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宰相米尔扎·纳贾夫·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精彩看点

    米尔扎·纳贾夫·汗的活动————扎比塔·汗反叛————君主投入战斗————反叛被镇压————沃尔特·莱因哈特的扎伊吉尔————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投入战斗————针对锡克教徒的战役失败————德里受到威胁————在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安排部署下德里的危险解除————玛多吉·辛迪亚占领瓜廖尔————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妻子————米尔扎·纳贾夫·汗之死————随后的交易————阿弗拉西阿卜·汗成为宰相————米尔扎·沙菲回到德里————谋杀米尔扎·沙菲————沃伦·黑斯廷斯的行动————王子逃跑————玛多吉·辛迪亚去了阿格拉————阿弗拉西阿卜·汗之死————英国人要求进贡————扎比塔·汗之死————玛多吉·辛迪亚至高无上————全国陷入饥荒

    1776年,人们希望通过米尔扎·纳贾夫·汗的不懈努力,莫卧儿帝国可以有一些喘息的时间,恢复元气。如果我们不把驻扎在孟加拉国的英国军队包含在内,德里的英国军队是印度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队。贾特人曾经拥有广阔的领地,但现在他们占据的领地不超过三个防御工事坚守的地方。马拉塔的佩什瓦马德霍·拉奥去世时,马拉塔人曾占领了德干地区,但在1776年,佩什瓦的继承人下令,暂时撤回他们在德干的全部守军。米尔扎·纳贾夫·汗在阿格拉担任总督,追随他的不仅有对他忠诚的莫卧儿人和波斯人,还有两个旅的步兵和炮兵,这两队人马分别由沃尔特·莱因哈特和梅多克指挥。米尔扎·纳贾夫·汗主要的亚裔下属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养子,改信印度教的纳贾夫·库里·汗,即赛义夫-乌德-道拉;另一个是哈马丹的穆罕默德·贝格。接下来的叙述中会经常提到这两名官员。米尔扎·纳贾夫·汗的侄子米尔扎·沙菲也是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在米尔扎·纳贾夫·汗精挑细选的能干的仆人的伺候下,沙·阿拉姆二世已经习惯德里轻松愉快的生活。事实上,有一个仆人很快感觉到自己明显比这个好吃懒做的君主优秀,这种优越感又一次佐证了古老的东方人总结的最具智慧的一句格言————不要相信你的君主。能够打破君主这种舒适状态的唯一的敌人是扎比塔·汗,他仍旧表现出对自己的种族普遍的无信仰状态以及不安分守己的个性。扎比塔·汗希望得到贾特人和马拉塔人援助的愿望最终幻灭(据猜测,他当时受到了自己已故的失败的对手————皇家财务总管阿卜杜勒·阿希德·汗的教唆),于是,正如上一章结束时提到的那样,他将希望寄托在锡克教徒身上。在莫卧儿帝国的衰落过程中,锡克教徒在希尔罕德[1]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在帕特提阿拉和杰信德。这些骁勇善战的勇士,既反对英军,又支持英军,这一点在现代史上已经说得很详细。他们欣然接受了帕坦起义者的请求,渡过朱木拿河,前往萨哈兰普尔与穆扎法那加[2]之间的格豪斯加尔要塞,加入了起义者的军队,这一点前文已经提及。富兰克林甚至说(虽然仍旧没有权威的记载)这次帕坦人接受了锡克教徒的宗教。锡克教是一种折衷的带有印度教教义色彩的一神论宗教。

