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薰修。永无分散。

    二借福同生。

    笺云。如恶叉聚。同蒂而生。不相离。将喻持咒之人。第一经云。业种自然。如恶叉聚。疏云。此但指妾不指真。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其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后善业随成。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四尽除??业文五。初圆销众罪。

    笺云。于未受时。未受真言时也。众破戒罪。则多种罪也。轻则遮罪。重则四根本罪也。

    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二恕过冥随。

    笺云。种种不净。则种种不净之行也。

    设着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

    三净秽同功。

    笺云。前云着新净衣。如今持咒。设使着不净之衣。还同清净也。

    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笺云。前云作八角坛等。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四能除重罪。

    笺云。五逆杀母。破和合僧等。八弃者。四分律云。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若犯此罪。摈出众外。譬如大海不宿死臭。僧四。杀盗染妄。尼八。一不与染心男子身相摩触。二比丘尼。知染污心男子。不得共行共坐语等。三知比丘尼犯波罗夷。不白大众。与覆藏重罪。四知比丘僧为作举出三谏不舍犯随故举。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五遐销远业。

    笺云。忏悔者。华梵双举也。忏是梵语。应云忏摩。则洗净义。□是华言。则退悔段悔也。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志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三护世随求文三。初随求获报文一。初随求现报。

    笺云。生男有智慧。生女有福德也。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笺云。或求现生报。或求当来报土自然成就。世间果报。则国王宰官等。出世间乃佛也。色为颜色。力为气力。

    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后妙土随生。

    笺云。杂形则黄门二根。或异类也。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争。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次置供除灾文四。初三灾永殊。

    笺云。广雅云。人所居曰聚。众所居曰落。疫疠则灾疠也。支提者。塔也。脱阇(音都)尔雅谓之台。今即塔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二五谷丰殷。

    笺云。风雨顺时。则十风五雨也。五谷。则果麦稻黍菽也。谷者续也。言称子相续不断故。□敦。庶众也。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三灾横不生。

    笺云。恶星则彗妖惑等。横则抂落公途。夭则少年死丧。在手曰杻。在足曰械。在项曰枷。在身曰锁。常无恶梦。法华云。常有是好梦等。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

    四恶星离界。

    笺云。八大恶星者。日月及荧惑辰岁。并太白镇及罗[目*(危-(夗-夕)+夫)]。此皆名执曜。合日月为一也。

    作种种形。出现世时。

    笺云。或作沙门。或作童子妇女等形。

    能生众生种种灾异。

    笺云。种种灾祥怪异。

    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笺云。一由旬十六里。有一百九十二里。为一界分。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稳。

    后结劝修持文二。初保安修定。

    笺云。身不被灾疫所侵。心不被邪魔所挠。故泰然也。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

    笺云。冤家灾横。宿昔之殃。

    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笺云。前世之业。冤家陈觅其债。今更不来。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后志劝依持。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诫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四众灵潜卫文六。初力士陈随。

    笺云。问。金刚因何先起白佛。答。然金刚护法。常在佛边。乃先起也。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次天王保愿。

    笺云。审诚也。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三叉刹竟卫。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四曜宿潜依。

    笺云。年岁。则兰岁。巡官。乃岁镇曰巡也。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五神精捧持。

    笺云。并风神王。前有风师。此言风神。应是空神。前文云。既为风质。其体元无。无色界天。四蕴成身。言无色阴。唯现定果色身。无业果色身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佗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六大威□护文四。初因陈□愿。

    笺云。不取涅槃者。从涅槃乡起。救护众生也。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二散定恒随。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

    三远辟魔神。

    笺云。魔王□在欲界顶上。佗化自在天。求其行人方法巧便。终不能得也。

    除彼发心乐修禅者。

    笺云。外人问。有乐修禅者。还许佗否。答。除非乐修禅者。方得近此行人。

    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四除怨赐愿。

    笺云。问。菩萨具大悲心。言以宝杵。殒碎其首如何。答。破魔显正。是大悲也。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后万行圆资修证分。文三。初标□列请文三。初谦愚荷法。

    笺云。世尊说法不逾二门。一顿门。二渐门。此顿中明渐。谓世尊。向一念□排布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要悟顿者。不昧于渐门。履渐者。便明于顿理。此是三周之中。顿渐和融一体周。若是六十圣位。是行布法门。一念顿证。是圆融法门。世尊要此圆融不离于行布。乃融通隐隐。行布不离于圆融。故涉入重重。上来是万行圆资。上来有三。初慧观圆通修证分。次一力加持修证分。三万行圆资修证分。三段不同。总是修证显果体周圆。上来有二。初释密因。后明修证。二段不同。总是叙正宗分。已竟。

