕按績生當隋唐之際,世亂未安,故其詩有傷時之感。三四句用屈賦“衆人皆醉我獨醒”語而反言之,以見己之“昏飲”,乃不忍見世之溷濁也。

    盧照鄰

    照鄰字昇之,范陽人。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之學,調鄧王府典簽。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盡披覽,略能記憶,王愛重,比之相如。調新都尉,染風疾,去官,居太白山,又客游東龍門山,疾甚,足攣,一手又廢,乃去陽翟具茨山下買園居之,自以爲高宗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黄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病既久,與親屬訣,自沉潁水。有集二十卷,又《幽憂子》三卷,今存者七卷。

    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首二句寫池荷,三四句借荷抒懷,與虞世南《蟬》詩同一作法。照鄰才學足用而病廢。此詩亦《離騷》“恐美人之遲暮”之意。言爲心聲,發於不覺也。

    韋承慶

    承慶字延休,鄭州陽武人。事繼母以孝聞,舉進士,官太子司議,屢進忠諫。長壽中累遷鳳閣侍郎,三掌天官選事,銓授平允。神龍初以附張易之,流嶺表,起爲秘書少監,授黄門侍郎,未拜卒。有集六十卷,今佚。

    南行别弟(二首録一)

    萬里人南去,三秋雁北飛。

    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釋〕此南遷嶺表而作,因南行時,見雁北飛,有感於兄弟遠别,不知何日方得如雁北歸也。計有功《唐詩紀事》稱“韋氏孝友”,此詩正見其友愛之情。

    張九齡

    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擢進士第,始調校書郎,進中書舍人,出爲冀州刺史,以母不肯去鄉里,表换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嶺南按察選補使,以張説薦,爲集賢院學士,俄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爲李林甫所嫉,改尚書右丞相,罷政事,貶荆州長史,請歸展墓,卒謚文獻。九齡爲相,有謇諤匪躬之誠,嘗識安禄山必反,請誅,不許。有集二十卷,今存。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釋〕此樂府古題,作者皆以“自君之出矣”發端,其下抒别情,多用比説,猶有古樂府遺意。

    王勃

    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文中子王通之孫,六歲善文辭,及第後授朝散郎,沛王聞其名,召署王府修撰。是時諸王鬥鷄,勃戲爲文《檄英王鷄》,高宗以爲交構斥之。勃既廢,客劍南,久之,補虢州參軍,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畸亦以勃故左遷交阯令。勃往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讀書,屬文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卧,忽起書之,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天下稱爲四杰。有集三十卷,今存十六卷。

    别人(四首録一)

    江上風烟積,山幽雲霧多。

    送君南浦外,還望將如何!

    〔注〕南浦:江淹《别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釋〕此送别後抒情之作。“江上”送人之地,“山”則詩人所居。“風烟積”、“雲霧多”,則望去人不復能見,以見别情難遣如此。

    普安建陰題壁

    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

    山川雲霧裏,遊子何時還?

    〔釋〕此詩寫山高水深,雲霧杳冥之中,遊子有四顧蒼茫之感。寫來無迹,久詠自知。

    杜審言

    審言字必簡,襄陽人。善五言詩,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爲文章四友,擢進士第,爲隰城尉,累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户參軍,與同僚不叶。司馬周季重、司户郭若訥誣以罪繫獄,免歸。則天召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中坐交張易之兄弟,流峰州,尋入爲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有文集十卷,今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贈蘇綰書記

    知君書記本翩翩,爲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注〕燕支山:《通典》:“甘州删丹縣有焉支山……此山産紅藍,可爲燕脂。”“焉支”、“燕脂”、“燕支”並同。

    〔釋〕此詩用代蘇書記之室人抒寫望歸之情,以囑其早歸,爲贈别詩别開生面,故古今傳誦。

    郭震

    震字元振,魏州貴鄉人。以字顯,少有大志,十八舉進士,爲通泉尉,任俠使氣,撥去小節,嘗盜鑄及掠賣部中口千餘以餉遺賓客。武后召欲詰問,既與語,奇之,索所爲文章,震上《寶劍篇》。后覽之嘉嘆,授右武衛鎧曹參軍,進奉宸監丞。久之,拜涼州都督。中宗神龍中,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護。睿宗立,召爲太僕卿。景雲二年,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年,爲朔方軍大總管,明年,以兵部尚書復同中書門下三品,封代國公。明皇講武驪山,震以軍容不整,流新州。開元元年,起爲饒州司馬,道病卒。有集二十卷,今佚。

    子夜四時歌(八首録二)

    春歌

    青樓含日光,緑池起風色。

    贈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極。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

    妾心正斷絶,君懷那得知。

    〔注〕子夜歌:《唐書·音樂志》:“《子夜》,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樂府解題》曰:“後更爲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作者多叙男女别情。

