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说第五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唯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如来前卷开示第二决定。始令审详烦恼根本。次云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烦恼根本。即是所结。阿难欲深知此结。故请世尊发明。元。本也。即最初结起本元。此有远近。远即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近即识精元明。遍在根门。名为所结之元。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谓之俱生无明。亦是此物。故此结元。关系极重。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此经名大佛顶者。正谓开示无上顶法也。含生本具极果。所宗识精元明。超出理表。见道者。见乎此也。修道者。修乎此也。证道者。证乎此也。将欲开示此法。先摩当机之顶而表示之。诸佛又各放顶光灌如来之顶者。意明当机识精中之元明。即如来果位究竟之明元。同一顶法。表示之方。至详尽矣。如来既以此形示之。复以此明告之。曰。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皆是六根。更无他物。足为发明结元之謦欬。开示解结之先容。无明。即结也。无明而曰俱生。见有六根。即有无明。问云何是结。答以唯汝六根。问从何名解。答以亦汝六根。此就今日身心。确实指陈。离此更无结元。离此更无解处。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恐阿难误执六根结尘流逸。故佛言此根与尘。同是湛圆妙觉心。迷时结水为冰。悟时冰还为水。故曰缚脱无二。恐阿难误执六根引识。自劫家宝。故佛言识体全空。不但缚脱无二。亦且本未尝缚也。识性二句。明自证分之虚。由尘四句。明相见二分之虚。知即见分。相即相分。根尘为缘。识生其中。见分似由根引。然离尘则不能发知。相分似因尘起。然离根则不能取相。是则离相无见。离见无相。了无自性。彻底虚妄。执知见实有。名立知见。此即妄心。达知见无性。名无知见。此即真心。于知见处明暗妄形。粘湛发见。流逸奔色。即此知见。便是无明根本。于知见处。不随前尘。脱粘内伏。内莹发光。即此知见。便是涅槃根本。阿难问云何是结。从何名解。知见立知。即是结。知见无见。即是解。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真性二字。颂同源源字。有为空至交芦。颂识性虚妄。真性本空。则诸有为法。云何而生。皆托缘而生。其体如何。如幻而已。如幻故无为。无为故无起灭。无起灭。故如空华。所谓真性者。亦因言妄而显耳。妄与真。同为二妄也。真尚不立。何况于妄。极言妄之必无。真非真者。即真妄二字。见谓根。所见谓尘。真妄犹且皆非。云何有见所见乎。若相若见。俱无实性。岂不若交芦之互倚。而其中实空者哉。结解下。颂缚脱无二。所因。谓六根也。结即为凡。解即成圣。圣凡结解。不离六根。故曰同所因。无二路也。汝观交中性。牒前喻。言空。则芦有外相言有。则芦中本空。喻根境妄执似有。其体元空也。迷晦即无明。所谓失彼精了。可以结也。发明便解脱。所谓发本明耀。可以解也。发者。翻迷发悟。明者。转晦成明○真性四句。总显有为即无为耳。有为。通指根尘识。前云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又云汝但不循十二诸有为相。阿难谓离此有为。别有无为。故疑云何同是六根。更非他物。佛言汝今分妄分真。总未达根尘之源耳。源者何。真性是也。以真性观之。诸有为法。当体即空。全是无为。求起灭不可得。求真妄不可得。何必离缚求脱。离结求解。离有为求无为哉。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蹑前结解之义。起后圆通之文。因者。解因结之次第也。六解则根拔。一亡则湛圆。选得圆根。则入圣流。成正觉矣。陀那下。俱承入流成正觉来。如何谓之流。即陀那习气。故成暴流。云何入流。即不取无非幻等。云何成正觉。即是莲华等。阿陀那。此云执持。第八识也。含藏种子为习气。积生识浪为暴流。湛由是分。结由是起也。此识依真如而起。杂乎真妄之间。若以为真。恐迷妄习而自误。以为非真。恐迷自性而外求。故非时非机。宁不开演。一切诸法。唯心所现。而于中取着。妄成根结。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若不妄取。非幻亦无。非幻尚无。幻法何有。则根尘顿净。圆通现前矣。不取二字。入流之法。是名下。所谓成正觉也。是字。指不取法门。以其用果觉为因。于净不着。于污不染。名妙莲华。究竟坚固。根境结惑。拟之即销。各金刚王觉。真妄俱泯。幻与不幻。二俱不取。名如幻三摩提。正受依此修道。一弹指间。可超无学。而入圆位。十方如来。迥出生死。速证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圣足所履。其乘无二。曰一路。此偈发明如幻之义。