    世尊。如是修证。

    次列品咨阶。

    笺云。修为能修。证为果证。

    佛三摩提。

    笺云。则法界大定。

    未到涅槃。

    笺云。乃佛果位中。有为无为。二转依果。

    云何名为干慧之地。

    笺云。此干慧是三渐次。前一干慧言起智来。干枯烦恼也。

    四十四心。

    笺云。则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

    笺云。渐为由渐。次为次第。目则名目。

    诣何方所。名入地中。

    笺云。诣犹到也。言到何方道处所。名入地中。则初地至法云地也。

    云何名为等觉菩萨。

    笺云。等谓齐等。言理事齐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后佛仪待旨。

    笺云。瞪瞢。则目睛不瞬瞻佛。盖请此万行圆资修证一分经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

    次许演酬咨文三。初叹能悬门。

    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笺云。从凡夫地面上。起始觉智。终大涅槃。合本觉理。悬远而示□为今时一切众生。正修行路。是此万行一分。乃顿中渐。识一念二安排六十圣位。六十圣位。不离一念。如画空为像。举一门而众门俱□。谈一品而众品齐耀。如因陀罗网交相涉入。若是诸小乘□论其□□次第。乃未为正修。此中一位。具足一切位。乃正也。又正修简去耶修。外道五燕炙身等。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次敕听酬咨。

    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后皮仪伫旨。

    笺云。刳开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

    后广宣修次文二。初□搜妄本一二。初总明修证文。二初了妄证真文三。初性源无相。

    笺云。妙者。体离能所。性是体性。圆性遍凝明。则圆成实性也。

    离诸名相。

    笺云。名。乃遍计。是第六识。遍生计度。相。是依佗。则地水火风四大相。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笺云。世界。是所依国土。众生。是能依有情。

    因妄有生。

    次述妄生因。

    笺云。外人问。本来既无众生世界。如今因何却有。答。因妄有生。妄是性明相。乃根本无明。因有无明。便有世界众生生起。

    因生有灭。

    笺云。才有生。便有灭。则妄识生灭也。

    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后了因圆证。

    笺云。菩提转染。涅槃转迷。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

    后劝除双倒。

    笺云。诣犹到也。业转二识。是十二类生颠倒因。现识。则器世界颠倒因。颠倒因则无明也。

    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笺云。妄心无处。即菩提。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

    后释双因文二。初述众生妄本文二。初徴。

    阿难。由性明心。

    后释文二。初述妄生源文三。初指妄无因。

    笺云。心生曰性。明乃带相明。背体外求。是智家功用。

    性明圆故。

    笺云。牒前性明。圆则未分能所。带相圆也。

    因明发性。

    笺云。因性明。便发业识。性动作故。名业。

    性妄见生。

    笺云。是转识。转背故名转。

    从毕竟无。

    笺云。此无明毕竟无体也。

    成毕竟有。

    笺云。迷生实业。便有无明生故。

    此有所有。

    次了迷无体。

    笺云。此有。是无明。所有。是业果烦恼。

    非因所因。

    笺云。因者依也。无明无依。即无因。无明无体。即无所因。

    住所住相。

    笺云。无明无依。则无住。无明无体。即无所住。

    了无根本。

    笺云。言无明无其根本也。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后依述建法。

    笺云。无明为无住本。建立一切法。所谓建立及受用。皆从八识生。

    迷本圆明。

    后迷一切发文六。初述妄无依。

    笺云。迷一真圆明也。

    是生虚妄。

    笺云。则无明也。

    妄性无体。

    笺云。言此无明无自性。当体即空。

    非有所依。

    笺云。无体则何依。

    将欲复真。欲真已非。

    次迷生弃向。

    笺云。起能复之心。复被真体。欲真已非。何也。盖有真可取。有妄可舍。乃非真心。

    真真如性。非真求复。

    三真无复理。

    笺云。上真则真智。下真则真理。乃一真如性故。非真求复也。

    宛成非相。非生非住。

    四因后生非。

    笺云。若起能复之心。欲复所复之真。见妄有相。乃执真非相。见妄有生。乃执真非生。见妄有住。乃执真非住。

    非心非法。

    笺云。见妄有八识妄心。执真无心。见妄有轨生物解。执真非轨生物解。

    展转发生。

    五展转熏生。

    笺云。展来转去发生也。

    生力发明。

    笺云。妄识缘尘。

    熏以成业。

    笺云。见相二分相熏。便成三界九地。总别报业。

    同业相感。因有感业。

    笺云。此是情。影取想。乃情想二法。则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相灭相生。

    笺云。因有淫。则有爱。便有相生。因有杀。便有恶。则相灭。盗居二境之中。

    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六结成生例。

    笺云。虽举四生。影取十二类生。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

    后明世界生因文二。初总明三变。文二。初徴。

    笺云。第一。无明为能变。世界为所变。第二。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第三。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世界颠倒。则现识也。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