    蛩

    愁殺離家未達人,一聲聲到枕前聞。

    苦吟莫向朱門裏,滿耳笙歌不聽君。

    米囊花

    開花空道勝於草,結實何曾濟得民。

    却笑野田禾與黍,不聞絃管過青春。

    〔釋〕前首借蛩抒寫兩種不同地位之人對於勞者之歌,感受不同。後首借米囊花名實不符,譏諷居顯位者無益於民,反笑無位之志士寂寂一生。兩首皆用對比手法傾吐不平,但與盜鑄私錢、掠賣人口之行爲,適成相反,豈有激而爲者邪!郭氏殆晉周處、戴淵一流人物也。周、戴皆初爲不法而後改過者,見《世説新語》。

    蘇頲

    頲字廷碩,京兆武功人,瓌之子。幼敏悟,一覽千言不忘。擢進士,調烏程尉。舉賢良方正,歷監察御史,神龍中遷給事中、修文館學士、中書舍人。明皇愛其文,制詔多頲作,時稱小許公,後罷爲益州長史,復入知吏部選事,卒謚文憲。頲以文章顯,與燕國公張説稱望略等,世稱“燕許”。有集三十卷,今佚。

    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摇落,秋聲不可聞。

    〔注〕摇落:屈原《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

    〔釋〕首二句正寫秋聲,“心緒”句則内心感於秋風摇落草木而驚起也。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有“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之語,實足説明詩人感物而作之情狀。

    張敬忠

    敬忠自監察御史累遷吏部郎中。開元七年,拜平盧節度使。

    邊詞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注〕五原:《後漢書·郡國志》:“并州五原郡,秦置爲九原,武帝更名。”

    〔釋〕此邊詞而不言邊塞之苦,但用對比手法將河畔與長安兩兩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語意和平,可想見唐初國力之盛。

    駱賓王

    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數上疏言事,除臨海丞,怏怏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亂,以爲府屬,爲敬業作檄討武后。后讀之嘻笑,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誰爲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業敗,賓王亡命,不知所之。

    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壯髮上衝冠。

    昔時人已没,今日水猶寒。

    〔注〕易水送别:《史記·荆軻傳》:“(荆軻)遂發,太子(丹)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慷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荆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釋〕此睹易水而思古事之作,首二句直寫送别時事,“壯髮”五字寫慷慨赴義之狀如見。三四抒居今思古之情。“今日”五字加重首二句之意,見荆軻雖早没而其英風義概猶可想見。讀此詩可見作者概括力之强。

    張説

    説字道濟,一字説之,洛陽人。武后策賢良方正,説所對第一,授左補闕,擢鳳閣舍人,忤旨,配流欽州。中宗召説還,累遷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館學士。睿宗拜爲中書侍郎,知政事。開元初進中書令,封燕國公,尋出刺相州,左轉岳州,召拜兵部尚書,知政事,敕令巡邊。後爲集賢院學士,尚書左丞相,卒謚文貞。説爲人敦氣義,重然諾,喜延納後進,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與蘇頲號“燕許大手筆”。謫岳州後,詩益悽惋,人謂得江山之助。有集三十卷,今存二十五卷。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注〕梁六:梁知微也。巴陵:《唐書·地理志》:“岳州,隋巴陵郡。”  洞庭:《拾遺記》:“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

    〔釋〕此説謫居岳州送梁知微而作,説集又有《送梁知微渡海東詩》,當即此詩。詩寫别情止末句七字。首二句實寫洞庭湖山,中夾第三句遂使實境化成縹緲之景,引起第四句别情便覺悠然無盡。

    沈佺期

    佺期字雲卿,相州内黄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台州録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汔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乃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綉成文,學者宗之,號爲“沈宋”。有集十卷,今佚。

    北邙山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惟聞松柏聲。

    〔注〕北邙山:楊佺期《洛城記》:“北邙山連嶺亘四百餘里,實古今東洛九原之地。”《十道志》:“邙山在洛陽縣四十里。”

    〔釋〕此詩亦用對比法,以城中歌鐘與山上松柏聲對言,使人讀之生感,所以警但知貪樂之人者深矣。

    東方虬

    虬,武后時爲左史。

    王昭君(三首)

    漢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須薄命妾,辛苦事和親。

    掩淚辭丹鳳,銜悲向白龍。

    單于浪驚喜,無復舊時容。

    胡地無花艸,春來不似春。

    自然衣帶緩,非是爲腰身。

    〔注〕王昭君:《西京雜記》:“元帝後宫既多,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宫人皆賂畫工,獨王嬙不肯。匈奴求美人爲閼氏,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召見,貌爲後宫第一。”  丹鳳:指宫闕,漢建章宫有鳳凰闕,見《三輔黄圖》。白龍:指沙漠,西域有白龍堆,見《漢書·西域傳》。腰身:《管子》:“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

