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佛陀为其说法,而迦叶归为弟子。佛陀偕之入国都王舍城;王甚礼之,听法,心喜,赐以竹园。故佛于竹园说法。

    净饭王初闻其子,苦行而死,悲甚,后知其子得道,大喜,急欲与之相见,数遣使者招之。使者听道,乐而忘其使命,王急遣优陀耶往。优陀耶幼为太子之至友,时居要职,奉命而往,具以王命白佛,佛遂首途,日行七里,共五十余日,暇时于途中说法。迨抵迦比罗婆兹都,王及臣民供养殷周。耶输陀罗则在宫中,盖怨其夫无故相弃也。佛入宫中慰之,子罗睺罗时年已长。佛陀说法,王及臣民听之;王意为其所动,而从弟数人,为其弟子。佛陀俄去,后数入其祖国。罗睺罗又从其父奉法守戒矣。其抚养太子之姨母,及其他贵妇,数以愿受佛戒为请,佛皆拒之,盖患后世女尼,不守清规,而反为害也。其后姨母等复申前请,又不之许,乃以妇人灵性上之缺点为问。佛不能答,许之,意殊不悦,且曰:“我之正法,千岁当兴;今度妇女,五百年后,则衰矣。”

    佛陀行脚的足迹

    佛陀初则终年四出说法,后于雨季,住于一地,静坐默祷,或教弟子。雨季之后,黎明即出,托钵募食,弟子从之,而又周游说法,入一国境,王多供养,或赐以林园,或为其建寺。佛陀每于月之八、十四、十五及十六日,公开说法,后成定期。听众无阶级、职业、贫富之分,弟子、沙门、女尼渐多,各成团体;其中有婆罗门、贵族、农商、贱民,既奉佛法,则皆平等。其大弟子,非以阶级为定,而断于其行为也。沙门衣黄袈裟,同住亲爱,互相礼敬,忠于其师,遵守十戒。十戒者,一不杀生物,二不偷盗,三不奸淫,四不诳言,五不饮酒,其后附戒甚多,六非于正当时间,不得饮食,七不用饰品香物,八不睡于宽高之床,仅得用席,卧于地上,九不得跳舞、歌唱、作乐,十不蓄金银,不收财物。其后佛陀年老,以弟子阿难陀为侍。阿难为佛陀之从弟,侍于左右,凡二十五年。

    佛陀之弟子大增,势日兴盛;其反对者如之,王舍城之人民,渐生怨望,谓其诱人之父,而孤其子,夺人之夫,而寡其妇,将使父母、夫妇之恩义断,而家族灭也。其言虽或过甚,而其他教派与佛陀所说不合者,嫉之;倡命论者,尝欲杀佛之弟子,皆因教主张苦行而恶佛法,婆罗门教忌之尤甚。其毁之者,故作诽言,以谤佛陀之人格,如谓其尝戏女子。会摩揭陀王之子阿介他赛都Ajataeatru嗣位,佛典谓其弑父而立,戴外大亚Devadatta助之。戴外大亚初为佛陀弟子,后习魔术,长于符咒,谋去其师,而为沙门之领袖,不成,乃以魔术驱象杀佛,又不成,遣力士刺之,事又失败,后助太子弑父。此说也,近于迷信,皆因教之经典,则否认弑王之说。至是,戴外大亚转请于佛,而谓沙门须重苦行,住于林中;佛陀尝以苦行非道,严辞拒之,乃自脱离独为一派,其从之去者五百人。佛遇此变,毫不失望,而说法如常。其后歌殊亚王出兵,灭释迦族。初,其父求妃于释迦族,而族人傲甚,鄙之。顾患其力不敌,乃以女奴充之。女奴后生太子,太子深恶释迦族人,及其即位,起兵屠杀其人。佛虽出家,而视其族人被杀,固不能不动于心也。佛于斯年病终,时纪元前四百八十年左右也。

    佛陀之事业,于其病殁之时,可谓成功矣。当其在世,弟子甚多,听众数增,其故何哉?曰,佛为王子,弃其他日国王之幸福,而奔走说法,岁不得暇,其悲天悯人,闻其风者,已当钦服。其道德之高尚,见于容止之间,是以皆因教徒,见而异之,憍陈如等,油然起敬。其教社之组织,本于平等之精神,弟子日听其说,观其为人,敬而爱之,多能忠于其师。其教人也,因其所知,以引其所不知,而使明了真理;其视佛陀为敌,而问难者,佛无愠色,和善导之;其一二故为难者,则去而远之。其所说之教法,分析人类痛苦之源;其解脱之正道,本于高深之伦理,而为人类之极则。其分析知觉,为心理学之先导。西方学者,尝谓佛教为分析之宗教,斯见其贡献于世矣。其以天地原始相问者,佛则拒而不答;于其教法之中,求其对于上帝之观念,则殊难得。盖最初之佛法,类近哲学。其目的,则谋人类之幸福也。

    佛陀说法,弟子未尝记之;及其死后,大迦叶患其忘失,商于众僧,宜集法藏,以利众生。僧皆许之,遂于王舍城外开始结集;五百高僧,参与斯会。众推迦叶为上首,先集《八十诵律》,次命阿难陀结集《阿含》。难陀侍佛二十余年,记性力强,佛尝称其多闻。迦叶先问当佛说法时之背景,及其经过之状况;阿难陀一一答之,然后诵出佛说。诵已,高僧或有改正,其得众僧认可者,即为定本。当时未有记录,唯恃暗诵。其后展转变迁,或失原意。阿难陀在世之时,僧侣已有谓其“老朽,言多错谬”者矣。其他经典,皆为高僧所追述;其最晚出者,在佛灭五百年后。五百年中,高僧共集四次大会,除第一会而外,皆有教义戒律之争。阿育王时,尝禁僧侣,倡异说者。其后始有南北之分,北为大乘,南为小乘。小乘保有最初佛教之伦理,以锡兰为盛;大乘则认祈祷之功,而以佛陀为人类之救星,后入中国、日本。佛经写本,以裴立文为最古,梵文次之,汉文又次之。

    佛教于回人侵入印度之时,其势已衰;回人屠杀僧侣,佛教远绝于印度本部矣。其衰于印度者何耶?曰:佛徒批评婆罗门教甚力,婆罗门因而有所改革,例如当佛生时,婆罗门得于其他一二阶级娶妻,乃惧好色之讥,而择配于其阶级之中,佛徒失其攻击之口实,地位摇动,而婆罗门反居于优势矣。佛教之经典繁浩,非学者不能多读而深知其精义;盖其教义庞杂,不能总括于数言,而为普通人民道也。审其教义,佛徒之修行者,为其个人之得救也(世之宗教皆然)。人民之进香拜佛者,与佛教无密切之关系。僧散,则无善男信女矣。此为佛教灭亡于印度之故,而亦其缺点也。佛教虽亡于印度,然其不杀生物之遗训,固犹见于今日之印度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