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妙法莲华经句解品第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种种皆严好。

    种种受用,悉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书,

    有信解心,读诵书持,

    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

    教人书写,及供经卷。

    散华香抹香

    此以色香,供养法宝,

    以须曼薝卜。

    须曼那,此云称意,其华黄白而香极美。薝卜,此云金色,华细而香。

    阿提目多伽。

    即胡麻也。华赤叶青,子可作油。

    薰油常然之。

    薰香草也。子可作油,谓以香油然灯供养。

    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

    如是供经,得福无量。

    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如大虚空,无有边际,是供经人,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

    但能持经,福已无量,况复兼修,六度之行。

    不瞋不恶口。

    心不瞋怒,口无恶言。

    恭敬于塔庙。

    见塔庙时,起恭敬心,

    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

    见比丘时,谦恭下礼,远离自大,高傲之心。

    常思惟智慧,有问难不瞋,随顺为解说。

    心常思惟,甚深智慧,有来难问,不起瞋心,随顺其意,而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若能行此,如法之行,福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

    若见此等,弘经之师,成就如上,诸善功德,

    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

    应以天上宝华散之,诸天宝衣以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

    头面接足,归命顶礼,生恭敬心,如固佛想。

    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

    又当心地作是念言:此人不久行诣道场,坐宝树下。

    得无漏无为,广利诸天人。

    当得无漏,无为之果,广博利益,一切人天。

    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

    其弘法师,行住坐卧,乃至说经,一偈之处,

    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

    是处所中,应当起塔,庄严光饰,极令妙好,以种种供,而供法塔。

    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

    后世佛子,住此心地,是人则得,佛之受用。

    常在于其中,经行若坐卧。

    行住坐卧,身四威仪,不离道场,于中履践。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弥勒菩萨,于前品中,闻世尊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法华经,功德无量,胜于造塔起寺供僧。又闻若能兼行六度,及以正修,功德尤胜。故问如来,有初机人,若闻是经,但能随喜,是人为复得几许福?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弥勒既为唱导之师,于所当问,故白佛言: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

    有善男女,闻是妙经,

    随喜者。

    于法生信,起随喜心,

    得几所福?

    若得之福,为有几许?

    而说偈言:

    先述意已,复以偈问:

    世尊灭度后,

    于佛世尊,灭度之后,

    其有闻是经。

    其有闻是,妙法华经,

    若能随喜者。

    若能一念,随喜心者,

    为得几所福?

    是人为得,几许福报?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

    此二句文是阿难叙。

    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

    出家僧尼受大戒者。

    优婆塞、优婆夷

    在家士女,受持五戒,及八戒者,

    及余智者。

    除四种外,余不受戒有智解者。

    若长若幼

    入道之要,悟解为先。无论长幼,

    闻是经,随喜已,

    得闻是经,起随喜已,

    从法会出

    出于法会。

    至于余处。

    到余处所

    若在僧坊。

    僧寺之中。

    若空闲地。

    寂静之处

    若城邑巷陌。

    若在城邑,巷陌之中,

    聚落田里

    人民聚会坐落之处田园地里

    如其所闻。

    如其法会,之所得闻,

    为父母宗亲

    生身父母宗族亲戚

    善友知识

    乐善之友,平时知识。

    随力演说

    随己智力,为人演说。

    是诸人等,闻已随喜,

    诸人闻已,亦皆随喜。

    复行转教。

    又复如闻,展转相教,

    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

    余闻说者,复随力转教他人。

    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如是展布,次第转教,人传一人,至第五十。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

    正取末后第五十人,但闻随喜,未能转教。

    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佛欲显示最末后人随喜功德,语弥勒知。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

    假设为喻

    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六趣者,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六者,随其所作,各趣一路。四生者,卵生、胎生,此二易解。因于蒸湿而正性命,名曰湿生;如虫蚁等转蜕飞行,名为化生。

    若有形。

    六道之中,除无色界,余皆有形色也。

    无形

    即无色界,但有四阴:受、想、行、识。

    有想。

    除痴轮回及无想天,余皆有想。

    无想

    如无想天,入定之时,心想不行,世间痴物颠倒见故,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名为无想。

    非有想。

    世间相罔,回互乱想,如[虫*壹]螉等,异质相成。螟蛉本无蜾蠃之想,名非有想。

    非无想。

    如土枭等附块为儿,由杀颠倒附无情物而为有想,子成之日反害父母,名非无想。

    无足

    如蛇蚓等,全无足者。

    二足

    一切情类,有二足者,

    四足

    如诸畜生,有四足者,

    多足。

    其类不等,通收一切,足多之者。

    如是等在,众生数者,

    在前六道十类众生数中之者。

    有人求福

    有人欲得,求于福报,

    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

    随其所乐,悉给与之。

    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

    即满此方,南赡部洲。

    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

    此七宝义,如方便品。

    诸妙珍宝。

    珍玩之具。

    及象马车乘。

    所乘之器。

    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

    所住之处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

    八十年者,谓依有漏八识行施。

    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

    随其心意之所乐欲,一一与之。

    然此众生,皆已衰老,

    谓受施者,皆已衰老。

    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

    衰相现前,死时将至。

    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

    作念更以,佛法训化。

    即集此众生。

    所施之众

    宣布法化,示教利喜。

    宣演敷布,以法教化,利益令喜。

    一时皆得,须陀洹道。

    此云预流,初登道果预流,初登道果预圣人流。

    斯陀含道:

    此云一来证二果已,更来欲界;一反受生,酬还宿债。

    阿那含道:

    此云不来证三果已,住于四禅,更不复来欲界受生。

    阿罗汉道:

    此云无学,断见思惑,证入四果,梵行已圆,无法可学。

    尽诸有漏。

    尽诸世间,三界有为,一切漏业,

    于深禅定,皆得自在。

    于无学位,诸禅定乐,善入无碍,名为自在。

    具八解脱

    即八背舍,背粗向细,舍恶从善,名八解脱。

    于汝意云何?

    于汝之意,以为如何?

    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不者,不定之辞,所得福利为多不多。

    弥勒白佛言:

    因世尊问,弥勒答之。

    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

    言福多也。

    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

    出福多意,但施乐具,福已无边。

    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况以法化,令得无学?如是功德,不可计量。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

    欲显露说,故曰分明。

    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

    四百万亿即喻四生,一一众生各各自有一种世界。

    六趣众生

    德施此等。

    又令得阿罗汉果。

    又令证入,四果罗汉,

    所得功德。

    如上所行,财法二施,所得功德,

    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

    如是布施,所获功德,

    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

    次第减少,至于亿分之中,亦不及一。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言随喜者,功德胜也。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

    次第传闻

    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

    言功德多,无限数也。

    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最初一人,于法会闻,展转传至,第五十人。

    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举最后人所得功德,以后望前,初人倍增,故云复胜,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

    为欲闻是,法华经故。

    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

    至僧寺之,或坐或立,须臾之间,至心听受。

    缘是功德。

    缘是至诚,听经功德。

    转身所生

    舍报转得,所生之处。

    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象马妙车,富贵者用。珍宝辇舆,王者之器。诸天行时,则有宫殿,以乘其身,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

    身预法莚。

    更有人来,劝令坐听。

    劝来者同听法音

    若分座令坐。

    若无坐处,分座与之。

    是人功德。

    是劝化所获功德。

    转身得帝释坐处

    舍此身已,转生天上,得忉利主,所坐之处。

    若梵天王坐处。

    转身得生色界,初禅坐梵王处。

    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金银铜铁,四转轮王,王四天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

    若有法师,说法之处,语他令知,

    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叹同往听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

    前人闻得,受教同往,乃至霎时,得闻说法。

    是人功德。

    是劝听人,所获功德。

    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

    陀罗尼菩萨即获总持,开法大士与是同生,彰报胜也。

    利根智慧。

    根胜聪利,智慧明了,

    百千万世,终不喑哑。

    为人喑哑,谤毁人故,以善劝化,教示于人,世世无有喑哑之疾。

    口气不臭

    由念发气,由气发声,口气善故,所以不臭。

    舌常无病

    毁谤他者,舌则卷缩,今因赞善,所以无病。

    口亦无病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是大恶业,真实教人离此四过,口则无病。

    齿不垢黑

    出语不善,齿则垢黑;教人以善,齿则洁白。

    不黄不疏。

    好谈鄙事,齿所以黄,非实相也。疏因虚妄,实则齐密。

    亦不缺落。

    说不正语,诳惑于人,齿则缺落。

    不差不曲。

    语不次第,齿则参差;语不质直,齿则屈曲。今此赞经,劝人聪受,口无诸过,故皆美好。

    唇不下垂

    唇下垂者,如吹火状,由善语,故不下垂也。

    亦不褰缩。

    唇褰缩者,夭亡之相,今以经力不褰缩也。

    不粗涩。

    唇粗则语涩,唇好则则利。

    不疮胗。

    不生疮疹,是善语报。

    亦不缺坏。

    唇吻不善,所以缺坏,善则无矣。

    亦不喎邪?

    语不正者,唇则喎斜;今正直语,唇则端正。

    不厚不大。

    若厚若大,不称其形;无过不及,则得其中。

    亦不黧黑。

    语脉恶者,唇则黧黑。以善训人,唇色赤好。

    无诸可恶

    无有一切,可恶见相。

    鼻不匾??。

    鼻是气息出入之门,因乐善故准隆,鼻好故不匾??。

    亦不曲戾。

    其心不正,鼻则邪曲。今以善报,鼻则圆直。

    面色不黑

    为善之人,面貌洁白,故不丑黑。

    亦不狭长。

    以刀照面,则见狭长;心藏剑棘,面则如然;今心方正,面则端严。

    亦不窊曲。

    心不平正,面则窊曲;由心坦夷,面亦平满。

    无有一切,不可喜相。

    面貌圆满,无不美者。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

    色色与前一倍相反,鼻欲修长,山振不陷,余义易解。

    眉高而长

    眉低者钝,眉短者促。眉高则贵,眉长则俊。

    额广平正。

    额狭者贱,额侧者偏,额广则贵,额平则安,额正则直。

    人相具足。

    人伦之相,悉皆具足。

    世世所生。

    世世受报生之处。

    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由今善因,获未来报,故得见佛,及以闻法,信听领受,佛之教诲。