    〔釋〕唐梨園有此曲,唐人多以詠昭君。此三首,首言朝無安邊之策,乃令女子和親;次言昭君悲離故國而形容憔悴;末言胡地無歡,自然瘦減,非如楚女,希冀恩幸也。三首皆用代言體爲昭君抒寫離愁,此等詩貴能曲達人情而不著議論。後來如白居易之“滿面胡沙”,王涣之“夢裏分明”皆此題佳作。

    張汯

    汯(一作紘)久視中登第,後自左拾遺貶許州司户。《全唐詩》存詩三首。

    怨詩

    去年離别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釋〕此代征人婦抒情之作。唐人此類詩最多,大都各出新意,體貼入微,比觀頗得啓發之益。

    賀知章

    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少以文詞知名,擢進士,累遷太常博士。開元中,張説爲麗正殿修書使,奏請知章入書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後轉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改授工部侍郎,俄遷秘書監。知章性放曠,晚尤縱誕,自號“四明狂客”,醉後屬詞,動成卷軸。天寶初,請爲道士還鄉里,詔賜鏡湖剡川一曲,年八十六卒。

    曉發

    故鄉杳無際,江皋聞曙鐘。

    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

    〔釋〕此詩首句揭明作詩之意,次句接寫曉發,三四句雖寫曉景而首句“杳無際”之意得此點明,蓋曉霧初開,近鳥雖明,遠山猶隱,愈覺前路杳冥也。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注〕鏡湖:《會稽記》:“漢順帝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創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

    〔釋〕此詩前首起兩句尚是常語,三四句始將久客他鄉之感,用兒童不識之小小情節説來,意趣便生動。次首寫久别家鄉,人事多變之感,用春風不改水波之無干情事點染,亦包含無窮,此詩家所謂含蓄也。

    采蓮

    稽山罷霧鬱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别有中流採芰荷。

    〔注〕稽山:《漢書·地理志》,會稽郡山陰縣會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釋〕首二句寫景,三四句因采蓮芰,覺春雖已過而别有芳菲,言外有高人别有可樂之意。

    沈如筠

    如筠句容人,横陽主簿。《全唐詩》存詩四首。

    閨怨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注〕伏波營:後漢建武中馬援爲伏波將軍討交阯。

    〔釋〕此亦代征人婦之詞。天寶中討南詔,故用伏波事。

    張旭

    旭蘇州吴人。嗜酒,善草書,初仕爲常熟尉。《全唐詩》存詩六首。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爲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釋〕此詩末句最能寫出深山雲霧溟濛景色。

    桃花磯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青溪何處邊?

    〔釋〕此詩暗用陶潛《桃花源記》,因磯上桃花聯想之者。

    崔國輔

    國輔吴郡人。開元中應縣令舉,授許昌令,累遷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後坐事貶晉陵郡司馬。

    怨詞(二首録一)

    妾有羅衣裳,秦王在時作。

    爲舞春風多,秋來不堪着。

    〔釋〕此宫怨詞,但以舊日舞衣不堪再着爲言,而怨情自見。春秋二字表今昔盛衰。“春風多”三字中包含舊情無限。秦王乃泛稱,不必指實。

    古意

    净掃黄金階,飛霜皎如雪。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釋〕此亦怨詞也。不忍見月者,月圓而人獨分離也。崔國輔絶句純從古樂府出。殷璠《河嶽英靈集》稱國輔詩“婉孌清楚,深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

    長信草

    長信宫中草,年年愁處生。

    時侵珠履迹,不使玉階行。

    〔注〕長信宫:《漢官儀》:“帝祖母稱長信宫。”《漢書·外戚傳》:班倢伃失寵,求供養太后長信宫。

    〔釋〕此因珠履不來而怨及無情之草,用意深婉。

    采蓮曲

    玉溆花紅發,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並着采蓮舟。

    小長干曲

    月暗送潮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

    〔注〕《吴都賦》“長干延屬”注:“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

    〔釋〕此二詩皆寫水鄉人民風俗之詞也。

    王昭君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時得見漢朝使,爲妾傳書斬畫師。

    〔注〕畫師:毛延壽也。《西京雜記》言元帝後悔遣昭君,乃窮究其事,畫工毛延壽等皆棄市。

    王維

    維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俱有俊才。開元九年擢進士第,調太樂丞,坐累爲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爲給事中。安禄山陷兩都,維爲賊所得,服藥陽瘖,拘於菩提寺。安禄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駙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别墅,山水絶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嘯詠終日。維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别弟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有集六卷,今存。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注〕本篇爲《雲溪雜題五首》之一。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三首均録自《輞川二十首》。輞川:《陝西志》:“輞川在藍田縣南,去縣八里。”

    〔釋〕以上四詩皆一時清景與詩人興致相會合,故雖寫景色,而詩人幽静恬淡之胸懷,亦緣而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