首提缘生如幻。次明结解俱幻。然后以自心取自心。成如幻三摩之义。次卷观音如幻闻熏。可见此偈已暗选观音法门。后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又以如幻结之。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唯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此因领悟而复请未明也。祇夜。此云应颂。应上长行而颂故。伽陀。此云讽颂。不应长行。但孤起而讽美称颂故。杂糅精莹者。谓二颂合明。无不精透也。无遮大悲。言其博济。性净妙常。真实法句。称性之谈也。沉垢。微细结惑也。阿难至此。方信根性为修证之门。不复致疑。但请伦次及选择一门而已。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祇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祇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我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涅槃僧。云里衣。僧伽梨。云大衣。劫波罗。云时分。即夜摩天。叠华。西天之帛。织成华卉繁多。天献尤为贵重。同谓一真之性。理本无差。如巾之体。异谓六根之精。事用有别。如巾之结。一一致问者。明不绾则已。绾必成结。喻六尘粘湛。定生六根也。世尊以性中相知。难其可将六成一。阿难以用中相背。答六结不可乱名。将六成一者。六根互用也。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者。未结之先。元是一体。本无异同。既结之后。各有界限分隔。不得互用。以上结之伦次。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佛谓必欲反异为同。将六作一。用何筹策。方可得成。阿难谓六结若存。则彼此各有定位。若以六作一。则诤论锋起。决不可得。莫若解除。则结惑不生。而同异圆泯。六根之精。元是一真之性。以随缘故。在眼曰见精。在耳曰听精。若能随拔一根。脱粘内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一亡非并真体而亡之。但不对乎六结。自不立乎一真。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我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狂乱者。清净心中。不觉心起而有其念。遂成业识。知见妄发者。由业识而转成见分。劳见发尘者。由见分而复生相分。一切世间山河大地。即相分。生死涅槃。即见分。若执相分为有。而堕我见者。为生死。若空相分为无。而堕法见者。为涅槃。本觉湛性之中。一法叵得。世出世间一一名数。皆是狂劳华相也。阿难谓劳见发尘之劳。即是一巾所成之结。不知用何等工夫。方可得解。世尊示左右各牵而不能解。喻凡夫执有。二乘着空。皆是以结去结。尽属偏邪。俱不能解。当从结心下手。方得解除。结心者。即陀那细识。是根结之心。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既说解结当于结心。欲选根而修圆行。故示佛法从因缘生。若前四大因缘。则世间和合粗相。故一向排摈。今之因缘。是欲拣选圆根。一门深入。发明大事因缘也。世谓六凡。出世谓四圣。知此十界皆随所修而得果。所谓因缘也。悬知界外雨滴。及松棘鹄乌等元由。有情无情。种种因缘。照了不昧。佛智如此。则今所说选根解结。圆修因缘。岂差谬乎。以上舒结方法。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解结次第。即在选根选字之中。一根在先。其结已解。其余五根。次第而除。互相为用。六结不同时。喻六根不同位也。结不能一时并解。喻根不能一时尽消也。此根下。明结解所得之功能。得人空者。于我无著。破烦恼障。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则破所知障。得法空矣。俱空者。人法俱空。而俱空亦空。始得不生不灭。为因地心。入发心住。是名得无生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唯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承上赐与华屋。请乞入门。佛陈二决定义。又决定义中。开示慧觉圆通。悟知一六亡义。犹未的晓圆通本根。乃思多劫飘零。何意今得值佛。可谓奇际矣。若复因此际会。名为成道。而所得密言。只同向悟一六亡义。依然不知圆通本根。与未闻开示何别。故愿更惠秘严。成就最后开示。盖冀佛的指一门。令得深入。是谓圆通本根也。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阴入处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佛欲显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故寄选根。