    1777年,米尔扎·纳贾夫·汗认为扎比塔·汗的行为影响恶劣,他认为更糟糕的是,扎比塔·汗不仅对宗教不忠诚,甚至亵渎宗教。在一个坚定的伊斯兰教信徒看来,正如波斯王子过去常常表现的那样,不信教的人加入到宗教里是一种不可宽恕的行为。因此,米尔扎·纳贾夫·汗派遣一支强大的军队,由一个叫阿卜杜勒·卡西姆·汗的军官率领,前去攻打叛军联盟。叛军联盟毫不畏惧地在格豪斯加尔要塞前列队迎战,立刻与帝国军队交战。同时,叛军的骑兵主力从两翼包抄帝国军队,他们悄无声息地来到帝国军队的后方。帝军队对此毫无察觉,遭到了前后夹击,他们的将领被一颗流弹射死,于是帝国军队很快溃逃了。扎比塔·汗追赶了败军一段路程后,凯旋而归,回到了格豪斯加尔要塞。米尔扎·纳贾夫·汗决定倾尽全力战斗,不久,他率军出现在格豪斯加尔要塞前,君主亲自陪同。这次战斗中,米尔扎·纳贾夫·汗得到了新任奥德省督派来的五千名炮兵的支援,这些援军是新省督在继承他父亲曾经担任的帝国宰相一职的授权仪式上,承诺交纳赋税的一部分,尽管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和其他竞争者都反对,但他还是希望担任宰相一职。然而,得到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军队正在逼近的消息后,帕坦人立即与其盟军一起撤离要塞,渡过朱木拿河返回自己的国家。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在后面紧追不放。帕坦人试图进行谈判,但统帅米尔扎·纳贾夫·汗傲慢地拒绝了谈判请求,于是两军在著名的帕尼帕特战场交战。这次战争的激烈程度被描述为仅次于上一次帕尼帕特战役(显而易见夸张了),也就是1761年马拉塔人与穆斯林之间的战争。此外,对于这场一直持续到傍晚仍未决出胜负的激烈战役,印度本土的历史学家并没有给出详细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后来发生的事推断这场战斗的结果。第二天早晨,当扎比塔·汗再次提出谈判时,米尔扎·纳贾夫·汗答应了他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扎比塔·汗不但归还了之前占领的领地,而且双方进行了双重联姻,交战到此结束。米尔扎·纳贾夫·汗屈尊俯就,娶了帕坦人扎比塔·汗的妹妹为妻,扎比塔·汗承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养子(暂且这么说)纳贾夫·库里·汗。这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叛乱终于平息,一切应归功于奥德省督的将军————拉塔法特·汗的斡旋,据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收到了大量贿赂[3]。

    印度就这样恢复了和平,米尔扎·纳贾夫·汗再次来到阿格拉。在这里,他继续管理着莫卧儿帝国的政务。

    英国人想寻求盟友,但谈判失败了,因为他们不肯向沃尔特·莱因哈特投降。奥德省督阿萨夫-乌德-道拉成为莫卧儿帝国名义上的宰相,另一个值得信任的首领马乌拉·艾哈迈德·达德被任命为希尔罕德地区的负责人。纳贾夫·库里·汗统治着从希尔罕德边界一直延伸到拉杰普塔纳边界的一片广袤无垠的领地。沃尔特·莱因哈特掌控着紧邻扎比塔·汗领土的地区,并且将处于中心位置的萨尔达纳确定为首府,这些领地一直被他的家族统治。在萨尔达纳,密鲁特的英国居民非常熟悉的一所乡村住宅和公园,仍旧属于他最后一个后裔的遗孀。这片领地名义上是用来驻扎这个冒险家指挥的军队的,当时,这一地区估计每年约有六十万卢比的收入。甚至在粗鲁的欧洲人的军营中,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棍因为自己冷漠阴郁的做事手段而臭名昭著,他发现通过不择手段的做事方式获得的收入相当于印度许多小国家君主的收入。

    一场残酷的战争拉开了1778年的帷幕。这次战争由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唆使沙·阿拉姆二世发动,攻击的对象是拉杰普特人。拉杰普特人遭到了残酷的洗劫。米尔扎·纳贾夫·汗在这次事件中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他可能并不支持这次战役,因为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发动这次战争实际上是想与他竞争。米尔扎·纳贾夫·汗通过为拉杰普特人争取签订条约的有利条件,不仅展示了他的实力,还与拉杰普特人建立了新的关系。他与远征军一起返回德里,在沙·阿拉姆二世的见证下,他的养子纳贾夫·库里·汗娶扎比塔·汗的女儿为妻。

