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首楞严秘录卷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所显理之心而无不通。所证智之精而无不?。如以水合水以光入光。同是一真自性湛然之体。故云汝辈等也。魔动之因如此。一切等者。以既发真归元自当销殒虚空而振裂国土。所以宫殿崩裂大地振拆水陆飞腾也。盖宫殿等三是所见之相。魔王等三是能见之人。无不惊慑者。谓见是相而惊慑也。所见中。无故二字。宫殿等三皆亦有之。云无故者。魔王等三亦皆有通。能使宫殿崩大地振水陆腾。今彼不使其通而有此相。故云无故。无故而动自应惊慑。则知水陆句亦属所见。古来皆作能见看。是以此义不无疑耳。魔动之相如此。凡夫等者。谓魔王等三虽见无故而动致生惊慑。其间凡夫不得通者。不知此是修三摩者发真归元迁动虚妄之讹。此拣不知以其未得五通故也。彼等去。明知者也。可知。知不知者如此。然汝彼虽修三摩坏其虚空。彼恋虚妄之尘劳者云何容汝振裂推灭。故云恋此等者。魔之所恋如此。因不容汝摧裂之故。魔等皆来恼汝三摩行人。使汝行不成就不致摧坏其处。故云是故等也。魔之来恼如此。则知魔来元因修行。盖修行者可不慎欤。故下有劝诫之文也。虽曰发真归元坏其虚空国土世界。犹在魔类可以依托。何沾沾恼于行人。但惧其成佛之时光明照烛其魔类也无可全生。所以将成未成之际来恼乱耳。问一人发真归元。十虚悉皆销殒。大地悉皆振裂。自古以来成佛者多矣。云何虚空世界依然在耶。答诸佛成佛发真归元。唯破己之无明。止坏己之虚空。众生无明不破。而空之与地依然在也。又问既是诸佛正坏己之虚空大地。云何天魔等。皆见宫殿崩大地坼水陆腾而惊慑耶。答如相宗说。无明有自相共相不同。若破自相无明。坏虚空大地。彼诸魔等自不知也。若破共相无明。坏虚空大地。彼诸魔等自应知也。然诸佛众生虽有迷悟不同。其众生也同在虚空世界。是以坏时理应知耳。且彼等皆属邪类。佛成道时。正欲转其邪而复其正。其于彼也法尔相关。故无不知。若更克实推之。诸佛成佛。销殒虚空振裂国土。而空之与地依然在者。无他。十方诸佛固无量。十方众生亦无量。彼皆无量。恰当诸佛成道之时正值众生出生之际。如是则知诸佛成佛当坏虚空国土。众生出生当成虚空国土。一坏一成。两当其处。是以坏不见坏。成不见成。而依然在耳。所谓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诸佛无尽耳。

    三为劝诫分二。初以明悟劝。然彼等也。二以不悟劝。若不等也。

    初以明悟劝中。然彼等。承前诸魔来恼而言。故云大怒。彼尘二句。真妄相对也。彼虽大怒。但在虚妄尘劳之内。汝既修乎妙观。则在微妙性觉之中。如风下。喻妄不能坏真。汝如下。喻真能破其妄。徒恃下。谓汝若能坚固修行。在他徒得其力。止是其客。不能坏汝主人也。成就下。汝若要令三摩成就破他恼乱无他方法。唯由汝之五阴主人。五阴主人即常住真心也。主人若能惺惺。客魔自不得便。主人倘或昏昏。客魔乘隙即入。故云成就等也。当处下。若要五阴主人而为惺惺。唯以禅那等三不思议妙观观之。无可奈何汝也。阴销等者。彼魔暗也。妙观明也。妙观觉照。彼魔暗应念销落。那更恼乱。故云阴销等也。如是为劝。则知魔之来不来唯在观之修不修。其为观也岂可缓哉。

