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之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笺云。故我宣示显扬。但于一门是耳根。教佗但悟一根圆通。其余五根。一时清净。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此约大乘人。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后重疑广释文四。初释证一六圆疑文二。初先陈一六。

    笺云。前文云。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又云。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阿难如今。蹑被前文问。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世尊欲破阿难六一之执。所以便问云。汝今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等事。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问。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乃至终不汝根元一元六。又引阿那律。?难陀。殑伽神女。矫梵钵提。舜若多。迦叶等六人。无根亦能了别。然阿难大权之人。非是不会。且顺同小乘。执异不通图得世尊向下破之。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

    后承咨广破文三。初破一六执文二。初责智粗修浅文四。初明庆喜断见。

    笺云。须陀洹。唐言预流。预者亲也。亲入圣流。已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是能依。世间是所依。

    见所断惑。

    笺云。见道中八十八使。分别烦恼。已是断也。

    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

    二彰根习未知。

    笺云。然者如是之辞。犹尚也。言尚自未知第八识中。积集而生。无始无初已来。虚妄习气。

    彼习。要因修所断得。

    三明习要修除。

    笺云。此八识中虚妄习气。是俱生烦恼。到修道门中。方能断。无始时来。与身与心。俱时而生。名曰俱生。到阿那含人方断。

    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

    四显混迷四相。

    笺云。生。表此法先非有。住。表此法暂有用。异。表此法非凝然。灭。表此法可破坏。此是大乘细四相。一分。一剂。一头。一数。此极微细也。或可。分剂等。是尘沙惑。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

    后除六一深疑文六。初双标两执。

    笺云。阿难因世尊说。但于一门深入。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故。所以生疑云。此六不同。云何得一根无妄。六根俱解脱。□是世尊。答彼云云。

    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

    二先难一疑。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

    三立六徴闻。

    笺云。微妙法门。是此首楞严经也。

    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笺云。若是各别。何根领受令佗定。

    阿难言。我用耳闻。

    四答唯耳领。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五责运身口。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六结破双迷。

    笺云。非始是一。终至六道轮回是六。非始是六。终至六道轮回是一。终不汝此六根。元来是一。元来是六。一则无明。六则六根。此约真体上破。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

    次门迷一六生文二。初破一执文三。初总叙双生。

    笺云。当知此六知根。亦非是一。亦非是六。为真体上无一无六可得也。

    由无始来。颠倒沦替。

    笺云。因由汝之无始时来。是根本无明。沦。则沦没苦海。替。则换真成妄。

    故于圆湛一六义生。

    笺云。故于圆明湛寂是真。背真起妄。便有一个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

    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次别彰存一。

    笺云。初果须陀洹人。虽得六根门头。不入色香等境。是我执已无。根本无明未亡。法执犹在。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

    后立喻破一文二。初立喻显呈一六。

    笺云。如似太虚空。参杂和合长短方圆等器。

    由器形异。名之异空。

    笺云。随其众器有别。遇方器曰方空。遇圆器曰圆空。法上。如太虚空。喻真体。参杂群器。六根分别。各各不同。如空随器。名有多般。六根随别。其性是同。众器随别。空体是同。

    除器观空。说空为一。

    笺云。若除众器后。便言空是一体。如六根亡后。说真是一。此正是无明法执也。

    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

    笺云。彼太虚空。何尝便随汝执。成同是执一。不同是执异。法上。真如体上。何处受汝执。为一为异。何况更名是一非一。是非相对也。

    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后比根同喻。

    笺云。眼。受用色尘境。意。受用法尘境。故云受用。此六知根。亦不是一非一。是同不同也。为此六根无有实体。不可执有多般。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

    后明六生文六。初眼智文六。初因尘发见。

    笺云。明暗。是眼家所缘境。二种相形对。

    于妙圆中。黏湛发见。

    笺云。向妙圆真体之中。黏约爱。湛约性明相。或黏湛爱心。发得眼根眼识。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

    二览色成根。

    笺云。见精。则眼识现量心。映带色尘结犹结缚。被色尘结缚。成其眼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笺云。清净四大是真。则四大性。根元目为者。妄即真也。

    因名眼体。

    四立根名。

    笺云。便有眼根。

    如蒲萄朵。

    五象同蒲朵。

    笺云。其果。外作紫色。内唯似水。喻眼根无实。

    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六顺流奔色。

    笺云。假浮根四尘。色香味触。成其眼根。流为奔流。逸为荡逸。奔波于色尘境也。下四根。准此可知。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

    二耳根文六。初因尘发听。

    笺云。相敲击也。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

    二览声成根。

    笺云。卷犹览取也。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耳体。

    四立根名。

    如新卷叶。

    五象同卷叶。

    笺云。如新秋叶落一边而卷。

    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六顺流奔声。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