    随后,米尔扎·纳贾夫·汗再次动身去了阿格拉,那里是他的行政部门,也是他最喜爱的住所的所在地。然而,他并没有休息很长时间,因为他很快收到了一条新的命令。锡克教徒开始反抗希尔罕德的法乌吉达尔[4]马乌拉·艾哈迈德·达德的统治,打败并杀死了他。收到这个消息后,沙·阿拉姆二世派遣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带兵前去镇压顽固的叛乱者,这支军队名义上由莫卧儿帝国的王子指挥。阿卜杜勒·阿希德·汗以他的头衔马贾德-乌德-道拉闻名。如果当地历史学家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曾秘密加入了后来锡克教徒与扎比塔·汗反对米尔扎·纳贾夫·汗的联盟,但实际上他是被派去破坏这个联盟的。然而,聪明又忠诚的宰相米尔扎·纳贾夫·汗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这只能证明伟大的人物常常被这种奇特的危险困扰。在东方专制独裁统治下,伟人经常会天真地信任暗地里反对他的敌人。当时,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正在密谋反对他的保护人,这可以从他后来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因为他是一个克什米尔人,所以肯定不会有人驳斥这个猜测。众所周知,在印度历史上,克什米尔人向来无信仰可言。

    名义上指挥莫卧儿军队的王子有不同的称谓,譬如米尔扎·贾万·巴克特、法尔克汉达·巴克特和阿克巴。米尔扎·贾万·巴克特是沙·阿拉姆二世在英国的保护下居住在阿拉哈巴德省期间,王子作为摄政王时的称呼;阿克巴是王子作为这个有名无实的帝国的未来继承人的名字。无论称他为米尔扎·贾万·巴克特、法尔克汉达·巴克特还是阿克巴,这次远征即使不能让他扬名天下,也意味着他即将获得成功。莫卧儿帝国的军队由两万名精兵强将和精良的炮兵队组成,他们在卡纳尔与敌军相遇。然而,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并不想打仗,而是想要谈判。他说服锡克教徒支付三十万卢比的罚金,并且许诺每年交纳贡品。他还将锡克教徒的军队编入自己的军中,然后率军继续向北挺进,但他在帕提亚拉遭到贾特人首领阿马尔·辛格·帕坦的阻击。随后,双方进行了新的谈判。据说这位背信弃义的克什米尔人主动提出与锡克教徒结盟,以此毁掉米尔扎·纳贾夫·汗,条件是锡克教徒要支持他取代米尔扎·纳贾夫·汗的宰相之职。我们只能猜测,也许是这位贾特人的首领从他的巴特普尔同胞最近的教训中吸取了经验,或是他洞察了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懦弱的性格,总之,最后他想与这个克什米尔人做个了断。无论阿卜杜勒·阿希德·汗的阴谋是什么,他很快就失败了。这次谈判期间,锡克教徒的大批援军从拉霍尔赶来,卡纳尔的锡克教徒军队离开了莫卧儿帝国的军队,第二天早晨与援军一起发起了总攻。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在一个心猿意马的指挥官和一个毫无经验的王子的指挥下进行抵抗,但他们明显不堪一击,在炮火的掩护下仓惶撤退。虽然后面有追兵,但他们在逃跑过程中并没有损兵折将。事实上,敌军并没有穷追不舍。有趣的是,在这场与克什米尔人“势均力敌”的游戏中,兰吉特·辛格也是锡克教徒的希尔达尔[5]之一,他后来成为旁遮普七王国中狡猾的埃格伯特,近四十年间,他都是英国人最忠诚的朋友。

    这次灾难性的战役发生在1778-1779年的冬季,取得胜利的旁遮普人立即涌入多阿布北部地区,开始洗劫该地区。

    阿马尔·辛格·帕坦

    1779年,米尔扎·纳贾夫·汗仍旧在阿格拉惬意地休息,但他很快被一场叛乱惊动,一些拉杰普特反叛者发动了一场短暂而成功的叛乱。这次叛乱被认为是他的竞争对手阿卜杜勒·阿希德·汗挑起的。同时,格兰特·达夫上尉指出,效率低下、不择手段的阴谋家正在与玛多吉·辛迪亚通信,试图与玛多吉·辛迪亚联盟。一旦阿卜杜勒·阿希德·汗获得莫卧儿帝国军队的指挥权,他将率军进攻英国人管辖的省份。格兰特·达夫手里握有玛多吉·辛迪亚的亲笔信,证明他说的消息是正确的。这些信是玛多吉·辛迪亚的孙子交给他的,然而,他并没有说反复无常的沙·阿拉姆二世是否也参与了这个将会毁灭他忠实的仆人和与他长期合作的朋友们的阴谋。

