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 李白的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和民歌的关系,和魏晋六朝诗的关系,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白究竟是诗人,在我们谈过他的一切之后,应该谈到他的创作。他的创作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中国自来讲诗的人就早已把他当作了我们的古典诗人之一,当作了诗人中的模范人物之一,是放在中国第一流诗人像屈原、杜甫的行列里了。

    他的诗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然。我们试读: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估客行》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横江词》六首,其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十六首,其十五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其三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

    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

    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

    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待酒不至》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遣》

    都到了自然可惊的地步。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初读诗的人,没有不喜欢李白的,一接触就喜欢,对杜甫,就必须阅历深了,读书多了,年纪大些了,才能爱好。原因就在李白除了那样磅礴的气魄,创造的诗境之外,又用了这样明白如话的句子,读起来,就像我们自己嘴里哼出来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人就已经用李白自己的诗句来称道李白了。 (1)

    我们试进一步分析,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可惊的自然的地步,大概一由于他那“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的坦白直爽的性格,二由于他肯向民歌学习,一如他肯和民众做朋友(像村人汪伦、善酿纪叟等)。他向民歌学习的证据是:在他现在的全集中,诗文合在一起,一共近一千篇,其中有一百五十篇是乐府,那就是差不多占六分之一,其他近于乐府的歌行还不算。乐府大部分正是民歌。

    以李白所写的乐府论,虽然采取旧题,大都在主题上有了新的创造。例如《行行且游猎》,古人是讲皇帝游猎的,李白就拿来写边城儿的游猎;《乌夜啼》本只是叙离别的,李白就拿来写浓厚的反对侵略战争思想;《前有樽酒行》本是祝宾主长寿的,李白就拿来写及时行乐的情感;《独漉篇》原是为父报仇的,李白却拿来写为国雪耻。

    李白对于民歌是熟悉、了解,而且能采用得很好的。像: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石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庐江主人妇》

    这就是把两首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翩翩堂前燕》的《艳歌行》————合写而成。像“缲丝忆君头绪多”(《荆州歌》),就是采取民歌的表现方式————谐音,用“丝”来代“思”的。像“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杨叛儿》),这是了解到《古杨叛曲》中的“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之性爱的隐语————也是民间习惯的表现方式,而更明显地写作“双烟一气”的。无怪乎明代的批评家杨慎说“乐府之妙思益显,隐语益彰”了。因此,他自己的一部分创作也就和民歌无别了: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

    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信封写名的地方)。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

    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感兴》八首,其三

    从前人也很知道李白的诗是近于民歌。说他“趋风” (2) ,说他“与汉魏乐府争衡” (3) ,正是指出他和《诗经》中的民谣部分接近,和包含民歌最多的汉魏乐府接近的。李白的绝句最有名,有的批评家并认为在这方面杜甫都要让步 (4) ,可是绝句的根源还是乐府 (5) ,亦即主要来源还是民歌。李白特别擅长乐府,我们又可以从下列一个事实看出来,就是传说他在五十九岁的时候,因为看见十一岁的韦渠牟有作诗天才,便特别“授以古乐府之学” (6) 。

    我们可以完全肯定地说,李白在诗的创作上有那样高的成就,向民间文艺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另一方面,这就是李白的学习是不止一方面的,和他从民歌里学习得来的自然的风格相反,他又向魏晋六朝的诗人刻苦学习。这首先表现在运用典故,也运用到纯熟可惊的地步。例如他遇见姓什么的人,就用那姓什么的古人的事情作诗:

    亦闻温伯雪(用《庄子》温伯雪子适齐反的故事),独往今相逢。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谁念张仲蔚(一个隐居的高士),还依蒿与蓬。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西羌延国讨,白起(秦时名将)佐军威。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好鹅寻道士(王羲之的故事),爱竹啸名园(王子猷的故事)。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这是非把典故记熟做不到的。同时,他用典很确切,例如他用马援六十二岁时据鞍顾盼,表示还可有为,被称为矍铄翁的故事,说:“愧无秋毫力,谁念矍铄翁?”(《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那时李白也正是六十岁左右了,也正是壮心仍在的。他很能用典故来表现他浓烈的情感,像“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赠武十七谔》),这是用桓温部下杀了猿猴的儿子,而老猿伤心死去,剖开来看,肠子都断了的故事,那时正是“天宝之乱”,李白惦记自己的爱子的时候。李白的用典又是有创造性的,像“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白头吟》二首,其二),本是用王充《论衡》中指责城是土的,没有心,不会被人哭坏的,但他偏说能哭坏,可见也是有心肠了。

    更有趣的,是李白非常爱用古代的神话,可是把它人情化了。“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飞龙引》二首,其二),西王母本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李白却说见她的眉毛也老得白了。“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短歌行》),“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拟古》十二首,其九),这就是,天公也成了一个豪放的诗人,月亮中的兔儿也成了一个徒劳无功的傻子。李白在写乐府时,有他的创造;在运用典故时,有他的创造;在采用神话时,也有他的创造。

    用典之外,就是在句法上,李白的诗里也有很深的魏晋六朝诗的烙印。这是像: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

    ————《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一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谢灵运诗:投沙理既迫)。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

    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

    龙怪潜溟波,候时救炎旱。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