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来介泊得|印度与邻国之关系|来介泊得之强国|回人始寇掠于印度|南部强国

    自戒日王崩之后,王玄策得吐蕃之援,而报其旧恨,印度北部入于混乱之状况者,垂四百余年,历史学者称为中世纪,或作过渡时代。国王多属于来介泊得Rajput,亦称来介泊得时代。其名称之原义,梵文犹言葛决亚,即所谓武士也。古代初无此名,其后外人之侵入印度,或土著之部落,渐同化于雅利安人,而以战争为职业,自成战士阶级者也,其为社会之有组织之团体,与种族血胤无关,吾人可以推知其种族之复杂矣。盖外人入印者,多无妻女,妇人不能助其战争,而反为累;其败逃而至者,妇人亦不能从之故也。迨其既抵印土,唯有婚娶印妇;妇人之性情,偏于守旧,而喜保其宗教、习惯、风俗,自必以之教其所生之子女。其夫远离家乡,受其家庭环境之影响,而遂同化于印人。既为印度教徒,则必议定规则;若敬重婆罗门,不杀耕牛,及不与其他阶级通婚共食等。其治民者,则为武士;普通人民,则分属于盖斯亚、苏加。婆罗门利用此机,借保其特殊之地。初,婆罗门武士之关系甚切,互通婚姻,婆罗门尝佐国王,理治政事,而为其相。其夺位称王者,例亦繁多。其种族之杂,与来介泊得相同,例如外人固有之祭司,既入印度之后,则亦自称婆罗门也。

    来介泊得人(印度北方一部分专操军职的人,自称是古印度武士种姓刹帝利)

    来介泊得之势渐盛,建立小国,于是印度北部及西部之国林立。其领土之大小,随势强弱而变。其初也,除旁加普而外,回人未尝深入,来介泊得乃自互相攻击,和平之时期甚少。其朝廷之生活,极其奢侈,王好雄伟之宫殿、美丽之雕剑,美术因之尚有进步。诗人学者之作品,皆以梵文写之。德干高原之强国,尝因北方纷扰,出兵暂据于恒河流域肥美之地;北部之王,未有侵入南部者。太密楼地之诸国,时与德干、锡兰之军相战而无其他活动,盖自独立而另成一世界也。南方之历史,近赖学者研究之结果而得,然不免于肥肉加于枯骨之弊。其国名、王名,鲜闻见于吾人之耳目,且其事实冗长,而吾人限于篇幅,不能详述。于此扰乱期内,小国林立,而无一代继续之历史,吾人又不能于同时叙述二国之史迹,是以难得满意之著作,作者仅能分叙强国而已。于述诸之先国,当略言其有关系之邻国如下:

    王玄策尝赖吐蕃之力,战败印兵,吐蕃遂据印度北部一隅之地。后唐高宗大伸势力于“西方”;波斯诸国皆遣使入贡;及八世纪,玄宗臣服克什米亚,其王受唐之封册,此印度与中国关系之大略也。吐蕃介于中国、印度之间。先是赞普在位约六十年,其势甚强,臣服尼泊尔而妻其王女,又数求婚于唐,太宗妻之文成公主。赞普信佛,佛教始盛于西藏;十一世纪之初年,摩揭陀之高僧数人应吐蕃王之请,而入其国中说法。高僧改革大寺之组织,是为喇嘛教成立之基础。尼泊尔属于吐蕃,已如上述;古代其国甚小,曾属于阿育王;大月氏极盛时代,似未侵入其国;散流嘉歌那在位,尼泊尔王当或朝聘;迨及戒日王时,已臣于吐蕃矣。七〇三年,始叛而独立。其最引人注意者,则其宗教也。国人奉信腐败之佛教,僧侣可以娶妻生子,其所藏之经典,多为佛教最早成立之梵文本,殊有价值,常供学者研究佛教及其哲学之材料。其地连接山麓,行路困难,而又严其关禁,故未受印度北部割据之影响。其美术类近西藏,而现代雕刻,则多仿中国状式。