    阿逸多!汝且观是。

    汝且观是,心不可得。乐善之人,

    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

    但劝一人,功德若此。

    何况一心,听说读诵。

    何况始终,一心念道,听法师说,受持读诵。

    而于大众,为人分别。

    于大众中分别解说,是利他也。

    如说修行

    如经所说,以修其心。前人如此,顺教奉行。劝者得益,何可校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

    预会闻经

    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

    下至解得一句之义,心中随喜,为人解说。

    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

    始自一人,转至五十。

    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

    约第五十,举末比初。

    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

    给无量众,其事大也;满八十岁,其时长也;随其所欲皆施之,其功多也。

    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

    见彼前人,年衰发白,面皱形枯,开齿疏脱,处世非久,死时将至。

    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

    思以法训,令修得道。

    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

    寻即方便,为说寂灭,出世实法。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

    一切世间,皆非坚固,譬如聚沫,水泡阳??。

    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世相如是,应疾远离。

    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

    诸人闻法,如说修行,皆得四果。

    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漏尽,六皆无拥,名之为通。天眼知未来,宿命知过去,漏尽脱生死,故曰三明。四禅、四定,发智断惑,名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

    闻经一偈,随喜功德,胜教众多,证四果者。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举末后人,以比最初,随喜教他,功曷胜纪。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有劝一人,引听法华,为说是经,深妙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前人受教,往得略闻,如此福报,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如前已解。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如前已解。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

    由不可得,为人喜见,以口善故,无有秽气。

    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口中常作,青莲华香。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诣寺听经,略闻欢喜。今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后生人中,得象马舆;若生天上,得乘天宫。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劝人坐听,其福所感。帝释梵王,及转轮王,所坐之处,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定心静听,解说义理,如经所说,依而行之,其所得福,不可限量。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法师有五: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前随喜品,略闻是经,乃至为他说一偈义,功德甚多,不可限量。若人受持、读诵、解说,及以书写,缘既殊胜,所感必多,故次当说法师功德。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

    功德之成,由于精进,故寄斯人,以告大众。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

    忆持在心。

    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

    作上五事。

    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

    以眼观时,百事但见。对于四方,约三世论,三四十二,名千二百。前方全见,则具三百。后方不明,缺了三百。左右两边,但得二分之余,又缺一百,正得八百之数,可论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

    以耳听时,百耳俱闻,三世四方,无不了了,则具千二百功德。

    八百鼻功德。

    以鼻嗅时,百种俱闻,三世四方,唯出入息,各具四百,共成八百功德。以息论之,不无出入,所缺四百。

    千二百舌功德。

    以舌尝时,百事俱别,三世四方,无不了了,则具千二百功德。

    八百身功德。

    以身触时,百事都觉,三世四方,合则能有,违顺二缘,各具四百,共成八百功德;离时不觉,故缺四百。

    千二百意功德。

    以意思时,百种俱可,三世四方悉能含摄,则具千二百功德。

    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凡人之身,六根具者,皆有六千功能德用,但以善恶而分异耳。随有染著,名为浊秽。无善功德,令持经者于六尘境悉能远离,故获六千清净功德以为庄严。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

    眼有五种,所谓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约眼无异,随用分五。偈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经云:父母所生,则肉眼也。又云:清净则是四大清净,造色胜义根眼,非浮尘根肉团眼也。

    见于三千,大千世界,

    能见娑婆,一化之境。

    内外所有,山林河海,

    内外,即指依正两报。内身如山,毛发为林,血脉如河,腹脏为海。外相四义,不言可知。由持经力,眼根清净,故得见之。

    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

    阿鼻,此云无间,狱囚受苦无间歇故。非非想天名为有顶,是于三界有漏世间极顶之故。经举上下,遍摄中间,无不彻见。

    亦见其中,一切众生,

    上云地狱天宫,即依报也;今云一切众生,即正报也。

    及业因缘,果报生处,

    及见善恶二因、善恶二缘、善恶果报所生之处。

    悉见悉知。

    见是心眼,知是心慧,由持经故,悉能见知善恶二种业缘果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于大众中,以无所畏心,说是法华经,汝听其功德。

    若复有人,于大众中,以解法智,无所畏心,为众演经;汝今谛听,说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功德殊胜眼,以是庄严故,其目甚清净。

    以是功德,庄严之故,得殊胜眼,甚是清净。

    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

    肉眼本是只见目前,今由经力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

    内外者,即是依正。弥楼者,此云光明,即七金山也。

    须弥及铁围。

    须弥,此云妙高,出水八万四千由旬。铁围,即大千界外铁围山也。

    并诸余山林,大海江河水,

    如经开解,总在目前。

    下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天,

    下见地狱,上见天宫,横见一切,无不明了。

    其中诸众生,一切皆悉见。

    大千界内,所有众生,由经力故,皆悉得见。虽不动身,遍游法界,

    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

    天眼名同,所证各异。声闻天眼见大千界,初地菩萨见百佛界,二地已去倍倍增多。佛之天眼,十方虚空微尘刹土无不了了。今持经者虽是凡夫,由经之故,肉眼之力所见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