    后释文二。初从迷假立。

    笺云。言有一分一段。四大之相生起。

    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笺云。世者迁流义。过去迁至现在。现在迁至未来。

    三世四方。和合相涉。

    后变次相乘文二。初举方明类。

    笺云。则第一变。能变是无明。所变是世界。如第四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乃至一十百千。今此将方涉世。亦成十二。将世涉方。亦成十二。其中含摄第二变。世界为能变。根尘为所变。六根六尘。成十二。今除意根。隐而不知。法尘。细而难睹。唯取五根五尘为过去。东方亦有五根五尘。南西北方亦如是。未来现在亦尔。三四十二。成一千二百。

    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笺云。则第三变。根尘为能变。十二类生为所变。胎卵湿化等。十二中。除无色。则空散销沈。无想。则土木金石。唯取其十。过去世界方五根五尘十类生。每一根尘上。成十类。都成一百。未来东方亦一百。现在东方亦一百。南西北方亦如是。三四十二。都成一千二百也。三世四方。和合相涉。是第一变。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第三变。举第一与第三。摄取中间第二变也。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

    后别释根尘。

    笺云。内心摇动。便有风大光起。故有声。乃至因味知法。是六根尘也。

    六乱妄想成业性故。

    笺云。则六识也。业者。招感为义。既有六识取尘。便乃成三界九地。总别报业。

    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笺云。由因也。六根六识。为十二区分。识尘各别。因此六识随尘轮转也。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笺云。世间是所依。则都举六根六尘。言此六根六尘。皆是一度变起。此是世界为能变。六根六尘为所变。约第二变。引第三变。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后重明生类。