    二以不悟诫中。若不下正诫。如摩下例明。此乃下结示。初云若不等者。汝若一不觉悟。不唯不能破他。则汝反被所破而为魔之子及为魔党矣。故云若不等也。二中。如摩等者。引彼微少例此炽盛也。谓登伽止一淫女。且止以咒咒汝。止欲毁汝淫之一戒。然汝戒体清净。虽遭所摄尚不被毁沦落沉溺。故云如摩等也。三中。此乃等者。意谓彼之登伽止一淫女毁汝一戒而尚不能。今乃魔业炽盛。汝之所有性功德财并汝微妙法身悉皆毁坏。故云隳汝宝觉全身。又可宝觉全身总是法身。以阿难前云不历僧祇获法身。所以云隳汝法身。法身若隳。断佛种子。为害何如。如宰下。复以喻显也。意谓如前登伽咒汝为害甚小。若庶民家之剽掠而已。若夫魔类作隳汝法身。如宰臣家之遭籍没也。故云如宰等耳。如是为诫。汝本欲破其魔而为修习。反为魔转而为其子与党。如宰臣家之遭籍没。究其所以。由汝不悟其为悟也。可不勉乎。总明已竟。

    二别显分为五。初显色阴。乃至五显识阴。破五阴者。非谓破坏其五阴也。但从来未曾修此圆通法门。这种妙智不现乎前。不达五阴当体如来藏性。今得观行渐进渐入。则能了达五阴当体如来藏性。所谓破无所破。全妄即真。显无所显。妄真不二耳。又五阴中位有横竖不同。若竖论之。破色阴是观行。破受阴是相似初二二信。破想阴是相似三四二信。破行阴是相似五六二信。破识阴是相似之七信也。若横论之。设若一念而能断者。即破无明而显中道入初住位百界作佛也。然今就竖论耳。

    初显色阴。大分为三。初阿难当知等标举也。二阿难当在等释成也。三阿难如是等结劝也。初又二。初观成。即阿难下。二境现。即当住下。

    初观成中。汝坐等者。属观行位也。言坐道场者。场有修道得道之异。今在修也。以其修三摩故。若约六即。此乃观行即佛坐道场耳。销落诸念者。如前三渐次之修习。真修增进为能销落。助因正性现业为所销落也。则诸等破妄显真也。动静句三谛圆融也。忆念句三观圆照也。

    二境现又二。初当住等色未尽相。二若因等色已尽相。

    初色未尽相中。当住等者。承前观成而言。意谓应在观成之际而入三摩。今色未尽。其犹未然所以。如明下约喻明也。如明句喻观行成也。处大句喻色未尽也。精性等法合明也。精性句合明目人之观行成也。心未句合处大幽暗之色未尽也。此则句正结色未尽相。区即寰区。宇即宇宙。所谓色阴世界耳。

    二色阴尽相又二。初正明。若目等也。二因由。观其等也。初中。若目句明观成也。十方等。色阴理显。是为色阴尽也。十方泛言之耳。非定指十方世界也。是人等结显色阴尽也。色以质碍为义。即以四大身为色。有是身则为劫浊。色阴既尽劫浊自超。所以前云色为劫浊体也。

    次中。观其等者。其真之理既显。其妄之由亦见。云坚固等者。由父母三缘和合虚妄之想有是色阴而为劫浊之本。故云观其等也。余如下之更释余疑中所明。后四亦然。此中虽明已尽未尽。其实未尽。令人因未尽而至于尽耳。为欲其尽。所以下有过加研核之患而观其境。下去皆尔。不复更出。

    二释成分十。次第可见。各有功行现境名意功过四科。每就本文略为点示。初身能出碍中。当在下功行也。少选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初中。当在等。正指色阴之将尽之中而现其理。故云此中等也。下去皆云此心。与今同也。了知四大之色元因虚妄而生了不可得。故云四大不织。

