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维摩经疏第四(中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岂可存其事中明阇者。破他释观真无闇烦恼无明也。

    记云。

    事理相即者。睹三千即空中故也。

    记云。

    恒住事中观理者。观理明处。全有无明。亦曰双游。

    记云。

    亦无所灭者。理性不除也。故于事中明闇修三千。即空即中三观。照理本有三千故也。

    记云。

    事明闇者。三教惑智。名为事中明暗。以惑智体。不相即故。俱属事。又此之惑智。全是事境三千也。

    记云。

    是则事闇非闇者。唯观空中故。

    理明非明者。全无明是。

    记云。

    明闇理同者。体相即故。

    不得出家受戒者。小乘明定慧由戒而生。若无戒者。决不得果。

    记云。

    此更举果而斥果者。举大涅槃果。斥小果也。

    即无有作谛理者。既无谛理。则成无果也。

    上说无作为何谓也者。广疏云。若言不见有作四谛。

    即无四谛之可见者。上来一一别说无作四圣谛。若不见四谛。何得有此之说。故言非不见谛。意云。恐须菩提内心遮云。若破有作。岂全无有作四谛耶。净名即折云。汝若不信无作四谛。上来已一一历别说无作四谛。以示汝竟。何得而更不信。故云为何谓也。

    记云。

    克如下文者。下文专用圆也。

    记云。

    反以此见而还外道者。论主意云。汝所计有。正是破一切法。汝正当大可畏处。如何爱我为大可畏耶。

    记云。

    遍立一切者。虽然破小入大。留小逗后。亦名为立也。

    记云。

    一心中具者。明善吉所得。但是中外之法。所以不能于自所得。即见四理。在一心故。

    记云。

    无斯证用者。善吉既不证四不可说理。则无四悉赴机之用。

    经云。非得果者。今师将此句释前句也。何者。既无见论。即无得果也。

    既有见爱者。有见故同外。有爱故同魔。即以界外凡鄣等折之。经云。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者。前敬田约法大小。名同而意异。意异者。意在界外。方名敬田。今悲亦是名同而义别。义别者。别在界外悲田故也。

    又须菩提不见佛下。破令同外道。弟子从富兰那下。破令外道。

    是汝之师类同外道者。亦是俱不见中。其类同也。

    说于众生至苦乐者。计云。五阴虽生灭。受于苦乐。而神不生不灭。国大虽有成坏。而神不灭。故曰自然。

    任运时熟者。或计经二万劫三万四五等万。计八万是最极也。

    定不可改者。外人信有由业。亦缘计业。定不可破。致成邪耳。

    与耶相似者。以外人由四计故。不见偏真。二乘虽有四门。通入偏真。不见中真。不见名等。故云似也。

    此即破因者。只是不计有因。名为破耳。

    计耶因者者。计众法和合成身。名为耶因(云云)。

    皆有定数者。由未冥了义之说。所以各计同于外人。

    余时不得道者。计云佛在世时。人即得道。佛去世后正像之中。无人得道。故云余时也。

    精彻入者者。借此老子之言。以成西国。发一切智之相。

    进退难责者。进同界外外道。退同界内外道也。

    二可思惟离清净法者。以见惑达理而起。不名为离。思惑附体而生。亲障于体。以障体故。不见于体。故云离清净法。

    若合中道者。今正用玄文七重二谛。五重三谛中。第五重。第六重。别教二谛三谛。及圆接别。以破善吉也。为此文正约别圆而为哥词故。不论别圆接通耳。

    记云。

    贼义仍存者。界内贼虽破。界外贼仍存也。

    记云。

    别教教道犹不免障者。别人住破内难。行破外难。具用折体及无量故。则成有难无难。望于登地。地前俱名为难。以未见中。二观仍拙。是则登地及圆。方名无难。文中云。巧用正观者。正是圆教菩萨也。

    记云。

    又前二事理者。虽破界内事八难。良由不能住于内外八难。体达即中。而能无难。以此望圆。俱名难也。

    善吉具二者。广疏云。一者凡夫住事八难。不得无难。二者二乘住理八难。不得无难。善吉非唯住理八难。不得无难。亦于事八难。不得无难。据理亦应有于界外八难。

    今言具二者。只缘不能体断见中。望于圆人。俱名难也。

    唯圆菩萨修中道观者。广疏云。圆菩萨修中道正观。住事理八难。皆得无难。

    大论至怨鸟者。论三十云。譬如空泽有树。名奢摩黎。枝觚广大。众鸟集宿。一鸰后至。住一枝上。枝觚即时为之而折。泽神问言。雕鹫皆皆能持住。何至小鸟。便不自胜。树神答云。此鸟从我怨家树来。食彼尼俱类树子来栖我上。或当放粪子堕地者。恶树复生。为害必大。是故怀忧。宁舍一枝。不全者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诸外道天魔诸使及恶业等。无如是畏。如畏二乘。于菩萨边。亦如彼鸟。坏败大乘心。永灭佛乘心。论中以大斥小故。对二乘心。正当界外恶道难也。