    即五种法师也。

    得千二百耳功德。

    义如前解。

    以是清净耳。

    清净之义,亦如前说。

    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

    云其中者,指大千界。

    种种所有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

    如偈所列:

    虽未得天耳。

    体是凡夫,未得天耳,以肉耳闻,具清净用。

    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

    言常耳者,指胜义根,非是生灭无常肉质。

    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闻而起着,则耳根坏;分别无碍,不坏耳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父母所生耳,清净无浊秽,

    虽是肉耳,清净明了,无所染着,

    以此常耳闻,三千世界声,

    此句总标。

    象马车牛声,钟铃螺鼓声,琴瑟箜篌声,箫笛之音声,清净好歌声,听之而不着。

    象、马、牛及好歌声,内报声也;钟、铃、螺、鼓、箜篌、箫、笛,外报声也。虽闻无著,不坏清耳。

    无数种人声,闻悉能解了。

    以智识明,善解人意,闻其语音,即知其德。

    又闻诸天声,微妙之歌音,

    十善、五戒得生欲天,四禅、四定生色、无色,解此义者,是闻天声。生天上者,受天五欲、歌乐等事,解此义者,是则名为闻天歌乐。

    及闻男女声,童子童女声,

    男女声者,夫妇之声。童男女者,天真之声。

    山川险谷中,迦陵频伽声,

    山川险谷,幽静处也。迦陵是仙禽,美妙声也。静处闻妙名,得是声。

    命命等诸鸟,悉闻其音声。

    命命鸟者,亦云共命。一身二头,曰共命鸟。若表法者,闻经善解,事理不二,同一圆常,获此慧命,名为闻也。

    地狱众苦痛,种种楚毒声,

    瞋心之故,堕地狱中,刀山剑树,铁磨火坑,灰河沸屎,其数无量,痛毒辛酸,不可堪忍。因闻如是,发菩提心,是真闻也。

    饿鬼饥渴逼,求索饮食声,

    贪心之故,堕饿鬼中,一切时中,不闻浆饮,饥火烧身,哀声动地,闻如是者,名闻鬼声。

    诸阿修罗等,居在大海边,自共言语时,出于大音声。

    孚强好胜,吞并为心,名曰修罗。住于有漏,生死海边,贪瞋勍敌,痴爱交煎。两强相遇,战斗之时,自共言语,发大音声。

    如是说法者,安住于此间,遥闻是众声,而不坏耳根。

    说法之人住于清净慈忍之地,名为此间远闻四恶不善之声,益坚正念,宁坏耳根。

    十方世界中,禽兽鸣相呼。

    恶友相亲,狎习造恶,如恶禽兽,共相呼唤。善人相爱,同修众善,如飞走者,美意相呼。

    其说法之人,于此悉闻之。

    说法之人,即以此验善恶音声,如其所闻,无不决了。

    其诸梵天上,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

    色界四禅,总名梵天。光音即二禅,遍净即三禅,有顶即四空。在有为顶,离欲修禅,生于色界十八梵天。修空寂定,厌色趣空,即生无色四空天处。闻此音者,名闻诸天言语音声。

    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说法之师,住于此地,色无色义,悉得闻之。

    一切比丘众,及诸比丘尼,若读诵经典,若为他人说,

    出家之众,若读诵经,有持经德;若为人说,有说法。才见礼知政,闻乐知德,一见便了,不俟再闻。

    法师住于此,悉皆得闻之。

    说法之师,此智明了,遐迩之事,无不闻之。

    复有诸菩萨,读诵于经法,若为他人说,撰集解其义。

    言菩萨者,不以形分,但发大心,利益一切四众,皆得名为菩萨。若读诵经,若为人说,撰集疏钞,解释其义。

    如是诸音声,悉皆得闻之。

    随其所作菩萨之行,进修六度,如是等声,法师悉得于此闻之。

    诸佛大圣尊,教化众生者,于诸大会中,演说微妙法。

    一切诸佛,大圣世尊,愍念教化,诸众生者,于诸大会,说微妙法,示生唱灭,权实二门,一切智慧,悉载此经。

    持此法华者,悉皆得闻之。

    但持法华,诸佛之事,无不得闻。

    三千大千界,内外诸音声,下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天,

    大千世界,内外两报,善及不善,一切音声。下至阿鼻,上穷有顶,

    皆闻其音声,而不坏耳根。

    虽闻种种,善恶之声,以无染故,不坏耳根。

    其耳聪利故,悉能分别知。

    由持经故,耳根聪利,悉能如上,善分别知。

    持是法华者,虽未得天耳,

    得天耳者,方能遥闻。今在九地,由持经力。

    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但用父母所生之体,清净耳根已能遍闻,功德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