    次中。既显色阴之理。四大是妄身。亦不为四大羁縻。故云少选等也。以此正是色阴。所以下去皆云身耳。

    三中。此名者。出其名也斯但等。出其意也。

    四中。不作等功也以其不作圣解故。若作下过也。以其作圣解故。下去九文大意皆然。略示章段。不复烦重。

    二拾出蛲蛔中。复以下功行也。是人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三空中说法中。又以下功行也。除执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初中其时魂魄等者。以魂等依肝等。魂依肝。魄依肺。意依脾。志依胆。精神依肾也。次中。云除执受身者。身是八识持也。空中闻说法者。所谓尘尘说刹刹说炽然说无间歇也。可见说法之声无处不遍。但为色所覆。色阴既尽。便能闻空中说法也。下去忽见法身佛。忽见十方成宝色。忽夜半见种种物等。可例知耳。三中精魄递相等者。即指上之魄与魂等互互离合也。

    四见佛据屋中。又以下功行也。十方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初中。澄露句为三观圆照。内光句谓三谛圆显。

    次中。十方等。现依报而至正报。于时等。见依报而及正报耳。

    五空成宝色中。又以下功行也。于时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初中。观察句观也。抑按等止也。制止句正以止观照摄得超越于色阴也。

    六暗室见明中。又以下功行也。忽于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初中。研究句亦三观圆照。精光句亦三谛圆显耳。

    七烧斫无碍中。又以下功行也。四体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三中。此名句。了四大之身唯是一色。排四句。无四大性可得。一向句唯一理耳。

    八遍现依正中。又以下功行也。忽见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次中。忽见等。见正报清净。又见等。见依报清净耳。

    九夜见远方中。又以下功行也。忽于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十见善知识中。又以下功行也。见善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不作下功过也。

    二中。见善知识等者。前之九种自心生魔。此乃引动外魔而来恼也。

    三结劝分二。初结过患。阿难等也。二劝弘宣。汝等等也。

    初中。如是等。结十种现境也。皆是等。结十种功行及名意也。欲其色尽。故皆研核。反为魔生之患。故云皆是等也。众生等。结十种认为圣解而招报也。

    二劝弘宣中。汝等等者。劝阿难将色阴中十种现境宣演指示末世众生。勿使修三摩者当此色阴既尽之际过加研窍致令魔便而恼乱也。故云汝等等耳。如是末世行人。得以保持所有功行不失。得以覆护所有魔障不生。自得成乎极果菩提。故云保持等也。下去四阴结劝。其文皆同。唯想阴中分为广略。广虽不同略则无异。皆可例知。不复更明。

    二显受阴。亦分为三。初标举。阿难彼善等也。二释成。阿难彼善等也。三结劝。阿难如是等也。初又二。初阿难下承前。二若有下明今。

    初承前中。修三摩提。虽止云三摩。乃圆修三观也。奢摩等。正以不思议奢摩空观而破色阴。故云奢摩等也。其妄既破其真自显。故云见诸等也。所谓破显俱时空假不二者耳。见诸佛心者。即见十方如来所证妙净明体也。以行人修三摩提见元明自性故。则知果因虽列。元明自性无少异耳。如明镜二句。以喻见诸佛心也。镜喻能见观智。像喻所见佛心。承前色阴如此。

    二明今亦二。初受未尽相。若有等也。二受阴尽相。若魇等也。

    初中。若有等者法也。犹如等喻也。此则等结也。法中。若有等。谓观虽成。受阴未破。亦可谓色阴尽而受阴未尽也。喻中。犹如等喻观成。亦喻受尽。心触等亦喻受阴未尽也。此正是受阴未尽世界。故结云此则等也。

    二喻相尽又二。初若魔下正明。二观其下因由。

    初正明中。若魇等者。谓受以领纳为义。受阴若尽。不被诸法所碍。犹之乎魇人之醒。故云若魇等也。是人等结成受尽也。既不领纳诸法。于诸法上不起分别之见。自得超乎见浊。所以前云受为见浊体也。

