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讲本)八宗纲要钞(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凝然大德述

    序论

    第一章 总说

    第一节 法门大纲

    问。佛教有几门耶。

    答。薄伽教法、总有无量门。且擧大途则八万四千。释尊一代五十个年所说法、莫不摄尽。

    问。何故法门数量必尔。

    答。为欲对治一切众生八万四千诸尘劳故。所以法门必有八万四千数。

    问。此等法门、为唯约大乘、为通小乘乎。

    答。大小二乘各立八万四千法门也。如俱舍云。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已上。)加之诸小乘经、多说法有八万四千。此等竝是小乘所立。如大乘教中盛谈此义。文据甚多不待言论。故大小两乘皆各立有八万四千也。

    第二节 教说统摄

    问。此等法门如何摄束。

    答。法门虽多不过二藏及以三藏。取摄诸教皆悉穷尽。厥之五藏十藏十二分教等门亦不出三藏焉。

    问。且二藏者何。

    答。一声闻藏是小乘也。二菩萨藏是大乘也。大小两乘各立有八万四千者即此义也。此二藏义出智度论及庄严论诸家咸引以判大小。

    问。次其三藏者何。

    答。一素坦览藏(古云修多罗)此翻契经。(古单云经)二毘奈耶藏(古云毘尼)此云调伏。(古云律)三阿毘达磨藏(古云阿毘昙)此云对法(古云无比法)是论义也。此云三藏。如次诠於定戒慧学。三藏是能诠教三学即所诠义。以摄法义无有遗余。

    问。云何摄哉。

    答。如来一代对机授法。有机即授处处散说。然说教分齐不过三藏。故结集之时诸圣者等结为三藏悉结集已以传世间。

    问。此之三藏通大小乘哉。

    答。尔通也。如庄严论等具明之。故於声闻菩萨二藏各有三藏。经律论是也。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概说

    问。此等教文古今传通其相如何。

    答。如来在世不用典籍。随闻依行即得证益。如来灭後始有典籍。传通以开众生眼目。依之迦叶波等结小乘三藏於毕鉢之窟塲阿逸多等集大乘教法於铁围之中间。 于是摩诃迦叶秉圣法而继玄纲阿难尊者持契范而利群生。末田商那各提义纲优婆毱多独彰美号。佛灭百年泻瓶无遗法匠五师传持有功。 百岁已後诸圣亦出互传圣典各秉大法。然随诸圣隐没法义非无灭。如阿难入定胎衣不测商那入灭众经随隐。虽然遗余不少。残教寔多。故正法千年乃至末法随时秉持随处流传。至于流传诸处者五印诸国乃至日域、其余诸国不可称计。各弘圣典竝兴佛事。

    第二节 印度

    今且述天竺震旦日域三国弘传之相者传闻如来灭後四百年间小乘繁昌异计相兴大乘隐没纳在龙宫。就中一百年间纯一泻瓶百余年後异计竞起。是以摩诃提婆徒吐五事之妄言婆麤富罗未舍实我之坚情。正量经量诤大义而纷纭西山北山起异见而猥纶。遂使四百年间二十部竞起五印土中乃至五百交诤。

    五百年时外道竞兴、小乘稍隐。况大乘耶。 爰马鸣论师时将六百始弘大乘。起信论等是时则造。外道邪见卷舌皆亡小乘异部闭口咸伏。大乘深法再兴阎浮众生机感已趣正路。 次者有龙树菩萨六百季历七百初运绍于马鸣独步五印。所有外道无不皆摧。所有佛法皆悉传持。三本华严独含胸藏四辩文河妙控江海。广造论藏而青於蓝深穷佛法而寒於氷。 凡斯二大论师竝是高位大士也。马鸣则古之大光明佛今则示迹於第八地龙树则昔之妙云相佛今则寄位於初欢喜。俱本佛也。竝垂迹也。智辩超伦其事宜哉。

    爰大圣应现化缘已尽、息化归本。众生业缘亦复杂起邪见还深。依之九百年时无着菩萨出於世间利益众生。夜昇都率现禀慈氏昼降阎浮广教众生。然众生执深尚不从化。故即请慈尊自降说法。慈尊应请降中天竺阿瑜遮那讲堂说五部大论。如瑜伽论卷轴一百八万法门深谈奥义一代教文莫不皆判。故名广释诸经论矣。是时众生邪见悉伏正路同趣进入妙丽。慈尊昇天之後无着继化阎浮。