    并如前解。

    以是清净鼻根。

    即胜义根。

    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

    大千世界,上至有顶,下极阿鼻诸香,即指内外二报,内则男女身香,外则草木等香。

    须曼那华香

    此云称意草,色黄白而香极美。

    阇提华香

    此云金钱华。

    末利华香

    此方有者。

    瞻卜华香

    此云黄华,亦云金色。

    波罗罗华香

    此云重生华。

    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

    华开时香。

    果树香

    果熟时香

    旃檀香

    出海此岸,牛头山中。

    沉水香。

    香体重,故见水则沉。

    多摩罗?香

    此云性无垢,或云藿香。

    多伽罗香

    此云根香,木香树也。

    及千万种和香。

    以千万种,杂和为香。

    若抹若丸。

    细末香及圆子香也。

    若涂香

    涂于身上,及涂地香。

    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

    如散一心而为万善,即末香也;如合万善而严一身,即丸香也;庄严内报,即涂身香也;庄严依报,即涂地香也;无善不修以成其德,即千万种和香。如是分别,无有错谬,名悉能也。

    又复别知,众生之香,

    即身中气,名之为香。

    象香马香,牛羊等香,

    知其气象,名为闻香。

    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

    男女即夫妇之气童,男女即赤子之气象。

    及草木丛林香。

    华有香气,人则爱之;人有善德,世则敬之。

    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

    近则世报六凡之香,超出三界,又次远也。脱离二死,究竟涅槃,名极远也。

    持是经者,虽住于此,

    是持经者,虽住此地,

    亦闻天上,诸天之香,

    诸天界中,受用之香,

    波利质多罗

    即帝释园,天树王也,香无周遍,五十由旬。

    拘鞞陀罗树香

    此云大游戏,即树香也。

    及曼陀罗华香。

    小白华香

    摩诃曼陀罗华香。

    大白华香

    曼殊沙华香

    小赤华香

    摩诃曼殊沙华香。

    大赤华香

    旃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

    诸天所修,万善之行,其类不一,名杂华香。

    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

    和合万善,报得天身,名为和合所出之香。

    又闻诸天身香

    各各诸天,身分之香。

    释提桓因

    此云天帝,即帝释也。

    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

    报为天主,处天宫殿,受天五欲,娱乐时香,即十善报也。

    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

    帝释天主于善法堂,为诸天众说妙法,即十善法。

    若于诸园,游戏时香,

    以五通力,分身游戏,诸天宫殿,受诸快乐。

    及余天等,男女身香。

    男尚阳刚,女好阴静。修男因者,则为天男;修女因者,则为天女。

    皆悉遥闻。

    如上香等悉能闻知,此句总结,住此闻彼,故曰遥闻。

    如是展转,乃至梵天。

    从忉利天,展转上去,至于梵天,

    上至有顶。

    又从梵天,至无色界,

    诸天身香,亦皆闻之。

    一切天众所感身报道德之香,亦皆得闻。且无色界,既无色身,云何有香?但无身色,非无空界定果之香。

    并闻诸天,所烧之香,

    诸天若修,次第升上,譬如烧香,熏以成德。

    及声闻香。

    四谛道香

    辟支佛香

    十二缘香

    菩萨香

    六度万行,功德妙香。

    诸佛身香

    究竟解脱,菩提果香。

    亦皆遥闻,知其所在。

    今在人中,望于诸天及四圣位,故曰遥闻,达其因果,名识所在。

    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

    虽闻天香,所受之乐,闻而不着,是故不坏。清净鼻根,悉能别了,所知见相,是故不错。

    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上是自闻,若欲以此鼻根所得,为他说时,忆念分明,无有错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鼻清净,于此世界中,若香若臭物,种种悉闻知。