    二因由中。观其等者。其真之理既显。其妄之由自见。由虚通明了虚妄之想。有是受阴而为见浊之本。故云观其等也。

    二释成分为十。次第可见。亦各有功行现境名意功过四科。初发无穷悲中。乃难下功行也。忽于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初中。当在等者。谓受阴将尽。于此之中。观益进。境益显也。内抑句。谓其过加研核也。受阴将尽而过加研核未免成患。所以即有境现耳。下九皆尔。

    次中。发无穷悲者。悲盖有三。空观现前有生缘悲。假观现前有法缘悲。中观现前有无缘悲。今受阴尽过加研核所现之者乃爱见悲。非前三也。故见蚊虫犹如赤子。下去所现虽异。亦可类推。

    三中。此名等出名。而兼明意。下去皆尔。

    四中。悟则等功。若作等过也。下去亦尔。

    二生无限勇中。阿难下功行也。忍于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初中。胜相现前。同前得大二句。谓观胜境显也。感激过分。同前内抑过分。过加研核也。余可知。

    三生大枯竭中。又彼下功行也。前无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初中。受阴明白下。例前二境应有得大光耀等及内抑过分之句。今盖略耳。下去亦然。

    次中。前无等。受阴未破是为前无新证。色阴已破是为归失故居。定多于慧是为智力衰微。进退两楹之间。因智衰微而毁其行。是为入中隳等也。余可知。

    四得少为足中。又彼下功行也。慧力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二中。因怀胜性便疑自是卢舍那佛。此乃增上慢耳。

    三中。忘失等。慧多于定。不能恒审。其慧既多。反沉溺于知见耳。

    五生无尽忧中。又彼下功行也。新证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次中。新证二句。亦谓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也。然历览与中隳有异。前唯毁行。此有踌躇。故不同耳。余可知。

    六生无限喜中。又彼下功行也。处清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次中。处清净等。谓色阴已破外无所缘故也。余可知。

    七起大我慢中。又彼下功行也。自谓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四中。不礼塔庙等者。塔乃安佛灵骨。庙乃设诸佛尊像。经是诸佛慧命之所寄。像是诸佛法身之所托。不礼塔庙。更毁经像。永丧法身。终断慧命者也。

    八忽生轻安中。又彼下功行也。于精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功过中。云多作无闻比丘者。以其认轻安谓证圣。则同无闻比丘妄计四禅谓证四果。自既堕落。令信从者亦堕。所谓一盲引众盲同入于火坑也。

    九拨无因果中。又彼下功行也。于时下现境也。空心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

    三中。略去此名二字。余可知。

    十爱极发狂中。又彼下功行也。味其下现境也。此名下名意也。悟则下功过也。皆可知。

    三结劝分二。初阿难等结过患。二汝等等劝弘宣。皆如色阴可知。

    三显想阴。亦分为三。初阿难彼善等标举。二阿难彼善等释成。三阿难如是等结劝。初又二。初承前。即阿难下。二明今。即从是下。

    初承前中。受阴等。谓其受阴虽尽。不唯识阴未破。亦且想行犹在。自未得漏尽也。心离等。谓漏虽未尽。色受二阴既破。外无质碍之色。内无领纳之受。所有之心自得如鸟出笼成就去来无碍。故云心离等也。即前受尽相中。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来自由等耳。

    二明今又二。初从是等想未尽相。二若动等想阴尽想。

    初想未尽相中。从是下法。譬如下喻。此则下结。法中。从是等者。谓受阴既破。从此已去六十圣位可历。故云从是等也。意生身。即身如意通。又从此去身如意通可得。故云得意等也。则知从是二字应贯得意句看。虽云将来如是。然在行人想阴未破未知有是事也。喻中。有人等。喻想行未破之行人也。其言等。喻将来得历六十圣位也。令不等。喻想阴未除者不知将来可得六十圣位。其已破五阴者无不知也。结中。此则等者。结其将来有是之事。而未知者此正想阴世界。故云此则等也。然六十圣位三渐次亦在数矣。若约破阴对位。已破受阴应是相似中初二之信。则超三渐次与干慧矣。如何更有六十。盖渐次即名升进。正是观行。观行对破色阴。乃连本位而言耳。

