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之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

    后约断申阶文二。初从微制渐文二。初乘□总立文四。初生含异□文三。初述。

    笺云。此十二类中。但向一类上。便能熏得十二种类。谓第七经。得十二类生生起之义。后立三渐次。约治断义。除其妄今。然后向一念上。具足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十二颠倒者。卵。是动颠倒。乃至非无想。是杀颠倒也。

    犹如捏目乱花发生。

    次喻。

    笺云。清净目。是真如智。捏目。则强生觉照。乱花。则十二类生。

    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后合。

    笺云。众生迷时。菩提为烦恼。便成颠倒妙圆也。为此妄。全真如海上沤。沤即是海。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

    二立渐除因文二。初迷。

    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

    笺云。于无明本因。为能乱想。十二类生。为所乱想。于此能所想。须起三渐次。除之。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后喻。

    笺云。净器。喻一切众生真体。本来清净。为向人天。求少有漏善业。如毒蜜贮于净器。然有漏善业。虽为善矣。其奈能坏无漏。今除之。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

    三徴渐名。

    笺云。渐为由渐。次为次序。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

    四列渐号。

    笺云。贪嗔痴为因。杀盗淫为果。此因食其五辛乃助之转生染着。今除之。是真修习。或此五辛。能助贪嗔痴。为发淫之因。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

    笺云。刳开也。二者。真正修行。开其正性。则持佛净戒。谨洁无犯。

    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笺云。三者。增进无上菩提。违背其现业。现业是第六与五同缘。今当违背之。

    云何助因。

    后释渐方文三。初劝断五辛文三。初徴。

    笺云。如前文云。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此徴云何助因。

    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

    次释文三。初明助因文四。初生依食住。

    所谓段食。

    二广列食名。

    笺云。旧云抟食。有可抟聚故。香味触三为体。变坏为相。香味触三。初入腹时。未有变。不能资益诸根四大。而无食义。若入腹销化变坏已。有资益义。得名食。段者是一分一段。三尘为体。向此体上。有资益诸根义。用摄食义。归段体。上来持业释。于三界中。但唯欲界四生之中。悉皆具有。问。上界亦有触尘。何无段食。答。色香二种。望于自根。是离中知。疏远故。不能现资益。故非食体。问。香味等。对自根。及对他根。若为名于食体。答。于变坏时。先资益自根。然后亦能资益诸根。令发识明利能为食体。问。定果色中三尘。得为食否。答。亦食义。如饥馑劫中。定果鱼米故。上界既有定果色中香味触。中应有段食否。答。虽有香味触三。而无入腹变坏。资益诸根义故。

    触食。

    笺云。即心中触数为体。即触境为于有漏触。触对可意境时。能生喜乐二受。及顺益舍受。皆有资益义。能为食事。此通三界故。触者。心中触为体。向此体上。对前境资益诸根之义。用摄食用归触体。上来持业。问。喜乐二受。能资益身心。何不名食义。答。取境疏远故。由前可意触。先取根本境。等生喜乐食故。问。取何识中触。而为食义。答。此触虽与诸识相应。前五识者。食义偏胜。触粗显境。能生喜乐。及顺益舍受。资益胜。胜故。七八二识相触数。取境微细。不能生喜乐二受。不为食体故。

    思食。

    笺云。即遍行五内。思之一法为体。故以希望为相。谓有漏与欲俱。希望可爱境时。有资益义。能为食事。亦通三界。及三性。思之一法。是遍行中思。是体。向此体上。有希望可意境。便有资益之用为食。如悬沙指梅。根食用。归思体。上来持业释。问。是何识思。答。是意识思。谓意识有分别。可意境希望胜故。问。何不取无漏思为食体。答。无漏不能资益有漏故。

    识食。

    笺云。即八识为体。以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前三食。势力益故。识食方能增长。偏能执持诸根大种。为资益义。说名为食。识之一字。是第八识。是体。向此体上。有连持资益之用为食。食是用。摄食用归识体。上来持业释。问。何不取余识。答。前六有间断故。第七不执受故。若第八识。有三义故。真识食。一者。一类无记。二。常不间断。三。遍通三界。故论云。由此是知。异于转议。有异□识。一类常遍。执持身命。令不断坏。世尊于此作是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言喜乐二受。取境疏远者。有顺益。方有喜乐。故疏远。今但取顺益。未入腹未有资益义。云何唤作食。答。从因呼果。