    以香比善,以臭比恶。

    须曼那阇提,多摩罗旃檀,沉水及桂香,种种华果香,

    种种因华,种种报果,

    及知众生香,男子女人香,

    有情果报身分之香

    说法者远住,闻香知所在,

    说法之人,远离世情,住于正念,名为远住,而悉闻知,众生所在。

    大势转转王。

    四轮王也。

    小转轮及子

    粟散小王,及诸王子,

    群臣诸宫人

    群臣百官,及宫中人,

    闻香知所在。

    闻诸香时,知其落处,修如是因,获如是果。

    身所著珍宝,及地中宝藏,转轮王宝女,闻香知所在。

    身着宝衣,忍辱福也。地中宝藏,众生心地,如来藏也。轮王宝女,即宝媛也。轮王七宝中有宝女,欲爱心也。是人闻香,悉知来处。

    诸人严身具,衣服及璎珞,种种所涂香,闻则知其身。

    善恶二相皆名庄严,从其善者则获善报。衣服,礼也。璎珞,智也。涂香,净身也。闻是香气,知其本身。

    诸天若行坐,游戏及神变,持是法华者,闻香悉能知。

    行即运用,坐即沉静,遍历一切,名为游戏。因修事定,获五神通,持经闻香,悉知所自。

    诸树华果实,及苏油香气,持经者住此,悉知其所在。

    如是等事,经中具明,持经解义,知其所因。

    诸山深险处,旃檀树华敷,众生在中者,闻香悉能知。

    乐道之者,穷处深山,如旃檀香,生于幽谷,闻悉能知。

    铁围山大海,地中诸众生,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

    外则由围大海,下方地中,有众生居;内则皮囊褁身,藏诸气血,有于识神,依色身住。善持经者,悉得其源。

    阿修罗男女,及其诸眷属,斗诤游戏时,闻香皆能知。

    修罗即是强狼之心,男女即是动静二念。一念起处,众念相从。本念为主,余名眷属。善名诸天,恶名修罗。善恶相敌,名为斗战。以此为乐,名为游戏。

    旷野险隘处,师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闻香知所在。

    生死旷野,险难狭隘难度之处。师子、虎、狼,残害心也;野牛、水牛,但念水草,顽钝心也。闻经悉知。

    若有怀妊者,未辨其男女,无根及非人,闻香悉能知。

    有人怀意造作诸事,未辨好恶动静之相,或无根性,心疑不决,及非人者,如怀鬼胎,持经解义,善恶无谬,即能决了。

    以闻香力故,知其初怀妊,成就不成就,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知其初时所发之念,进则成就,退则不成;恶则险危,善则安乐;善念善种,则生福子。

    以闻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者。

    前说有胎,此明生已。男女即是动静二心。男阳女阴,阳动阴静。观其所为,即知其念。染欲即贪,恚痴即瞋。痴有三毒者,则非修善。无此三毒者,是修行人。

    地中众伏藏,金银诸珍宝,铜器之所盛,闻香悉能知。

    众生心中具有如来功德藏性,迷故不觉,名为伏藏。其中所有金银珍宝,即是六度功德智慧无漏净心,名为铜器。由闻法华,知此伏藏。

    种种诸璎珞,无能识其价。闻香知贵贱,出处及所在,

    五乘三乘,及以一乘,种种智慧,各各不同。如众宝珠,结为璎珞,无智解者,孰能知之?是不识价,持经解义,一一分别,人天十善,声闻四谛,缘觉因缘,菩萨六度,佛展妙觉,拈起便知,贵贱差等,出处不同,得其所在。

    天上诸华等,曼陀曼殊华,波利质多树,闻香悉能知。

    并如前解。

    天上诸宫殿,上中下差别,众宝华庄严,闻香悉能知。

    等是诸天,修因不等,因有高下,果位亦殊。宝华即是因所修行,揽因成果,故曰庄严。

    天园林胜殿,诸观妙法堂,在中而娱乐,闻香悉能知。

    禅支为林,身为宫殿,面门说法,名为法堂,依止其中,而自娱乐,是人闻香,悉能知之。

    诸天若听法,或受五欲时,来往行坐卧,闻香悉能知。

    诸天之众,若听法音,则不退堕,名之为行。若受五欲,福尽即坠,名之为来。人间修善,得生天上,名之为往。静心住善,不进不退,名之为坐。放心弃善,名之为卧。

    天女所著衣,好华香庄严,周旋游戏时,闻香悉能知。

    人中修善,得生欲天,以着色故,而受女身华香及衣,即有漏善,受用善报,名为游戏。

    如是展转上,乃至于梵天,入禅出禅者,闻香悉能知。

    自从欲界至于梵世,名为转上;摄念向定,名之为入;从禅定起,名之为出。

    光音遍净天,乃至于有顶,初生及退没,闻香悉能知。

    二禅光音,三禅遍净,跨过四禅及空识处,便说有顶,故云乃至初生天上及退堕者,闻香悉知。

    诸比丘众等,于法常精进,若坐若经行,及读诵经典。

    出家众等,于是法中,常行精进,若静坐,若经行,及读诵经,能如是者,皆是宿缘。以果验因,知其来处。若现种善根,以因验果,知后生处,必胜今生。

    或在林树下,专精而坐禅,持经者闻香,悉知其所在。

    或处空闲林树之下,专一其心,精进禅定,知其所住,乐于空静,寂灭乐也。

    菩萨志坚固,坐禅若读诵,或为人说法,闻香悉能知。

    若菩萨人志愿坚固,坐禅办道,若读诵经,若于大众为人讲说,闻此香时,知是道心大菩萨也。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众而说法,闻香悉能知。

    在在之处,诸佛世尊,一切众生,之所尊敬,愍众生故,而为说法。闻此经中,说于三世,十方诸佛,功德妙香,因持经故,悉能知之。

    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如法而修行,闻香悉能知。

    此经中说:十方众生在于佛前,闻法欢喜,如法修行,因闻是经,知十方事。

    虽未得菩萨,无漏法生鼻,而是持经者,先得此鼻相。

    从无漏法生于菩萨清净鼻者,即地上圣人。今持经人体是凡夫,藉经力故,有此功用。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