    三鼻根文六。初因尘发嗅。

    笺云。相发者。则显发也。

    嗅精映香。纳香成根。

    二览香成根。

    笺云。纳则领纳香尘也。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二目大相。

    因名鼻体。

    四立根名。

    如双垂爪。

    五象同双爪。

    笺云。如双垂手爪。从下而来。亦云如悬针筒。

    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六顺流奔香。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

    四舌根文六。初因尘发尝。

    笺云。参犹参杂也。

    尝精映味。绞味成根。

    二览味成根。

    笺云。绞谓绞历其味尘。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舌体。

    四立根名。

    如初偃月。

    五象同偃月。

    笺云。偃仰也。如初生月。仰在天之上。

    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六顺流奔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

    五身根文六。初因尘发觉。

    笺云。摩。相摩触也。发觉。是身之识。

    觉精映触。抟触成根。

    二览触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身体。

    四立根名。

    如腰鼓颡。

    五象同鼓颡。

    笺云。如腰鼓颡。两头大。中间尖。如人腰小。又云。如立戟槊。锵槊也。中心小。两头开。

    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六顺流奔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

    六意根文六。初因尘发知。

    笺云。生灭。是意家所缘境。法广也。谓六识。依法广。而住。无法尘亦无六识。二种相续。乃连环不断。念念生灭。发知则意识。

    知精映法。览法成根。

    二览法成根。

    笺云。映法。是映带法尘境。览法。是领览法尘境。成其意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三目大相。

    因名意思。

    四立根名。

    笺云。此中言意思。又以第七识。意是六识。思是七识。或可。说七识亦得。谓第六凭第七而住。七是六之根也。

    如幽室见。

    五象同幽室。

    笺云。言识隐。如夜暗室所见。

    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六顺流奔法。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后引证劝修文三。所观修文三。初指六迷因。

    笺云。觉是强觉。明是性明。有明是性明。明觉是强觉。既有性明。便有能明强觉。既有强觉。起来强生觉照。便失却精明了别之性是真。黏妄。是爱心。发光。是背体照外。是智家功用。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次明离相无见。

    笺云。汝今。指阿难也。离却明暗是眼家所缘境。即无眼识现量心。盖识如羸人。非杖不起。向下五根亦尔。了知安寄者。了知是意识。若无法尘。亦无意识。谓凡夫须假境牵心。便有心。曾无无境心也。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

    后劝遗尘速证。

    笺云。循顺也。劝佗不随顺根尘。即是真现量心。

    如是十二。

    笺云。六根六尘也。或一根各具二。六根便成十二。

    诸有为相。

    笺云。有为有造作。是前根尘等法。

    随拔一根。

    笺云。意间教佗但向耳根。悟得圆通。一根既返元。六根齐解脱。

    脱黏内伏。

    笺云。脱黏者。一切众生。不了六根无自性。被佗根尘所黏。如今悟圆通根。便乃脱黏。不被根尘所缚也。内伏。则转识成智也。

    伏归元真。

    笺云。转识成智。是牒前文。

    发本明耀。

    笺云。始觉净智。发现本来圆明光耀。

    耀性发明。

    笺云。蹑前文。

    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笺云。应时圆遍解脱。

    不由前尘。引起知见。

    笺云。真性不假前尘。灵灵不昧。了了常知。

    明不循根。

    笺云。真明之性。不顺根尘。灵源独耀。

    寄根明发。

    笺云。寄伏其根。显发此真性。此约胜义根。谓一切众生。执根能见。不知根不能见。见唯是心。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笺云。既不由前尘所起知见六根。便得互用。一根发识。遍缘诸境。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

    二引现证文二。初引现证人。

    笺云。梵语阿泥律陀。唐言无灭。亦云如意。为过去曾供养独觉。招感福缘。至今不灭。如意者。如作如意也。又是佛□弟。白饭王之子。若言阿?楼驮讹也。如意无目能见。修得半头天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难陀龙。无耳而听。

    笺云。梵语?难陀龙。唐言贤喜。于诸众生。发爱乐心。贤而且喜。贤喜无耳能听。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

    笺云。即恒河神女。为毕陵伽婆蹉所骂者。非鼻乃闻香气。

    骄梵钵提。异舌知味。

    笺云。憍梵。应言牛类。梵语笈房钵底。唐言牛相。憍梵钵底。讹也。过去因偷摘一茎禾果。报堕地狱。五百生中。作牛偿佗。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为牛相比丘。异舌是牛舌。又且知味。