令二十五圣。各开众妙之门。明彼皆为正修也。一切法。不出十八界。只十八圣足彰万法矣。必陈七大者。七大为总。十八界为别。若总若别。皆可入法界也。二十五圣证圆通处。皆从三科七大中。非从根来。非从境生。非从空出等。悟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无因生。证到圆通周遍。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之妙。即是圆通地位。宗门一派。明是诸圣逗出。问金刚经云。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又云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何故诸圣历言所得所证。答法华会上。世尊说诸大弟子。皆是内秘外现。助宣大教之人。今楞严会中。特问远因。欲其转教菩萨。故诸圣方敢恣口自陈。从无量劫中。种诸善根。是现身说法。非存所得心也。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此因声尘而入。憍陈那。此云火器。先世为事火外道。后世以为姓。五比丘。乃佛最初得度者。佛出家时。父王命本族三人。母族二人随卫。后逃鹿苑修外道。佛成道已。即往为彼三转四谛。问言解否。陈那答已解。佛命彼阿若多。此云解也。因闻四谛。了声性空。唯如来藏。妙音。即音之实相。密圆者。密悟圆理。于声教发悟也。四谛。苦集灭道也。苦是苦果。集是苦因。无始积集业行。故名为集。由业因而招苦果。是世间因果。灭是寂灭。灭苦集而证涅槃。道是三十七道品。修此道品得证灭。是出世因果。

    优婆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此因色尘而入。优婆尼沙陀。此云近少。亦云尘性。谓微尘是色之少分也。因尘解悟。故得此名。昔多贪欲。佛令作不净观。因观色尘本如来藏。故曰悟诸色空。幻色既空。空亦不住。故曰色空二无。幻垢永消。证真实相。故曰色尘既尽。妙色密圆。始以色为病。九想与空为药。至此则药病皆除。忽然悟入。九想者。一?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漫想。五脓烂想。六虫啖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此因香尘而入。因香成道。悟香性空。得坚固定。故名香严。初成觉道。具体而微。故称童子。宴晦。安坐冥心之谓。清斋。静室也。香乃有为中一法。寂然者。无相也。观香无从。心相亦尽。故曰由是意销。狂心顿歇也。发明无漏。即见如来藏性也。染幻既空。实相常住。故曰尘气倏灭。妙香密圆。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此因味尘而入。苦酢等。六味也。众味共成。名和合。直尔采用。名俱生。修炼炮火。名变异。世尝药草。即神农之俦。事佛闻法。即于味性。了知无生因。而证觉空有。味非空。故非离身心。味非有。故非即身心。

    ?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此因触尘而入。?陀婆罗。此云贤护。亦云贤守。能护自己。不为物转。故得此名。破诸无明。始开佛觉。故称开士。威音见谛。是为初心。今从释迦。证于深位。外尘内体。内外俱无。安有中间为水洗者。触之为义。以水与我交涉得名。今皆无之。触果安在。无触而触。触实无触。触处道场。触目菩提。故曰妙触。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此因法尘而入。摩诃迦叶。此云大饮光。姓也。其身金色。光吞日月。名毕钵罗。紫金光尼。在家眷属。供养舍利等。叙往因也。观尘变坏。悟法空寂。遂修灭尽定。以灭意根。不缘法尘。得无生灭。故超百千劫如弹指顷。持金袈裟于鸡足山入定。待弥勒降生。此其证也。六尘竟。六尘皆言妙者。不缚于尘故。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此因眼识而入。阿那律陀。此云如意。是佛堂弟。过去以饭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乐。佛在给孤园说法。那律眼睡。佛说偈云。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乐见照明。略似修净土作日观。目虽不见。而以心目乐见。忽得照明。体无时昏。物莫能蔽。不失不坏。故曰金刚。精真洞然者。真性之中。精光显发。洞见大千。犹如掌果。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此因鼻根而入。槃特迦。此云继道。以生路边故。周利其兄也。是双生儿。故兼标兄名。过去为大法师。秘吝佛法。不肯教人。感愚钝报。以宿善故。遇佛出家。佛令调息摄心。因而了悟出息入息。皆具四相。初起曰生。不断曰住。渐微曰异。已断曰灭。诸行。即四相迁流也。暗钝虽有远因。而近缘亦由杂乱。调息摄住。不杂余缘。所以心得豁然。定能发慧也。反息循空。谓反穷气息。至极细处。亦归于空也。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