    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三述常宣。

    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

    四分甘毒。

    笺云。食甘。如食稻梁等。或如断其五辛。

    食毒故死。

    笺云。食毒。如食蛊妄野葛等。或如食其五辛。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次简辛令断。

    笺云。五种者。革葱。兰葱。慈葱。大蒜。兴渠。音义云。兴渠阿魏是。又云□菜也。

    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后述餐生过文二。初说法文三。初明发生嗔欲。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

    次天仙远弃。

    诸饿鬼等。因彼食次。?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

    后与鬼同居。

    笺云。饿鬼。则无饮食者。造上品贪嗔痴。上曰唇。下曰吻。长无利益者。言不长有利益也。

    是食辛人。修三摩提。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后修定文四。初贤圣□护。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

    二魔王惑说。

    笺云。他化自在天魔。得其行人方法巧便。

    非毁禁戒。赞淫怒痴。

    笺云。言持戒比丘。为小乘道。菩萨之人。有何持犯。将诸邪法。以为传化。

    命终自为魔王眷属。

    三死为邪众。

    笺云。眷属。则魔民魔女。

    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四福□堕狱。又显可知。

    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后结劝如□。

    云何正性。

    次勖除三业文三。初徴。

    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

    次述。又六。初劝除迷业。

    笺云。入是能入。三摩钵提是所入。严洁不犯。戒者。防非□恶义。

    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笺云。律云。刀净相。火净种。言以刀指破。是净其相。火上薰过。是净其种。又云。凡持戒人。不得生食。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二彰不断杀生。

    笺云。若乃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斯有是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三劝厌欲对治。

    笺云。永嘉云。如捉花茎。不悟毒蛇。唯贪女色不知死苦。毒蛇杀人。一死一生。女色系人。千生万劫。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

    四劝双持二律。

    笺云。四则杀盗染大妄语并前四与触八覆随成八也。

    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

    笺云。执身。不与境交。执心。隔壁才闻钗钏之声。分别是男是女。即犯根本罪。禁戒。则大小二戒圆满。

    则诸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五永无轮业。

    笺云。相生。父父子子。此等即以贪欲为本。相杀。汝说欠我命。我还汝债。此等即以盗贪为本。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

    笺云。无杀故。无负命。无染故。无业累。

    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笺云。不盗故不还债。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六现证神通。

    笺云。游十方界者。得宿住智通也。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后结。

    云何现业。

    后息缘族净文三。初徴。

    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

    次迷文二。初息缘金净文三。初奉戒心澄。

    笺云。牒前刳正性之人。

    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笺云。第六识心。不与五同缘。向六尘境上。不驰流□□。

    因不流逸。

    次根无偶境。

    笺云。蹑上文入流亡所也。

    旋元自归。

    笺云。旋还妄识。归真如本元。

    尘既不缘。根无所偶。

    笺云。偶对也。言六根无境可对。

    返流全一。

    后心□清承。

    笺云。逆流归本。全是一真之性。

    六用不行。

    笺云。眼受用色尘境等。合六根门头。更不作用。是妄识不起。转识□智也。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

    笺云。六用不行。是正报。十方国土。是依报。依正二报。身土交参。内身外器。悉皆清净。

    譬如琉璃内悬明月。

    后现证无生文五。初举喻双明。

    笺云。真如之体。元明无瑕。如□琉璃内悬宝月。则起始觉智。□本觉真理。根本后得。□悉无相故。

    身心快然。

    二比尘安□。

    笺云。身是法身。心是坚实心。快乐安然。

    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笺云。言行人。悟此微妙圆明。真心平等无二。是证法身真理。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三佛身含现。

    笺云。一切如来法身。皆于行人心中显现。行人心如镜。诸佛身如像。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与如来合。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四克证修阶。

    从是渐修。

    五渐升修位。渐位如文。

    随所发行。

    笺云。发得十信十住乃至十地等行。

    安立圣位。

    笺云。安立六十圣位。或随所发行。是起始觉智。安立圣位。是合本觉理。通此三渐次。便得无生忍。然此经。向一念法界理上。安立六十圣位。但向此渐次心。便明无生法忍。到七地方得无生忍。此约渐论。

    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后结。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

    后圆设修阶文六。初开基显理文二。初明干慧文三。初言纯慧简尽余心。

    笺云。牒前三渐次。违其现业。心不贪淫。是识不起也。

    根境不偶。

    笺云。偶期也。言识既不起。根何所期。

    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笺云。即此父母所生之身。余残之质。后念更不生起。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笺云。此妄执亡。自然虚通明白。当体转识成智。