    舌能圆谈,故有是德。

    若好若丑,若美若不美。

    鲜好丑恶,甘美恶味。

    及诸苦涩物。

    味苦与涩,不中食者。

    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

    持经之人,一心在道,而于世味无所拣择,苦涩翻成真美味也。

    如天甘露,无不美者。

    天甘露者,乃是诸天不死之药。入此法门,如饮甘露,无不美者。

    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

    舌根于众,演说之时,

    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

    所谈之理,彻法源底,名之为深。能令闻者,达佛见知,名之为妙。法味入神,皆欢乐也。

    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

    前说人喜,此明诸天。

    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

    演法之时,言语义论,说释条流,而有次序,故得诸天,皆来听受。

    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乾闼婆、乾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

    即八部众,解释名义,如序品中,是中不言八部男者,当位即是。

    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由所说法,深妙次第,故来近听,起供养心。

    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佛会四众

    国王王子,群臣眷属,

    王与王子,百官群臣,及王眷属,

    小转轮王

    于诸众生转轮界中而为王者,名转轮王;粟散王众,名小转轮。

    大转轮王

    铁轮王者,王一天下,除东西北。铜轮王者,王二天下,除却东北。银轮王者,王三天下,唯除北洲。金轮王者,王四天下。

    七宝千子

    七宝者,位宝、轮宝、智宝、女宝、兵宝、象宝、马宝。千子者,有子千人也。

    内外眷属

    内则父母、兄弟、后妃、婇女,外则宗族、群臣、人民等众,

    乘其宫殿,俱来听法。

    所乘宫殿,即是车舆,为于法故,皆来听受。

    以是菩萨善说法故。

    以是持经道心菩萨,善能解说深妙法故。

    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

    婆罗门者,即净行种,由敬法故,终身随侍,供养不辍。

    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

    此明四圣之所乐见。

    是人所在方面。

    是持经人,所住方所。

    诸佛皆向,其处说法。

    于佛经典,眼视手持,口中读诵,心地解了,如同佛口亲闻无异,何时诸佛不向说法?黄卷即是对圣贤也。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

    一切诸佛所有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持是经者,即是受持一切佛法。

    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由解佛意,能依经典,出于深妙,清净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

    以根净故,恶味不入。

    其有所食啖,悉皆成甘露。

    一切恶味,入此人口,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于大众说法,

    以诸深远,清净妙音,于大众中,演说诸法。

    以诸因缘喻,引导众生心。

    以诸一切善恶因缘譬喻解说,引导所听众生之心。

    闻者皆欢喜,设诸上供养。

    所说深妙,闻者入神,心皆欢喜,设诸净供。

    诸天龙夜叉,及阿修罗等,皆以恭敬心,而共来听法。

    说若不妙,谁来听受?由深妙故,龙鬼钦崇。

    是说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满三千界,随意即能至。

    说法之人,虽住于此,欲以妙音遍大千者,由心遍故,音亦随遍。又复当知,三千之境,即是五阴国土假名,不离一念介尔之心,所以随意能遍至也。

    大小转轮王,及千子眷属,合掌恭敬心,常来听受法。

    王及眷属,亦以法妙,而来恭敬,合掌听受。

    诸天龙夜叉,罗刹毗舍阇,

    罗刹者,此云暴恶鬼。毗舍阇者,此云啖精气鬼。

    亦以欢喜心,常乐来供养。

    即前八部为法,心喜乐兴供养。

    梵天王魔王。

    梵天王,色界主也。魔王居欲天顶,权实不同。实即天魔真邪见者,权即菩萨变化现身,欲试行人,令坚道力。

    自在大自在。

    自在者,即化乐天。以力化现而自受乐,名为自在。大自在者,即他化自在天。化由他力,名为他化,而于其中得大自在。又色究竟亦名大自在,即摩醯首罗也。

    如是诸天众,常来至其所。

    如上所现欲、色、无色三界诸天,常为法故至法师所。

    诸佛及弟子。

    诸佛即是妙觉世尊,弟子即是三乘圣众。

    闻其说法音,常念而守护。

    闻法音时,常来护念。

    或时为现身。

    现身有一切现,即是见佛色身;理现,即是解佛法音,名见法身。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

    八百之数,如前已解。

    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

    由持经力得胜义,根身清净犹如琉璃,众生见者无不爱乐。

    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

    三千世界,通内外报。内则自心一身之中,具三千界。色阴,国土也;受、想、行、识,众生也。种种名字,如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假名也。外则无情国土,有情众生,世间种种一切名字,理而为言。念起名生,念息名死。善名上好,恶名下丑。善生善道,恶堕三途。但就身观,昭然可见。就事上说,国土众生,称呼名字。众生之类,谁无生死,及以高下、好丑等事?善恶之报,具载典文。目前显应,其事非一。所以佛云:悉于中现。

    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王。

    此等名义如前已说,铁围等喻亦如前解。

    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

    及大千界,所有众生,亦于身中,而现其相。

    下至阿鼻地狱。

    极苦处也。

    上至有顶。

    极乐处也。

    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

    其中所有,山河国土,苦乐之境,及以六道,所有众生,悉于身现。

    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

    若见空理,是声闻说;若见如幻,是支佛说;若见妙有,是菩萨说;若见妙觉,是诸佛说。一身之法,其义如是,一人善听。

    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相逐心生,身由业感,一切色像,岂外一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经,其身甚清净,

