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九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義爲上將。羽爲次將。增爲末將。使北救趙。當是時。增豈羽之臣乎。羽擅殺上將。詐報於君。可謂無道。且前攻襄城。襄城無噍類。諸將皆謂羽不可使先入關。如是而增竟從羽。見疑以死。陳平則知羽不足與爲天下。杖劒歸漢而爲謀臣。故曰方之陳平。猶爲不足。况於三傑乎。

    伍員蘇不韋論

    東漢蘇謙。與司隷校尉李暠有隙。暠以事收謙。掠死獄中。而刑其屍。其子不韋。變姓名。盡以家財。募劒客。邀暠於諸陵間。不尅。與兄弟。入大農芻廥中。鑿地達暠寢室。殺其妾及小兒。而暠有備。乃馳往魏郡。掘暠父塚。斷其頭以祭謙墓。暠憤恚歐血死。當時士大夫。多譏其歸罪枯骨。唯任城何休。方之伍員。郭林宗聞之曰。子胥憑威闔閭。雪怨舊郢。但鞭墓戮屍。竟無手刃。後主之報。豈如蘇子靡因靡資。冐觸嚴禁。分骸斷骨。以毒生者。使暠不得其命。比之於員。不亦優乎。予曰。林宗以不韋。優於伍員則可矣。其所以優之之義則謬矣。若以復讎論之。則員不必劣。而不韋獨優也。若論大義。則二子之優劣。較然自分矣。何也。君父。人倫之大本。忠孝。人臣之大節。員兩失之。初。楚王執伍奢而召員曰。來免而父。而員不來。夫父得罪於君。猶將自至。庶一感悟其君。况以免其父召之。雖知其不誠。不俟駕而行。固人情也。員托以後報而竟不來。是促父之死也。君子違。不適讎國。大夫士去。不說人以無罪。而員誘蛇豕之吳。蹈宗國。發掘陵墓。鞭其君屍。不孝與不忠。莫甚焉。不韋之於李暠。正得不共天下之義。而無倒行逆施之罪。林宗不務論此。而區區辨其復讎之難易。以爲優劣。豈不謬哉。