    慧性圆明。莹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次欲习将干。爱情亡竭。

    欲习初干。

    后陈未接显未通真。

    笺云。释干慧也。

    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笺云。缘未入十信初心。入流亡所故。向下五十位者。为此经。唯向一念心上入圣。安布五十位。非离一念。心不离法界体。如画空为五十画也。不得作时分前后而言。故华严疏云。故得十身历然而相作。六位不乱而更收。广大出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炳然齐现。犹彼芥瓶具足同时方之海滴。又云。启明东庙。智满不异于初心。寄位南求。因圆不逾于毛孔。是经之意也。如此。

    即以此心。

    后明十信。文十。初明信心表用干慧。

    中中流入。

    上中。即干慧。下中。入中道真理。心了一真。离其中相。无中相。内了证圆中。念念流入真如理故。

    圆妙开敷。

    悟如莲启。

    从真妙圆。

    笺云。真。本来真妙。本来妙。即法界理体也。

    重发真妙。

    智显如深。

    笺云。重重显发真精微妙无漏智也。

    妙信常住。

    笺云。心自信心。不起缘念。住信心也。

    一切妄想。灭尽无余。

    笺云。妄尽也。

    中道纯真。

    笺云。明中道之理。绝二边故。

    名信心住。

    笺云。依信而住。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

    二念心。

    笺云。蹑前信心。

    一切圆通。

    笺云。得圆遍通达之理。

    阴处界三。

    笺云。明根尘识三。

    不能为碍。

    笺云。了蕴处界等空。

    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却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

    笺云。既得圆通之性。现前。了知无始惯习气分。显现分明。

    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笺云。念者。冥记为性。依念而住。名念心住。

    妙圆纯真。

    三精进心。

    笺云。真体现前。

    真精发化。

    笺云。从体起智。

    无始习气。通一精明。

    笺云。了习气无实。智性通达。

    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笺云。无名无分别心。是理。进趣真净。是功用。然此心进趣无上菩提。

    心精现前。

    四慧心。

    笺云。蹑前实相体也。

    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笺云。无漏智也。依慧而住。名慧心住。

    执持智明。

    五定心。

    笺云。确观真智。

    周遍寂湛。

    笺云。一如理体。

    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笺云。定性现前。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

    六不退。

    笺云。寂而常用。

    明性深入。

    笺云。其智转深。

    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笺云。进趣无上菩提。更无退转。

    心进安然。

    七护法心。

    笺云。进趣无上菩提之心。安然不动。

    保持不失。

    笺云。常守其照。不令散失。

    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因通果体。

    笺云。前佛后佛理智无别。

    觉明保持。

    八回向心。守照真位。

    能以妙力。

    不动照心。

    回佛慈光。

    密引源性。

    向佛安住。

    恒就本如。

    犹如双镜光明相对。

    本始通照。

    其中妙影。重重相入。

    本体之妙理。现始心。始觉照真。智通真体。体中含智。智住真源。理现始心。理生于始。始生之理。返显本真。本真之智。智含生理。理为本。返显于本。智为始。回现始心。

    名回向心。

    笺云。回心趣向无上菩提。回功就理。

    心光密回。

    九戒心。

    笺云。真照之性。

    获佛常凝。

    笺云。始觉智。引起本觉理。

    无上妙净。

    笺云。始觉智。

    安住无漏。

    笺云。本觉理。

    得无遗失。

    笺云。既获此理。乃无遗忘散失。

    名戒心住。

    笺云。向此理体上。有防非止恶之义。约性戒。

    住戒自在。

    十愿心。性戒自然。

    能游十方。

    法界无碍。

    所去随愿。

    表遂其心。

    笺云。为诸有情。若闻此十信。不悟全性。世尊。更宜说下十住。经文已上。十信皆顿入法界。如疏云。俯十地于初心。促三祇于一念。

    名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

    二镕炼求其文十。初发心住。

    笺云。牒前十信是真方法巧便。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是故稽首先心难。乃十信心也。镕炼求真者。言此十住。如将金矿。向炉冶之。中镕炼。矿尽金现。喻此十住。妄尽真现。

    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笺云。心精则理。发辉则慧。下引十住。但一住具足一切住。

    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笺云。发十住初心。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

