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为印书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富兰克林之父,既不愿使富兰克林以肥皂蜡烛业终其身,又不愿使就航海之事。则将执何业也?欲探知富兰克林之所好,乃与之入波士顿之市,见百工各依其本业,矻矻孳孳,惟日不足。富兰克林以为天下之至乐者,莫如工也。手运利器,目视方圆,成物致用,人皆赖之。向日乘风破浪之志,至是遂消归乌有。

    富兰克林以读书为至乐,但苦不能得书。会其兄健姆氏(James)设一印书馆于波士顿,兼刊行新闻,富兰克林时年十二矣,入为艺徒,此亦工业也。名人著作,一经其手,便得风行,富兰克林谓天下之至乐,莫逾此者,实称其素志矣。

    新教育未兴之时,凡便于儿童之书,无有也。高文典册,既非儿童所能知,且亦非随地可得。而富兰克林犹酷慕之,到处搜罗,所见极少。既入印书馆,借读较易,日间无暇,恒彻夜诵读,诘旦还之,更易其他。人见其还书不爽约,又不糟损坏,皆乐与通假。阅书虽多,自恨写作皆不如前人,见长老辄请业焉。

    健姆氏待其弱弟,严而少恩,又不给工值,如此者七年,富兰克林思舍之他适。健姆氏怒,遍戒波士顿之印书馆,无得雇用富兰克林,盖欲穷其所往也。富兰克林思波士顿不可居,则他适耳,安能郁郁居此。

    纽约今为美国唯一之大埠,而在彼时,则亦与波士顿同为一小镇,两镇相去三百英里。富兰克林不以为远,斥卖衣履书籍,充旅费,不告于父兄,负气出门。比至纽约,则举目无亲,投宿无门,备受旅行之苦。历访印书馆,均无成就,于是困甚。

    有人语富兰克林,费勒特尔非亚(Philadelphia)之印书馆,有招工事,君亟往,其有庸乎?彼时之费勒特尔非亚,其繁盛尚过于纽约。从纽约往彼,有海陆二道。富兰克林旅费无多,不能从船之安,乃乘当时之所谓公交车者,跋涉而往。费城距纽约一百英里,自汽车通行,两小时可达。富兰克林之行役也,冒雨进行,三日仅至半路。会有小舟至费城者,复弃车而舟,逆风打头,舟行极缓。

    【批评】

    父母为子择业,多择易得多金者。不知成败由人,岂有定格?好自为之,各有奋迹之机。富兰克林之父,使子自择其所喜者为之,循善法矣。

    富兰克林,实行家也,故喜工事;又文学家也,故喜印书业。又由印书而得借书之便,与新闻之职,一生成功,开基于此矣。

    书之益人最大。以富兰克林之天才,使终身不能得书,则亦安有进步。而蚩蚩者不知,家有藏书,付之残尘腻蠹,束之高阁者多矣。地方有图书馆,不知借阅,得钱不买有用之书。每念此辈,辄为可惜。

    史言富兰克林之学作文也,先熟读古人之作,而后摹仿之,始学琢句,句成而为段,段成而为篇,久之触类旁通,力追古人矣。此自修之良法也。

    人有坚决之心者,必能成事。富兰克林不以其兄之穷其所往,畏难中止,卒往纽约。比至纽约,厄穷已极,仍不返顾,而至费城。一意孤行,终达目的,有志者不当如是耶?

    富兰克林的父亲,既不愿富兰克林一生制造肥皂和蜡烛,又不希望他成为一名航海家。那么应该让富兰克林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他想要知道富兰克林的兴趣所在,便和儿子一起到波士顿的集市上去。他们看见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辛勤劳作以补贴家用。在富兰克林看来,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从事手工业。他认为,做工便是用双手操纵工具,以双眼观察事物构造,最终制成人人需要而实用的器皿,这件事情非常有趣。所以他曾经的航海愿望在看到做工过程后就完全打消了。

    富兰克林认为读书也是最快乐的事,但他一直因不能得到书籍而烦恼。在他十二岁那一年,适逢他的哥哥詹姆士(James)在波士顿开了一家印书馆,同时也会印发新闻报刊,富兰克林便进入印书馆成为了一名学徒。因为这样的工作,也是从事工业的一个方面。名人的著作,一旦经过富兰克林的策划、设计与制作,便能在市场上流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