    可以肯定的是,玛多吉·辛迪亚那时的观点和目标与他最终接受的具有政治家风度的观点和目的极为不同。事实上,1779年年底,他判断失误,走错了一步棋,与海达尔·阿里和阿卜杜勒·阿希德·汗联盟,目的是将英国人从印度大陆上驱逐出去。但是沃伦·黑斯廷斯很快打破了他们的联盟计划,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他们感到毫无希望。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武力征服,剩下的一些人被安抚。尤其是玛多吉·辛迪亚,他从中得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这个教训在他睿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80年,阿格拉和瓜廖尔之间有一个国家,如今被称作托尔布尔。地主是个贾特人,他在莫卧儿帝国衰落后期仿照布尔特普尔的苏拉杰·马尔的做法,宣布独立。1771年,当沙·阿拉姆二世重新登上他的祖先的王位时,当时的柴明达尔[6]查特尔·辛格向国库缴税,因此他被授予了马哈拉杰拉纳的贵族头衔,自此,史称“戈赫德的拉纳”。因为他与马拉塔人是世仇,而且人们认为他有权继承当时在玛多吉·辛迪亚手中的瓜廖尔要塞,所以在沃伦·黑斯廷斯看来,他是制造分歧的有利工具。因此,当地最优秀的官员之一————波帕姆少校被派来协助查特尔·辛格,帮助他建立贾特人和拉杰普特人的军事联盟,用来对抗威胁英国人利益的穆斯林与马拉塔人的联盟。瓜廖尔要塞屹立在两百英尺高的崎岖峭壁上,这里无需多说。然而,作为一个亚洲战争中心与重要军事行动的战略要地这个要塞被屡次争夺。波帕姆少校暗地里准备了用于攀登的梯子,甚至连他的欧洲官员都对事情的进展与具体计划一无所知。他派出一支行动迅速的印度兵,在二十个欧洲兵的掩护下,来到峭壁脚下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几个小偷指给他的。1780年8月3日晚上,这队兵马在布鲁斯上尉的率领下,穿上棉布鞋底的鞋,悄无声息地向峭壁靠近。当他们靠近指定地点时,敌人的巡逻队正好经过,因此他们躺下来,等所有的灯光和声音消失。随后,他们将梯子搭在悬崖壁上,其中一个窃贼向导先攀登上去,然后带回守卫已经睡着的消息。卡梅伦中尉率先爬上梯子,其他人轻手轻脚地跟上去。布鲁斯上尉带着二十个印度兵抵达了防御土墙后,与敌人展开混战。混战一直持续到波帕姆少校带着欧洲士兵抵达并攻进了要塞大门。这个坚固的要塞就这样被占领了,英国军队没有损失一兵一卒。随后,要塞被转交给查特尔·辛格,但他并没有占领很长时间,因为玛多吉·辛迪亚重新夺回了要塞。不久(1784年),玛多吉·辛迪亚夺回了戈赫德,这位贾特人的首领的后裔如今还被称作托尔布尔的拉纳。

    我们已经看到,沙·阿拉姆二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性格特征,他从来不反对自己经常依赖的顾问的固执的建议。可以肯定,他给予了阿卜杜勒·阿希德·汗自己所剩无几的权力和脆弱的意志所能提供的全部支持。

    然而,危险离沙·阿拉姆二世越来越近,并且刻不容缓,这种情况不允许他继续消沉下去。当莫卧儿帝国的军队返回德里时,沙·阿拉姆二世看到他的军队显得十分混乱,听到他的军队指挥官闪烁其词的报告与解释时,他才终于看清形势。米尔扎·贾万·巴克特是与这支不幸的远征军一起出征的王子,我们非常了解他的谨慎与忠诚。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尽了最大努力让自己的父亲看清楚这次远征的本来面目。如果他坚定的、尽职尽责的劝告不能打动父亲,那么逃亡的村民的哭喊声与被劫掠的城镇上空的滚滚浓烟,一定会使他的劝告更具说服力。