    二治地住显融圆净。

    内现精金。

    转证精明。

    以前妙心。履以成地。

    履前圆净之心。总为观照之地。

    名治地住。

    笺云。平治心地。曰治地住。

    心地涉知。

    三修行住。

    笺云。心则前妙心。是智。地则实际理地。是理。言涉知则理智冥合。无二无别也。

    俱得明了。

    笺云。皆得圆明显了。

    游履十方。得无留碍。

    笺云。理智既一。十方世界。悉皆一如。故无系挂碍。

    名修行住。

    笺云。修是能修。行是所行。住于能住所行之处。曰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

    四生贵住。

    笺云。言行人所行之行。与佛齐等。行人乃因。诸佛乃果。因果同体也。

    如中阴身自求父母。

    笺云。二有之中。名曰中蕴。则此身已谢。未受佗质。在生死二有中间。伺候父母缘会。入识趣生。

    阴信冥通。

    嘿会玄旨。

    入如来种。

    体智相应。

    名生贵住。

    笺云。生尊贵家为人子。喻行人趣道之心。要假理智冥合。然后方入诸佛法身。气分生如来家。为佛种子。

    既游道胎。

    五方便具足住。表契真体。

    亲奉觉胤。

    佛子义生。

    如胎已成。

    记本功立。

    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分证如圆。

    笺云。分证。言此六十二位。是渐证有分剂。虽渐亦不离圆。故曰如圆。

    容貌如佛。

    六正心住。寂静相同。

    心相亦同。

    理齐于一。

    名正心住。

    笺云。彼此法身。?相齐等。

    身心合成。

    七不退住。

    笺云。言身合成容貌。如佛心合成心相体同。

    日益增长。

    任运进修。

    名不退住。

    笺云。为学日益。更不退转。名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八童真住。

    笺云。十身有二。一如前。又胜天王般若云。平等清净无尽。善修法性。离寻伺不思议寂静。虚空妙智。约十地说。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九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显其用自在。亲为佛子。绍继义。

    表以成人。

    十灌顶住。

    堪行佛事。

    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况委任也。且如刹利王子。将绍王时。正殿端居。先陈灌顶。取白牛角。盛诸种子。以大名象。取四海水。先敷吉祥草。次置牛角。然以海水。溉灌角中。润种流身。朝臣拜贺。且菩萨为法王子。况亦如然。十方如来。以悲智行愿四大海水。激发行人。清净本觉。一切种智。一时发生。吉祥草者。表净行也。朝臣贺拜。则人天二乘。莫不钦叹。然行人功立。理宜顺佛慈悲。所证所谈。亦合标其妙行。

    笺云。刹刹。唐言田主。则西土上姓。是国王种向者众色之上。表国太子为人之尊。百谷种。表王为百谷之主。以大名象。表王有大力量。四海水。表四海来朝。灌顶。表王最为高上。灌顶乃法天行令能润生一切。言世子者。一世之子也。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

    三妙行圆资文十。初欢喜行举位将成。

    具足无量如来妙德。

    显德成就。

    笺云。尘沙妙德。悉皆圆满。

    十方随顺。

    佛许化缘。

    名欢喜行。

    笺云。所往十方世界。随顺化一切众生。问。夫行门不一。何以立欢喜。为初行。答。然创开迷众理。宜善逗人机。欲诱归真。且合先行欢喜。喜生则恭敬也。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二饶益行。善能利益者。夫开人化物。必宜善行。前心就习利益。无施不可。则菩萨四摄。该括异生。随其所须。故曰善能饶益。

    笺云。四摄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自觉觉佗。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三无嗔恨行。

    笺云。自觉则根本。觉佗则后得智。无嗔行者。自既不嗔。令佗亦无嫌恨。

    种类出生。

    四无尽行。述生因果。

    穷未来际。

    比现知来。

    三世平等。

    验因知果。

    十方通达。

    举一类余。

    名无尽行。

    问。何以言无尽行。答。然众生无尽。一一心差。菩萨利人。随心岂尽。故云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

    五离痴乱行则为善不同同归干理。

    名离痴乱行。

    笺云。痴则执异不通。既了种种法门。皆一理故。即无痴乱也。

    则于同中。

    六善现行。

    笺云。是理。

    显现群异。

    笺云。是事。

    一一异相。各各现同。名善现行。

    笺云。从现起行。摄行归本。与华严经。同中现异。意别。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

    七无著行。小中现大。

    笺云。小无小相。大无大相。

    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笺云。此则证理。大小宛然。则事事无碍法界也。

    种种现前。

    八尊重行。行门差别。

    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智慧为宗。同一佛心。名尊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