    克什米亚、阿萨密二地,今属于印度;一在西北,一在东北,吾人固当略知其历史也。克什米亚之历史纪录,其可凭信者,起于七世纪。其书著于十二世纪,内容极详;唯其无关于印度之通史,而不能述之也。其地自大月氏衰后,乃自独立。其国远邻大山,外寇不易侵入,当歌泊那朝及戒日王时,犹能自主。其民不与外界之思想接触,卑陋愚拙,怯弱贪生;其在上者,利用民之心理,而重其担负,以为一人一家淫乐之费,其残民之甚,不啻我国桀纣也,民终不能有所反动。其后复受迫于回人,十九世纪之中叶,尚无良善之政府,其民诚陷于苦海矣。其宗教文学,影响于印度者甚巨;阿育王后,其地之梵文,大为发达,又为印度文化传入新疆之所,婆罗门教佛教之圣地,古寺极多,皆负盛名。阿萨密之地势,类于克什米亚,山势险阻,敌不得入。其王未尝臣于刘尔安朝、大月氏。当散流嘉歌那势盛之时,其王遣使入聘。七世纪之初,国王闻玄奘之名,召之入朝,然而佛教终未盛于阿萨密也。王受戒日王之命,亲自入朝,及其病殁,乃自独立。其后回人入寇者二,几皆全军覆没。十七世纪回教之历史学者犹曰:“阿萨密为野蛮可怖之国,危险极多……入其境者,犹就死路也。”回人虽不能侵入,然当十三世纪之初,上缅甸之野蛮部落侵入,统治其国。其人,蒙古族也。于是阿萨密之宗教观念,合蒙古族、印人之思想而成;研究宗教派别者,常求材料于其地。

    印度纷扰之甚,已略述之于前,北部诸国统于来介泊得。其出于例外者,则为信德。七世纪,婆罗门王于其地,及八世纪之初,阿拉伯人侵入。其民为游牧民族,体壮善战,及其信奉回教,亟欲扩张领土,宣传教义;其势锐甚,兼并俾路支,而邻信德。七一二年,深入其国;婆罗门王统大军拒之,战败而死,王之二女被俘。二女痛其父死,诉于回教主,谓灭信德之将辱之。教主大怒,命赐将死;俄而二女被害,信德遂属于回人。回人据有其地,而未进攻者,共三百年。故无影响于印度之北部;北部之小国林立,其重要者凡三:一曰曲女城,二曰裴赖Pala,三曰简地娄Chandel。

    (一)曲女城王之祖,先为外人,六世纪,建国于剌日不得拿之南部,玄奘游历其地,王已同化于印度风俗,而为武士阶级矣。八一六年,进据曲女城,故有曲女城国之称。初,戒日王死之后,京都纷扰,而又迫于强邻。七三一年,其王遣使朝贡中国,以求援兵;使者不得要领而归。七四一年,王为克什米亚王所杀,其嗣位者,又复败死。八一〇年,孟加拉之裴赖王干涉其内政。及至此时,来介泊得逐之而据其地。迨波加·比力那Bhoja Parihar即位,扩地甚广,几与戒日王之领土相等,是为曲女城国极盛时代;然其内政、制度,今不可考。(二)东部孟加拉之历史,自戒日王后,不得详知;八世纪之初,益入于混乱状况。人民不堪其苦,约于七五〇年,群推过裴赖Gopala为王,其族住近海边,而其事之本末,亦不可知。其子大麻裴赖Dharmapala继之为王,而王英武能战,版图广大。相传其子即位,国势益张。其称裴赖朝者,王名之末音,悉有裴赖故也。其王皆信佛教,建立大寺。其地乃为佛教之中心。(三)简地娄在今中印度地,而要塞甚多,其势固不敌二国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