    沙·阿拉姆二世从阿格拉紧急召回米尔扎·纳贾夫·汗。出于忠诚,也或许是他的自尊心让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米尔扎·纳贾夫·汗爽快地听从了命令。当他即将抵达都城时,王子与备感意外的克什米尔人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前去迎接他。米尔扎·纳贾夫·汗对王子非常恭敬,却立即逮捕了阿卜杜勒·阿希德·汗,并派人严加看管,将他押送到都城。这位倒台的大臣被关押在自己的府邸。米尔扎·贾万·巴克特到达德里后,立即以莫卧儿帝国财政部的名义将阿卜杜勒·阿希德·汗的财产全部充公(据说数额高达二百万卢比),只留下了几本书和一个药箱。这是米尔扎·贾万·巴克特第二次打败一个卑劣的对手,通过这种恩威并施的做法,他展示了自己的贵族气魄,在他这个位置上的人很少有这种气魄。阿卜杜勒·阿希德·汗,也就是马贾德-乌德-道拉,是一个花花公子,他非常讲究和挑剔,在食品和药品方面充满好奇并喜欢猎奇。据当地人说,他经常吃克什米尔产的大米,并且一尝便知大米是否产自克什米尔。

    米尔扎·纳贾夫·汗完全得到了君主的宠信,他立即遵从君主的紧急命令,派遣足够的兵力,在他侄子米尔扎·沙菲的率领下,前去抵御入侵者。入侵者集结队伍,在密鲁特附近对抗君主的军队,这个地点距都城不到四十英里。然而,入侵者毫无杀伤力的攻击根本无法与莫卧儿老兵坚定的决心对抗,更无法与训练有素且勇猛无敌的欧洲军队匹敌。锡克教徒被击败,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首领,死了五千名兵士。因此,他们立刻逃离了印度。

    米尔扎·纳贾夫·汗

    1780年。我们在这里回顾米尔扎·纳贾夫·汗的一生,一定注意到,他的才能和美德应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表现出来,而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示出来。而且,事实上,无论他生活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会做出杰出的贡献。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丰富的经验。这位成功的宰相并没有重复上次的错误————回到阿格拉,另外,阿格拉也不再需要他了。在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他继续居住在首都,享受着在帝国行政部门艰苦工作后得到的成果。因为这些成就,他又像以前那样被人尊重。米尔扎·沙菲统领着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哈马丹的穆罕默德·贝格是阿格拉要塞以及阿格拉县的统治者。米尔扎·纳贾夫·汗被任命为阿米尔-乌尔-乌姆拉(即高级军事将领),这个头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作祖非卡尔-乌德-道拉(即“国之剑”)。

    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叙述沃尔特·莱因哈特的死因而中断对米尔扎·贾万·巴克特所取得的成就的叙述。按照沃尔特·莱因哈特墓碑上用葡萄牙语写的铭文,他在1778年5月4日死于阿格拉。他似乎缺乏挽回自己声望的能力,他“坚定并且残忍,缺乏对他的雇主的忠诚或奉献精神”,但这是一个自由战士的普遍性格特征。对他的性格特征的描述引自斯金纳上校的回忆录。斯金纳上校在回忆录中还补充道,沃尔特·莱因哈特身上不可能缺乏统率军队应该具有的将帅品质。我们发现已故的斯利曼爵士(他经常与当地人来往,在传统历史研究方面极具权威)的声明,他说沃尔特·莱因哈特经常被捕,受到自己人的威胁和折磨,在处于危险中时,他是否具有这些品格令人怀疑。

    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妻子接管了他的军队。这个寡妇掌管了她的丈夫曾经拥有的领地,这片领地依然用于驻扎军队。

    这个杰出的女人是一个有阿拉伯血统的伊斯兰教徒的女儿(她的母亲是个小妾),居住在科塔纳镇,这个小地方位于密鲁特西北方约三十英里处。她出生于1753年,父亲死后,她和母亲沦为她父亲的合法继承人————她同父异母的兄弟虐待的对象,因此她们在1760年迁到德里。关于她成为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妻子的时间并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与沃尔特·莱因哈特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成为他的妻子。因为沃尔特·莱因哈特还有一位虽然神志不清但还在世的妻子,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怀疑他们是否正式举办了婚礼。这件事或许足以让他声名狼藉,也可以阻止这个国家的天主教教士按教堂仪式为他们举办婚礼。

