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瓦仁·哈士丁斯————孟加拉之总督|内政外交一七七三年之管理法令|大总督最初之困难及其淫威|辟德之印度法令

    自克雷武去后,其巩固孟加拉政府之基础者,瓦仁·哈士丁斯也。哈士丁斯生于一七三二年,家贫,年未十八,而即远离祖国;及抵加尔各答,为东印度公司之写字生。其后孟加拉王日光攻取商馆,俘之,俄而逃出,服务于加尔各答政府;克雷武深爱其才,一七六一年,迁为参事会之会员。其律己也,廉洁公正,未尝受赂;经理知之,至是,任为孟加拉总督,一七七二年就职,时年四十,而勇于进取,敢于有为,所谓年富力强时代也。其初就职,公司之经理,政府之阁员,皆深信其为人,而极赞之;后渐变为众矢之的者,盖公司之野心职员,欲去哈士丁斯而代其职,利用反对之宣传也。会公司专利已久,职员往往虐取于民;其拥厚资归国而安享富贵者,不知凡几,于是引起英国舆论之不满,志士欲重惩其一二以响其余,此其不幸也。平言论之,哈士丁斯固帝国主义之顽固代表也;吾人述其政绩之先,则当知其困难之情形。初,克雷武之改革,实际言之,殊无功效,不足以称正式之政府也。其所谓各部者,职权不清,官吏之忠实者,数殆无几,公司之税吏,垄断境内之五谷而专其买卖,法庭不能独立保障人民,军队则野蛮扰民,币制则紊乱不堪。其他之弊端,不胜枚举。公司尝令总督努力改革,不必稍顾情面,迨后孤行其政策,而左右前后皆其政敌矣。其环境之劣若是,而能有所建设,殆不易也;兹分述如下:

    公司得征税之权于蒙古儿帝国,一七七二年,始设委员于加尔各答,专司其事;总督亦驻于其地,其为英属印度之都城者,凡一百四十年;一九一一年,始迁都于特里。加尔各答之商业兴盛,英人颇多,而孟加拉又首见并于公司,故建都于此焉。总督哈士丁斯见闻广博,精通波斯、孟加拉文,略知阿拉伯文;其监察行政各部也,处置得宜。总督谓法庭之组织不备,尝竭其力以求司法之改良,设控诉于加尔各答。其对于弱小之土邦也,主张其王当有代表驻于伦敦。盖以公司之总督,常有撤换之繁,而英王则为世袭也。其意见虽不适用于今日,而其原理,自英人观之,殆不可非也。

    瓦仁·哈士丁斯画像

    公司自得孟加拉之主权而后,英人谓其土地膏腴,收入丰富,政府训令公司岁出四十万磅,共历二年,股东又增红利。于是公司之财政大为困难,且时孟加拉之币制紊乱,银色不足,田税复杂。当哈士丁斯之初就职也,不知税制,乃于公暇,努力研究,后遂精通税制专学,深知孟加拉田税之弊,改为公开拍卖,其出价最高者,则耕种五年;一七七七年,始变其制。政府复为收入之计,整理食盐鸦片之管理,其种卖鸦片,或制造食盐之公司,皆领执照,而重其税。鸦片之害甚大,今之政府,已改政策,而废前法矣;食盐则仍旧制。哈士丁斯之动机,出于增加税额,固未顾及利害,而减少人民之痛苦也!

    外交则欲屈服强邻,而使其属于公司,换言之,即谓扩张领土,而境内始得安宁耳。时麻剌赛已强,特里之蒙古儿朝廷为其所制;初,克雷武尝与蒙古儿皇缔约,皇许其征收孟加拉之田税,而公司岁献酬金。至是,总督谓麻剌赛为公司之劲敌,不能出款以长敌势,乃弗与之。斯举也,哈士丁斯失信败约矣!北部边境则散那赛斯人Sanya□is来扰,其人在西藏之南,裸体而行,体极强悍,勇敢好战,无屋舍,无家庭,而常侵入孟加拉境,专从事于劫掠屠杀,哈士丁斯分遣军队,捕而杀之,其祸始止。一七七四年,又有罗害那战Rohilla War,其地在澳得之西北,介于恒河大山之间,尝受麻剌赛人之蹂躏。一七七二年,其酋与澳得政府订约,谓其败退麻剌赛人,则酬之以金,盖澳得方附于公司,而信其能助之也。既而麻剌赛人怵于澳得公司之军力而退,澳得明知其酋,拒绝出款,而故遣使索款,不得;顷之,哈士丁斯往见其相于波罗尔斯,议决夺取蒙古儿地,而赐澳得。澳得则出重金以酬公司,总督又许借兵以攻罗害那地,其相则出酬金。其初许借兵侵略也,知其将受国人之非难而为之也;及是,澳得乞援,英军助战,大败罗害那人,而杀其酋;军士肆于劫掠,而火焚乡村。其后英国下院上控哈士丁斯,胪列罗害那战为其罪状之一;哈士丁斯固不能逃其罪也。