    此时代中世亲施化。始弘小乘广制五百部论後学大乘亦造五百部论。故世擧号千部论师。 加之诃梨跋摩之成实论众贤论师之顺正理此时制矣。

    如来灭後一千年间大乘宗义未分异计。千一百年之後大乘始起异见。故千一百年护法清辨诤空有於依他之上千七百岁戒贤智光论相性於唇舌之间如金刚与金刚似巨石与巨石。厥余诸大论师龙智提婆青目罗[目*候]罗陈那亲胜火辨智月等竝是四依大士众生所归古今挺出兰菊诤美。诸宗各取以为祖匠众生互凭以为上首。如此论师古来继出照烛五印抜济众生。是为天竺弘通之相也。

    第三节 中国

    如震旦国者如来灭後一千年末迦腾始来竺兰次至。始传三宝渐弘五乘。 自尔已来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此等朝中三藏诸师各传佛教互弘圣法。 至如翻经三藏或从西至此或从此往还。大小三藏皆悉翻传显密二宗互各弘通。是以罗什玄奘之穷翻经妙也。果感韦陀之天告矣觉贤昙无之称传译美也遂得海龙之神护矣

    其余高僧崇佛法之者或金陵净影月澄于八不显实之水。或南岳天台花鲜于一心三观之薗。慈恩淄洲风凉于三草二木之梢香象清凉玉明于十玄六相之台。加之光宝二师、穷对法而明明。砺宣两家、莹戒律而历历。况於成实之大义、惠影独丽、真言之密教、行果俱朗乎。自外诸德不可称计。竝弘大道互通佛教。威德巍巍数感天给、妙解荡荡频见心佛。如此高僧、古今之间多哉大哉。岂言语之所及乎。 此谓震旦弘传之相也。

    第四节 日本

    至如日本国者、人王第三十代、钦明天皇御宇、第六年乙丑(当梁大同八年)十一月、从百济国圣明王、献金铜释迦像一躯及幡盖若干经论。天皇欢喜、即见崇之。于时臣下虽不敬之、遂建寺宇安置佛经、其後渐渐三宝兴建。 第三十一代、敏达天皇元年壬辰正月一日、圣德太子诞生和国、更弘佛法、广满天下。伽蓝诸处、度人无量。守屋逆臣被定慧弓箭、高丽两僧得弘通称誉。降伏邪见、绍隆三宝、抜济众生、施作佛事。千古百来、何处过之。偏是上宫太子善巧之力也。

    自尔已来、高僧频出、广传佛法。大圣垂迹遍弘三宝。慧灌僧正传三论深义、玄昉僧正弘法相大乘。华严圆宗道璿律师传之、戒律天台鉴真和尚弘之。传教大师重兴天台、弘法大师盛开真言、俱舍.成实各有传承。此等诸德、或从唐至此、或从此往还。

    自余诸师弘传甚多。竝前後翫如上法。或汲玉泉之流、或传慧日之光。或受清凉之满月、或为玉花之门叶。或彳南山贞松之下、或游西湖灵芝之薗。或青龙深穷海底、或大云遍覆四面。大小两乘.性相二宗.教观二门.显密二教、各各传通不可称计。七大诸寺竝肩钻仰、南北二京诤美依学。互是龙象之徒众、俱为人天之大师、厥余边方亦随弘通。自古至今继踵不绝。末法味薄、教海本深。欲钓其奥不能及。大哉不可得而称者也。 此谓日域弘传之相也。