    趙苞忠孝論

    李糓

    君親果有先後乎。聖人已言之。忠孝果無本末乎。余不得不辨焉。孔子序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此君親之分不得無先後者也。出以事君。入以事親。本之性行之身。以立於天地之間者。忠與孝也。昧乎此則禽獸矣。孔子又曰。事親孝。故忠可以移於君。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夫忠孝者。仁義之事。事二而理一。雖以所處之勢不一。而有緩急之不同。其本末盖有秩然而不可紊者。略擧古人已行之事明之。吳起戰國之能士也。棄母以求仕。殺妻以求將。起之殘忍薄行。於忠孝何責焉。王陵西漢之名臣也。項王取其母以招陵。陵不肯往。然其母先斷以義。以勉之。此則陵之責輕矣。非惟士夫爲然。高帝之與項羽。爭天下也。羽置太公俎上。欲烹以趣降高帝。則曰。幸分我一杯羹。高帝雖失言。然爲天下者。不顧家。此其說猶在也。至若趙苞。殺母與妻。以全一城。君子許之。稱其獨行。余竊惑焉。初苞守遼西。使迎母。値鮮卑入寇。取其母及妻子。質載以擊之。苞悲號謂母曰。昔爲母子。今爲王臣。義不顧私恩以毁忠義。其母遙謂曰。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爾其勉之。苞卽進戰破賊。母妻皆爲所害。苞歸葬。謂鄕人曰。食祿而避難。非忠臣也。殺母以全義。非孝子也。遂歐血而死。君子之有取焉者。此也。此則苞之於忠孝。可謂兩得者也。盖其意則以爲苟以親故。屈膝於賊。失其所守之地之民。則其爲負漢多矣。故寧負母與妻子。而敢爲之。旣已爲之。則曰漢則不負矣。吾母死於賊。吾妻子死於賊。而吾身獨全。享功以光榮。是賣親以食。其異於吳起者。幾何。於是乎歐血而死。其臨危取舍。可謂審詳矣。然於先後本末。有未盡焉者。母不能先斷以義。若陵母之伏劒。而苞乃曰。義不顧恩。則是苞先絶之也。其母勉之之言。豈非出於不得已耶。况勝敗難期。又安知其身之不幷肉於賊手乎。幸而全其身。全其地。全其民。而母與妻子不可得全。則終亦自殞其身。其視王陵助基大漢。卒以安劉。功大名美者。霄壤不侔矣。且劉項之際。勝負呼吸之間。而天下之向背。民生之治亂係焉。故高帝寧負父與妻子而敢爲之。旣已爲之。則尊爲天子。富有四海。以天下養親。其爲孝。何如也。然先後本末。猶有未盡焉者。其敢爲而能爲之者。特幸耳。或問孟子曰。舜爲天子。臯陶爲士。瞽叟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歟。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曰。舜視棄天下。如棄弊屣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此雖設辭。據理處事。則不過如是而已。故先儒有云。杯羹之言。天地不容。苞乃一郡守耳。所守不過百里之地。一郡之民。全而有之。敗而失之。漢不爲之安危。况當此之時。主昏臣佞。忠良殄滅。黎庶塗炭。敎化大壞。如洪水橫流。不可隄防。如病在膏肓。毉藥之所不及。豈君子食君食衣君衣。捐軀立功之秋也。苞以區區節義。惟知食祿不避難之爲是。而不知助桀富桀之爲非。知殺母市功之爲忠。而不知保身事親之爲孝。虛慕王陵之賢。實獲吳起之忍。當不可爲之時。爲不必爲之事。故曰。苞於忠孝。有未盡焉者此也。然則爲苞之許。奈何。曰。以孟子竊負而逃。樂而忘天下之義。處事。則天理人欲之公私。判然矣。以孔子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之道。處身。則無倉卒一朝之患矣。趙苞之事。有關於名敎。而不可不辨。故有是說焉。

    乞食論

    鄭道傳

    食之於人大矣哉。不可一日而無食。亦不可一日而苟食。無食則害性命。苟食則害義理。洪範八政。食貨爲先。重民五敎。惟食居首。子貢問政。則夫子以足食告之。此古之聖人。知生民之道。不可一日而無食。故皆汲汲於斯。敎以稼穡。制以貢賦。軍國有須。祭祀賓客有給。鰥寡老幼有養。而無匱乏飢餓之嘆。聖人之慮民也。遠矣。上而天子公卿大夫治民而食。下而農工商賈勤力而食。中而爲士者。入孝出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食。此古之聖人知不可一日而苟食。自上達下。各有其職。以受天養。其所以防民者。至矣。不居此列者。姦民也。王法所必誅而不赦者也。金剛經曰。爾時世尊食時。着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於其城中。夫釋迦牟尼者。以男女居室爲非道。以男畊女織爲不義。出人倫之外。去稼穡之事。絶生生之本。欲以其道。思以易天下。信如其道。是天下無人也。果有可乞之人乎。是天下無食也。果有可乞之食乎。釋迦牟尼者。西域王之子也。以父之位。爲不義而不居。非治民者也。以男畊女織。爲不義而去之。何勤力之有。無父子君臣夫婦。則非守先王之道者也。此雖一日食一粒。皆苟食也。信如其道。誠不食如蚯蚓。然後可也。何爲乞而食乎。且食在自力則爲不義。而在乞則爲義乎。佛氏之言。無義無理。開卷便見。故論之。