    1781年,沃尔特·莱因哈特去世时,他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刚受了洗礼,教名阿洛伊修斯。正如前文所述,米尔扎·纳贾夫·汗注意到了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寡妻的能力,认为她适合担任这个职务。最终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1781年,不知受到了什么影响,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寡妻皈依了基督教,并按照拉丁教会的仪式,接受洗礼,教名乔安娜。据说,那时她的军队包括五个营的印度兵和约三百个欧洲士兵、官员及枪手,并且配备了四十多架大炮和一支莫卧儿骑兵。她成立了一个基督教传教会,这个传教会逐渐发展成修道院,后来又发展成大教堂,最后成为一所大学。至此,大约有一千五百名本土教徒及盎格鲁-印度基督徒居住在萨尔达纳。

    1782年4月26日,米尔扎·纳贾夫·汗去世。他在印度居住了约四十二年,所以他至少已有六十岁。他甚至比他的前辈纳吉布·汗更伟大、更优秀。他是阿拉伯先知的后裔,有血统方面的优势。他也是萨法维家族的成员,纳迪尔·沙篡夺了这个家族的波斯王位。斯科特上尉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并且对印度本土的政治历史了如指掌,作为英国驻印度总督的波斯秘书长,他记录了米尔扎·贾万·巴克特的事迹。他的记录表明,米尔扎·贾万·巴克特令所有人感到满意。如果他可以答应某一个人的请求,他便会答应,而且倘若这个请求令他高兴,他会很爽快地答应;如果他不能同意某一个人的请求,他也总能让这个人相信拒绝对方的请求令他也很难过,因为他有不得不拒绝的苦衷。他的不足之处是他似乎很爱钱,并耽于享乐(至少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是这样的)。在后面发生的事件中,我们将会看到他如何将自己的钱财挥霍一空,以及他的家族如何被推翻。在他去世时,他运用自己的能力与美德将他能够统一起来的莫卧儿帝国的所有权力掌握在了手中。他是没有实权的奥德省督的副宰相,也是军队的总司令。他管理直属的民事行政部门,并按照东方惯例,收取阿格拉省和贾特人的领地、西南部的阿尔瓦尔和北部多阿布地区一部分没有作为扎吉尔被割让出去的领地上的剩余税收。但他并未留下子嗣,因此,他的职权以及财产的分割成为贪婪的竞争者的目标。这些贪婪的竞争者最终瓜分了莫卧儿王朝最后统治的零散地区,使它们失去了独立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主要是从一份备忘录中发现的,这份备忘录是1784年由米尔扎·贾万·巴克特王子起草并呈递给勒克瑙的英国总督的。前文已不止一次提到米尔扎·贾万·巴克特王子,沙·阿拉姆二世在1771年回到德里后的前十年,他一直摄政,头衔为贾汉达尔·沙。之前说到阿卜杜勒·阿希德·汗被关押了起来,沙·阿拉姆二世的一个武官侍从接任了他的职位。备忘录中记载了一些关于米尔扎·纳贾夫·汗去世后的事情,内容如下:

    沃尔特·莱因哈特的寡妻乔安娜

    在米尔扎·纳贾夫·汗去世的那个早晨,我看到陛下的随从正在商议,要派人去死者家中安抚家属,平息骚乱。最后他们打算派我去做这件事。我即刻出发,向这些痛苦伤心的人保证,一定先让死者的朋友为他梳洗、穿戴,喧闹声停止了。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后,我护送遗体到达清真寺,举行了伊斯兰教的仪式,并由阿弗拉西阿卜·汗负责将遗体送到下葬的地方。阿弗拉西阿卜·汗是这个逝去的贵族最疼爱的养子,死者的姐姐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

    很快,阿弗拉西阿卜·汗想要继承逝者的职位与财产,贝加姆(逝者的姐姐)也诚恳地乞求陛下能够帮助阿弗拉西阿卜·汗,但这件事使有着长远目光的米尔扎·沙菲感到很不愉快,他现在是君主的顾问。米尔扎·沙菲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非常充足的军备资源,他也希望能够获得继承权,并且他绝不会同意阿弗拉西阿卜·汗通过这种方式取代自己的位置,因此,后面必然会发生纷争。

    沙·阿拉姆二世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米尔扎·沙菲是与逝者在血缘上最近的亲戚,并且他拥有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