    疏曰。澄神静志。气寂心凝。一念违如。诚为妄动。

    笺云。则气分鼓发之用也。本来寂静。心凝。是真心也。

    疏曰。动劳神昧。色相乘主。

    笺云。言动转背体。劳生觉照。神识昏昧。便有色相当情。周覆圆明。乘此而生。便有卵生。卵唯想生也。

    疏曰。及对诸尘。次兴情欲。

    笺云。为有尘可对当情。便有情欲兴起。胎因情有也。

    疏曰。情生爱盛。遇合便俱。

    笺云。若此情之一法生起。爱心烦盛。遇合便俱者。盖湿以情想合。如湿地治尘便着也。

    疏曰。欣必厌随。方开化类。

    笺云。为有情想可欣。欣久生厌。厌便随欣。情想离者。化以离应也。

    疏曰。对尘鉴了。显发心灵。

    笺云。有色尘可对。生鉴了。引起爱。便成有色也。

    疏曰。色谢迷空。转兴阴隐。

    笺云。谓虽有能爱之心。而无当情色境。唯是暗生乱想。便有无色类也。

    疏曰。意缘虚影。思可潜怀。

    笺云。谓虽色相当情。而有想心。缘于虚影。潜怀在心。故有有想类也。

    疏曰。所对将无。理成枯槁。

    笺云。无想。如荒夫栾木等也。

    疏曰。境虽期会。表籍因依。

    笺云。为前尘境像有。则有也为难期。须仗因依缘境。方乃称情。便乃染成。非有色。是不有色类。如水母等也。

    疏曰。事有不随。故生呼召。

    笺云。为前境可意。不可得遂心。乃假咒诅呼召为缘。故有非无色类。非者不也。不无色尘也。

    疏曰。正因难偶。互托相资。

    笺云。为当因依。则难相对偶。须假展转回互相成。遂偶其心。便有非有想类生。非有想者。不有想也。

    疏曰。欺罔少生。致招冤害。

    笺云。为前色境求之不遂。翻成怨害。便有非无相类。是不无其想也。

    疏曰。因虽十二。

    笺云。则十二类也。

    疏曰。究本唯双。

    笺云。则是想为生使。情为润因也。

    疏曰。就二研之。起由于想。

    笺云。言就此情想二因。而言起。皆有想。此想遍于可意。不可意境也。

    疏曰。想为生本。三四通标。

    笺云。然想为种。后时趣生。亦假其想。是生本也。然十二类生。通有想也。

    疏曰。情为润因。局该欣理。

    笺云。爱唯从可意境也。

    疏曰。若双分并摄。折中而言。

    笺云。情多想少。摄想从情。若情少想多。摄情从想。是双分并摄。折中则情多想少。想多情少也。

    疏曰。合体互成。实难搜析。

    笺云。则情想合为湿生。离为化生。故云互成。为此情想。十二类生。虽熏如是。而该罗一切。诚难搜析也。

    疏曰。初二标种。

    笺云。卵唯想生。胎因情有也。

    疏曰。次二合明。

    笺云。湿以合感。化以离应也。

    疏曰。余或间起岐枝。

    笺云。为后八类。是前四三余。间杂而起。如路之岐。如树之枝。则是有色有想。非有色非有想。无色无想。非无色非无想也。

    疏曰。或重分叠卵。

    笺云。则是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也。

    疏曰。后通举违文。且五位虽胎。何因遍列。

    笺云。问意言。此五位。初七羯逻蓝等。此是宝积胎藏会说。唯是在胎。何故此下经。十二类生遍有也。

    疏曰。局言归一。遍约种论。

    笺云。答谓。宝积唯局在胎位。今此经十二类生。皆遍列者。为约熏种而论。唯约一念违如而变。大都此经意。谓阿难遭摩登伽染法所逼。因示溺淫舍。说此一经。所说熏种。多因染法熏成也。

    疏曰。类数虽加。何以收不尽。

    笺云。又问。如金刚经言十类。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何以此经。便加二也。

    疏曰。彼论修级。此约迷尘。详意不同。岂劳和会。

    笺云。是答。指金刚及别教言。修趣安布而说。此经。依约迷尘生起义说。故不同。故云岂劳和会。此答当了下。又进退答。

    疏曰。或有色精曜。上可通收。

    笺云。如下经。八万四千精曜乱想。休咎精明。为星辰等。亦通收欲界也。

    疏曰。无色销沉。通该四定。

    笺云。如下经。八万四千阴隐乱想。流转国土。空散销沉。亦可通收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

    疏曰。然此经初译。文实未全。待后广文。自有分判。

    笺云。又答。如藏内。有重译单译。今此是单译。来文未足。后文必有。然此因六根六尘。便有十二类生生起也。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

    后释类生文二。初卵文二。初因。

    笺云。应云由因世界无明能变。世界所变。六根能变。六尘所变。六根六尘而为能变。十二类生而为所变。今经但举第二变。摄取第一第三也。动则风生。当体是颠倒也。气则气分也。

    疏曰。且器界初立。风大为先。缘相系心感成于气。

    笺云。缘彼性明。相系于心。想彼明相。故有想生也。

    疏曰。想为生使。运气含心。

    笺云。想乃先引趣生也。运气含心。即想也。

    疏曰。想立因成。创形于卵。

    笺云。想着彼明相。便周覆圆明之休。或于卵也。

    疏曰。八万之言。约三毒增数。

    笺云。经中云八万四千飞沉乱想。苦八万四千烦恼门者。依华严经。五蕴五尘成十。每一蕴尘。皆有十使。钝使五。贪嗔痴慢疑。利使五。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此十法。每一为头。十十相广成千。更向七识。每一识上具千。过去有千。现在有千。未来有千。七识每一识有三千。三七二十一。成二万一千。更句贪上。二万一千。及嗔痴等分。皆有二万一千。四个二万一千。成八万四千也。

    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如是乃举因。故有感果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

    二胎文二。初因。

    笺云。欲情也。则情想二法和合。能缘心所缘境也。

    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

    笺云。滋益而成。如水能滋润于萌芽。前能滋润能缘心。竖直也。人仙乃直想。其身则直。龙等横想。其身乃横。

    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遏部昙。此云凝结。是二七日也。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趣颠倒故。

    三湿类文二。初因。

    笺云。执着。谓执前境不舍也。湿生。如湿地沾尘便着。故云趣颠倒。

    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

    笺云。爱感水生。燥感火生。水火相和。故云暖也。翻则弃好取丑。覆。则舍丑求妍。

    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蔽尸。此云凝厚。三七日也。含蠢动也蠕虫名。动者。大都而言。总有足无足蜈蚣蚰蜒等。则情想合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

    四化类文二。初因。

    笺云。变则前心异后。易则舍故从新也。假则假想缘心也。

    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

    笺云。或舍故从新。或舍新从故。

    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

    后果。

    笺云。羯南。此云胞。四七日也。

    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笺云。转则舍故成新。蜕则虫蜕旧壳。飞则蝉。行则蛴螬。疏云螬蝉复蛴者。螬蛴虫也。此虫化为蝉。复蛴者。论衡云。蝉未化者。为因中熏种。弃旧取新。果亦招舍旧蜕而受新质。则情想离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