    记云。

    难处。谓北州。

    难时。佛前后也。难根诸根不具也。难智世智也。住之者。住于八难也。体之者。达于八难。即得无难也。化之者。入难化他也。

    闻迦罗女琴者。亦如大树紧那罗经云。大树紧那王与。无量儿。及无量干。无量诸天。奏八万四千净妙乐音。来至佛所。弦歌一动。声振大千。须弥山王蹭没低昂。一切声闻。皆从座起。犹如舞戏。天冠菩萨问迦叶言。少欲知足头还陀第一。乃于今日。犹如小儿。奏别圆乐。而二乘不侧。

    发小乘之业者。此约供养。

    小乘人已复闻小乘法者。若但供养。而不闻法。但得人天福。复不成小业。

    记云。

    俱相带累者。我生惑惑润我。故云俱也。

    四谤者。增减相违戏论四也。只是小乘。执于四门。不能通理。即名戏论而已。

    自述迷惑者。明须菩提。不解衍门敬田之言。不解界外悲田之义。故云也。

    记云。

    总相不知者。只不知是何法。未能分别。故云总相不知。

    记云。

    涅槃会上声闻者。涅槃中二乘之人。虽取小果。而皆知常。即取即行。故不问此。

    记云。

    但是从理者。此约即空而释。故云从理也。经云。如来所作化人也。即是幻化之人。

    而以此诘者。意云。既从法身起。其应化之人。诘于善吉。能诘之人。既是于化。汝既解空。何故??此化人悲敬二田而诘耶。故云化事即空。

    此用通教幻化者。且顺经文。幻化即空边判。初后并用衍三折之法眼云。在通教者。亦且一往约闻幻化边。结属通耳。

    言意在此者。缘此结得道文。但云。得法眼净。所以从前已来。且约通为能呵。故云意在此也。

    第十四

    或是机便者。今居第五。但是随前机宜耳。

    记云。

    宁生别善者。指衍三教也。

    即自性清净心者。一本理清净心。为第一义。二者本时结大缘依于本有清净心也。

    讨本者。讨谓顺理也。假云。为第一义故须生善。为第一道故破恶。为第一义故须发乐欲之心。文第一义为三悉本。故云讨也。

    记云。

    生俗谛善者。且约得三悉益故。属俗谛也。

    记云。

    亦应云见者。意云。亦应云障通无见。以不见他心等故。

    今不云者。见属于知。故不云也。

    七别教菩萨者。此间下根出假十行菩萨方能知相。故广疏云。即是从空入假。定发道种智。破法鄣无知。善于知见。得无挂碍。能知物根。非是任运普照之定。八圆教菩萨。约真出假位。知他根缘也。

    大乘器世间者。表寂光土也。

    处身子教二弟子者。检记云。根定过去者。若现在习欲成圣于未来。现在亦得名根。又未来不受乐欲之名。为望今现在亦得性名。无乐欲称。

    记云。

    大道亦小所行者。三百由旬即五百路。

    一者不停者。但证偏真须入圆中。故云不停。日光则三谛圆照。故云停住。

    三破闇小者。但破见思而已。日光遍破三惑故。

    四夜自照者。二乘于尘沙无明夜。但自度故。余可见。

    记云。

    人天不名报障者。亦与而言之。易得闻法故。

    记云。

    寄海寄人者。无始及今下至一毫之善。以弘愿导之。由如一滴水寄海。若无愿导。如寄于人。若受人天报。其善则尽。生公善不受报之言。须此二意?蕳。

    记云。

    知根圆照者。知根能破尘沙。圆照能破无明也。

    记云。

    即是带理者。只是依体起四用耳。

    记云。

    大经四恒者。方不谤涅槃经矣。

    记云。

    尚获轻报者。未见本传。但相传云。得[療-(日/小)+土]两报。

    记云。

    舍衣大提者。大论中明五比丘亦闻讫般若。皆舍大衣供养佛(云云)。

    甚可愧惧者。自惟不识衍门三法故愧耻。净名弹呵故惧。

    释旃延章

    须陀耶沙弥者。捡十仙。如涅槃三十五六明之。

    种种譬喻解释者。譬喻既多。亦种种解释。如方便品云。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杇之法。无常行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苦行也。是身如聚沫十譬。空行也。是身无生为如地等。无我行也。