    持经之人,心不向恶,内无过失,甚是清净。

    如彼净琉璃,众生皆喜见。

    犹如琉璃,内外映彻,众生见者,无不善乐。

    又如净明镜,悉见诸色像,

    心见净故,无不明了,知于镜中,现诸色相。

    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

    持经菩萨,身心净故,皆见世间,所有之事。

    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

    唯自具眼,见得分明,余不学者,所不能见。

    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

    群萌即是三界众生,善恶念起,名曰萌芽。

    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

    六道之众,各有一身,非从外来,唯心所造,作此观者,悉于身现。

    诸天等宫殿,乃至于有顶,

    从欲界天,至无色界,宫殿楼阁,

    铁围及弥楼,摩诃弥楼山,诸大海水等,皆于身中现。

    正眼观之,何得不尔。

    诸佛及声闻,佛子菩萨等,若独若在众,说法悉皆现。

    佛菩萨等,即前四圣,若独处身,若在大众说种种法,悉现身中。

    虽未得无漏,法性之妙身,

    是持经人虽然未得本有法性无妙身,

    以清净常体,一切于中现。

    以胜义根,清净常体,于一身中,如实谛观,若善若恶,若圣若凡,一切色像,无不悉现。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

    于佛灭后,末世持经,

    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

    数如前解。

    以是清净意根,

    简去浮尘四大肉团,正取清净胜义根也。

    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佛法深妙,一句之中具含多义,善解偈句,旋转通达,则得无量无边之义。

    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

    自既解已,能为他人,演说一句,一偈之义。

    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

    从于一刻、一时、一日乃至一月,或有国土一年三时,每时四月,一岁则是十二月也。

    诸所说法,随其义趣,

    见理之人,诸有所说,随其文义,之所趣向,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不见理人,举口成病,未尝不与正理相违。其见法者,一出正心,任运自与修多罗合。

    若说俗间经书,

    世俗文典

    治世语言

    治理世间,一切言语,

    资生业等。

    资助营生,一切事业。

    皆顺正法。

    治世之言,无非训导,惩恶劝善;资生之业,无非善事,禁诸邪恶。如是而说,与佛正法常相协顺。

    三千大世界,六趣众生,

    即六道也。

    心之所行。

    心念所行,若善若恶。

    心所动作

    动转施为

    心所戏论

    心所虚妄论诸法

    皆悉知之。

    持经菩萨,以法格范,悉知其心,之所运用。

    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

    虽是凡夫,未得圣人无漏解脱真实智慧,意根清净,自能如此。如锐鉴像,岂有心哉!

    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

    是持经人,心有所思,筹度解说,

    皆是佛法,无不真实。

    由心正故,思忖言谈,句句合法,无不真实。

    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其心意语,亦是先佛,经中所说,真实之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

    是持经人,意地清净,明了聪利,无有秽浊。

    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

    由意妙故,通达佛理,知三乘教,是方便法。

    乃至闻一偈,通达无量义。

    百致一虑,解一千从。

    次第如法说,月四月至岁,

    随义次第,称理而说。始自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及以一岁。言有次第,理无穷尽。

    是世界内外,一切诸众生,

    世界内外,即是自他、依正二报。诸众生有六道、三乘、四众、八部。

    若天龙及人,夜叉鬼神等,

    此八部也。

    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种,

    然诸众生,在六道中,心之所念,有若干种。

    持法华之报,一时皆悉知。

    持经之人,以经印心,即法华经实相之印,印诸众生心地之法,一时明了,无不知之。

    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

    十方诸佛,种种相好,百种胜福,以为庄严,皆由功德,及智慧生。佛为众生,所说之法,随有所得,悉能受持。

    思惟无量义。

    心中思惟,无量义趣,

    说法亦无量。

    所说之法,亦有无量,

    终始不忘错。

    终始记忆,无有遗忘,及心颠错。

    以持法华故,悉知诸法相。

    法华经者,诸经之王。解法华义,即是解了一切诸法。

    随义识次第。

    随其文义,善识次第。

    达名字语言

    了达法相,种种名字。如经所说,一切语言,

    如所知演说。

    如其所应,善能了知,而为演说。

    此人有所说,皆是先佛法,

    此持经人,若有所说,亦是先佛,经中之法。

    以演此法故。

    以演如此知机合理微妙法故。

    于众无所畏。

    于大众中,安详而说,无有所畏。

    持法华经者,意根净若斯。

    由持经力,意根清净,若此明了,

    虽未得无漏。

    虽然未得,无漏净心,

    先有如是相。

    先有如是,应验之相。

    是人持此经,安住希有地,

    是人心净,能持此经,安住法性,希有之地。

    为一切众生,欢喜而爱敬。

    得诸众生,见之欢喜,心生爱敬。

    能以千万种,善巧之语言,分别而演说,持法华经故。

    能以千万,善巧语言,分别解说,如来法藏,功由持此,法华经故。

    妙法莲华经句解卷第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