    公司财政之困难,及其治理印度之腐败,乃渐唤起英国舆论之非难,国会议员讨论印度事务者日多,一七七三年,通过管理法令;斯法也,为印度宪法史之起点。宪法者,西方之产儿也,此指法令,习惯,规定政府之组织,而载明其与英国政府、土邦之关系,及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职权也;其范围包有英王之特许状,公司之训令,国会通过之法令,及久遵行之习惯等。一七七三年之法令,规定孟加拉大总督一人,政务委员四人,统治民政、军政;大总督任期五年,俸金极优,而禁其受私经商,其权高于麻打拉萨、孟买政府。除于非常时期而外,其与土邦宣战议和,须得孟加拉政府之同意;其违反命令者,则即停职。孟加拉政府之行使职权也,必得多数政务委员之同意,方为有效;法令又设最高法院,院长一人,法官三人,有判决民事、刑事、海军、宗教之权,英人住于孟加拉等地之犯罪者,控之于此。综观法令之内容,其明显之弱点,则政务委员会之操纵政权也,苟其三人连合,则占多数,可得否决大总督之一切提议,而使其徒拥虚名而已!迨后哈士丁斯备受困难,皆因于此耳。法令未述政府法院之关系,法官之所根据奉行者,则英之法律也;印度之环境、习惯,迥异于英,而法令又无印人,英人之界说,其后争执之点多矣。政府迁孟加拉之总督瓦仁·哈士丁斯为大总督,其政务委员四人,一曰刻赖棻John Clvering,著名之长官也,其后二年,受武士之爵。二曰谟顺George Monson,初为国会议员,尝立军功于印度。三曰包外娄Richard Barwall,公司之忠实职员也,服务颇久。四曰弗兰斯Philip Francis,尝服务于陆军部。法院院长曰应派Elijah Impey,哈士丁斯之旧同学也。

    一七七四年十月十七日,法官抵于加尔各答;明日,委员刻赖棻、谟顺、弗兰斯亦至,包外娄则在印度,俄而召集会议,宣读公司经理之训令,另设商务委员会,专司商业,借以减轻行政长官之事务,而俾专其职守。军费则主张节省,田税则承认拍卖;政府之腐败,则俟调查之后,整理改革。委员自英东渡者,心存清查弊端之思想,甚者欲其去职,而自代之,于是公然反对哈士丁斯;其助大总督者,包外娄耳。政务会遂分二党,其立于反对政府者,占有多数,而实治理英属印度;哈士丁斯之政策,不能实行,其所委任之官吏,反多罢免,英国内阁,又助委员,借清印度之政治,由是其势益张。吾人苟读委员会议之纪录,则知其争执于议会席上之点,类多琐细,此固无关于印度通史,而吾人所当忽略者也。其争论者二年,哈士丁斯所受之困辱备矣,尝求归国,法庭判决不许;会谟顺、刻赖棻相继病死,反对党始失其势。弗兰斯意犹不屈,尝约哈士丁斯决斗,重伤而归,其心忿怒,报复之念愈切,而益努力于反对之宣传矣。

    方委员之相争也,南柳尔Mahalaja Nandkumar控告哈士丁斯于政务会;南柳尔者,婆罗门也,拥有重资,声势赫然,其所控之罪状,则舞弊营私,而受麻介那寡妻之赂也,其证则持寡妻之函。委员信之,即欲清理其案,而审判其长官;哈士丁斯谓委员为其政敌,拒绝出庭,既而反控南柳尔等于法院。法官研究原告被告之证据,宣布哈士丁斯无罪;顷之,检察官忽捕南柳尔,其罪状则假造文书也,囚之于狱,受审于气候极热之时,共历七日。法官四人,亲临法庭,其陪审员十二,皆欧人也;南柳尔辩论,且谓证人皆袒原告,及其辩论告终,陪审员全数判决南柳尔死罪,此其事实之本末也。迨后英国下院控告哈士丁斯,而列此狱为其罪案之一;上院则谓其无罪。平心论之,南柳尔狱可疑之点甚多,其明显较著者,陪审员之非印人,而院长应派,固哈士丁斯之至友也。其审判之程序虽未违法,而与哈士丁斯无关;然自吾人观之,英人殊难免于感情之作用也。

    前言印度管理法令,无行政法院关系之明文,二者初相了解,相处甚善,其后法官执行职权,而长官谓其干涉行政,乃以武力解决;其著名之案件颇多,兹略举其一例,以概其余。距加尔各答八十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