    二想阴尽相又二。初正明。若动等也。二因由。观其等也。

    初中。若动等者。想以想相为义。是为动念。动念既尽浮想自除。故云若动等也。于觉等。谓想阴尽。观益进。境益显也。一伦等谓想阴尽行阴当前也。行阴念念迁流。首指生而始也。尾指死而终也。如是之相无不圆见。故云一伦等也。行既当前。想尽可知。故名想阴尽耳。想阴未尽。于诸法上未免想相。而起贪爱之私。想阴既尽。自得超越乎烦恼。所以前云想阴为烦恼浊体也。

    二因由中。观其等者。其真之理既显。其妄之由自见。由融彻通达虚妄之想。有是想阴而为见浊之本。故云观其等也。

    二释成。亦分十。次第可见。各有三科。初善男子下功行。二三摩地下现境。三汝当下诫劝。起止皆同。前后并无子科。唯二现境更分为二。初内生贪爱。三摩等也。二外致魔事。尔时等也。外致魔事又二。初尔时去魔来恼乱。二恼乱去魔去招殃。初魔来恼乱又四。初尔时等魔来。二其形等现形。三口中等说法。四此名等指名。十文皆然。但起止又小不同。临文略为点示。

    初贪求善巧之功行中。受阴虚妙者。谓其受阴既破唯一真理也。不遭邪虑等。邪虑想阴也。谓将破想阴。其观更进。故云不遭等也。下九文同。义亦同耳。

    初内生贪爱中。圆明所成之智也。善巧所发之用也。克实论之。二止是一。所以心爱圆明思求善巧。乃至心爱长年思求永岁。锐飞等字。总形容贪求急耳。然此二者。行人固不可缓。想阴若破法尔现前。今为欲破想阴。其心爱乐圆明。其思贪求善巧。此乃致魔之端。所以外遂致魔事也。下去心爱游荡贪求经历等。例之可见。

    魔来中。飞精附人者。较乎前之色受二阴二意不同。一者前来外有所缘之色。内有能受之受。内外交结色受并立。其魔乘间即入肺腑。然此想阴。唯一想心存乎其内。而无外境得近其前。彼魔无由得入。但飞其精附其外人而来魔耳。二者前来色受相对有境可见。是以彼魔不复现境即入其心。此中想与外境两不相接。正在怀想之时。即附他人现境乎前。令其行人而信受之。是以飞精附人也。问魔既不附行人。云何他人得附之耶。答所附之人亦是行人。非无因也。但得破色阴未破受阴。以故飞而附也。几个人字。一一了知其义自易明也。飞精附人其人不觉去彼人体三人字。是所附之人也。令彼人见是人愚迷恼乱是人三人字。是被魔之人也。所现所说。即是所爱之圆明所求之善巧者。下去皆尔。此名鬼怪。即前鬼趣中贪鬼。此十对前十种同者多。唯后一二种不同耳。口说经法。乃附圣经。未必是经也。口中说言唯虚诞之词也。下去皆然。余可知也。

    魔去招殃中。弟子与师。师即所附之者。弟子即被魔之者也。俱陷王难者。当其魔事炽盛之时。即王法虽严或恐是真亦不敢动。其魔既去。与前迥然不同。便知为魔。遂遭王法。王难华报也。地狱果报也。

    三劝诫中。汝常等劝也。迷惑等诫也。下去功行劝诫。及现境中内生贪爱。与外致魔事中魔来恼乱。魔去招殃中二三皆同前。唯第三现形。或自形或其形或能令或令其小不同耳。亦随文可见。不复分也。