    舜若多神。无身有触。

    笺云。□□多即空神也。此空神。无身能受触。

    如来光中映令暂现。

    笺云。经家问。既无身。将何受触尘。答云云。此现。是现定果身也。

    既为风质。其体元无。

    笺云。既为风质。即无形也。其体元无。牒无身文。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

    笺云。亦云灭受想定。言灭六兼尽七染分。净分即不灭。得寂者。得空寂之理也。

    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

    笺云。梵语迦叶。唐言饮光。是婆罗门姓。饮光。乃仙人之种。以姓标名。又云。自身光。饮日月光故。意根则第六识。

    圆明了知。

    笺云。是真性。

    不因心念。

    笺云。是第六识心念也。念者则冥记义。已上俱约无浮尘根。

    阿难今汝诸根。

    后劝融迷速证。

    笺云。诸根则六根也。

    若圆拔已。

    笺云。一根既返元。六根齐解脱。

    内莹发光。

    笺云。始觉净智发起光明。

    如是浮尘。

    笺云。六根。

    及器世间。

    笺云。所依。

    诸变化相。

    笺云。是前根尘等皆无实。故云变化相也。

    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笺云。真智如汤。销佗妄执如冰。应念则少念。少念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智与理相应之时。当体便成无有过上真如灵知觉性。此性。是诸佛如来。本觉之理。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

    后会妄融真文二。初闭根旋异。

    笺云。如世间人。聚种种之见。皆言在于眼。

    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

    笺云。若使令佗。将总急掩两眼。不观前境。便观暗相当情。一根既如此。六根亦一时急合。黯黯然不与境对。大似头之与足一般。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笺云。彼急合之人。将一只手顺体。外从眼耳鼻等六根之上。来统一遍。彼眼虽然不见。诸根一时黯然。头足一一辨别。一灵知觉之性咸知。又何假诸根。为一切众生执眼决定能见。便成主宰。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

    后发照圆明。

    笺云。一切众生缘此见。须假明境方能见。既言须得明方说见。见暗之时。须不见始得。何故又见暗。

    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笺云。言此真见性。不假明境。自然而发。即了了分明。不被烦恼所昏。

    根尘既销。

    笺云。六根六尘。一时销亡。

    云何觉明。

    笺云。始觉智。

    不成圆妙。

    笺云。本觉理。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

    六通现识断灭疑文二。初牒前建演起难文八。初牒前建。

    笺云。为前劝中云。汝但不循动静通塞等法。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等。由是阿难便难云。若此见闻。离于明暗。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于是世尊。说撞钟试倒重寐聆音。而答通现识未曾断灭。遂来罗睺罗击钟。问阿难言。汝今闻否。阿难大众俱言我闻。乃至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阿难白佛。如佛说言。乃至名目相应。此是蹑前文。此中难佛前文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因中须得不生不灭心。方能合得不生不灭理。佗便蹑此语来难。云何佛说言。因地觉心。是始觉之智。欲求常住。是本觉之理。若要与果位。名目相应。须是不生灭心。合不生灭理。若将生灭心。合即不得。下便说果中七种名目。来难世尊。

    世尊。如果位中。

    二述果群名。

    笺云。佛界。位中。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悉皆具足。

    菩提涅槃。

    笺云。梵语菩提。此翻为觉。或翻为道。五菩提中。是无上菩提。或菩提是有为果。转染得净。是生德。如今为什么不生二障。障不生。梵语波利匿缚喃。唐言圆寂。五中。唯大般涅槃。或涅槃是无为果。转迷成悟。是显德。此二。是佛果位中。二转依果。

    真如佛性。

    笺云。真如出十地经。初地遍行。二地最胜。三地胜流。四地无摄受。五地无差别。六地无染净。七地法无差别。八地无增减。九地智自在。十地业自在所依。此约佛果位真如。是无垢净真如也。佛性四句因理行果。今唯果佛性。除因也。或在有情名佛性。在无情名法性。

    庵摩罗识。

    笺云。此云无垢识。则第八识净分。

    空如来藏。

    笺云。亦唯果位。空则二空之理。如来则四智现行。藏则包灭世出世法。

    大圆镜智。

    笺云。是佛果位。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名不转体也。

    是七种名。称谓虽别。

    笺云。此七种名。称说虽别。其体是一。

    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笺云。清净。离垢染义。圆为圆明。满为满足。体是真如。性是体性。性坚固凝明。如金刚宝不可沮坏。然此果位七种名目。常住不变坏故。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

    三克明妄体。

    笺云。若此见听。唯是眼耳二根。摄取鼻舌身意也。明暗眼根。动静耳根。欠恬变舌。通塞鼻。离合身。生灭意。经意此见闻等。离却前境。心乃无体。

    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

    四引六比五。

    笺云。冥记曰念。言此第六念心。离于前尘第五。本无所有。为第六若离五。无所仗立。

    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五显因不称果。

    笺云。如何将此离尘无体之心。为本修因。欲获如来下。是果。欲希欲也。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