    第三章 八宗概说

    问。三国弘传之相、略知既尔。然今日域所传佛法总有几许。请重明之。

    答。日域教自昔所翫、本只八宗。至今不改。其之中间非无异宗。虽然古今共许所翫、其啻八宗而已。

    问。其八宗者云何。

    答。言八宗者、一俱舍宗.二成实宗.三律宗.四法相宗.五三论宗.六天台宗.七华严宗.八真言宗也。

    问。此八宗中、几是小乘、几是大乘乎。

    答。俱舍.成实及律、此三宗皆是小乘也。法相.三论.天台.华严及以真言、此之五宗竝是大乘也。

    问。此之八宗所谈义理各可得闻乎。

    答。诸宗义趣深奥难知。一宗尚嗜未闻况於八个宗乎。故唯列名目粗述一义耳。

    本论

    第一章 俱舍宗

    第一节 对法藏义

    问。何故名俱舍宗乎。

    答。俱舍者是本论名。具言之即论题云阿毘达磨俱舍论。论之一字是汉语余之六字竝梵语。阿毘此云对达磨此云法俱舍此云藏。谓对法藏论也。谓无漏慧等名之为对法。对有二义一者对向涅盘故二者对观四谛故。法有二义。一胜义法谓是涅盘也。二法相法通四圣谛。谓无漏慧对向对观涅盘四谛故。 藏有二义一者包含二者所依。包含义者此论包含发智论等诸胜义言故名为藏。对法之藏依主释也。所依义者此论依彼发智论等而造故。尔全取本论对法藏名。有对法藏故名对法藏是有财释。 论具题名其义如此。今此俱舍以为宗故名俱舍宗也。

    第二节 造论缘起

    问。此论如来灭後经几许年谁人造乎。

    答。此论如来灭後九百年时世亲菩萨之所造也。二十部中是萨婆多部也。源出婆沙势插诸教。

    婆沙是本发智六足。如来灭後四百年初迦湿弥罗国有国王名迦腻色迦。其王敬信尊重佛经。有日请僧入宫供养。王因问道僧说不同。王甚怪焉。问脇尊者曰佛教同源理无异趣诸德宣唱奚有异乎。尊者答曰何说皆正随修得果也。佛既悬记如折金杖。王闻此语因为问曰诸部立范孰最善乎。我欲修行。愿尊者说。尊者答曰诸部之中莫越有宗。王欲修行宜遵此矣。王即欢喜令结此部三藏法门。有德诸僧四方云集凡圣极多不可烦乱。遂简凡僧唯留圣僧。圣僧尚繁简去有学唯留无学。无学复多不可总集。於无学内定满六通智圆四辩内闲三藏外达五明方堪结集。所留德圣唯有四百九十九人。遂以世友尊者足成五百人矣。即以世友尊者推为上座。於是五百圣众初集十万颂释咀怛览藏次造十万颂释毘奈耶藏後造十万颂释阿毘达磨藏。即大毘婆沙是也。五百罗汉既结集已刻石立誓唯听自国不许外国。方勅夜叉神守护城门。不令散出。

    然世亲尊者旧习有宗後学经部将为当理於有宗义怀取舍心欲定是非。潜名重往时经四岁。屡以自宗频破他部。悟入尊者被诘莫通。尊者入定知是世亲私告之曰此部众中未离欲者知长老破必相致害。长老可速归还本国。于时世亲至本国已讲毘婆沙。若一日讲便造一偈摄一日中所讲之义刻赤铜叶书写此偈。如此次第成六百颂摄大毘婆沙其义周尽。标颂香象。击鼓宣令谁能破者吾当谢之。竟无一人破斯偈颂。将此偈颂使人齎往迦湿弥罗国。时彼国王及诸僧众闻皆欢喜谓弘己宗。悟入知非告怪诸人。遂请造释。世亲论主即应王请为释本文。凡八千颂。後见彼释果如悟入罗汉所言。 于时悟入尊者弟子众贤论师造论破俱舍名俱舍雹论令世亲见。世亲即赞改名即为顺正理论。彼众贤论师亦造显宗论。译成四十卷。顺正理译成八十卷。故知此俱舍论源出婆沙论。

    第三节 翻译弘传

    问。此论兴起既九百年时。其传东夏是何时耶。

    答。此论翻时即有二代。初陈朝真谛三藏译成二十卷。即自作疏有五十卷亡逸不传。後唐朝玄奘三藏永徽年中於慈恩寺译成三十卷。今即此本也。 然则此论既世亲论主所造故以世亲菩萨为本祖师。大唐国中遍学三藏妙翻传之门人普光法师宝法师各作疏释之。及余诸师莫不皆翫。乃至传于日本于今不绝。相承继迹诸寺竞学。