    二贪求经历之现形中。云邪见密兴等。邪正不并立也。汝若观智圆明圆照则邪智自远。汝若心念少有差错则邪见遂与。间不容发。故云密耳。

    三贪求契合之内心贪爱中。云绵?者。将欲因行与果理契合耳。现形中。云外无迁变者。不同前之令彼听者或为帝释等及坐莲华台。唯令自开性。故云外无迁变。说法中亦有真佛者。即就大小先后之中分真伪等耳。洗涤本心者。本心指所修之三摩也。为魔所恼。转真修而为邪行。前之所修亦无所存。犹之乎洗涤者也。

    四贪求辨析之内心贪爱中。心爱根本者。欲求物之元由也。故即云穷览等耳。现形中。将佛等者。涅槃解脱菩提般若法身。法身也谓三德秘藏现前内身。即是非魔而何耶。

    五贪求冥感之内心贪爱中。心爱悬应者。欲先诸佛来应。故即云贪求冥感。余可知。

    六贪求静谧之内心贪爱中。心爱深入者。所谓愈精而求其精。愈深而求其深。故即云贪求静谧。现形中。各知本业者。令前听者亦得宿命通也。此中具五通。信知魔亦得五通耳。余可知。

    七贪求宿命之内心贪爱中。心爱知见者。欲得三智一心中知五眼一眼中见耳。指名中。或有宣淫者。以淫事互相宣布也。余可知。

    八贪求神通之内心贪爱中。心爱神通者。通有大小不同。小乘修得。大乘证得。证得者乃无记化化通。修得者不过作意神通而已。然小乘尚不可得。况此中之大乘乎。现形中。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者。彼是邪法不能无碍于刀兵耳。若夫持地菩萨证性具者。即其刀兵亦无触也。诽谤禅律者。禅是明性。律是摄身。若诽谤之。非魔恼乱何有是也。余可知。

    九贪深空之内心贪爱中。心爱入灭者。欲求当体真寂也。故即云贪求深空。现形中。其形等存自在也。还从等没自在也。故结云存没自在。说法中。无因无果者。了不知众生以烦恼为因招生死之果。菩萨以观智为因感涅槃之果。那可因果都拨无也。余可知。

    十贪求变易之内心贪爱中。辛苦研几者。辛勤刻苦研磨几微之理以求其长寿也。弃分断等者。欲求长年永岁。故希变易。欲希变易自应弃分段也。变易者。变粗形为细质。易短寿为长年。此一往耳。若再推之。变报龄而易法性身耳。现形中。或经等。正释上之往还无滞也。或经下即远现近。或于下即近现远也。说法中。十方众生皆吾子者。要知邪外所说亦窃佛说而为说也。尝闻佛说一切众生皆是吾子。以故亦作是说。欲人生敬信耳。指名中。遮文茶有二。若发心者必护佛法也。未发心者恼行人也。利其虚明者。谓贪受阴虚妙也。或不因师者。不必因所附之人而自见之也。口兼独言者。兼字盖承上现美女言。独言者唯自语也。余可知。

    三结劝分为二。初阿难下广。二阿难下略。广又二。初结过患。阿难等也。二劝弘宣。汝今等也。此广中。结过患。劝弘宣。与前之色受二阴文意不同。彼皆结其现在十种过患。劝令弘宣。使后世众生得以保护成道。此即结其十种于末世时迷惑行人。以劝阿难救度之耳。若夫略中。文意皆同前也。

    结过患。云在我法中出家修道者。有收简不同。如其真修三昧之人。乃所收也。若其或附人等。是所拣也。所拣之即前裨贩等类。着如来衣食如来食坏如来法者也。九生百生。生即世也。谓其魔类盛行。在我灭后。近而言之则九世。正法之末也。远而言之则百世。像法后未法时也。

    劝弘中。汝遵等者。所谓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佛恩也。

    略中亦二。阿难下结过患。汝等下结弘宣。同前色受例之可见。想阴既有广略两番。余四应然。盖中之既尔。前后可例。所以但略而无广耳。

    大佛顶首楞严秘录卷第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