    六再审因虚。

    笺云。进则前五无体。退则第六无依。我心。则八识心也。心所。五十一法。言若无法尘。六识亦无。

    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

    七责自违前说。

    笺云。如来先说。乃前文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等。湛寂精明。圆满常住。此真心也。若求佛果。须用此不生灭心。世尊前来又违越却诚实之言。终成戏论。无所诠表。如来是真语者。

    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八诸会双途。

    笺云。蒙则蒙昧。法则吝惜。此心不舍。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

    后对事消疑文二。初撞钟试倒文二。初正垂问答文三。初责多闻强惑许对除疑。

    笺云。徒空也。空将颠倒之言□道。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真实颠倒现前。汝却不识。诚犹实也。信犹解也。伏能伏也。言恐汝实未能信解能伏此妄心。或未能信真心伏妄心。

    即时如来。来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

    次来罗睺击钟问声无有文六。初问。

    笺云。梵语罗睺。唐言执日。又云障蔽。非也。是佛之子。此问。密指五现量识。为亲闻。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次答。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三问。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四答。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五问。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六答。

    笺云。问答三重。经意就闻性上问。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后双徴有无文二。初问。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后答。

    笺云。音乃钟音。响则应山谷作声响。

    如来又来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

    后立惑彰迷文二。初随声问答文六。初问。

    笺云。就尘上问。欲破妄执。且将尘惑性看。其还能简得性之与尘二法。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次答。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三问。

    笺云。选犹退也。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四答。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五问。

    笺云。顷克之问。也。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六答。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后牒诸有无文二。初问。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后答。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后显尘诸心常文三。初对简断常文二。初责随心惑文三。初标责。

    笺云。矫诳作乱也。此责佗将声惑闻。不尘声尘□谢。闻声常存。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次推过。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

    后显述。

    笺云。报答无定。谓问性是常。声尘答谢。□闻□杂声尘。此乃自心不定。随尘有无。正是矫乱。云何言不矫乱。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

    后正简心常文六。同类灭同枯责闻重响。

    笺云。声销无响。便说无闻。闻性已灭。喻同枯木无情之物。

    知有知无。

    二显尘生灭简性常在文三。初显性双知。

    笺云。闻性。有声无声皆知。

    自是声尘。或无或有。

    次表尘生灭。

    笺云。声尘或有或无故不足。

    岂彼闻性。为汝有无。

    后指体常如。

    笺云。闻性不随有无。

    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三再责知无。

    笺云。汝若言闻性实是言无。知无者谁。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四显不随无有。

    笺云。非是汝之闻性。随佗声尘生灭。今汝闻性。为有为无。闻声乃有乃无不定。闻性恒常□因何将□惑闻。说闻性与声尘一般。

    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

    五牒前迷响责昧心常。

    笺云。是何鬼怪如此昏暗迷妄。以常性为断声。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

    六重结心恒使袪尘惑。

    笺云。闭塞。鼻家所缘境。开通。眼家所缘境。言终不应说离却前尘。便无性也。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佗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

    次重明寂喻文三。初重□聆音。

    笺云。寤时。是第六识。与五同缘。此一灵之性。了了分明。此是明了意识。重寐乃是第六识归种。此一分真性。亦乃不昏。木则舂米音。捣是捣练音。为梦中取境不正故。别作佗物。

    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

    次寤陈闻惑。

    笺云。遄速也。惑疑惑也。舂米捣练皆杵。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

    后显性无迁。

    笺云。开闭是眼。不但睡时。假饶此身灭时。纵汝形销死去。此一分真性也在。命光身命也。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静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

    后劝离尘圆证文二。初愍述心逐境。

    笺云。顺色。是眼见色尘□□耳听声尘。此约梦中意识。苦谛名流。集谛名转。念是第六识。流为迁流。转为改转。汝曾无少许开通悟解。性是体性。性净是清净。妙即微妙。常乃真常。又不能顺此所常真理。妄识一向逐其前尘生灭。因由此界生佗界生。或可。生了又生。杂染。乃虚妄之法。逐妄迁流改转。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后劝拂垢圆真。

    笺云。守者得也。或守确观义。常光智也。智光显发。因相生想。名为想相。是三能变识也。见相二分一时弃舍。悟法如眼见物。或法眼观真。是根本智。应时清明。是后得智。无上知觉。是本觉理。问前文□佗此五□□心此□因何又教佗离却此妄识耶。答为前见佗执此现识断灭。所以佛且拨却尘□恒间性无灭。乃是就□量心。指此□令离。妄识是相。真现量心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