    第四节 本论宗旨

    问。此宗唯述有宗欤。颇有兼余乎。

    答。此论正述有宗。故所立义本萨婆多而制造之。然时朋彼经部之义。

    故论文云迦湿弥罗义理成。我多依彼释对法(已上)。又云经部所说不违理故(已上)。 取舍二宗显密意趣依此等文。其义可知。

    问。此论以何为其宗旨。

    答。既述有宗故说一切诸法实有以为其宗。若密言之非无经部义。 今约显意唯是有宗。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总是此宗所说义也。 然说三世实有诸说不同。即有四说。一法救尊者云由类不同三世有异。二妙音尊者云由相不同三世有异。三世友尊者云由位不同三世有异。四觉天尊者云由待不同三世有异。今世亲论主。竝评此四家。世友尊者以为最善。 若经部宗过未无体唯现是有。 此俱舍论既是对法。故此论藏。

    第五节 本论组织

    问。此论总明何等义乎。

    答。此论三十卷。总有九品。一界品.二根品.三世间品.四业品.五随眠品.六贤圣品.七智品.八定品九破我品。 略颂云界二根五世间五业六随三贤圣四智二定二破我一是名俱舍三十卷。 其破我品无别正颂聚经中伽陀而已。 此九品中初之二品总明有漏无漏。後之六品别明有漏无漏。就总明中初界品明诸法体次根品明诸法用别明六中初之三品别明有漏後三品别明无漏。明有漏中世品明果业品明因随眠品明缘。明无漏中贤圣品明果智品明因定品明缘。其破我品明无我理。 一部三十卷九品始终所明义理分齐如此。

    第六节 五位七十五法

    问。此宗几种摄诸法乎。

    答。七十五法摄诸法尽。七十五法者一者色法此有十一五根五境及无表色。 二者心法此唯一也六识心王总为一故。 三者心所有法有四十六分为六位。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十.大烦恼地法六.大不善地法二.小烦恼地法十.不定地法八。合有四十六名六位心所。 大地法十者、俱舍颂云、受.想.思.触.欲、慧.念.与作意、胜解.三摩地、遍於一切心。(已上)。 大善地法十者、又同颂云、信及不放逸、轻安.舍.惭.愧、二根及不害、勤唯遍善心。(已上)。 大烦恼地法六者、同颂云。痴.逸.怠.不信、惛.掉恒唯染。(已上)。 大不善地法二者、颂云。唯遍不善心、无惭及无愧。(已上)。小烦恼地法十者、颂云。忿.覆.悭.嫉.恼、害.恨.谄.诳.憍、如是类名为小烦恼地法。(已上)。 不定地法八者、略颂云。寻.伺及悔.眠、贪.瞋与慢疑。 四者不相应行、此有十四。俱舍颂云、心不相应行、得.非得.同分、无想.二定.命、相.名身等类。(已上)。 五者无为、此有三种、一择灭无为、二非择灭无为、三虚空无为。此名七十五法。 七十五中、前七十二竝是有为、後三是无为。一切诸法不过此二。有为法中有漏无漏、无为是无漏。 故此宗中、建七十五摄於诸法、莫不穷尽。

    第七节 三乘因果

    问。此宗之中、三乘因果云何建立乎。

    答。於三乘中、声闻经三生六十劫、修行得果。方便有七阶、果即四级。缘觉经四生百劫、修因证果。因行积集、直登无学、无有多阶、唯一向果。菩萨经三阿僧只劫、修诸波罗蜜、百劫之中、植相好业、最後身中、於金刚座断结成佛、化缘已尽、入无余涅盘。斯乃声闻观四谛、缘觉观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

    第八节 我空法有

    问。此宗明几空乎。

    答。唯明生空、不谈法空。 言生空者即遣我执。五蕴之中、无有人我、唯是五蕴和合聚成、假名为人。无有实人。如此观故证我空理。然其法体三世实有。由此义故、他宗名为我空法有宗也。

    第二章 成实宗

    第一节 成实名义

    问。何故名成实宗乎。

    答。以成实论为所依故名成实宗。言成实者、释成如来所说三藏之中实义故也。故彼论师述怀文云、故我欲正论三藏中实义。(已上出彼论第一初。)

    第二节 造论译传

    问。此论如来灭後几年、谁人造乎。

    答。如来灭後九百年中、萨婆多宗学者、俱摩罗陀上足弟子、有诃梨跋摩。嫌师见解是甚浅劣、简取诸部最长之义、以为一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