    今取此四者。四行是能趣。寂灭是所趣故。但云四随。

    用一行者。入见道有二种行。一者利是见行。见行有二种。若着我者。留无我行。若着我所。即留空行。二者钝是爱行。爱行亦二。一者慢多留无常行。二者懈怠多留于苦行。或总相说五者。谓境观俱总。或境别观总。或境总观别。以四观通观四境。名境观俱总。

    境别观总者。于一一境。四观观之。

    境总观别者。以一一观总观四境。三二类知。

    记云。

    且从一世三界之心者。以一世之中。计于五阴。阴阴皆计有无等。单复具足等。故成横也。又不望过未。故属横也。

    记云。

    见转者。如止观破遍中。有见被破转入无见等皆以五义而穷之(云云)。

    记云。

    令正法久住者。明数论而广分别名义及广分别三界见思品数者。为伏外道。令正法久住世耳。

    记云。

    迷悟者。四念处是悟。四倒是迷。

    义当有无两门者。四念是能治为空门。四倒破故名为有门。二毒亦尔。故疏云。说有即知无。世四种五义者。只是四教。皆具五义。

    少有少无者。只是空有纵容。此望非有无非。所以此门名钝也。

    记云。

    青目全破者。破前单有单空也。

    记云。

    或没大义者。谓没衍门四荣之义。但用藏五义。

    记云。

    或先大名者。说摩诃衍门。二乘自取证故。

    记云。

    先小名者。此即通中钝根菩萨。先共二乘学。后亦同二乘证故。别教住行俱用小。故同通也。

    记云。

    半有佛意者。利菩萨见中也。

    经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者。净名诃意云。迦旃延生生即无生等。何以唯作生灭之说耶。何者。此之生灭。即是实相。故涅槃经云。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说(云云)。

    一往通教八地者。二往唯至果。方名有教无人。以因位皆是有教有人故也。

    粗细生灭无常者。以藏人折一期报阴无常为粗。刹那念念生灭无常为细也。

    即无性者。文略。亦应云即无相。以衍中性相一□同时。故知文略。

    以有还无者。只是破有归无耳。

    凡夫妄见流动者。谓横计常乐我净故。

    问上说等者。问意者。大士既诃旃延。生灭四枯。不成枯竟。应结云。是常乐我净等也。荣之义何以还。只结成通真四枯。是则只成以枯斥枯。有何利益。答意者。但破柮入巧结成通真。于真任运见中成荣故也。

    二鸟双游者。今文不得同双照。以为双游。此观生灭。即空即中。是则于无常。见常无常。宛然不灭。故曰双游。观常即无常。以二法体本自相冥。而二法宛然。相即不温。涅槃经意。与此义同。故曰双游。

    出没未显者。没且用通真枯以斥。若从出意。真本通中即成荣故。且顺经文。判属通耳。

    那律章解

    饭王子者。长阿含经云。尸休罗王有四子。一净饭王二子。长悉达。二难陀。二白饭王二子。长阿难。次调达。三斛饭王二子。长摩诃男。次那律。四甘露味饭王二子。长彼彼。次?提。

    藏佛全头者。通教佛全身见。即是全身天眼也。

    经云。几何阿那律者。此不回梵夫。应云阿那律天眼所见几何。

    记云。

    又容知者。云容知此界佛世界界皆有一佛。而不云彼佛界中有支佛。又于自界亦不见有佛。唯见自心住。以支佛出无佛世故。

    所言五种四禅者。广疏云。乃是修根本观。练薰修五。四禅亦只是根本四禅耳。

    总相见者。但见大千所有青黄赤白等。不能一一分别粗细好丑等。是通非明。未得无偏故。但见众生死此生彼。不能知众生从某业而生。某业而死等故。

    云非明天眼开辟者。只是要须天眼。开辟肉眼。肉眼方能见远也。

    具烦恼性者。肉眼也。知秘藏即肉眼。有佛眼见也。

    十智者。苦集灭道。法比世智。他心无生尽智。

    数缘尽者。只是择灭异名耳。以断思议惑品多故。得数缘名也。

    即中见色者。亦应云即色见中。是佛慧眼也。

    首楞严等者。等取恒沙三昧。及大下中百八三昧。以诸三昧。一一皆称为王三昧。故云诸大也。非二谛之相者。异出假菩萨也。

    记云。

    约地前后者。别地前为偏。登地为圆也。

    理真事广者。依中道理故名真。不以二相见诸佛土。故云事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