    霍光論

    李詹

    旣可以公天下。亦可以私其家者。心不純於仁也。觀人不於其所勉。而於其所忽。勉於公而忽於私者。吾於霍光見之矣。孔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邪。君子人也。孟子曰。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光可謂君子而不仁者矣。光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屬。任天下之寄。立孝昭而輔焉。上官安。光之甥也。安父桀。自先帝時。爲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並爲將軍。有椒房之重。皇后親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顧專制朝事。繇是與光爭權。於是。桀,安與桑弘羊通謀。詐爲燕王朝書以上。而孝昭之明。有以辨其詐。其後桀,安之黨與。有譖光者。輒怒曰。先帝所屬。以保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復言謀。令長公主置酒請光。伏兵殺之。因廢帝。迎立燕王爲天子。事覺。光盡誅桀,安,弘羊等。燕王,盖主。皆自殺。此雖桀安之自取。光亦有以養成之矣。當主少國疑之際。桀安之謀去光。將以危天下也。况詐書自燕王所來。則燕王固可疑矣。廢之可也。桀之黨與。譖光則是誣君之甚者。黜之可也。孝昭空言譖者坐之而不坐。以速上官之禍。宗族與焉。光之計。亦晚矣。元平元年。帝崩無嗣。光迎昌邑王賀。立之。賀旣卽位。行淫亂。光憂懣。田延年勸光廢之。光曰。於古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社。後世稱其忠。將軍若能行此。則漢之伊尹也。光送之昌邑邸。謝曰。王行自絶於天。臣等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則光可謂爲天地立心。爲萬世開大平者也。宜乎。與伊尹並駕而馳矣。不待楊敞連名之奏。漢之天下。已入於宣帝揖讓之中矣。光推戴宣帝而立之。宣帝自潛邸時。聞霍氏尊盛。內不能善。後爲參乘。若芒刺在背。旣而躬親庶政。御史大夫魏相。給事中顯。甚惡之。帝立許氏爲皇后。顯愛小女成君。欲歸之。私使乳毉淳于衍。行毒藥。殺許后。因勸光納成君。代立爲后。夫桀安之敗。立后爲之祟。光之所當懲也。不知他日。己之爲桀安。尤而效之。亦獨何心。顯恐事敗。以實告。光欲發擧。不忍猶豫。顯旣用事。害天下之母。立女爲后。爲光計者。當如何。當具顯之所爲以奏之。則處置自有邦憲矣。以光之忠。計不出此。終嘿不洩。是以大義滅親。春秋美之。陰妻邪謀。漢史記焉。何事同一機而逕庭若是也。光旣薨。語稍洩。於是禹,雲山。數相對。啼泣自怨。欲廢天子。事發覺。雲山自殺。禹腰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與霍氏相連。誅滅者數千家。其禍慘於桀安矣。家必自毁。然後人毁之。光可謂自毁其家者也。光不學無術。不知家人之整倫理篤恩愛。而其所以篤恩者。乃所以亂倫也。宜其族也。是則孟子所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者也。夫仁者。得其公正之謂也。是心雖出於公。而得正之。尤爲難也。光感武帝賜周公之圖之意。獨任天下之安危。社稷之存亡。廢置得宜。使劉焰幾滅而復熾。漢鼎幾失而復得。可謂忠矣。然其心之出於心。而得其正。則未可知也。漢至今千有餘年。忠臣義士。亦多矣。而無可擬於光者。然其心術之微。不可不辨。故余謂光。君子而不仁者也。

    百里奚論

    尹淮

    所貴乎君子者。以其知義之兼盡。去就之合宜也。且如五羖大夫。知虞公之不可諫。則毅然而去之。知穆公之可與爲。則賁然而來思。其於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之訓。庶乎其近之矣。可不謂知乎。知枉道之不可。則不屈其身。知不仕之無義。則時擧於秦。相秦六七年。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亦異於沮,溺,丈人之徒。欲潔其身而亂大倫者矣。可不謂義乎。史稱五羖大夫之死。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吁。其德澤之感人心者。深矣。夫豈聲音笑貌之所可僞爲者哉。或者猶以去虞爲危而不持。以就秦爲自鬻干君。遂疑其有愧於君子之道。殊不知其去虞者。見幾而作。不俟終日。非危而不持之謂也。其就秦者。秦穆知賢。擧諸牛口。非自鬻干君之比也。矧天下無不可爲之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乎。以是致譏。其殆未之思乎。且賢者之用舍。關乎國家之興衰。百里奚去虞而虞亡。之秦而秦興。非愚於虞而哲於秦也。人主使之然耳。然則用賢者。以共天位。其爲國之先務也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