    五有色文二。初因。

    笺云。谓性不通。有所障。乘此障颠倒故。

    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曜乱想。

    笺云。为于前境。生爱着故。因能缘心。向前境上。精明炷耀耽着故。

    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

    后果。

    笺云。谓有前尘色相可当情故。

    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笺云。言因中既有境生。其精明炫耀。果招休咎。休者美也。如老人星景星德星。咎则恶星。如飞流彗孛等星也。疏言准此余类生通上界者。为前问。类数虽加。何以收生不尽。此答云。准此有色星辰。亦可通上色界。此只通收。未为正理。缘星辰只收欲界。故但言生起。熏种即得。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

    六无色文二。初因。

    笺云。为于前境称心。而前境灭无。心便追想。故曰销散。

    惑颠倒故。

    笺云。内心惑乱。一向颠倒。

    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

    笺云。内心和合暗。生追想。无前境。空追想故。阴隐乃识也。

    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由因生销散。果招空散销沈。无有色相。如舜若多神。则情销识散。然此空散。通收无色界。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

    七有想文二。初因。

    笺云。罔者无也。象则想象也。

    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

    笺云。为罔象无形。似有似无。但起有想之心。缘彼影象。便生思忆。故云和合忆成也。潜结乱想。为前境或有或无。虽缘影象。便潜隐结构。成于乱想。当体轮回。

    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为因中缘于罔象。果招神鬼精灵。或有或无。罔象之间也。在天曰神。在地曰祇。在人曰鬼。土木山石曰精灵。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

    八无想文二。初因。

    笺云。为于前境不了。无黠慧之能。不了色无常。但加执着追想。故云痴颠倒。

    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

    笺云。为前境谢。但怀喧嚣追。想便成枯槁。即情枯念槁也。

    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为追想前境想久。精神变为土木金石也。昔黄帝之女。化为荒夫之草。人行触之。则夫贞志。山海经云。昔有妇。望夫不见。化为栾木树也。亦如武昌山北。有望夫石。云昔有妇。其夫从役赴国难。妇??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死。化为立石也。疏主云。外典虽明。内教未见。无由引证。或通收相分言。虽说化为土木金石。但通收相分。或许类□生言。或许有情化无情。如外道成石。□那立义期吼也。疏主又云。待后有全本。不可言定。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

    九非有色文二。初因。

    笺云。谓前境难会。因依互相仔待。皆成虚伪不正。或得相偶。便生爱染故云和合染成也。

    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谓无端的色相。是无色。假仗因依。然后便有色境当情。既有色当情。乃生染着。或有色。难为期会。乃是无色果□。水母。亦名蛇。(敕嫁反)似盘以虾为目。海水咸。因雨滴水。风击结成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

    十非无色文二。初因。

    笺云。为前境相牵引也。性颠倒故者。引起能缘心性也。咒成呼召者。咒呾呼召也。

    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咀厌生。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非无色者。不无色也。厌生。则是厌祷生人也。或书他人名字。向山林石壁之上。星辰日月之下。咒咀厌祷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

    十一非有想文二。初因。

    笺云。言彼此皆妄相合也。罔无也。言彼前物无心。被他颠倒咒成。却成他子也。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非有想者。不有想也。为前境不有想也。蒲卢者。尔雅释虫云。果裸蒲卢。注云。即细腰蜂。俗呼之为蠮螉。或采菜虫蜘蛛为子。疏云。彼冀回他者。为能缘心。欲回他故。果招咒青虫为儿也。此怀私托者。为因中无心合会。只伏私托。界亦招私托为儿也。子无想成想。乃母有想。将舌关扇。道似我似我。则别异之质成形。如青虫之质。却成细腰蜂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

    十二非无想文二。初因。

    笺云。或财或色。互相杀害。结成怨对。有此杀颠倒故。

    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

    笺云。因有怨害。便成怪异。为亲。以子杀父。是怪故。非无想者。谓父母不无想也。

    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后果。

    笺云。无想羯南。谓土块树子。则无想。疏云。破销害严。贤王绝类者。出山海经。云轩辕帝时。□破镜兽出林。帝见之问。是何物。臣谓是破镜兽。缘眼似破镜。害父方出林。帝便害之。兽□鸟二名。疏主言。未审也。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后□。

    笺云。问。阿难前来既请六十圣位。何故言十二类生。答。意谓因有十二类。生起虚妄。□举生起。合位□妄。然后□□修行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七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